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科技旅游
㈠ 硅谷有什么好玩的
对于一些到硅谷来观摩考察的政商名流来说(尤其是那些所在国家GDP大于或等于加州的), 你的游览大多会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和下列一些或者全部公司的创始人共进晚餐或午餐: Google, Facebook, Apple, Twitter, 外加一些知名的VC. 如果有时间,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可能会陪你一块逛下校园。还可能会去Intel或某个高新技术公司, 在某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设备前合影留念。 这种"标准硅谷游"很像是去迪斯尼玩了趟丛林冒险,然后就认为自己是去过非洲了。 因为你和你的随行人员分不清楚"曾经是创业公司的大公司"和"真正的创业公司"的不同, 你没有看到造就今日硅谷的原因。
如果不是乘坐自己的747专机过来的话, 你可能需要这份指南,来了解到硅谷到底应该来看什么(出于长远考虑,这里所述区域扩大到到由圣克拉拉(Santa Clara)到旧金山(San Francisco)的沿途地区)。这份指南描述了一些可以到硅谷来"看"或者"做"的事情,主要适合两类来访者: "我想来旅游观光一下(比如在Facebook/Google/Zynga/Apple大楼外看看)" 或是 "我想理解那些大楼里面正在进行着什么,并到硅谷来工作"。 传统的旅游景点可以直接参考旅游手册,这里不再赘述。
黑客的硅谷旅游观光指南
硅谷以其说是一个地点, 不如说是一种心境。这里没有巨大的纪念碑和宏伟的建筑,没有古代遗迹,也没有关于公司或者VC的旅行团。从圣克拉拉(Santa Clara)到南旧金山(San Francisco), 是45英里的一片连着一片的居民区。过去50年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发生的事几乎可以说成是"创业大爆炸", 很像是雅典文明,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 或者1920年的巴黎。
加州梦
在来硅谷的路上,可以读一下Paul Graham的短文, Jessic Livingston的《创业者》, 还有记得看看硅谷不为人知的历史来了解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阿图市(Palo Alto) 跳动的心之一
把旅途的起点设在阿图市, 站在Emerson街和Channing大道的交叉口, 你会看到一个青铜的地标, 真空三极管就诞生在这里。 走到367号Addison大街, 你会看到惠普公司那个著名的车库. 加分项: 你能理解这三处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HP改写了硅谷的历史。
中午的时候到阿图的市区走走, 应该可以看到神采奕奕的工程师在去吃饭的路上各种争论. 到Coupa Café这个挤满了创业者的咖啡厅坐坐, 这里时刻都在进行着组队或者融资(吵闹和拥挤的空间使得你不想听也不行). 或者去University Café以及the Peninsula Creamery看看创业中的工程师们;还可以在Il Fornaio吃个早餐,观察下VC以及招聘者的日常工作。
斯坦福(Standford) ——大脑
开车沿着University大道向南, 直到Palm Drive大街. 把车停好徒步去转转斯坦福校园. 然后去科学和工程广场(science and engineer quad), 注意那些建筑上的名字:Gates, Allen, Moore,Varian,Hewlett, Packard, Clark, Plattner, Yang, Huang等等. 加分项:你知道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怎么开创公司的。你也可以命名一栋大楼,当然是等你IPO并且赚了3000万之后。
Terman工程大楼(现已拆毁)是技术创业的起点, 试试看你是否可以旁听到 Tom Byers, Kathy Eisenhardt, Tina Seelig的课,或者其他技术创业方面的讲师。
