北京旅游景点导游词
Ⅰ 北京故宫导游解说词
各位来宾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的故宫,我是你们的导游莹莹,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回一起游答北京故宫。
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故宫建于北京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围。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
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讲解到此为止了,祝大家游玩愉快!
Ⅱ 北京导游词
1.这个论坛有。
http://52guide.com/bbs/list.asp?boardid=31
2.所给出的网页中比较全面,有好些景点。这举出一个。
例:
北京天安门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面积达到了44万平方米,而且北京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就是以广场的经纬度(东经:116°23′17〃,北纬:39°54′27〃)来确定的。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一直注视着北京自古至今的历史变革。在明代,这里曾叫做承天门广场,出现了T型广场,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清代的时候才改为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在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门广场成了最好的群众运动集结地,著名的五四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等等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而在这里最著名的事件,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在1949.10.1的开国大典,当时这里聚集了30万人,共同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解放以后,将T型广场拆除,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大型建筑。而在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原来中华门的位置上建立起了毛主席纪念堂,从而形成了广场今天的建筑格局。而在国庆50周年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整修,使广场更加美丽壮观整洁。各位一定很向往我所描述的天安门广场,没有关系,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
明代永乐年间,这里叫做承天门,只是一个木牌坊,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可是明代的时候被烧毁了,后来修建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城楼,真正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毁了。而在清顺治年间,重修城楼以后,改名为天安门,将另外的三个皇城门儿都改名为带安字的,将故宫三大殿都改名为带和字的,体现了内和外安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的城楼,它由城基、城台、城楼三个部分组成。基座是汉白玉须弥座,这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基座,高1.59米。城台高14.6米。而城楼重檐歇山顶,这也是当时殿宇屋顶的最高等级。整座建筑高33.7米,在70年重修后,升高了一米。
这座建筑等级非常高的城楼,它的作用也同样非常重要。明清时候,凡是遇到国家大典,都要在城楼上举行“金凤颁诏”的仪式,(就是颁诏时,在城楼正中堞口设宣诏台。宣诏后,用黄丝线机上一只木雕金凤,金凤口中衔着诏书顺墙而下,礼部官员用朵云盘接住,然后放入龙亭,颂到礼部,随后颁布天下。)而且每当皇帝出宫祭祀的时候,这里是必经之路。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时刻也是这里产生的,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并且亲自生气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城楼上挂的毛主席画像,在每年国庆之前都要更换一次。
在天安门城楼前面的这一条河,被称为金水河。那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金水河呢?因为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而在阴阳五行中,西属金,北属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汉白玉桥,就是金水桥。其中最旁边的这两座桥叫做公生桥,分别对应着太庙和社稷坛,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而中间的这座是御路桥,是皇帝皇后专用的,它旁边的两座是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边的两座是品级桥,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通过。
在金水桥前面,左右各有一个石狮子。左边的是雄师,右边的是雌狮。我们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为雄师脚踩的是绣球,而雌狮则是幼狮。现在为了保护文物,这对狮子已经被围栏保护起来了。在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其实华表的原名叫做诽谤木,是皇帝为了表示自己能够采纳意见和接受意见而设立的,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华表。它的顶端的异兽叫做吼,北华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为了让皇帝出宫体察民情 ,而南端的 则叫望君归,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恋宫外的花花世界,应该及时回宫处理政务。
现在请大家向后转,在我们身后,就是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候,这里是成T字型的,中间是南北走向的御路,在御路两侧,建有千步廊,两边都有廊房110间,到了长安街南侧,在随着红墙向东西两侧延伸,有廊房34间,所以千步廊共有228间廊房。而在御路的最南端明代时是大明门,清朝则改为大清门;东西两侧的门分别是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也分别称为龙门和虎门,因为在科考之后,黄榜在长安左门公布,考中的进士要从这里进入皇城,所以称之为龙门,而虎门的来由则是每年霜降以后,朝廷都要对犯人进行审查,而审定的犯人则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所以称为虎门。而订立这些,都是与五行有关。
在我国古代,有文东武西之说,所以在千步廊东西两侧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广场东侧,现在的历史博物馆一带,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职机关,而西侧,也就是人民大会堂一带,则是五军都督府和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了方便这些官员进入皇城,所以就在龙门虎门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门,东公生门和西公生门。
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那时候的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历史意义和政治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在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于1958年10月动工,历时一年,在59年国庆节前就完工了,占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像一个“山”字,中央最高处是46.5米,是整个天安门广场中的最高建筑。大会堂分为三个部分:中央是万人大礼堂,总面积达36000平方米,有席坐一万个,礼堂顶部有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到光芒,整个穹顶的装饰布局不仅很壮丽,而且还象征着万民一心,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北部是宴会厅,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南部则是人大办公楼,这里包括全国37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特区格局特色的会议厅,例如重庆厅,香港厅等等。
