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皈旅游
Ⅰ 织田信长能够统一日本大部的主要原因、战略、策略和政策是什么
织田信长能够一一战胜强敌,不仅仅在于天时地利,更多的是他个人的才能以及对于人才不拘一格。比如桶狭间一战,充分利用了今川军骄傲轻敌的思想与今川义元犯下的军事错误,奇袭成功,崛起尾张。当见识到南蛮人的铁炮威力后,便大批训练铁炮部队,早在别家铁炮与足轻混军时,信长就已经将其单独成军了。在如长筱合战中,吸取了三方原之战的教训,击溃了武田的赤备,此战中还使用了织田创立的三段击战术。在人才方面,手下的重将,身份各异。名将泷川一益,是忍者出身,木下秀吉是庶民出身,柴田胜家曾一度是叛军,但信长都摒弃前嫌,将他们收为门下,这就是信长的用人之道。在他的敌人中,也有很多不逊,甚至胜于信长之人。比如甲斐的武田信玄,越后的上杉谦信,依靠信徒们的一向宗实力,本愿寺与杂贺众。但信长最终还是想到办法,对付他们,对于依靠精神力的一向宗教徒,信长采取的是一概屠杀政策,比如火烧比睿山,伊势长岛之战,由此获得“第六天魔王”的称号。即便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也难于其争雄,也就是信长成功的最大原因-经济!在武田,上杉仍是封建地主经济时,他已经开始与国外贸易,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实现兵农分离。即每户长子为农,次子,三子为兵。摆脱了农兵政策的许多弊端,比如不能团结一致,无法集中训练,春秋时节无法交战,士兵素质低下等。个人以为这才是信长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所谓开创皇图霸业,就一定要有足够的才能与野心才能做到。很明显信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Ⅱ 96年至2006年各年赴日工作人数
一、出境旅游者人数
1.出境旅游人数发展趋势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数为1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8.9%,增长146万人,比1997年的1680万人增加了100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自1964年取消对海外旅行的限制后,在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达到了15.9万人;1970年大型喷汽式飞机的使用使当年海外旅行人数达到 6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6%;1971年出现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达96.1万人,比上年增长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当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数比上年仅增长2%,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出境人数为 233.6万人;之后进人平稳增长阶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当年出境游人数比上年减少 3.2%,为 390.9万人;1986年日元升值带来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当年出境人数达55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次年又增长 23.8%,达682.9万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结束,当年出游人数下降3.3%,为1063.4万人;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使当年出游人数增长13.8%,为1357.9万人;1995年日元汇率达历史最高点,出游人数为1529.8万人,增长12.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日本出游人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状况。无论如何,持续或高速增长是日本出境游市场的总趋势。
2.各县的出游人数及出游比例
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渴县的出境游人数在1999年均是负增长,在2000年实现了正增长。2000年各县的出游人数增幅为5%-16%,显示出全国范围的增长趋势。大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自1994年关西机场投人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阪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出国旅游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数(8.9%)的有北海道、福岛、群马、石川、福井、山梨、长野、歧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奈良、鸟取、冈山、山口、德岛、香川、高知、福冈、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
对出游比例的分析显示,2000年全国的出游比例为1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对各县数字的分析显示,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秋田县最低,为4.2%。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结果显示大都市地区出游比例高,日本各地区出游比例差距明显。
3.各月出游人数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数均比1999年有所增长。l月因千年病毒影响下降1.3%。以前游客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游人数有所增长,出游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减缓。
4.各机场出境人数
机场离境的分析显示,5l%的游客,即908.8万人从成田机场出境;26.l%的游客,即464.7万人从关西机场出境;近80%的游客从上述两个机场出境。名古屋机场出境172.8万人;福冈机场出境94.l万人;上述4个机场共出境1640.3万人,占92.l%。
所有4个机场出境人数均有增长,成田机场增长7.6%;关西机场增长9.9%。所有机场(高松机场除外)的正常国际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长。
5.出境旅游者的目的地
对2000年出境旅游市场的细分显示,47.6%的游客去了亚洲(比 1999年增加 2个百分点),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欧洲的占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占7.l%。
去往亚洲的游客人数增长了13.6%,去往欧洲和中北美洲的游客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6%和4.3%,转变了前一年的下降趋势;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游客与1999年基本持平。
连续两年韩国都是日本游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达24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去往中国的游客为220.2万人,增长18.7%,取代美国大陆成为第二目的地;之后是美国大陆和夏威夷,增长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亚洲的游客继续保持着高增长,中国香港增长17.7%,泰国增长13.2%,新加坡增长8.4%,中国台湾增长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来华及来京旅游者人数
出境人数来华人数(人)来京人数(人)来华占出境%来京占来华%来京与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场组成与规模
据"海外旅行状态调查"对2000年出境游客的目的和性质的调查(答卷者按性别、年龄、就业状态、婚姻状态和其他标准分成12组),中年男性组所占份额最大,为18%,其次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游率比上年有所增长。市场细分显示,中年男子出游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单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游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为第 12.2次。
2.旅游目的地与市场
东亚地区如韩国是大众趋向,但对中年男性市场显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趋向于欧洲,有很强的偏好性。单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国西海岸的比例较高;家庭主妇去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塞班的比例较高。
来中国的游客中,中年男性占30.7%;老年男性占15.l%;中年女性占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占8.8%;未婚女性、女学生、男学生、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分别只占4.4%、2.8%、2%、1.6%和 1.2%。
去往欧洲和俄罗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单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单身和已婚男性较少。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喜欢海滨度假地,如夏威夷、关岛和塞班。男学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学生、单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国大陆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游为目的,占65.8%(含蜜月旅行);商务旅行占11.5%;探亲访友占6.l%。1997年以来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比例从70.4%开始下降,商务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游客(女学生除外)和老年男性游客的出游目的是旅游;男女学生修学旅游的比例超过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务旅行。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访问美国大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探亲访友的比例达13.8%。
4.旅行时间和住宿地的数量
海外旅行l-4天的占22.3%;5-7天的占35.9%;8-14天的占33.6%。大部分出游5-14天。尽管如此,4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过15天的长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趋势。
5.在目的地的活动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购物占58.5%;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占58.1%;参观文化和历史古迹占44.6%;之后是品尝美食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近年来,购物、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动,购物跃升为首位。赴韩国和亚洲国家旅行的增多导致了购物活动的增多。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观光活动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休闲比例高,占40%。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景感兴趣的是文化遗产,主要以万里长城和故宫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馈赠的众多自然遗产,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华丽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戏剧为代表的娱乐,作为中国旅游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日本旅行业协会调查,近80%的旅华日本游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其余的约20%则以中西部地区为目的地,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游。来中国的游客中,82.l%是历史文化观光;64.3%是自然风景观光;44.6%是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3%是品尝美食;31.3%是购物;观看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电影的占17.9%;休闲的占5.4%;探亲访友和打高尔夫球的各占3.6%。
