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㈠ 惠水红花旅游景点的作文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地处东经106°23′20″—107°05′14″;北纬25°40′26″—26°17′45″.森林覆盖率41.28%.林木绿化率47.58%.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
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㈡ 惠水旅游景点哪里好
九龙山景区
九龙山距离惠水县城8公里,硬化油路到达景区,交通便利,九座山峰以左三、右三、后三的顺序排列成一把天然的大椅子,中间另有一座小山峰傲居主位,在亿万年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声地演绎着“九龙浴佛”的庄严场景,九龙山因此而得名。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开山祖师古源禅师云游至此,以其高超的 佛法成就感得种种瑞应,定义此山乃天然的“九龙浴佛”圣地,创建了九龙寺,作为“太子佛”应化道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是与贵阳黔灵山、长顺白云山齐名的 黔中三大佛教圣地之一。
九龙寺
九龙山寺建筑是与黔中遐迩闻名的白云山寺共负盛名的佛教胜地之一。寺殿依山顺势而建,谷地中央的小峰上筑玉皇阁,为全寺最高层,登阁眺望可俯览全寺,谕意天阙至高无上;玉皇阁下东西山腰建观音殿,殿前置铁鼎,鼎座是用方礅条石从2米高的崖坎下砌成。再下为二进院落,正殿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翼其左右;前殿为“天王殿”、“灵官殿”。每殿左右均有配殿,设藏经楼、禅房、客斋等,殿与殿之间有廊道、花圃;另外在殿旁左右建有僧舍、寺厨、仓库等。山门建在谷口最窄处,石墙拱门,左右有照壁。大门两边的门柱上,悬挂着一幅木制阴刻的对联,黑底金字,上联为“黔南钟灵无双地”,下联是“昆仑发出第一山”。整个九龙山寺建筑布局合理,做工精巧,古朴大方,翘角飞檐,雕龙画凤,壮丽辉煌,为黔南各寺之冠。
望郎回
在惠水县城往南 三十多公里的 芦山镇硐口村有座山,名叫纳窝坡。坡顶有一处宽约数十丈,高约丈许的悬崖峭壁。这面峭壁长期如刀切一般,又宽又直;加上峭壁长期没有受到雨水渗浸,因而颜色皎白,上面的一丝一纹都十分清楚。其间,有一图案,形如一位少妇,手提竹篮,遥望远方,久久伫立在这悬崖峭壁上。这里的人们叫她“望郎回”。
惠水县还有百鸟和风景区、清水苑、滴水崖、溶洞群、文笔峰、马鞍井、荷花池登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