在广场东北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6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品是五四以来的革命资料,而周恩来同志纪念馆爷在博物馆中,展品内容极为丰富。广场东南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北京历史博物馆,在26年改为国立历史博物馆,过了4年,改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而在34年4月,这里又改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它的展品内容是从奴隶制社会夏商周直到清王朝灭亡数千年历史的文物,货币,图画等30多万件,分朝代展出。
正对着天安门城楼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根据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全国征集了240多幅设计方案,选出了3个方案,最后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在综合其他三个方案,融为一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纪念碑。52.8.1正式兴建,在58.4建成,5.1隆重揭幕。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是由青岛运来北京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雕琢后,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有413块花岗岩组成。而石碑基座是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纪念碑的正面向着天安门,刻有镏金板镶嵌,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则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158字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座四周共有8幅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从东面起,由历史顺序排列,依次是:虎门销烟,今田起义,武昌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江的两旁,还有两幅装饰性的图案,内容是: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共有180个人物。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就是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在1976.11.24动工兴建,仅用了六个月,就全部建成。于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时正式开放。在纪念堂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都以革命史诗为内容。主体建筑南门则是以继承毛主席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比信心为内容的。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了我国三十各省市自治区。纪念堂的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岩砌起,基石周围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和浇灌了台湾海峡的水。整个纪念堂主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一进入碑大厅,迎面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这里市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从北大厅南侧的金丝楠木大门进去,就是瞻仰厅,毛主席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瞻仰厅的南侧是南大厅,毛主席的《满江红》诗词镌刻于这里。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有休息厅和老革命家纪念室,现在信增了邓小平和陈云同志的纪念室。
在主席纪念堂后面,就是内城的正门——正阳门。在过去,正阳门就是全国最高的建筑,取意: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的意思。现在这里是北京所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楼和箭楼。
在明清时代,西城和南城市民来往的交通枢纽是棋盘街,现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之间的广场上。
其实天安门广场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观,那就是升旗和降旗仪式,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来观看仪式。我国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第一面国旗制作者是国营永茂实业公司的宋树信,这面特大的国旗长5米多,宽3米多,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这面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
天安门广场原来的旗杆基座是封闭的,升降旗不方便,而且设备已经陈旧,所以在1991.2.25改建新基座,同时改建旗杆。新基座平面为三层,第一层是汉白玉制成,四周都有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红褐色花岗岩,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绿化带,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另外,四周是56个金黄色铜制的隔离墩,象征着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新的旗杆是首钢制造的无缝钢管制成,分4节,重7吨,高32.6米,20年不会锈蚀。 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国家重要庆典,都要举行节日升降旗仪式,其他日子也要举行平时升降旗仪式。每天升旗的时间以日出为准,降旗则是以日落为准,要奏国歌,节日的时候是军乐队现场演奏,而平时则是放录音。如果各位有兴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况下来观看这一重要景观。
好了 ,天安门广场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现在请自由参观,20分钟后集合。
Ⅲ 写一篇关于北京著名景点的导游词
故宫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明清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从此改变了紫禁城的命运。1924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在原皇宫的基础上成立“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的皇宫,变成了一座拥有壮丽古代建筑群和百万珍藏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社会各界所瞩目。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米。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朝寝交接处的乾清门前广场是体现紫禁城建筑礼制规范较为集中的场所。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槅扇,坐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北面乾清门位居后宫最南端,是帝王正寝乾清宫的正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汉白玉须弥座。其东西两侧的随墙琉璃门——内左、内右门,分别通向东、西一长街,是去往东西六宫的重要通道。门外设军机处、九卿朝房,正合《周礼》所谓“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之制。九卿朝房为连檐通脊灰瓦顶,不施斗拱,门窗装修素朴,台明高仅尺余,进一步烘托出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的宏伟壮丽。
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近百万件以明清宫廷文物及宫中旧藏为主体的历代传世珍品。这些传世珍品,大部分是各地进奉宫廷,或由明清宫廷作坊生产制造的。其中包括绘画、书法、碑帖、陶瓷、玉器、各类工艺品、青铜、雕塑、铭刻、金银器、珍宝、佩饰、织绣、以及钟表、古代科学仪器、卤簿仪仗、家具。抗战期间,为确保文物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解放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为扩大收藏又征集收购了许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物珍品。像世界知名的《清明上河图》《五牛图》。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你自己删减一下吧!