6.旅行花费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费30.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l.7万日元。总花费中含参团费16.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万日元当地旅行费用,含当地食宿、交通费(下降9000日元);7.5万日元购物支出和 1.4万日元杂费。 1997年以来参团费和当地旅行费用连续下降,购物支出从1999年的占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国的游客参团费占总花费的63.2%;购物费占26.4%;当地旅行费占8%;其他费用占2.5%。日本游客在华购物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茶叶/食品,占 18.6%;丝绸/服装/棉毛织品占 14.2%;纪念品/手工艺品占 12.8%;中成药/保健品占10.7%;酒类/香烟占9.7%;字画/文房四宝占7.4%。
7.目的地与重游者
赴夏威夷和美国大陆的重游率最高,分别为63.1%和59.8%;重游3次或以上的占40%。重游率次高的是东亚、中国和欧洲/俄罗斯。调查问卷显示,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
三、旅行动机与旅行社的选择
1.海外旅行动机
调查显示,到海外旅游25.9%的人是出于对目的地的向往;20.l%是出于家庭或朋友的邀请;19.4%拥有假期;15.7%经常旅行。出于对目的地向往的老年人最多,占40%;其次是男学生、中年妇女和单身妇女,占30%。拥有假期是单身女性、职业女性和单身男性的主要出游动机;学生和中年妇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请的比例较高。不同的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出游动机。
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大因素是阅读小册子和受亲友的推荐。传媒影响也起了一定作用。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没有回答。
制约海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卫生条件,第三位要素是对餐饮卫生、旅游购物环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饭店、客房情况,如卫生间、浴室、床单的卫生状况,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交往。日本社会在众多领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日本社会依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访华游客是中老年客源层。这一客源层的特点是:对学习非常热心。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日本接触、了解中国诗歌、电影、音乐、戏剧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样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所认识,又非常向往的外围环境完善以后,游客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对粗泛的解说是不会满意的。满足日本游客的求知欲望,就要求导游员掌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日语能力。
3.选择旅行社
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占44.l%;通过邮寄或电话预订的占21.9%,两者合计为66%。通过因特网预订的只占3.2%,上一年占1.4%,有显著增长。单身男性用因特同预订的较高,占7%。人们出游愿意选择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满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价旅行,占50.8%;其次是自助旅行,占34%;团体旅行占7.8%。与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价和团体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选择包价旅行的多,超过60%(不含女学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过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游者选择全包价旅行的多,老年人高达80%。女学生、青年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选择自由行程的超过60%。赴中国旅行的包价旅行占39.5%,自助旅行的占36.8%;团体旅行的占10.8%;其他占9.4%。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
四、今后海外旅行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调查显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占66.8%,比上年增长3.4%。明确在当年旅行的占26.2%,比上年增长0.3%。被动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机会的)占40.7%,增长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占24.5%,下降0.6%。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岁的女性的80%有出游兴趣。女性出游兴趣较强,40.8%的单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岁)有出游兴趣。单身男性的出游兴趣较低,持否定态度的占19%。在40岁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占30%,肯定回答的占20%,被动需求的占40%。
2.阻碍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没有出游需求的人是考虑安全因素;考虑语言障碍的占33.9%,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他阻碍因素有不喜欢当地饮食、健康因素、不喜欢乘坐飞机、费用过高等。
3.旅游目的地倾向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占5l.4%)和夏威夷(占50.8%)一直是主要的旅游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意大利和法国。1996年以来这4个国家都是受欢迎地区,各占约40%,四者之间的顺序有所变化。中国在1999年排在第16位,占21.8%;2000年排在第17位,占22.5%;2001年排在第15位,占21.9%。
4.旅行方式倾向
对"旅游次数"的重视超过了"行程长短"。倾向于较少的旅行伴侣,而不愿随大旅行团。讲求住宿设施的质量与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舒适。希望餐馆豪华而不仅仅是在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侣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价旅游"的超过70%。18-39岁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倾向于旅行次数少而停留时间长;女性希望停留时间短而出行次数多。除单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价旅行;单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们更愿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岁年龄组中,男人希望获得"当地的体验";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侣"。40岁以上的已婚者中,情况刚好相反。
五、加强日本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1.应重视青年女性游客市场的开发
在2000年的 1782万出境旅游者中,男性为 953万人,占 53.5%;女性为 829万人,占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场规模来讲,占份额最大的仍是20-29岁的女性游客,为265万人。2001年l-11月日本来华旅游者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占出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
2.重视回头客
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日本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很喜欢重游。提高重游率一是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树立好的信誉;二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吸引回头客。
3.开发以旅游为目的的市场群体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商务旅游是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弹性最大,要加强这一层次的宣传促销。
4.针对日本各区域进行重点促销
大东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年出国人数为278.3万人次,占总量的 15.6%。自 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皈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15.6%。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所以,大都市地区应作为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地区。
5.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购物占58.5%。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购物消费,一是要开发女性市场,二是要保证旅游购物的信誉和服务。
6.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
中国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我们应增加游客在京的活动内容并重点宣传,如品尝北京美食,欣赏京剧,来北京购买特色商品等。
7.开发修学、蜜月旅行
从出游目的上看,海外修学旅行花费最高,为48.9万元;其次是蜜月旅行,为46.5万元。因修学旅行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当地旅行花费和其他花费上涨。要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8.加强宣传品制作
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传册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对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包价旅游和团体旅游所占比例高,合全包价旅游在内,比例超过80%。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着来华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义重大。
10.增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从今后的趋向看,"欣赏自然景观"和"参观历史遗迹"是总的旅行目的。40岁以上的已婚者修学旅行的偏好较强,含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18- 39岁的已婚者休闲旅游的较多。单身男女更希望接触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女性购物需求较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Ⅲ 日本出境旅游情况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进行对比分析
一、出境旅游者人数
1.出境旅游人数发展趋势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数为1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8.9%,增长146万人,比1997年的1680万人增加了100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自1964年取消对海外旅行的限制后,在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达到了15.9万人;1970年大型喷汽式飞机的使用使当年海外旅行人数达到 6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6%;1971年出现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达96.1万人,比上年增长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当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数比上年仅增长2%,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出境人数为 233.6万人;之后进人平稳增长阶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当年出境游人数比上年减少 3.2%,为 390.9万人;1986年日元升值带来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当年出境人数达55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次年又增长 23.8%,达682.9万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结束,当年出游人数下降3.3%,为1063.4万人;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使当年出游人数增长13.8%,为1357.9万人;1995年日元汇率达历史最高点,出游人数为1529.8万人,增长12.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日本出游人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状况。无论如何,持续或高速增长是日本出境游市场的总趋势。