到工程学院旁听一节免费的创业领袖思想课程. 查下斯坦福创业网络的日历或者BASES日历看看哪里有免费的活动。到斯坦福学生创业实验室(译注:貌似已停办)看看,可以通过计算机论坛了解近期活动。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到学校后面环山路走走, 顺便也感谢一下CIA的基金。
山景城(Mountain view) ——跳动的心之二
然后开车到山景城, 沿着Google后面的Amphitheater Parkway, 瞻仰一下沿途的建筑,他们基本上都是由一家已经倒闭的公司建立的, 一家曾经是硅谷最为炙手可热的公司--硅图(Silicon Graphics)(雪莱的奥西曼达斯可以说是对硅谷周而复始的创造性破坏的颂歌)。
这个街区的下一站是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很小却又非常重要, 这个博物馆存放了几乎所有计算机时代和前计算机时代的文物(可以提前看一下博物馆的活动日历). 看完之后出来,距离Moffett Field(莫非特场)已经很近了, 这里你可以乘坐香肠式飞艇游硅谷, 如果当时是个晴天而你资金又充足的话,这绝对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
紧挨者莫非特场的是硅谷黑暗一面的核心--洛克希德导弹和太空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洛克希德公司1956年来到硅谷, 其工程师数量从0增长到2万只用了4年时间。 他们位于森尼维尔(Sunnyvale)和阿图市的装配线生产了三代潜射弹道飞弹(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以及供CIA,NSA,NRO使用的间谍卫星. 当然人家谢绝参观. 当你开车经过肖克利半导体的时候, 想想从这家如果没死就和洛克希德工厂同岁的公司所衍生出来的每一家硅谷的芯片公司.
午餐时间到山景城市区的Castro大街则可以看到硅谷又个创业热区. 晚上到Red Rock Café看看正在工作的靠咖啡提神的程序员。如果你还想看其他的博物馆或者半导体相关东东, 开车到圣克拉拉(Santa Clara)看看Intel博物馆.
沙丘路(Sand Hill Road) ——风险投资
当我们庆祝硅谷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心时,要知道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创业和创新在这里爆发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崛起。 可以说VC是创业生态圈中同样疯狂的另一半(聚集在硅谷的VC占全美的42%)。
你可以在Woodside路的Bucks餐厅看到VC们边用早餐边工作,午餐的时候可以在Village Pub或者Madera听听他们抱怨最近的交易.你也可以在老的"VC中心",位于3000 Sand Hill Road的Restaurant 3000餐厅吃饭, 到了之后延周围转转, 看看大楼的公司目录, 你可能会对这些大楼枯燥的外表感到失望(有些VC为了离项目更近些,已经离开沙丘路这个发源地转而到阿图市或者旧金山开设办公室)。 加分项: 你能站到大楼外面,穿上三明治板, 上面写着愿意"为了股份工作", 并且向人发放你的执行计划和PPT打印版。
开车到Facebook创业时待过的位于阿图市的那个房子(对,就像电影里一样), 以及Google位于门洛帕克(Menlo Park)的第一个办公室(Facebook的新总部也位于门洛帕克)。
然后再开到库比蒂诺(Cupertino)绕着Apple的园区转转。Apple虽然不允许进去参观但是有苹果公司商店对外开放,与其他Apple Store不同的是,这里不卖电脑和手机,是全球唯一一个售卖Apple T-shirt和帽子的地方。
南旧金山(South San Francisco) ——生物科技天堂
如果你继续驾车往北会路过旧金山的南部,以机场南面的半山坡上写的"工业城市"而闻名, 在两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聚集了72家生物科技公司, 包括: Genentech, Elan Pharmaceuticals, Amgen, Cell Genesys, Cytokinetics, Rigel, Onyx Pharmaceuticals, Solazyme, Catalyst Biosciences。