Ⅳ 北京故宫导游词(景点风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这次由我带大家走进北京故宫。故宫是世界五大宫之首,又称紫禁城。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5平方米。
大家现在正前方的巨大红墙就是故宫的大门,它高12米,可想而知,它就是故宫的第一道防线。大家看,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它还是那么鲜红。大家可以看到大红色的城墙上露出一点黄色琉璃瓦屋顶。当时,黄色是皇家才能用的。现在大家跟我走进故宫。小心门槛哦。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清、明带出庭时官员们站的广场,官员站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文官站右,武官站左。大家脚底下踏着的石板上,会看见精雕细琢的图案,它是三角形旋转而成的。大家请跟我走。
现在来到的就是故宫著名的景点之一——九龙壁。大家可以看到一面壁上有九只龙在海面飞腾,龙的颜色之所以十分鲜艳,是因为它们是由上等釉染的。瞧,那只黄龙居中,前爪作出环抱的样子,后足分撅海水,龙身弯曲,瞠目张颌,好像在与我们宣战。两旁的白龙背道而驰,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黄龙,好像愤愤不平。
本次旅游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参观,再见!
Ⅳ 求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要英文的)
我懂英式英语,因为我从小就在国外... 但是我不会介绍北京六大景点耶...
如果你给我一个中文的介绍,我可以帮你翻译成完美的英文哦...
Ⅵ 急求北京六大景点的导游词(最好是分段的)
楼主可参考参考哦~~~
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铁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徵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4000株。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红门内似如游龙的神道连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文武臣、 将军、立马、臣马、麒麟、像、骆驼、狮子、獬豸、华表、御碑亭及龙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陵恩门、明楼、茔城、瑶台等,建筑宏大,雄伟壮观。特别是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神秘莫测,隐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宫庭历史。外围城外,原建有陵卫、更铺、军户、礼生乐户等。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风水宝地,雄伟的皇帝陵寝,动人心魄的明宫故事,令游人心迷神摇,留连忘返。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不只占地大,环境也美,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清东陵四面环山,是个方圆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东西两侧山峰低下,构成一面扇形,西傍层峦叠翠的黄花山,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宽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称龙门口。夏季陵区雨水由此泄出,由龙门口向北望,苍山脚下,绿树丛中,古老雄伟的殿台楼阁若隐若现,金黄碧绿的琉璃瓦顶闪烁着迷人的豪光。
公元一六六一年,清代第一帝顺治死去,葬在了东陵,当时一切草创,陵寝规制十分简陋,约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组织了详细测绘和规划。测绘中发现东陵的山脉系承德西南的雾灵山崎岖蜿转二百余里,状似一条张牙舞爪腾空面起的行龙,而陵寝两侧的山势又恰似这条行龙的两根触须。于是就把这条宽三、四十里长二百四十余里的大山划入了陵寝禁区,把陵区划为前圈、后龙即长城以北的风水禁山。把前券后龙的全部居民驱逐外地,为打开风水线,将明代长城经由陵区的一段拆除,在陵区和禁山周围栽置红(内)白(中)青(外)三层界舂、舂界内围以水围墙,把后龙划出三条火道,全长三百八里,各宽二十丈,每条火道每隔七里驻兵一拨,每拨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进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区内(包括禁山)不许死人埋人、修庙、供神。私入禁山红舂以内者,为首枷号两月期满积边烟瘴地方充军,为从者,枷号一月,杖一百,徒三年。从此,周围六百余里的东陵区内,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这里的居民背井离乡,像牛羊一样被赶到了外地,除了东陵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区。
清东陵是我国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除此尚有东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县西陵,规模都不及东陵大,清朝统治者驱使了我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以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里修筑了一百一十三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二百一七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了大小十五所陵园。这比我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十万平方米。在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着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个皇帝,慈禧等十四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单成体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主,(内葬第一帝顺治和其两名皇后)孝陵前起龙门口内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楼宝顶,全长十一华里,以一条宽三丈六尺的砖石神道贯穿上石牌坊、大碑楼、石人石兽、龙凤门、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物,构成一条约偏十五度的中轴线,中轴线以东依次为孝东陵(葬顺治的孝惠皇后和二十八名妃嫔),景陵妃皇寝(葬康熙的四十八名妃嫔)、景陵(葬康熙和其四名皇后和一名皇贵妃)、景双妃园寝(葬康熙的两名皇贵妃)。中轴线以西依次为:裕陵(葬乾隆和其两名皇后、三名皇贵妃)裕陵园寝(葬乾隆的三十六名妃嫔)。定东陵为慈安慈禧并排两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园寝(葬咸丰的十五名妃嫔)、定陵(葬咸丰和其孝德皇后)这些陵寝的正面一律直对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个东陵风水围墙外的大红门东侧,(内葬顺治生母吉特皇后一人)。惠陵、惠妃园寝位于陵寝区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八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园寝中葬四名妃嫔)。