2.各县的出游人数及出游比例
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渴县的出境游人数在1999年均是负增长,在2000年实现了正增长。2000年各县的出游人数增幅为5%-16%,显示出全国范围的增长趋势。大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自1994年关西机场投人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阪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出国旅游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数(8.9%)的有北海道、福岛、群马、石川、福井、山梨、长野、歧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奈良、鸟取、冈山、山口、德岛、香川、高知、福冈、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
对出游比例的分析显示,2000年全国的出游比例为1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对各县数字的分析显示,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秋田县最低,为4.2%。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结果显示大都市地区出游比例高,日本各地区出游比例差距明显。
3.各月出游人数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数均比1999年有所增长。l月因千年病毒影响下降1.3%。以前游客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游人数有所增长,出游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减缓。
4.各机场出境人数
机场离境的分析显示,5l%的游客,即908.8万人从成田机场出境;26.l%的游客,即464.7万人从关西机场出境;近80%的游客从上述两个机场出境。名古屋机场出境172.8万人;福冈机场出境94.l万人;上述4个机场共出境1640.3万人,占92.l%。
所有4个机场出境人数均有增长,成田机场增长7.6%;关西机场增长9.9%。所有机场(高松机场除外)的正常国际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长。
5.出境旅游者的目的地
对2000年出境旅游市场的细分显示,47.6%的游客去了亚洲(比 1999年增加 2个百分点),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欧洲的占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占7.l%。
去往亚洲的游客人数增长了13.6%,去往欧洲和中北美洲的游客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6%和4.3%,转变了前一年的下降趋势;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游客与1999年基本持平。
连续两年韩国都是日本游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达24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去往中国的游客为220.2万人,增长18.7%,取代美国大陆成为第二目的地;之后是美国大陆和夏威夷,增长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亚洲的游客继续保持着高增长,中国香港增长17.7%,泰国增长13.2%,新加坡增长8.4%,中国台湾增长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来华及来京旅游者人数
出境人数来华人数(人)来京人数(人)来华占出境%来京占来华%来京与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场组成与规模
据"海外旅行状态调查"对2000年出境游客的目的和性质的调查(答卷者按性别、年龄、就业状态、婚姻状态和其他标准分成12组),中年男性组所占份额最大,为18%,其次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游率比上年有所增长。市场细分显示,中年男子出游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单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游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为第 12.2次。
2.旅游目的地与市场
东亚地区如韩国是大众趋向,但对中年男性市场显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趋向于欧洲,有很强的偏好性。单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国西海岸的比例较高;家庭主妇去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塞班的比例较高。
来中国的游客中,中年男性占30.7%;老年男性占15.l%;中年女性占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占8.8%;未婚女性、女学生、男学生、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分别只占4.4%、2.8%、2%、1.6%和 1.2%。
去往欧洲和俄罗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单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单身和已婚男性较少。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喜欢海滨度假地,如夏威夷、关岛和塞班。男学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学生、单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国大陆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游为目的,占65.8%(含蜜月旅行);商务旅行占11.5%;探亲访友占6.l%。1997年以来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比例从70.4%开始下降,商务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游客(女学生除外)和老年男性游客的出游目的是旅游;男女学生修学旅游的比例超过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务旅行。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访问美国大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探亲访友的比例达13.8%。
4.旅行时间和住宿地的数量
海外旅行l-4天的占22.3%;5-7天的占35.9%;8-14天的占33.6%。大部分出游5-14天。尽管如此,4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过15天的长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趋势。
5.在目的地的活动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购物占58.5%;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占58.1%;参观文化和历史古迹占44.6%;之后是品尝美食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近年来,购物、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动,购物跃升为首位。赴韩国和亚洲国家旅行的增多导致了购物活动的增多。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观光活动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休闲比例高,占40%。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景感兴趣的是文化遗产,主要以万里长城和故宫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馈赠的众多自然遗产,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华丽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戏剧为代表的娱乐,作为中国旅游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日本旅行业协会调查,近80%的旅华日本游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其余的约20%则以中西部地区为目的地,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游。来中国的游客中,82.l%是历史文化观光;64.3%是自然风景观光;44.6%是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3%是品尝美食;31.3%是购物;观看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电影的占17.9%;休闲的占5.4%;探亲访友和打高尔夫球的各占3.6%。
6.旅行花费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费30.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l.7万日元。总花费中含参团费16.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万日元当地旅行费用,含当地食宿、交通费(下降9000日元);7.5万日元购物支出和 1.4万日元杂费。 1997年以来参团费和当地旅行费用连续下降,购物支出从1999年的占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国的游客参团费占总花费的63.2%;购物费占26.4%;当地旅行费占8%;其他费用占2.5%。日本游客在华购物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茶叶/食品,占 18.6%;丝绸/服装/棉毛织品占 14.2%;纪念品/手工艺品占 12.8%;中成药/保健品占10.7%;酒类/香烟占9.7%;字画/文房四宝占7.4%。
7.目的地与重游者
赴夏威夷和美国大陆的重游率最高,分别为63.1%和59.8%;重游3次或以上的占40%。重游率次高的是东亚、中国和欧洲/俄罗斯。调查问卷显示,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
三、旅行动机与旅行社的选择
1.海外旅行动机
调查显示,到海外旅游25.9%的人是出于对目的地的向往;20.l%是出于家庭或朋友的邀请;19.4%拥有假期;15.7%经常旅行。出于对目的地向往的老年人最多,占40%;其次是男学生、中年妇女和单身妇女,占30%。拥有假期是单身女性、职业女性和单身男性的主要出游动机;学生和中年妇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请的比例较高。不同的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出游动机。
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大因素是阅读小册子和受亲友的推荐。传媒影响也起了一定作用。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没有回答。
制约海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卫生条件,第三位要素是对餐饮卫生、旅游购物环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饭店、客房情况,如卫生间、浴室、床单的卫生状况,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交往。日本社会在众多领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日本社会依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访华游客是中老年客源层。这一客源层的特点是:对学习非常热心。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日本接触、了解中国诗歌、电影、音乐、戏剧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样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所认识,又非常向往的外围环境完善以后,游客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对粗泛的解说是不会满意的。满足日本游客的求知欲望,就要求导游员掌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日语能力。
3.选择旅行社