旧金山(San Francisco) ——创业公司的生活方式
继续旧金山的旅途, 到Market区域南部的南部公园找地方停车, SoMa(South of Market)是Web 2.0创业公司的发源地和聚集地. 如果你是单身并住在旧金山, 关于走路还是骑车上下班比硅谷的其他区域更需要权衡利弊。 Café Centro是南部公园版本的Coupa Café, 也可以到美国芝士烤鸡吃饭(此时你距离旧金山巨人棒球场--S.F. Giants ballpark只有几个街区的距离)。
往北四个街区就是莫斯康会展中心(Moscone Center), 旧金山的主要会展中心。 去参加一个会展,即使你并不是那个行业的人。
伯克利
当斯坦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一个科技大学不断的和外部交流协作的时候,越过湾区位于旧金山东部的伯克利正在自顾自的忙着, 为什么? 因为他们正在研究核武器。然后伯克利也开始紧跟潮流,创业精神很快在各个院系开花结果。 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看一看, 那里有诺贝尔奖,博物馆,还有不少值得一看的东东。 然后去参观1964年自由演讲运动的发生地: 史鲍尔广场(Sproul Plaza), 大学牌坊(Sather Gate)和电报街(Telegraph Avenue). 还可以去Cory大楼,Wozniak以及Soda大楼看看CAD, BSDUnix以及MEMS的诞生地。
硅谷的精髓在于交流互动而非高楼大厦
硅谷之所以是今天的样子,是由于那里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这是无法坐在车里或者只是在街上走走所能体会到的。你需要进入那些大楼, 参与那些对话。下面有一些建议如何做到:
如果你想有终极的创业体验, 试试看能否帮那些去给VC融资的人拎包。然后做一只墙上的苍蝇,仔细听着。
如果你想真正感受一些这里的文化,找三家硅谷公司申请一份工作面试, 即使你并不想去任何一家工作。面试的过程你会学到远胜任何观光游所能教你的硅谷公司文化。
参加至少3个技术方面的位于硅谷或者旧金山的聚会, 可以到Meetups或者Plancast寻找(Meetup上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搜索"startup"并把结果限定在旧金山, 阿图, 圣克拉拉三个城市).
查看iOS Developers,Hackers and Founders,106Miles,Ideakick的聚会。参加一个黑客马拉松。 去之前订阅创业文摘硅谷版。
找一家真正的3到10人规模的工作在拥挤的空间中的创业公司,在那里坐上一下午。免费帮助他们写会儿程序。旧金山有很多这种共享办公室的创业公司。这里很容易了解到当你只有几个联合创始人并且没有自己的车库是什么感觉。 拜访: Founders Den, Sandbox Suites, Citizenspace,pariSoma Innovation, the Hub, NextSpace, RocketSpace, Startup House, The Hatchery,PeopleBrowsr, Dolores Labs以及DogPatch Labs, 到这里查看旧金山的更多地点。
开车到雷德伍德市(Redwood City)的Studio G, 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Hacker Dojo, 森尼维尔(Sunnyvale)的Plug & Play Tech Center. 圣何塞的Semantic Seed. 到这里查找共享办公空间的更多地点。
想办法加入Blackbox.vc和Sandbox Networdk. 看看最近是否有创业周末或者SVForum活动在湾区(Bay area)举行.
混进位于Townsend大街153号9层的SoMa(South of Market)中心孵化基地, 尝试被其中30个创业公司雇佣。
如果你在尝试融资或者认识天使投资人,去之前试试通过AngelList来建立联系.