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雍正8年(1730年)时,以此地"山脉水洁,条理详明",系龙脉吉地而于此兴建泰陵;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父子不葬一地为制,遂形成东、西陵隔辈建陵的现象。
清西陵东起梁各庄、西到紫荆关,南抵大雁桥,北接奇峰岭,占地约一百平方公里,内有帝陵四座—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后陵三座,以及妃嫔、公主、亲王的 园寝七座,而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则分布东、西两侧。
西陵的南端入口建有石牌坊,其后依次有大红门、圣德神功碑楼、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碑楼,然后是西陵的主陵一泰陵的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物以一条南北贯穿、长2.5公里的神道串联起来,入口的石牌坊,东陵只有一座,西陵则建有三座;东陵的石像生、龙凤门是位在七孔桥之后,西陵则在前。
除此之外,西陵的建筑形制大致与东陵相仿。泰陵在清西陵诸陵中兴建年代最早、规模也最大,除了雍正皇帝胤祯之外,还附葬孝敬皇后喇喇氏及敦肃皇贵妃年氏。
泰陵西侧2公里为昌陵,系嘉庆皇帝和孝淑皇后的合葬陵,其隆恩殿以花斑石铺地,为帝陵中所罕见。由昌陵再往西3公里为慕陵,是道光皇帝和孝穆、孝全两位皇后的陵墓。该陵不置方城明楼,规模较小,但其隆恩殿以香气清远的楠 木构筑,且只施雕镂而不著彩绘,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中显得朴实典雅。殿内藻井刻满许多腾云驾雾的飞龙,其用意在藉引龙上天,吞云吐雾而不喷水,以保持陵墓内部乾燥。 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4年(1915年 )竣工,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鲜丽;地宫则已遭盗掘,随葬品尽失,但内壁的佛像、神兽等浮雕精致生动,倒也有一看的价值。 崇陵东侧紧邻著埋葬光绪妃嫔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这里。传说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内的一口井里而死,尸体捞上来后就葬此地。
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宏伟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为宽12间,纵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谷礼。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徵“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它的构造比皇穹宇复杂,外部是三层高阁,内部则是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仿佛像砖砌的券殿,但又没有一砖一石,全部采用木结构,28根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内外楹柱各12根,中间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龙井柱,高18.5米,大头直径1.2米,古镜式的柱础,海水宝相花的柱身,沥粉堆金,支撑着殿顶中央的“九龙藻井”。
三音石: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天闻若雷石”。还称这些石板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石上说话,为让“皇天上帝”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话的回声便是“皇天上帝”的回答。
其实,这种奇妙的现象,正是因为皇穹宇的殿门高,而石阶下面的第三块石板和殿门以及殿内神龛上面的殿顶形成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站在第三块石板上说话,声波可以沿着斜线直接传入殿内,碰到圆形殿壁、殿顶后再返回殿外。又因第三块石板位于垣墙的中心,所以站在这里击掌,都能听到它的回声,只是由于声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所以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声。由于其他石板与殿门和殿内的壁三点之间难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线,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它石板上击掌或说话,就不可能听到回声。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圜丘坛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亭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享、利、贞。这种排列据是据《周易》的“干卦四德”而定。“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享”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后步入昭亭门,进昭亭门到圜丘坛。四周绕有两层名叫 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象徵“天圆地方”。 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圜丘台。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二环18块、三环27块,……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Ⅶ 有没有很简练的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