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占44.l%;通过邮寄或电话预订的占21.9%,两者合计为66%。通过因特网预订的只占3.2%,上一年占1.4%,有显著增长。单身男性用因特同预订的较高,占7%。人们出游愿意选择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满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价旅行,占50.8%;其次是自助旅行,占34%;团体旅行占7.8%。与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价和团体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选择包价旅行的多,超过60%(不含女学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过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游者选择全包价旅行的多,老年人高达80%。女学生、青年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选择自由行程的超过60%。赴中国旅行的包价旅行占39.5%,自助旅行的占36.8%;团体旅行的占10.8%;其他占9.4%。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
四、今后海外旅行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调查显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占66.8%,比上年增长3.4%。明确在当年旅行的占26.2%,比上年增长0.3%。被动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机会的)占40.7%,增长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占24.5%,下降0.6%。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岁的女性的80%有出游兴趣。女性出游兴趣较强,40.8%的单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岁)有出游兴趣。单身男性的出游兴趣较低,持否定态度的占19%。在40岁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占30%,肯定回答的占20%,被动需求的占40%。
2.阻碍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没有出游需求的人是考虑安全因素;考虑语言障碍的占33.9%,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他阻碍因素有不喜欢当地饮食、健康因素、不喜欢乘坐飞机、费用过高等。
3.旅游目的地倾向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占5l.4%)和夏威夷(占50.8%)一直是主要的旅游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意大利和法国。1996年以来这4个国家都是受欢迎地区,各占约40%,四者之间的顺序有所变化。中国在1999年排在第16位,占21.8%;2000年排在第17位,占22.5%;2001年排在第15位,占21.9%。
4.旅行方式倾向
对"旅游次数"的重视超过了"行程长短"。倾向于较少的旅行伴侣,而不愿随大旅行团。讲求住宿设施的质量与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舒适。希望餐馆豪华而不仅仅是在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侣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价旅游"的超过70%。18-39岁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倾向于旅行次数少而停留时间长;女性希望停留时间短而出行次数多。除单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价旅行;单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们更愿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岁年龄组中,男人希望获得"当地的体验";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侣"。40岁以上的已婚者中,情况刚好相反。
五、加强日本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1.应重视青年女性游客市场的开发
在2000年的 1782万出境旅游者中,男性为 953万人,占 53.5%;女性为 829万人,占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场规模来讲,占份额最大的仍是20-29岁的女性游客,为265万人。2001年l-11月日本来华旅游者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占出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
2.重视回头客
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日本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很喜欢重游。提高重游率一是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树立好的信誉;二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吸引回头客。
3.开发以旅游为目的的市场群体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商务旅游是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弹性最大,要加强这一层次的宣传促销。
4.针对日本各区域进行重点促销
大东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年出国人数为278.3万人次,占总量的 15.6%。自 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皈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15.6%。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所以,大都市地区应作为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地区。
5.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购物占58.5%。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购物消费,一是要开发女性市场,二是要保证旅游购物的信誉和服务。
6.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
中国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我们应增加游客在京的活动内容并重点宣传,如品尝北京美食,欣赏京剧,来北京购买特色商品等。
7.开发修学、蜜月旅行
从出游目的上看,海外修学旅行花费最高,为48.9万元;其次是蜜月旅行,为46.5万元。因修学旅行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当地旅行花费和其他花费上涨。要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8.加强宣传品制作
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传册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对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包价旅游和团体旅游所占比例高,合全包价旅游在内,比例超过80%。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着来华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义重大。
10.增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从今后的趋向看,"欣赏自然景观"和"参观历史遗迹"是总的旅行目的。40岁以上的已婚者修学旅行的偏好较强,含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18- 39岁的已婚者休闲旅游的较多。单身男女更希望接触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女性购物需求较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Ⅳ 日本江户时期
户时代是江户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归还。
由来
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之后,立即成为江户幕府将军。
社会结构
在德川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这一条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武士
武士就是战士阶层。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其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最后,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於出价最高的大名。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
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於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据Charles J. Dunn所说,最犟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那为农民留下了什么?这取决於天气。通常,农民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生活。在这个时期,农村的饥荒并不罕见。这样,虽然农民在社会中是握有特权的——地位仅在武士之下,但他们的生活通常十分艰难。种大米需要大量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到了今天,许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艰难的时候,农民会无视将军的禁令搬迁到城市里从事贸易。当他们父亲的土地被长子继承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儿子也会去经商。
手工业者
很难把手工业者和商人明确的分开,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动经常重叠。比如一个制衣匠可能会卖掉他的产品,他的事业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展,比如借贷。在德川社会,武士对某些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剑,受到了很高的重视,所以,造剑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见的技术包括木工、石工、酿造和涂漆。
商人
商人,特别是在城市中的那些,变得很富裕,但是处於社会阶层的底部。这是由於儒家的观点:商人不像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生产任何东西。相反,他们赚那些生产劳动力的的钱。但是,因为有钱赚,所以其他阶层的,甚至是低级的武士,有时候也愿意接受这个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时期发展的那样,经济逐渐的从封建向商业转化,从整体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德川日本,贸易通常是一个缓慢而繁重的事业。虽然道路系统规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将军为了军事防御,禁止用车辆进行贸易。这样,大部分通过陆路的商品是放在马或人的背上。
其他群体
其他几个群体存在於这个阶级体系之外,包括演员,僧侣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它处於组成日本社会的严格的阶级体系之外,它的成员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过,这个体系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计,所以生活在体系之外也有不利之处。屠夫是被驱逐者——犟迫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团体中,并要避开日本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死有关:他们处理动物的尸体,鞣兽皮并制革。屠夫面对著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东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响,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杀生。在神道教中,与死相接触需要斋戒。在现代日本,仍然坚持区别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单在社会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为了防止儿子或女儿与一个屠夫世家结婚,都会参考这样的名单。
Ⅳ 日本在皈依佛教之后广大下层民众保留了哪些食用的家禽
这种说法很不妥当!不是日本皈依佛教,而是很多日本人接受了佛教,接受佛教的人群当中有部分人皈依佛教。日本人从来没有把佛教立为国教,所以,不是日本皈依佛教!日本的佛教更没有对吃什么加以限制!