尝试运用你的创业技能加入这些活动: "Y-Combinator"的晚宴, demo day, 500 startups或者Harrsion Metal的活动。 参加一个Techcrunch活动. 当然还要参加一个精益创业聚会。
给自己找份工作。
永远不走。
㈡ 美国硅谷是如何崛起的
硅谷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斯坦福大学。1891年10月1日,美国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1824-1893)为悼念早专逝属的独子小利兰·斯坦福,创建了这所莘莘学子向往的大学。他斥巨资购买了5万公顷的大片牧场的斯坦福大学,就座落在帕洛阿托。
20世纪30年代初,电气工程系教授弗雷德里克·特曼(F。Terman)出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正是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的发明者布什。布什对学生们一再强调:“大学不应该作为专修学问的象牙塔,它要成为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的大本营。”
特曼走马上任以后,就把这一思想付诸实施。他从老斯坦福赠给学校的土地中划出579英亩(1英亩约合4046。86平方米),创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研究园区”——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集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工业园区。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硅谷”,特曼也因此被公认为“硅谷之父”。
㈢ 美国硅谷简介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 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硅谷的主要部分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主要包括该县下属的从帕罗奥多市到县府圣何塞市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
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
(3)美国硅谷科技旅游扩展阅读: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
硅谷附近的大学包括:
1、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2、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3、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4、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West Coast Campus)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硅谷
㈣ 美国硅谷有哪些高科技企业
美国硅谷有Facebook、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
1、Facebook——Facebook(脸书)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创立于2004年2月4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
(4)美国硅谷科技旅游扩展阅读:
1、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别称。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
2、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3、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还包括加州大学其它的几所校区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等等。结构上,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㈤ 硅谷旅游怎么样,硅谷旅游好玩吗
是一次非常来愉快的美国之行,特别源是对领队还有旧金山的导游印象深刻。领队葛业云服务非常到位,知识渊博,热情周到,专业细心。旧金山的导游天津人知识面广,非常有经验。 建议遇到节日行程设计上考虑实际情况,这次因为圣诞节假期,影响了部分行程,从拉斯维加斯到华盛顿,正好赶上圣诞节,商店博物馆都不开放,而圣诞节之前一天基本都在路上,如果可以行程错后一天出发,就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平安夜在拉斯维加斯度过更好,原定的第二天参观的两个博物馆也不受影响了。
㈥ 有硅谷有名的那些高科技公司的旅游介绍吗
苹果,脸书,谷歌。。。。斯坦福,加大伯克利分校太多了,数不胜数。。。。。。
㈦ 硅谷给美国带来了哪些贡献
硅谷是美国科技产业的发祥地,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效仿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硅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大量的风险资本,以及因毗邻著名的学府而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更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创立的独特的、激励创新的“硅谷文化”。
硅谷对美国新经济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量上,更主要的还在于它发展了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创立了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硅谷人在创业中营造了硅谷文化,而硅谷文化又进一步吸引、凝聚了各方优秀人才进入硅谷。实际上从长远看,硅谷文化凝聚人才、发展经济的示范效应和深远影响大大超过了其经济指标的增长。这种潜在影响是一种难以用数字表明的巨大财富和精神因素。美国各州也力求仿效硅谷,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意在美国新经济勃起的过程中,搏取称雄地位。而在整个事态发展中,“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尤应引起我国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的关注和思考。
1.硅谷文化的基本内涵
硅谷文化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
(1)繁荣学术,不断创新。学术的自由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有利于人们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必然会启迪新思想、新创意。这些新思想、新创意往往会演化为高新技术的萌芽和新产业的起点。可见,繁荣的学术是硅谷一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基础。在硅谷发展过程中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之输入了各类人才,也把大学良好的学风和学术传统带到了硅谷,孕育了硅谷鼎盛的学术研究、学术探索风气,从而为硅谷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术诸方面的强大支持。不断创新,则体现了硅谷人时时、事事、处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硅谷聚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创新人才,这些知识型移民带来了各国、各地的文化,而多种文化的不断交织、交融,形成了特有的创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在这种创新氛围的影响下,硅谷人的思想越发活跃、眼光越发敏锐,人们都分秒必争地力求把一些好的创意转变成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占领市场。可以说,硅谷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创新,这已几乎成为硅谷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硅谷人才辈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新图景、新局面。