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铁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徵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4000株。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红门内似如游龙的神道连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文武臣、 将军、立马、臣马、麒麟、像、骆驼、狮子、獬豸、华表、御碑亭及龙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陵恩门、明楼、茔城、瑶台等,建筑宏大,雄伟壮观。特别是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神秘莫测,隐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宫庭历史。外围城外,原建有陵卫、更铺、军户、礼生乐户等。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风水宝地,雄伟的皇帝陵寝,动人心魄的明宫故事,令游人心迷神摇,留连忘返。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不只占地大,环境也美,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清东陵四面环山,是个方圆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东西两侧山峰低下,构成一面扇形,西傍层峦叠翠的黄花山,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宽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称龙门口。夏季陵区雨水由此泄出,由龙门口向北望,苍山脚下,绿树丛中,古老雄伟的殿台楼阁若隐若现,金黄碧绿的琉璃瓦顶闪烁着迷人的豪光。
公元一六六一年,清代第一帝顺治死去,葬在了东陵,当时一切草创,陵寝规制十分简陋,约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组织了详细测绘和规划。测绘中发现东陵的山脉系承德西南的雾灵山崎岖蜿转二百余里,状似一条张牙舞爪腾空面起的行龙,而陵寝两侧的山势又恰似这条行龙的两根触须。于是就把这条宽三、四十里长二百四十余里的大山划入了陵寝禁区,把陵区划为前圈、后龙即长城以北的风水禁山。把前券后龙的全部居民驱逐外地,为打开风水线,将明代长城经由陵区的一段拆除,在陵区和禁山周围栽置红(内)白(中)青(外)三层界舂、舂界内围以水围墙,把后龙划出三条火道,全长三百八里,各宽二十丈,每条火道每隔七里驻兵一拨,每拨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进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区内(包括禁山)不许死人埋人、修庙、供神。私入禁山红舂以内者,为首枷号两月期满积边烟瘴地方充军,为从者,枷号一月,杖一百,徒三年。从此,周围六百余里的东陵区内,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这里的居民背井离乡,像牛羊一样被赶到了外地,除了东陵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区。
清东陵是我国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除此尚有东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县西陵,规模都不及东陵大,清朝统治者驱使了我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以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里修筑了一百一十三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二百一七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了大小十五所陵园。这比我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十万平方米。在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着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个皇帝,慈禧等十四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单成体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主,(内葬第一帝顺治和其两名皇后)孝陵前起龙门口内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楼宝顶,全长十一华里,以一条宽三丈六尺的砖石神道贯穿上石牌坊、大碑楼、石人石兽、龙凤门、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物,构成一条约偏十五度的中轴线,中轴线以东依次为孝东陵(葬顺治的孝惠皇后和二十八名妃嫔),景陵妃皇寝(葬康熙的四十八名妃嫔)、景陵(葬康熙和其四名皇后和一名皇贵妃)、景双妃园寝(葬康熙的两名皇贵妃)。中轴线以西依次为:裕陵(葬乾隆和其两名皇后、三名皇贵妃)裕陵园寝(葬乾隆的三十六名妃嫔)。定东陵为慈安慈禧并排两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园寝(葬咸丰的十五名妃嫔)、定陵(葬咸丰和其孝德皇后)这些陵寝的正面一律直对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个东陵风水围墙外的大红门东侧,(内葬顺治生母吉特皇后一人)。惠陵、惠妃园寝位于陵寝区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八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园寝中葬四名妃嫔)。
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雍正8年(1730年)时,以此地"山脉水洁,条理详明",系龙脉吉地而于此兴建泰陵;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父子不葬一地为制,遂形成东、西陵隔辈建陵的现象。
清西陵东起梁各庄、西到紫荆关,南抵大雁桥,北接奇峰岭,占地约一百平方公里,内有帝陵四座—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后陵三座,以及妃嫔、公主、亲王的 园寝七座,而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则分布东、西两侧。
西陵的南端入口建有石牌坊,其后依次有大红门、圣德神功碑楼、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碑楼,然后是西陵的主陵一泰陵的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物以一条南北贯穿、长2.5公里的神道串联起来,入口的石牌坊,东陵只有一座,西陵则建有三座;东陵的石像生、龙凤门是位在七孔桥之后,西陵则在前。
除此之外,西陵的建筑形制大致与东陵相仿。泰陵在清西陵诸陵中兴建年代最早、规模也最大,除了雍正皇帝胤祯之外,还附葬孝敬皇后喇喇氏及敦肃皇贵妃年氏。