Ⅵ 日本净土真宗的人往生净土了没
末学浅见,极乐世界无三恶道。如果信也信了(信),也想去(愿),但还是对回贪嗔痴恋恋不答舍,如果还不忏悔,还要再犯(无行),恐怕还是和三恶道相应,要轮回的。
如果信也信了(信),也想去(愿),还改恶向善,或受持三皈五戒等(行),虽然还是烦恼众生,但是有了信愿行,往生西方应该有份。
南无阿弥陀佛!
Ⅶ 日本这个国家到底靠什么强大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整个国家与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体制。其快速的成功,在东亚地区产生了一种组织上及实力上高度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终于导致太平洋战争。凡被波及之国家,连日本在内,都已付出相当代价。历史的教训,使我们觉得自负种族优越或无端予人以自卑感,同有导致战祸的危险。而且从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制的史实看来,上段所述的三种发展,同有对这运动赋予有利条件的趋势。确实能掌握此种有利的条件而将之发扬光大,是日本人民之成就。但这不足以支持人种优越说。我们与其赞扬日本人生理上之特长,不如归功于日本之地理环境。在检讨日本之进入资本主义体制时,本书采取如是立场。
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制,可以1868年作分水岭。可是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的因素已在几百年前产生。日本三井财系的原始组织,开始于17世纪初期,事在中国明朝末年,最初以酿酒起家,于德川时代开始“吴服店”(绸缎铺),1680年间开始经营银行业,早于英伦银行之成立(1694)约10年。兹后专替幕府担任出纳汇款事务,维新时参加倒幕运动,放贷于帝国之新政府,与三菱、住友、安田同为“财阀”中的台柱。如果我们认为资本主义使私人资本在公众事业中占有特殊比重,则日本财阀在明治维新前后已将这种特性充分发挥;而且源远流长,不待外间示范,早已在历史上长期立足。如果我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则日本财团如三井者不能说没有在幕后产生牵制的作用,而且维新志士中的佼佼者,如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同出于长州藩,日后被指责代表三井利益。如此说来,要是资本主义可以“萌芽”,则理想上培植嫩苗之暖房不在西欧,尤其不可能在官僚主义充塞的中国,而只有在“锁国”江户时代的日本,才算最为适切。
日本的封建时代,经过三个阶段: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这三个段落之间也各有过渡时期,每一段落由一家系继承“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其所辖“幕府”,为实际中央政府。幕府之组织,在各世纪中大同小异,只是这三个阶段日本的社会却有大距离之差别。每一阶段历时约两个半世纪,有似中国之朝代。此时日本天皇驻跸于京都,不仅毫无实权,而且与其公卿同样生活艰苦。一位现代学者曾指出:“天皇实在是一个贫弱的小大名。”(大名的意义下详。)中国明朝接受室町幕府进贡时,即称其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后来万历帝拟与丰臣秀吉言和时,也准备封之为“日本国王”(可是秀吉只称“关白”,有摄政之意,而未就将军职),因其为实际的政治首脑。
江户即今日之东京,其幕府创始人及第一任将军为德川家康。他继织田信长及丰臣秀吉之后,以武力统一日本,于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之职,及至明治维新,第15任将军庆喜“大政奉还”,德川一家统治日本达265年。
德川氏之封建组织以幕府直接掌握日本中心地带,占全国约1/5的地区,是为“天领”,包括所有重要城市如江户、京都、大贩、长崎。其他地区,划分为“藩”,配给封建诸侯,其爵禄以境内产米计,凡10000石以上者称为“大名”,最大之大名前田氏,领地逾100万石。江户幕府初创时,共有大名295人,(以后减至265),各大名之职位世袭。幕府在其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削藩、新增大名、增减领地,也可以命令大名迁徙,但是这种情形只及于中枢之藩。德川家康统一全国时,有一部分大名早已存在,他们迫于环境,称臣纳贡,但是意态犹离,这些持观望态度之藩主,被认为有敌视态度,多配于边区远处。日后倒幕运动展开时,出力最多之藩为长州、萨摩、肥前、土佐,均在西南。
江户幕府对日本历史最大的贡献,为其保持长期和平。自1636年施行“锁国政策”后,日本人不许航海外渡,在海外之日本人不许回国,违者判死刑。外来船只仅限中国及荷兰籍(日本此时禁基督教,荷兰人承允不作传教工作),交易限于长崎,日人在港内筑有人造岛屿,称为“出岛”,荷兰人只许居留岛上。葡萄牙人曾两次派员与幕府交涉,希望稍宽成命,但是使节团61人随即被拘禁斩首,只有少数人被遣返报告经过。
幕府成立之后,各藩不得擅自筑城。自1635年实行所谓“参勤交代”。所有藩主都要亲至江户,参加将军近旁的各种仪节,并且在名义上担任防卫工作。基本上各大名分为两批,每年轮流驻扎于江户,并自备府寓,凡随从人员、经行道路、器具装备,都有极详细的规定,而且期满藩主回藩,其家属仍留江户,所以有些历史家指之为一种人质制度。此外也有一批大名,被派半年轮值,而远处之藩主稍有例外,轮值较稀。以经济方面而言,参勤交代制在日后之东京造成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使财富集中,刺激金融经济的发展。加以幕府规定各藩剩余之谷米,只许在江户及大皈发卖,更促成都市之繁荣。
江户政权既为封建制,则诸藩财政上自给自足,各大名除有不定期及不定量之“献金”外,不向幕府缴纳赋税,其内部之开支亦由诸藩自理。幕府军事行动或大兴土木时,诸藩供应人员,并且担任后勤。平时则各藩自理其境内治安,自理其诉讼事件。德川幕府只颁布一般法治之原则,如“武家诸法度”,各藩各自颁行“家法”,大概仿效江户之饬令,法律带有儒家伦理之气息,如奖励向学,严禁骄奢淫佚等等。
“幕藩之关系”至今未有定论。理论上有高度的中央集权,而事实上有相当程度的地方分权。世界史中无相似事例能与之相互印证。又如堵藩内部之管理,亦非全国一律。大凡封建(feudalism)则有“次层封建”(subinfeudation),大名之下,各陪臣(real vassal)本应层层节制,并且各有采邑(fi6f,日人称为“知行”),土地也不能买卖,封建才与庄园制度(manorialsystem)互为表里。日本封建制度初创立时,大体也都保持这种形态。武士称“侍”(中国字之“侍”,读音samurai,日本人也企图将之与“士农工商”之“士”等量齐观),传统习惯,其髡发与旁人不同,身带二刀,长刀战斗,短刀准备战败自裁,上自将军属下之大名及“大老”(正副首相)、“年寄”(高级顾问)、各种“奉行”(特派经理人员),下至“御家人”(下士官)同属于待,不得与一般平民通婚,对一般平民有无限权威,可以“斩舍御免”(kirisute gomun,对抗命之平民可以宰割,虽杀人无罪),也都配有土地。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一成不变的制度难于维持。即在德川氏统一全国之前,封建制实已变质,逐渐带有官僚组织成分。江户幕府又将各大名移植。各大名率领所辖陪臣履新,所在之藩常有前代遗留之侍,因之武士阶级人员重叠,造成藩内侍之成员与全人口的比例高低不等。有如隆摩及土佐,其侍之人数特高。是以经理上也无法采取同一方式,而只能迁就于各地之习惯法。
17世纪的趋向,则是各大名将藩内陪臣之采邑废除,将他们调至藩主之守城,付以俸米,派以流动之任务。兹后迄1800年,90%之藩已将下属全部采邑废除。然则这也并不是全面现代化,推演而成一个流动性的社会。不少中古以来的武士阶级以“乡士”身份出现,他们既是大地主,也是地方上的特殊威权,可能通过继承,亘世纪地掌握着乡村中政治经济的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土地税与中国税制迥然不同。幕府及大名均不向全民直接课税,其税额是集体地课予每一村庄,因之地方威权之力量不可忽视。日本土地税额之高,为历史家经常提及。正规之土地税(“年贡”)通常为收成之40%至50%(“四公六民”或“五公五民”),又有其他附加及杂税(“口米”、“欠米”、“小物成”、“助乡役”),而且德川中期有土地主权集中之形势,多数小自耕农已沦为佃农,向地主纳租。种田人如何能直接地、间接地承当如此繁重的负担?
