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发布时间: 2020-12-25 21:29:32

A. 昆明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昆明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有云南民族村,那里的有著名的火把节,里面的少数民族小哥哥也是蛮帅的,姑娘也是穿着本民族的特有服饰,能歌善舞,还可以租一些民族服饰拍照。

B.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专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回、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

C. 云南有那些比较偏僻的旅游景点,有山有水有树并且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腾冲、芒市、瑞丽很不错的,也能再你的要求里面,较偏僻的旅游景点,有山有水有树并且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D. 云南旅游,少数民族。

楚雄(彝族)---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迪庆(藏族),四五天的话估计只能走到丽江。

E. 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要注意些什么 昆明,大理

云南行程攻略指南
穿着:云南温差比较大,4-9月份,备上短袖或者衬衣、长袖若干,以及薄外套、厚外套各一件,女生可以穿裙子,但是长裤至少准备一条。另外最好带上墨镜、防晒霜,这边紫外线很强,注意防晒。

带多少钱:现金尽量不要超过1000,越少越好,其余的钱尽量放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这边大多数的门店都支持网络平台支付,大多数的客栈都能提供支付宝、微信免手续费提现。至于云南多少钱够玩,后面会详细说到。

出行方式:如果能直飞丽江是最好的,因为丽江是
大理
,香格里拉,泸沽湖的中心,玩起来方便,关键看你所在地到丽江的票价,如果实在太贵,就先去昆明,再转火车到
大理
、丽江。如果你回程从昆明回,建议先来丽江,如果回程是从丽江回,就先去
大理
。这样能节省一些时间。昆明到
大理
5-7小时,
大理
到丽江2-3小时。

哪些地方值得玩以及花费:
1,昆明:翠湖公园,云南大学,滇池,这些都是免费的。一天足够。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去西山,不是很推荐。

2,
大理
:三塔:100;
影视城:50,
租电瓶车:50-80
古城不收费用,洱海也是没有门票的。
苍山根据索道根据单程或者往返在150-280不等。

3,丽江:雪山:门票130,大索道加环保车200,建议商务纯玩拼车去,包含门票、蓝月谷、大索道、防寒服、氧气、上门接送、吃雪山农家菜等。

拉市海划船、茶马古道骑马,最好的四个马场价格都是:280,都包含接送,骑马,划船,吃饭。
价格280的,精品版:骑马路线走正宗茶马古道,时间约1.5-2小时。高端私人会所吃饭、休息、饮料无限提供。湖边风景区拍照。划船不限时间。

千古情:第一家千古情在杭州,最好看的千古情在丽江。越是不喜欢看表演的朋友,越是应该去看,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演出。场内包含茶马古城,各种小表演,鬼屋等。票价按座位:280-290-380不等。(所有景点千古情是我个人最强烈推荐的)

泸沽湖和香格里拉,时间紧,想省钱省心的建议跟团,特别是香格里拉,很多人到了香格里拉一脸懵逼,又回来丽江重新报团出发,因为景点比较远,自己去花费实在太大,而且玩起来特别累。时间充裕的土豪,又不嫌麻烦的,可以自由行。

温馨提示:
云南旅行必备
1、证件:身份证、银行卡、部分现金等。
2、户外用品:40L-60L背包、随身的小背包或腰包、雨衣、保温水壶。
3、衣物:云南是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大,这个季节早晚凉,中等外套必备,白天短袖加长袖即可,出门长袖防晒,羽绒服是没必要带的,一般跟品质团都会包括羽绒的
4、器材:手机、相机、充电器、充电宝。
5、防晒用品:高原紫外线极强,建议带上防晒霜(spf50以上)、润唇膏、太阳镜和帽子以免灼伤皮肤和眼睛。
6、药品:晕车药、感冒药、消炎药、外伤药、红景天、葡萄糖…以及个人常用药品。

F. 想去云南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区哪里

滇西地区都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少数民族的地区!
你可以去丽江、大理、临沧、红河、回版纳!答
去丽江:
昆明——丽江!
火车、客车、飞机都有的!
昆明——大理:
火车、客车、飞机都有的!
昆明——临沧:
有客车过去的!
昆明——红河:
有客车过去的!
昆明——版纳(也就是西双版纳):
有客车和飞机过去的!

希望能帮到你!祝旅途愉快!

如对你有用,望及时采纳!