泰陵西侧2公里为昌陵,系嘉庆皇帝和孝淑皇后的合葬陵,其隆恩殿以花斑石铺地,为帝陵中所罕见。由昌陵再往西3公里为慕陵,是道光皇帝和孝穆、孝全两位皇后的陵墓。该陵不置方城明楼,规模较小,但其隆恩殿以香气清远的楠 木构筑,且只施雕镂而不著彩绘,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中显得朴实典雅。殿内藻井刻满许多腾云驾雾的飞龙,其用意在藉引龙上天,吞云吐雾而不喷水,以保持陵墓内部乾燥。 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4年(1915年 )竣工,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鲜丽;地宫则已遭盗掘,随葬品尽失,但内壁的佛像、神兽等浮雕精致生动,倒也有一看的价值。 崇陵东侧紧邻著埋葬光绪妃嫔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这里。传说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内的一口井里而死,尸体捞上来后就葬此地。
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宏伟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为宽12间,纵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谷礼。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徵“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它的构造比皇穹宇复杂,外部是三层高阁,内部则是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仿佛像砖砌的券殿,但又没有一砖一石,全部采用木结构,28根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内外楹柱各12根,中间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龙井柱,高18.5米,大头直径1.2米,古镜式的柱础,海水宝相花的柱身,沥粉堆金,支撑着殿顶中央的“九龙藻井”。
三音石: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天闻若雷石”。还称这些石板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石上说话,为让“皇天上帝”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话的回声便是“皇天上帝”的回答。
其实,这种奇妙的现象,正是因为皇穹宇的殿门高,而石阶下面的第三块石板和殿门以及殿内神龛上面的殿顶形成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站在第三块石板上说话,声波可以沿着斜线直接传入殿内,碰到圆形殿壁、殿顶后再返回殿外。又因第三块石板位于垣墙的中心,所以站在这里击掌,都能听到它的回声,只是由于声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所以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声。由于其他石板与殿门和殿内的壁三点之间难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线,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它石板上击掌或说话,就不可能听到回声。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圜丘坛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亭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享、利、贞。这种排列据是据《周易》的“干卦四德”而定。“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享”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后步入昭亭门,进昭亭门到圜丘坛。四周绕有两层名叫 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象徵“天圆地方”。 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圜丘台。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二环18块、三环27块,……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你自己删吧
Ⅷ 北京故宫导游词
一、各位来宾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的故宫,我是你们的导游莹莹,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宫。
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
故宫建于北京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围!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
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讲解到此为止了,祝大家游玩愉快!
二、亲爱的游客朋友: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故宫够大吧!
相传故宫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如果有人从刚出生就开始住,要住到27岁才可以住完。实际据1973专家现场测量故宫的房间有8704间。
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游玩时注意安全,注意保持景点卫生,祝大家玩得愉快。
Ⅸ 到北京故宫旅游景点处导游词是哪些
网络文库上有很多可以免费下载的导游内词
以下是容链接
http://wenku..com/view/b1a034bf1a37f111f1855bd7.html
Ⅹ 北京故宫的导游词
故宫博物院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这里有明清两代24个帝王登基坐殿,统治中国长达600多年。故宫含金量 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城的中心,是全城风景最美的一处景观。故宫的西北面有湖光塔景的北海公园;西面是碧波粼粼的中南海;东面有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北面的景山为故宫的屏障。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故宫南面是特殊意义的国门,即天安门广场,它是新中国的象征,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冉冉升起。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闪烁着东方文明的光辉。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共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8700余间。很多人都听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这是因为按《易经〉中讲九是阳极之数,称九为尊,故宫是皇帝的住处自然要作到头了。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有四门,南面是正门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别致的被称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城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之城的美称。而其护城河长度,也已列入世界之最。