实际情形可能与上面粗浅的描绘稍有出入。17世纪中,日本全国耕地增加约80%,稻米生产自1800万石(每石通常为一人一年之消费量,较中国之石为大)增至2500万石,也约近40%。可是一般税额的增高并未照此比例。1700年之后,土地定期测量即未再举行。农业技术却日日增进。只是一般农民生活之艰难痛苦似已无可复加,加以天灾饥谨在德川时代经常有之,农民暴动(“百姓一揆”)在此时期曾前后发生1600起。日本全国人口,例如1721年,近3000万。以后近一个半世纪,即迄明治维新前夕,仍在3200万左右。有些学者认为赋税与地租多重过取,下层人民生计艰难与此人口总数之消长有关。是以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制的过程,一般人民曾付出极大代价。
有了上述背景,我们可以想象明治维新前,商业资本之累积及商业组织之展开,事出必然。德川幕府已经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又安排了一个庞大的生产力量。其政治与社会之体制又在极紧凑的组织之中留下可资活动之处,使物资在两者之间的交纳不仅合理化,而且带着强迫性。留下来的问题不外分配,亦即收集、交换与运输。其中要通过幕府之直辖地区,又事关200多个表面上合作,实际上竞争的地方单位,也只能由商人出面经手。其经手的组织成立后,必然会在内部调整,以求增进效率。于是资金流通,剩余之利润投资于生产,服务性质之事业也共同活用。日本既无外界力量之侵扰干涉,又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于是愈做越大。
江户的封建体制,将全民按农、工、商的次序排列。法制上的不平等,对资本主义之滋生成长起了负作用。侍可能赖债不还,商人行止阔绰,却可能无端受罚,尚有少数的事例,记载商人欠债到期不能偿还被判死刑的情节。可是另一方面这些苛刻的待遇也强迫商人苦心经营,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服务。三井一家的成功,包含着这样的因素,可以顺便说及:
三井原出于藤原家系,藤原本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贵族。至16世纪末期,三井家仍在京都附近以小型封建领主的姿态出现,只因抵抗织田信长的统一运动,兵败之后流落在伊势酿酒为业。日本初期之累积资本,只能从农业产品着手,最初主要的两项商品为日本酒及酱油。家业三传至三井八郎兵卫,此人是经营能手、商业天才。他广泛地使用三井商标,利用广告宣传,提倡不讲价还价,不赊欠只求实。他也告诫子弟,不放债于侍,免除了因高利贷而产生的政治纠纷。三井兄弟间之联系,也替日后日本资本主义的体制别开门面,其中浓厚的血缘关系及家传祖训,被继承人当作世法与宗旨。佣用之经理则忠顺如家臣。
八郎兵卫开的“吴服店”,以丝棉织品为主,迎合日本农业产品专业化的趋势。其京都江户二店,开现代百货公司之先河。最重要的则是他所设的“两替屋”,经营汇兑银行业务。三井各店在江户收得之现款,经常运至京都大阪采购货物,而江户幕府又在西部收集税款东运,彼此徒劳。于是三井八郎兵卫建议幕府,表示他可以在大皈接受款项,担保于60日内将金银在江户交纳。而实际上他店中的货物只需15日到20日由西东运。因为他信用昭著,幕府允许三井汇兑款项的期间自60日延伸到150日。至此他尚可以将流通的款项作选择性的放债,他所组织传递信息的机构则替官方传递文书。这样的成功,大体由于八郎兵卫做事精确谨慎,而且他活到73岁,有机会把他的事业系统化。
企业与政府一体合作,也使它们立于不败的地位。欧洲的王室在现代法制展开之前,经常对商人赖债。日本之封建政权则惯常以“德政”的名义,一笔勾销侍级人士向商人之借款。只是在江户时代,各种企业既已与政府结不解缘,在体制上不可或缺,因之幕府为了本身利益计,也不愿商业遭受打击。所以德川时代“德政”令只颁布过两次,范围都极窄狭。非如此,初期资本之累积必受挫折。
以上三井企业只是一个特出而显明的例子,当然其业务之展开还待客商友店代理铺户和批发零售各种组织互相支援,才能构成一种运动。其实,这种组织在三井业务发展过程中也已组织就绪。1721年人口调查初举行时,江户已超过50万口,再加幕府各大名府第及其他侍之家属,总数当逾80万,至18世纪末叶,甚可能已突过100万大关。在这尚未现代化的城市,既没有工业基础,其本身也不是海港,缺乏国际贸易的支持,何以生存?所以其背后必有一个庞大的经营机构,牵连着全国政治经济的因素,担任后勤业务。
江户时代承乎既久,各大名实际上已成为各地区农业生产的首脑。他们一般在大阪指派商业经理,称为“藏元”,其堆栈则称为“藏屋敷”,最盛时期藏屋敷超过500处,每年经手出卖之米粮达400万石,其他各地产品如木材、纸张、砂糖、麻布亦是。除供应江户、京都各处之需要外,一部分物产也送至长崎,供应对外贸易。大体上,日本已成了一个全国一体的大市场。
批发商所开店铺称“问屋”,通常为一家所有,亲身经营。最初问屋只替卖主代售物品,抽取佣金。经营既久,他们也承购大批货物,主动经营。同业公会的组织则称“仲间”,也称“株仲间”,因为每一会员单位为一“株”,这种权益为一家所有,可以世袭,不能私人转让。株仲间与传统之“座”不同。座为半官方组织,及于重要的商业,如金座、银座。仲间系在幕府禁止专利时,以秘密会社的方式发起组成,即洗澡堂、街头兜卖之负贩,也有其仲间。以后官方逐渐承认其存在,也由他们向幕府交纳年例(“冥加金”)作为代价。株仲间除了执行一般同业公会的功用,还有互助的义务。商业性的仲间,可以授权会员之间陈欠预买预卖,并且调停彼此之纠纷。幕府更使问屋及仲间构成“组”。江户即有十组间屋,大版有二十四组问屋。
银行业务并不自三井始。大皈商人鸿池新六也以酿酒起家,后来成为幕府在大贩的经纪人,同时经理32家大名的财务。鸿池于1663年为幕府指派管束大阪之“十人两替”时,其银行团已有22家,经营金银兑换及贷款业务,汇票早在彼此间流传。约20年之后,三井开始在远距离承兑幕府公款时,幕府为之另组“三人组”。各大名之物产既已储备于藏屋敷,税米又源流不断进出,藏元本人又为商人,并且与银行家来往,则买空卖空,投机生意为幕府严禁,仍照常运行。一般商人贷款于大名及侍则是普遍现象。因此除却贷款立时消耗之外,其资金进入各藩,扩大生产,也为必然趋势。鸿池新六即投资于拓殖土地。此外商业资本投资于渔业、工矿业、手工业及家庭工业,均促进日本经济逐渐多元化。