G. 去云南旅游,应该注意当地少数民族什么禁忌习惯

傣族民族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时, 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

哈尼族风俗禁忌

在哈尼山寨,有亲朋好友或宾客来访,家里大小主人会主动出门热情相迎,并帮助客人取下挎包等东西。当客人坐定后,如果递给你满满一杯或一碗洒,表示受到欢迎。如果第一次给客人倒满茶水,就意味着他不受欢迎;如果第一次只给客人倒半杯或半碗洒,显得主人很小气。主人在给客人倒洒时,自己也必须倒上一杯,并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还会拿出苞谷、瓜子、烟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会杀一只鸡,加上盐、辣子、等佐料煮一锅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吃稀饭时有许多规矩。入席后,主人把鸡头、鸡肝敬给客人,鸡腿给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客人告辞时,主人会包一些茶叶、草烟等给客人。包中必定有几个熟鸡蛋,这是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同时,主人给客人的礼物一定要用芭蕉叶、黑棉线包扎,这象征主客间深厚的友情。

彝族风俗禁忌

忌戏耍动头; 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找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

H.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各族人民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有25个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一、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有3351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为氐羌后裔,唐称“寻传”。 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阿昌族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黑色裤子。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用蓝、黑布包头,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槟榔等物,手镯、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楼下为畜圈。 历史上,婚姻一般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一般同姓不婚,有“串姑娘”的情爱方式。此外,“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妇女有嚼烟、嚼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阿昌族人死行土葬。歌舞方面,阿昌族有耍灯、跳象脚鼓舞、猴舞、蹬窝乐、耍白象等多种形式。阿昌族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阿昌族工匠生产的“户撒刀”行销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民族节日。 二、白族白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白族有1505644人,主要聚居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他称很复杂,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一说为彝语支,一说应单独为白语支。白族 住房坝区多为院落式土木或石木结构的瓦房,主要有“一坊一廊”、“两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丧葬在唐代以前行土葬,宋代至明代因受佛教影响行火葬,明末以后又改行土葬。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人信道教和原始宗教。白族男子一般穿白对襟衣,白色或蓝色长裤,外罩黑领褂,缠白色、黑色或蓝色包头,脚穿黑布剪口鞋。妇女身着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上衣右衽结纽处挂“三须”或“九须”银饰,腰系绣花飘带短围裙,足穿绣花“白节鞋”或“凤头鞋”,手上多戴纽丝银镯或玉镯、戒指,耳挂金银制或玉制耳环。未婚妇女编独辫,连同白缨穗的花头巾或彩色毛巾,用红头绳盘于头顶。白族待客热情周到,请客通常招待“八大碗”。敬“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重要礼仪,常用于接待尊贵的宾客。传统大小节日有“三月街”、“绕山林”、“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70余个。三、布朗族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0388人,主要聚居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布朗族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唐时称“扑子蛮”,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住房为干栏式房顶双斜竹楼,以草排覆盖。男子着黑对襟长袖衫,宽短裤,白包头,黑巾,有纹身习俗。妇女着两衽黑色窄袖紧身衣,双襟于胸前交合,左腋下双带打结,下着黑筒裙,白布缠腿,头包青布,喜带银饰,配以诸色彩线。男女都有抽烟和嚼烟的习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谈恋爱有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布朗山茶叶是制作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的崇信小乘佛教。丧葬方面,公共墓地按年龄排墓坑,80岁以上者行火葬。由于长期与傣族杂居,布朗族喜好傣族的“赞哈”,歌舞时多以象脚鼓、小三弦等乐器伴奏。布朗族的“刀舞”,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圈圈舞”是青年男女情感交流最佳方式。每逢佳节盛行“跳歌”,往往通宵达旦。布朗族民间曲调分为四种:索调,一人自弹自唱,多用来歌唱爱情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等;宰调,在劳动中独唱或合唱;甩调,节庆日用的曲调;甚调,跳舞时伴唱的曲调。 四、布依族布依族人口有220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贵州,云南、四川有少量分布。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有54695人,主要居住在曲靖地区、文山州、红河州。布依族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布依族来源于百越族系中骆越人的一支。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1956年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布依文。布依族古代的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建筑。现在由于竹木材料的减少和受汉族影响之故,多改为石木料平房或“吊脚楼”。 男装穿对襟衣,大裤脚长裤,青帕、白帕或花格帕包头。女装穿右衽短衣,细长袖内衣,长裤,腰系绣花围裙或穿细裙长裙。在择偶习俗上,有 “朗绍”、“朗冒”(意为“赶表”、“玩表”)。婚姻为一夫一妻、寡妇可再婚、同宗姓不婚等制式,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择吉日、成婚四个步骤,还有“不落夫家”的习惯。布依族的丧葬,古代盛行二次葬,即停尸于墓,上以伞盖,二三年尸体腐烂后,再行火葬,骨灰装缸埋窖。历史上布依族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近代天主教传入后,不少改信了天主教。节日以农历计算,有“春节”(“过年”)、“端午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五、藏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藏族有128432人。云南藏族聚居区迪庆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南段北端,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理为三山夹两江。主要由唐代时期南下的吐蕃军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云南藏语属康方言,有自己的文字。云南的藏族生产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青稞面、酸奶渣和酥油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藏族的住宅主要是二层或三层的土墙碉楼式建筑,家中均设立经堂。女子衣着对襟长袍,加坎肩,下围七彩“邦典”,以彩色毛线系辫盘于头顶;男子上衣下裤,外套圆领长楚巴,足着靴子。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家庭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个体小家庭,也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现象。家庭里男女平等,一般是老大继承家业。藏族丧葬受喇嘛教影响,有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明末清初,建起了康区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成为云南藏族“政教合一”制度的统治中心。德钦“弦子”、中勾“锅庄”、维西塔城“热巴”各具特色。