故宫从明代开始作为统治中心,但它的初建者却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故宫建在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鼓楼长16华里的中轴线上,南北为主,左右对称,建造中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建造原则。故宫在建造手法上突出皇权,其基本做法是突出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主的中轴线,其他建筑拱卫中央。故宫的建造可以说是集全国的人力物力,木材砖瓦取自全国各地,耗费极其巨大。宫殿内墁地的砖被称作“金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取土到成泥要6道工序,到成砖则需17道工序,最后还要把砖放到桐油里浸泡处理。这种砖铺在地上越磨越亮,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在当时一砖合一块金砖。年以有“金砖”之称。可以说故宫每座宫殿都浸透着人民的血汗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故宫是我国保存到现在最完整,最辉煌的一组皇家建筑群,而今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红墙黄瓦,飞檐宏丽的建筑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它平面呈“凹“字形,上有崇楼五座,正楼是9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东西是四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辅翼正楼。整个建筑气势巍峨,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午门全部建筑,高下错落,左右映对,势若朱鸟展翅,翱翔天空,故又常被人称作五凤楼。正楼设有宝座,左右设有钟鼓楼,过去皇帝 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肃穆森严。
一提起午门,常令人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因为明朝行刑在西市今西四),清代在菜市口,但在这里却打死过人。明代有一种罚刑——廷杖,就在午门下举行。如果大臣触怒皇帝就要被批“逆鳞”。被子批“逆鳞”的大臣被子打掉乌纱帽穿上囚衣推出午门,行刑就在这御路东侧。起初只是象征性的打,主要在于对大臣的羞辱,但到后来则打人至死。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群臣阻谏。荒淫无度的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舒芬,黄巩等130位大臣廷仗,打死11人。这听起来确实非常残忍,不过要到传统佳节元宵节,这晨却是另一番景象,悬灯结彩赐宴百官,喜气洋洋。
进入午门就开始了宫内的游览,您看前面的河叫金水河,上面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内金水桥。五座桥各有用处:正中的叫御路桥,供皇帝走,望外面两条供宗室亲王走;再外面是品级桥,供文武大臣走。引金水河流过这里,除美观外还有防火作用。一方面故宫内多是木建筑,一旦失火可以用河水扑救;另一方面与我国的五行说相关,南方属火故以水克之,这种例子很多,讲解中将随时介绍给大家。由此可见,故宫不仅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也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前面这座门叫太和门,门前这对铜狮您能猜出雌雄吗?您猜得不错,东面的是雄狮,前脚踩一绣球,象征权力也象征统一寰宇;西面是雌狮,前脚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门旁所立的图是故宫平面图。大家请看,故宫是由前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的,前朝以三大殿为主,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三大殿后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居住享乐的地方。现在故宫的陈列体系分宫廷历史遗迹陈列,东六宫,外东路及三大殿两庑等为古代文化艺术陈列。在故宫这座艺术宝库中收藏有近百万件珍贵文物,占全国700座博物馆藏品总数的六分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博物馆。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艺术的光辉。昔日的皇宫禁地今天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旅游名胜。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规模宏大,气宇轩昂的三大殿。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中国建筑主体是木结构,受材料限制,本身不可能很高,聪明的古代人民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大家还注意到如此大的广场前没有一棵树,其原因也是为烘托三大殿的高大,故意制造一开阔的空间;另一个原因就是五行相克的体现,金木水土火五行学说中,土居中,树为木,而木克土,如果种树恐怕不利于中央统治。古人在建造故宫时可谓用心良苦。殿前三层汉白玉台阶上有铜鼎18个。露台上分列两旁的铜龟铜鹤寓意龟鹤延年。东面的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西面的嘉量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放在这里象征皇帝公正平允。殿前左右各有一对镏金铜缸,是清乾隆年间铸造成的,每缸重约2吨,也称门海,放在这里用于防火,取意缸置于土上,土生金,缸中贮水,金生水,而以水克火。正中的大殿是太和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宝殿。明朝叫奉天殿,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叫太和殿。大殿面宽11间约64米,进深5间约38米,高26。92米,加上台基高度,通高35。03米,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殿内宝座四周的6根大柱为蟠龙金漆大柱,金光灿灿,因为这里是宫内最神圣的地方,所以殿顶,彩绘等都采用官式建筑中最高等级。殿内金漆大柱当中就是皇帝的宝座。设在地平床上。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形容词象,仙鹤,香筒等陈设,这些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座旁有孔雀做的扇。各位抬头请看,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藻井为覆斗式,井中有盘龙,龙头下的圆球叫轩辕镜。相传轩辕镜为轩辕氏黄帝所造,将它悬于宝座上象征江山正统,但现在宝座与轩辕镜并不上下相对,据说是复辟皇帝袁世凯登上宝座,抬头见轩辕镜悬在头顶,怕球掉下来将他砸死,于是将宝座后移。轩辕镜下紫宸台上就是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它是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内外装饰壮丽豪华,但皇帝并不是天天在这里,只有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及重大庆典如册立皇后,派大将出征等日子,才来此登临宝座以示尊严。