日本之道路交通网称为“五街道”,包括京都、江户之间的山道,及沿海道路,迄北至仙台、青森,支线达于甲府和日光,是主要藩主参勤交代和瞻拜神祇的孔道。只是幕府着眼于军事,不愿使战略要点摆在四通八达宽敞的道路网上,而有意的将其路线延长到悬崖津渡易守难攻的地方。加以陆运费用高,所以车运在日本难于展开。一般少量的货品用驮运,大宗货品用海运。早在1624年,菱垣回船即在江户及大阪之间举行定期的商运.但是由于海上漂没的损失,效率不高。1694年后,大阪及江户需要海运的间屋各构成“组”,实行包船,并且将漂没损失分摊于组员之间,等于一种海上保险。17世纪,船运载量也由200至400石增至1000石。1772年菱垣回船与其竞争之樽回船(以载酒樽为专长)合并,共有船266艘,并且每年公布其标准的脚费。至此,正规的海上运输已有近于150年的历史。至于“东回航线”之及于荒滨及平泻,“西回航线”通周下关包括北海岸之大部分,则在幕府指导之下,于17世纪后期由河村瑞贤规划而成。此人苦力出身,终成为日本历史上少数运输专家之一。
日本历史上之“元禄时代”(1688-1703)与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期间(1689-1702)大致重叠,期间上述商业组织均已成熟,幕府也铸造金银货币、开采矿产。人民生活程度已有明显增进。可是从进入资本主义的程序上讲,日本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从现代西方的眼光看来,以上的表现无疑是莫大的成功,可是日本没有欧洲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体系在精神生活上陪衬物质生活的进展。法制上也没有私人财产权与人身自由同样不能侵犯的观念。更缺乏与西方国家接触的机会,无法体会经济结构之紧凑立即可以增加国家实力。从儒家的观点来看,生活奢侈,则必糜烂。商高于农、僧重于仕也是本末颠倒。有了这样的离奇背景,使其无法看清新体制之来临,只认为是现有组织之腐化及政策之失控,无法以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完全代替金融经济中法制之不足。而这时候江户最大弱点则是缺乏全面性的对外贸易。专靠幕府大名及其陪臣的消费市场,生产技术无法有突破性的增进,而使发展不能继续。
此后150年,江户幕府治下的日本为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拉锯战的时期。大名及侍负债于商人,动摇了封建体制的根本。物价涨跌,也影响一般人民的生活。一意复古的人士,也无从全面推翻商业活动,恢复到理想稳定的社会。另一方面,商业资本虽得势,却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于是只能在两个极端中反复。传统历史学家根据儒家思想着笔,通常称“文治”之后又有“恶政”。大概所谓文治总离不开褒扬传统道德,提倡节约,励行财政及通货紧缩,使物价下跌,而恶政通常反是。新时代历史学家对此有一种相反的看法。他们指出:所谓文治并不能解决当前问题;而所谓恶政对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能在长期间尚有裨益。这当中有历史眼光长短之不同,也表示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哲学。
1769-1786年主持“恶政”的田沼意次,经过很多学者的研究。他的生活与政策,反映着18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的乾隆年间)的江户幕府状态。田沼并没有放弃传统的重农政策,他也主持开垦新地。不过他的企划注重扩大幕府工商业的收入。在他主持之下,政府控制的矿业大为扩充。他尤其着重铜产的增加,以便连同海味的出产,增强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他发行新银币,大量加铸铜币铁币,促成通货贬值。在他督导之下,株仲间得到政府的承认,只要向幕府交纳年例。田沼也大规模批准商人专利。他希望利用商人的资本,透过幕府,放债于缺乏现款之大名。
田沼的经历表现着“侍”这个社会阶级仍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以低级之侍(600石)风云际会成为大名,擢升为老中,取得首相的地位,结果又在政治场合中失败,几乎失掉全部所有。可见江户时代之封建,本身已无从保持一成不变的姿态。田沼政策所及,更显示他在对付城市经济时充满活跃性,已非中国传统经济所可比拟。中国清政府也无从控制幕府所能掌握之财政工具。但是封建体制一日未除,低层机构中各种事物就无法公平而自由地交换。私人财产权也不能有确切的保障。而且私人资本在公众事业之中占有特殊比重,也只是若隐若现,根本缺乏法制之支持。这种长时间的昧旦局面,也是世界历史中之所仅有。
至19世纪,此中矛盾仍然无法消除,城市经济继续发展,只有使幕府和大名的地位更感到困难,以农村及稻米为本位的组织,在财政上无从应付金融经济所掌握的社会。1830年到1843年中国已领受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经验,在日本则称“天保时代”。天灾叠出、饥谨流行、不仅乡民暴动,城市间的穷人也在捣毁居奇商人的库房,政府除了镇压之外,也在经济方面寻求对策,首先巩固本身的财政地位,这连串的政策,世称“天保改革”。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则是天保改革之中,“幕”与“藩”采取的态度截然不同,江户由水野忠邦任“老中首座”,他主持的改革大致不离传统“文治”的风格,例如奖励勤俭、遣返进入城市中之农民、取缔奢侈品及娱乐、强迫降低物价、限制工资、厘定金及铜币之兑换率、执行货币改铸、解散株仲间。由大名作主在各藩颁布的政策,也同称天保改革,则采取比较积极的步骤,有些政策顺着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不和潮流作对,如执行均田、减轻赋税、整理债务、扩充公卖。长州将赋税作较公平的调整,将藩之债务作长期借款的安排。水户将某些专卖改由藩之会所经营,萨摩广植甘蔗,以砂糖库存为保证,发行票据,得以买卖借垫,藩债则改为250年之无利债款,另筹储备金付息。结果因其政策不合时宜,组织也缺乏灵活弹性,而致“幕”之改革缺乏成效。各藩之改革则大抵成功。经过此番改革,日本之中央政府更为软弱,“雄藩抬头”。政治体系之需要改组更为迫切。