云南藏族有自己的节日,如正月十五“祈愿大法会”、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六、傣族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人,主要聚居区在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西双版纳的傣语和德宏的傣纳语两个方言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傣泐文(西傣文)、傣纳文(德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5种。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一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还信仰原始宗教。男孩到七八岁要过佛寺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成为受尊重的人。傣族无论男女,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图案形象逼真,每种图案都有其意义,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毫瓦萨”和“奥瓦萨”是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俗译为“开门节”和“关门节”,分别在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和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还有最隆重的“泼水节”,它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 七、德昂族德昂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有17804人,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南部,分布于德宏、保山、思茅、临沧地区。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属于云南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昂族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有“红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种。德昂语分布雷、若马、纳盎三种方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部分人会讲汉语、傣语和景颇语,通用傣文和汉文。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来标》叙述了德昂族起源。德昂族盛行“毫味尼别”(“串姑娘”)制度,喜好的乐器一般是象脚鼓、铓、钹、磬、葫芦笙、萧、小三弦、口弦等,多在唱歌和“串姑娘”时使用。德昂族有在重大节日中跳舞的风俗,较有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由敲着象脚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余的男女跟在后面绕圈而跳,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在外、女子在内,由一个戴着直径3市尺草帽的男子,带头击象脚鼓,其他男子则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的花纹,兜圈而舞。德昂族有纹身习俗,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德昂族有自己的宗教节日,其中“进洼”、“出洼”、“做摆”和“烧白柴”较为隆重。 八、独龙族独龙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有5884人,主要分布在独龙江乡和贡山县境内怒江西岸的小查腊村。独龙族源于贡山北部的怒江地区和西藏察瓦龙地区,其迁徙路线也大致从上述地区到独龙江。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发展缓慢,保留早期面貌较多。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生产生活都靠刻木结绳记事。解放后,创制了适合群众使用的新独龙文字。独龙族的妇女精于织麻,能在简易的织机上织出有彩虹般色彩条纹独龙麻布毯;男子擅长竹蔑编制,制作生产、渔猎、生活用具。在独龙族的文化特征中,文面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存在至上世纪60年代末,只限于女性。独龙人认为人死后其亡魂会变成一种色彩艳丽的蝴蝶,故文面时把整个脸庞文刺成似张开翅膀的蝴蝶。独龙族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层面是其信仰上的万物有灵观念,认为世间一切事与物都有灵魂。此外独龙江下游的独龙族还信仰基督教。独龙族一年只有一个节日,独龙语称“卡雀瓦”,意为年节。节日的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各个家族自己择定,一般都在农历的冬腊月,欢度二天或四五天不等。一年一度的“剽牛祭天”活动,既是对天的顶礼膜拜,又是独龙族群众辛劳一年后的族聚活动,具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色彩。独龙人过去用这种“剽牛祭天”的形式,祈祷上天保佑。如今,“剽牛”作为一种民族节日的传统仪式保留下来。九、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有1424990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思茅、玉溪和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哈尼族渊源于古代的羌人族群,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里,经过漫长的迁徙历程,最后定居于滇南的群山峻岭之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个土语。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拼音文字。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根本上讲,迁徙历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赖以萌芽、生长和构建的两大基础。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有一整套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哈尼族的节日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代表性的节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玛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节”)等等。节日庆典活动既是一年四季不同历月更替的转折点,又是不同季节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过渡的标志。十、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有643238人。云南是继宁夏、甘肃、河南、青海、新疆等省区之后,回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各县(市、区)几乎都有回族居住。汉语为回族群众的日常用语,在回族用语中,仍保留着一些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如“穆斯林”、“朵思梯”、“色俩目”等等,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词汇,如“归真”(“逝世”)、“知感”(“感恩”)等。宗教活动中则使用阿拉伯语、文。阿拉伯、波斯等地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进入云南最早始于唐代。大批回回人迁入云南是在元代。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遵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吃动物的血液和自死动物以及凶猛禽兽的肉,尤其禁食猪肉。回族的男性普遍戴白色的无檐小圆帽,俗称“小白帽”,它是回族男性的装饰和标志;回族妇女一般都戴披肩盖头。在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里,人人穿上洁净的衣服,家家炸好香甜的“油香”、“馓子”,男人们洗净全身,到清真寺集体礼拜。大家互道:“色俩目”,祝生活幸福、阖家安康、节日愉快。十一、基诺族基诺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才被确认的古老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有20685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诺”属本民族自称谓,“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边、后面、后代,“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表示尊敬舅舅的意思。在汉文献中记载为“攸乐”或“攸乐人”。基诺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无本民族的文字。基诺山的基诺族由乌热、阿哈和阿西三个胞族组成。历史上基诺族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种”,将村社占有的耕地划为13片,每年耕种一片,13年为一个轮歇。主要种植旱谷,其次也种植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等经济作物。基诺山是“普洱茶”的故乡。各村寨历史上实行“左米尤卡”(即长老管理村寨)制度,村寨长老由各村寨中最古老氏族的男性年长者担任(传说最初担任村寨长老的是女性年长者)。村寨长老的组成因各村大小或其他原因分别是“七老制”、“五老制”、“三老制”和“一老制”。基诺族一般居住在平缓的小山之巅,以“干栏式”的竹楼为其住所。有的以一个父系家庭全部成员住在一起,也有同一父系氏族数代人居住在一起。基诺人有悠久的种茶史,善射猎、围猎。他们喜爱两耳穿孔,孔内塞有木塞或小管,并以耳孔大为美。 字数不够,其他的上 http://www.volunteer.ynu.e.cn/read.asp?id=12到这里看看