转过太和殿,眼前这座单檐四角攒尖镏金宝顶的方形殿宇叫中和殿,明朝叫华盖殿,中极殿,顺治二年改名中和殿。大殿深广均为5间,长宽均为24。15米。皇帝到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大臣等官员朝拜,然后再去太和殿。皇帝到天,地,日,月坛,祭祀的前一天要来此看祭文,到农家坛亲耕要先来此阅视种子,农具。清朝皇帝每10年修一次玉牒,要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殿内陈列着乾隆年间的两顶肩舆,就是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八抬大轿。中和殿后是保各殿,面宽9间,进兴5间。它的功用有很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殿试。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被录取的进进士,前三名称鼎甲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其他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能参加殿试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录取后才是殿试。如果一个文人在各级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叫连中三元,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国自随代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最后一次科举在1904年就是光绪三十年举行,最后一们状元叫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保和殿后位于丹陛御路上的大云龙石雕,是故宫内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块石雕塑,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50吨。产自北京郊区房山。如此大的石板在当时没有现代机械设备情况下运输极为困难,当时人们采用在路上泼水冻冰用滚木等方法进行运输。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东西横向的广场叫乾清门广场,它是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内廷是皇帝的居住区,这座门叫乾清门,清康熙皇帝曾在此御门听政。乾清门内就是总称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坤宁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宫东西两面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围墙外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后面众多建筑象征众星。这些象征日月星辰的建筑均拱卫皇帝居住的象征天的乾清宫,以显示一辈子受命于天皇帝尊严。这后宫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所居住的皇宫内院,现面我们到里面细看。
乾清门内的这第一座大殿就是乾清宫,面宽9间,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一直到雍正皇帝以后才将寝宫移到养心殿。这儿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夺权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明代的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等宫闱大案都有发生在此。各位抬头请看宫内高悬的“正大光明”匾就是宫内斗争的产物。匾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有人说正大光明匾一点也不正大光明,就是因为雍正皇帝上台后有传闻,说他是串通隆科多等人篡改遗诏当皇帝的。此事真假不用深考,不过秘密立储确是由雍正朝开始。雍正上台后深感其父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几废几立,造成诸皇子明争暗斗朝臣互相倾轧,对中央统治不利,于是改为秘密方式立储。方法是事先写两份遗诏,一份带在身上,一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晏驾后,将两份遗诏校对后再宣布继位者。乾隆等皇帝都是这样继位的。
乾清宫后是交泰国殿,它的形制与中和殿相同,这里是皇后在冬至,元旦,千秋节受贺的地方。现在这里存有玉玺25块,放置25块的寓意是从《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之说而来的,而且1。3。5。7。9这五个阳数之各也是25,殿内高悬的“无为”二字是康熙亲笔所写,取意“无为而治”。殿内的内宫不可干政的铁牌也是康熙皇帝鉴于明亡的教训而立的,只可惜到清末依然出了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弄权误国。交泰殿后的坤宁宫原来是皇后的寝宫,后来皇帝移居养心殿,皇后移居体顺堂,这里成为祭神的地方。请大家到东面来,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东暖阁内有龙凤喜床,床有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百子帐,这里是皇帝大婚的洞房,一派喜气景象。
出坤宁宫我们现在来到御花园,这里是皇帝皇后休息游玩的地方。当中的大殿叫钦安殿,这是宫内惟一的道教建筑。道貌岸然家认为北方属水,所驼个殿内供的是道貌岸然教北方 之神玄武大帝。这座御花园面积1。2万平方米,东西130米,南北90多米,以主建筑欠安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分布着10余座亭台楼阁曲池水榭。位于园子四角的象征春夏秋冬的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同是亭子但形态各异还有收藏《四库全书荟要》的离藻堂,堆秀山上的御景亭等。其音点缀着苍松翠柏奇花异石,是皇家园林中的典范。规整中见变化:规整是指布局上四平八稳,变化指建筑风格变化多样,在一万多平方米范围内容纳十几种风格不同的建筑,各们倘佯其间才能细细品味。
我们现在走出的这座高大城门叫神武门,是故宫的后门,至此宫内的游览结束了,但是紫禁城的建筑并未结束,您看对面高43米的景山,它是紫禁城的屏障,与前面的金水河遥相呼应,构成中国建筑背山面水的传统格局,我们乘着游兴登上山项万春亭俯瞰故宫。看看这金碧辉煌的世界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