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旅游景点介绍
『壹』 建阳有什么名胜古迹。
1、书坊楠木厅
座落于建阳书坊乡书坊村古街上,为清代末年书坊富商陈氏所建,属闽北罕见的砖木结构古民居。由于民居中的100余根柱子、横梁、窗户及桌、椅、床等主要家具用材均为名贵木材楠木建造,故名。80年代后,由陈一新的孙子赎回一半,并将被毁坏的部分精心修复,从一个侧面再现当时的丰采。
2、漳墩白沙桥
位于建阳漳墩镇漳杭线一公里到619米处,桥长40余米,三孔,两个桥墩的分水尖上部各镶着一只“公鸡嘴”,与桥身浑为一体,它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此桥不仅结构独特,还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据传说,那两只“公鸡嘴”是护桥神的化身,有了它,数百年来,任凭山洪卷来巨木和泥石流的冲击,白沙桥都安然无恙,1975年,公路维修部门对桥面整修一次,并加上栏杆,但桥的主体仍保持原来的风貌。是至今仍作为公路桥梁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3、拿坑石拱桥
位于建阳书坊乡饶坝村拿坑,是建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拿坑村前相距一公里长的一条溪流上,原建有13座桥梁,现存8座石拱桥(石砌单拱桥)。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至万历元年(1572)期间相继建成。清乾隆十五年(1750)间加造石栏杆。
桥长大都在6.5至7.3米、宽4.5至5.6米。拿坑是古代建(阳)邵(武)古道必经之地,故建这些拱桥以利行旅。拿坑桥为闽北罕见的石桥建筑群。桥侧有明、清石刻题记,记载此桥建筑始末。该桥保存较好,至今仍可通行。
4、黄坑太子桥
位于建阳黄坑镇长见村至李家塘之间的一条溪流上,共建有石拱桥7座,桥为石砌单拱。据史料记载为明朝年间建造,最迟在崇祯年间。其中一座位于长见村太子岭的溪涧上,被称作太子桥的规模最大,跨度18.6米,宽3.6米,高10余米。
高阳桥跨度约16米,宽3米,高约10米。双石桥跨度约10米。枉溪李桥(二座)跨度各约10米。杨树桥跨度约4米。李家塘村现存修桥捐款碑一方,落款为大明崇祯十六年(1643)。古桥保存完好,至今仍可通行。
5、西山摩崖石刻
位于山顶西侧,纱帽岩旁,字大一米见方,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系南宋宝佑三年(1255)理宗皇帝乙卯赐蔡抗的御书真迹,字体苍劲,气势磅礴,刻工精细,至今完好如初。
“西山”摩崖石刻,位于山顶西侧,纱帽岩旁,字大一米见方,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系南宋宝佑三年(1255)理宗皇帝乙卯赐蔡抗的御书真迹,字体苍劲,气势磅礴,刻工精细,至今完好如初。
『贰』 闽北有哪些旅游景点
闽北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发展旅茫荡山风景区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以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夷山为中心,联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平茫荡山、九峰山;建瓯归宗岩、万木林;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浦城浮盖山;浦城匡山;建阳宋瓷窑址;武夷山汉城遗址;邵武熙春园、李纲祠、锦 溪;光泽乌君山等150多处景点。
玉女峰
耸立在二曲溪南的玉女峰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已成为武夷山的象征。因其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玉女峰插花临水,独立溪畔,崖石秀润光洁,山顶上草木苍翠欲滴,如发如髻。从水中看去,犹如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在沉思、等待……不论是霜晨还是月夕,也不论是雨天还是晴日,玉女峰总是充满着迷人的神韵。玉女峰周围主要景点有仙榜岩、仙馆岩、大王峰、铁板峰、镜台、水光石等。度假区距玉女峰约1.5 公里。
九曲溪
九曲溪风景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发源于桐木关西北角、三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长60公里。由于九曲溪弯弯曲曲,深深地切割着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流绕青峰的美妙景观,乘坐竹筏泛溪观赏山景,成为武夷山游览的一大特色。
武夷山古汉城遗址
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
武夷山紫阳书院
武夷山紫阳书院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称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达十年。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物。现仅存止宿和隐求室的部分建筑。书院各处石壁上,留有许多诗文手迹,尢以朱熹亲笔题勒"游者如斯"和人陈省在晒布岩刻下的"壁立万仞"为著。
建瓯万木林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建瓯市房道乡境内,占地面积1600亩。是元代乡坤杨达卿用"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半粟"的办法,募集乡人在杨家祖坟地大墩山植树营造的。数年之后,这里树木茂盛,蔚然成林了。1958年国务院颁令万木林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
万木林里生长着茂密的亚热带林木。苍劲挺拔的云杉直指天际,碗口粗的古藤悬空盘绕。林中樟、楠树种尤多,最大的黄樟胸径达181公分,树高34米,已有600多年树龄。还有肉桂、观光木、石梓、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珍贵稀有的树种。万木林盛产香菇、黑木耳、白木耳和党参、金不换、鸡血藤、八角金盘、五味子等。林中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猕猴、隐角鹿、黑狗熊等稀有动物。万木林既是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适宜于参观游览的森林公园。
建阳庵山
是潭东第一名山,距建阳市区约8公里,最高峰"海拔1020米。登临绝顶,建阳、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孤峰独耸,环山似揖,四时风景不同,娇烧怡人。主要景点有灵泉寺、关刀峡、仙姑梳妆、青士迎宾、月景波光、鸳鸯柏树、白鹤仙母、龙坛等十八景。灵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万历年间,邑人傅国珍修聋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钦倡捐重建。灵泉寺分三重大门,一重门留有宋代石刻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二门留有石刻横批"灵泉古迹";三门留有石刻横批"涌泉胜境"。寺中供祀着三皇元君塑像。灵泉寺前后有千年柳杉六棵。