I. 云南少数民族有那些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在云南均有,堪称中国的“宗教王国”。

J.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图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计450万人口;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和基诺族,共有500万人口;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口共计400万。

彝族:人口总数479万;主要聚居地遍布云南各州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白族:人口总数181万;主要聚居地大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争议)

哈尼族:人口总数149万;主要聚居地红河州和普洱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傣族:人口总数119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汉藏语系)

壮族:人口总数118万;主要聚居地文山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苗族:人口总数107万;主要聚居地文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市;所属语系苗瑶语族(汉藏语系,有争议)

回族:人口总数72万;主要聚居地分布全省;所属语系通用汉语

傈僳族:人口总数64万;主要聚居地怒江州、丽江市和迪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拉祜族:人口总数46万;主要聚居地普洱市和临沧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佤族:人口总数41万;主要聚居地临沧市和普洱市;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南亚语系)

纳西族:人口总数33万;主要聚居地丽江市和迪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瑶族:人口总数21万;主要聚居地红河州和文山州;所属语系苗瑶语族

藏族:人口总数16万;主要聚居地迪庆州和丽江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景颇族:人口总数14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布朗族:人口总数10万;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依族:人口总数8.7万;主要聚居地曲靖市东部;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阿昌族:人口总数5.3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普米族:人口总数4.6万;主要聚居地丽江市和怒江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蒙古族:人口总数3.4万;主要聚居地玉溪市通海县;所属语系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

怒族:人口总数3.0万;主要聚居地怒江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基诺族:人口总数2.7万;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德昂族:人口总数2.1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乡和临沧市镇康县军弄乡;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

水族:人口总数1.9万;主要聚居地曲靖市东部;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满族:人口总数1.3万;主要聚居地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等地有少量分布;所属语系通用汉语

独龙族,7426,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流域;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