以上的发展容易引起读者揣想,要是没有外界的压力,日本前途如何?是否再产生长期的内战,有如16世纪织田与丰臣出现之前,最后产生一个与城市经济互为表里的军政府?或者像中国一样,从农民之间出现一个明太祖式的领导人物,将国民经济的组织向后推,以适应他的政治体系?这样的猜想虽有趣,却不是研究历史的正途。当日事实之发展,是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给日本有识之士一个很大的教训。所谓雄藩已在提倡“富国强兵”。而且佩里(Commodore Matthew Perry)要求开国之前,英法舰队已开至琉球,荷舰已入长崎。北面则早在田沼意次时代,已提议与俄国通商。世界历史的发展已要求日本历史与西洋文化汇合。
将明治维新讲成马克思式阶级斗争,是日本史学历来争辩的题目。本书无意在意识形态中揣测,只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日本在德川幕府后期构成资本主义体制之原则,如资金流通、经理雇用和支持企业带服务性质之因素,都已大致俱在。而且城市经济的继续发展有利于将以上原则更具体化,使整个国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此时最大之缺陷,即是缺乏一种法律上的系统,合理地支持此种组织与运动。幕府既不愿放弃本身存在之价值,也无力作180度大转变,则将天皇推拥出来主持这样的组织与运动,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皇室过去无权无势,反能因之不受羁绊,符合新体制之需要。何况天皇也有蛰伏的威信。(“天皇”本为唐朝皇帝的尊号,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即称天皇天后。)所以即称“王政复古”,“明治维新”,或者“尊王攘夷”,同有促成这样转变的功效。
明治维新可以算作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的转捩点,因为流动性之私人财产权由此更日趋巩固。
我们今日追叙100多年前明治时代改革之成功,诚是将历史简化,把一个艰苦的局面易化。1860年及1870年间,维新志士应付的问题,是要取消占全国人口6%之特权阶级的特权,包括他们自己本身在内,废除200多个地方政权,放弃传统习惯,创造一个现代化、中央集权的体制。而工作尚未开始,新国家已受外强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日本除了煤及铜之外,又缺乏工业原料,以致开国后对外贸易产生巨额入超。上文一再提及的财阀也并非自始即拥有雄厚财力,能立即应付新政府之需要。三井在德川末期已濒于破产,其冒险参加倒幕运动,有孤注一掷的情势。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维新前夕才在土佐开始露面。所以日本之进入资本主义体制,并非财阀挟持政府,而系政府竭力扶植私人资本。新政府不愿意接受外间的投资,于是只有加紧对农村的索取。一时农民负担之重,引起若干历史家强调,他们所付的土地税供应了政府的国家资本;他们所付的地租,又供应了企业家的私人资本。
我们所谓日本较容易地进入资本主义体制,乃是与别的国家比较,其历史背景内已有很多因素有利于此种体制之展开。即使其功用不一定能与新时代之需要衔合,其组织上之一般原则仍能迁就适用。即农村能承受“原始累积资本”之负担,也系维新紧接着长时间的封建体制,一般农民同样地被威逼,并不觉得上端的改头换面对他们的生活应当产生剧烈变化。甚至外界的压力也发生了积极的作用。不平等条约无非关税不能自主,和治外法权的羁绊。在企图脱离这些束缚的时候,日本只有竭心尽力地使民法和刑法现代化,因此更加速接受了西方的法律观念和法庭程序。以这些新制度之组织,加诸传统的习惯与纪律,于是明治维新在历史上造成奇迹。
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也是外间军国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流行之日。新体制因外界压力而诞生,自此无法避免强度的功利主义和国家主义影响。很多当事人看不清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总以为明治维新的成就出于领导人物的行止优越与道德高尚。况且资本主义的效率也容易与日本人传统的长处相混糅。所以不少人物总以为以日本的领导能力加诸近邻各国,不难造成共存共荣的局面。这也就是大东亚主义和大东亚共荣圈种种设想动机之所在。因此从长远来看,江户开户、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以迄太平洋战事,都有密切关系。
Ⅷ 和尚是皈依佛门的表现,凭什么日本的和尚还可以把寺庙传给儿子
因为在中国和尚是皈依佛门的表现,但是可能在日本和尚并不是皈依佛门的表现,所以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生子,可以把寺庙传给自己的儿子。
Ⅸ 大皈到冲绳多少公里,交通工具
大阪??
冲绳是日本的离岛,你说要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Ⅹ 请教:日本的“和尚”如何受三皈依
日本佛教虽然在民治天皇之后下令佛教从此可以不遵守戒律,至今佛教出家人依专据日本法律是属可以合法结婚的,但其子必须出家。
这是近100年来,民治维新留下的弊端,虽然日本佛教如今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依然有真正的出家人,如果您认为日本没有出家人就大错特错了。
鉴真大和尚所开创的——唐招提寺。至今都依然严格持戒。另外日本佛教法师出家也是必须受戒的,他们在修法时都是严格持戒的,日本佛教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他们在修法时的那种严酷的修行和严格的要求,你看记录片就会知道,只是他们很矛盾。
另外,譬如日本东密真言宗,全部都是持戒,弘法大师空海所传的三昧耶戒,更说明,一切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三聚净戒全部都要持。否则非真言行人。
日本佛教,也有持戒的,也有不持戒的·都有。所以并不是没有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