朱熹墓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选。左前侧是鲤鱼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临虎山雄踞,背靠九龙山之九龙岗,称"风飘罗带"。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阳市考亭,与夫人刘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顺宁庵。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屡经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倾圮。朱熹墓为圆形,外用鹅卵石围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块。上书"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墓前设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靠前两旁有石蜡烛一对。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碑亭。
建阳闽北历史纪念馆
为深切怀念献身革命的闽北英雄儿女,弘扬闽北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闽北人民在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中,为闽北崛起建功立业、开拓前进。1983年中共建阳地委、行署决定在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县筹划建设"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1985年动工兴建,1988年建成开馆。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市区列宁公园内,与公园内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闽北著名的六烈士纪念亭等共同形成闽北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人文景观。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座回字型仿古建筑,造型典雅壮观,在开放式列宁公园茂林修竹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纪念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7个展厅,陈列200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26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翔实直观,全面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闽北人民经历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烟、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炮声的光辉革命历程。
松溪湛卢山
山中森林蓊郁,泉鸣鸟语,常有云雾浮凝,若当春,若经秋,炫耀百状,主要景点有试剑石、剑池、铸剑炉、欧冶洞、仙姑洞、岑岩古道、清凉寺等。人文历史
湛卢山是我国历史名山,相传为春秋时越人欧冶子铸剑之地,至今炉冶遗迹尚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曾筑吟室于山半,寄寓讲学。明儒杨缨就其址建续贤庵,其后人又改为杨氏书室、湛庐书院,以传播文化。
旧志云:唐贞观中已有摩崖石刻,记载此山开拓情况。山中炉岩传为欧冶子铸剑炉,宝剑铸成,寒光闪闪,锋芒逼人,挥剑试之,剑落石裂,痕深数丈,即今之验剑石,遗迹依然,传为侍话。
自松溪茶坪乡驻地向南约七公里,拾级登山。沿途山转路回,松风飒飒,泉水淙淙,引人入胜。至山上豁然开朗,渐次平旷,幽谷层峦,并收眼底。睛明则山光耀金,遥望浦城、政和县境,田园村舍,隐约可见;阴雨,则青烟弥漫,寒气袭人,如沉云海,森然可畏。
山中有剑峰、试剑石、剑池、炼剑炉、欧冶洞、仙姑洞、香岩、断碑、木涧、中祠、状元峰、陟岵台及岩古道等十六景。并有摩崖题刻多处,惜已泯灭。寻幽径,临绝顶,岩石罗列其间,状如蹲狮伏虎,饮牛奔马,各具情态,缀以宝塔石屋,清静雅致,宛若仙境,俗称"仙寺"。
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
浦城峰奇石怪
徐霞客:"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峦环列,此真独胜。"生态朴拙--匡山风景区 匡山区内大部分岩层为侏罗纪时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部(杨梅山一线)有小部分第三纪花岗岩裸露。
碧水丹山--九石渡风景区九石渡景区为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的岩石神形兼备,有卧牛石、仙掌石、螺蛳石、银仓、金钟岩、瀑布岩、虎形岩、金龟岩、河马石、象鼻岩、十八罗汉、闾山门岩、伏猫山岩等。其中,最为神奇的是老鼠岩和水牛岩,昂然挺立,惟妙惟肖,分外引人注目。历史上江淹(江郎才尽)、朱熹、徐霞客都在此驻足并留下赞美这里山水的诗文。
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新探索--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
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龙窑的起源--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政和洞宫山
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上游,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奇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洞宫山",山中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峰峦岩洞,秀拔奇伟,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
光泽乌君山
乌君山位于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北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乌君山因顶有岩形似猴子,俗称猴子山。乌君山最高峰海拔1477米,方圆约20公里,有大小峰峦30余座。乌君山自古便负有盛名,山上有乌君洞、飞泉岩、仙桥石、巨蟒出洞、神龟下山、风动石、会仙岩、美人石、夫妻岩、水帘洞、香炉峰等20余处胜景。乌君山山间溪流纵横,风光奇特,奇松怪石,蔚为壮观,有光泽第一名胜之称。
邵武熙春园
熙春园位于邵武城西,占地面积38公顷,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园内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遗址和风景名胜多处,其中尤以沧浪阁、熙春朝阳、六嘘高啸、惠应祠、越王台等10余处景点最为出名。在熙春园中,保存了有很多关于历史名人的记载,其中包括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西汉初闽越王诸兄等等。在百年古樟之后的沧浪阁,是纪念《沧浪诗话》作者严羽所建的,越王台则是为了纪念西汉初闽越王诸兄在邵武建城立下的功绩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