(2)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在硅谷,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同业间、社会上的竞争都在不断激励人们勇于闯荡、敢于冒风险。近年来日臻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更是激发了硅谷人的冒险精神。越来越多的硅谷人体验到冒险与机会同在。没有冒险,就不可能有新的发展机会。而硅谷人在这种闯荡、冒险的创业中,又难免会有失败的体验,与局外人那种安份求稳、守株待兔的心态,是难以同日而语的。正因如此,硅谷人对失败极为宽容,他们对“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的失败孕育着成功”、“失败对人的发展是一种财富”的理解和理念,已成为硅谷人普遍认同的明智态度,也成为人们冒险创新的一种内在精神动力。然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工作、技术或决策中的失误、失败往往被视为一种耻辱或污点,甚至会断送一个人一生的前程。这种观念必然助长、促成人们害怕失败、不敢冒险的保守心理。在硅谷,许多公司会主动奖赏甘冒风险、积极参与的有胆有识者,却不去惩罚冒险的失败者。硅谷文化中对失败的宽容,大大激励、激发了员工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创新热情。应该说,硅谷中这种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特有文化氛围是人类智慧发展、文明发展达至一个新层次的新升华。
(3)崇尚竞争,平等开放。当今世界充满了竞争,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硅谷,每个公司乃至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竞争、拼搏于竞争。在严密公正的市场竞争法则下,人们既着力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注重在竞争中向对手学习,崇尚尊重对手,在平等中交流。在竞争交流中产生的一些好创意,往往也较易得到赞助或风险资本的支持。硅谷人这种海纳百川的精神风格,使硅谷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同事或上司不仅会予以鼓励,并会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认真吸纳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硅谷的高开放度也促成了人才的高流动性,这种高开放性、高流动性,对吸引、凝聚高素质的人才,对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是至关重要的。
(4)讲究合作,以人为本。硅谷人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个体的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同时他们也十分看重团队精神。人们普遍体悟到,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仅依靠个人奋斗就能实现,而必须依靠协同、合作和群体的力量。《财富》杂志一位记者参观硅谷后指出,“那里的公司之间有一种让人惊诧的合作,其紧密程度不亚于日本人,这种合作源于个人间的交流。”在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人才的凝聚,而人才的凝聚则依靠“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受到普遍尊重,人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让员工有更多更公平的机会靠自己的才能富起来,则是硅谷成功的最大秘诀所在。公司普遍实行持股分红制度,公司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这种激励机制大大强化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潜力和工作上的投入和追求。
2.硅谷文化的本质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硅谷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1)硅谷文化是一种求异求新的文化。硅谷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营造、构成了硅谷文化的核心内涵。这个文化内核又感染、影响了一切新到硅谷来的人。可以说,硅谷的空间充满了求异求新的气息,创新思维、创新活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硅谷文化是一种豁达的移民文化。在硅谷有这样一种说法,“硅谷就是由IC[,s]组成的。这不是指的集成电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国人(Chinese)。”这个说法道出了硅谷的移民基础。事实上,硅谷还凝聚了除中、印之外的大量各国高科技产业的优秀人才。多种、多样、多元文化的融合,已形成了硅谷多姿多彩、活力无限的移民文化。
(3)硅谷文化是一种人性、个性自由发展的文化。这里的自由不是无法无序,更不是无法无天。这里的文化包含了责任、义务、法制、平等、公正的共同准则和社会公德;是在透明的市场机制下,冲破一切传统文化的束缚,在大家理性共识的基础上渐进渐行发展起来的。
(4)硅谷文化是一种源自学术的文化。硅谷的诞生起源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在这里的创业。这些开创先河的人们带来了学术的种子,使硅谷成为学术充分融入产业、产业又依托学术发展的“风水宝地”。创业者们在创新过程中深知学术之重要、之可贵,他们珍惜珍重这个传统,且代代相传,使硅谷一直充满着学术气息。可以说没有学术,就没有硅谷,是学术孕育了硅谷文化。
(5)硅谷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以人为本”强调了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和根本地位,强调了人的价值——各种人的、每个人的价值能得以自我实现,强调了每个人得以全面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应该说,硅谷文化是“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的一种充分体现。
3.硅谷文化对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发展的启示
硅谷文化作为创新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加快我国民营科技园区的文化建设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开拓性的创新文化。文化是人的社会活动中思想觉悟和精神升华的成果。一般来说,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精神力量。文化形态可分为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等多种。但是不管何种形态的文化,都必须持续创新、持续发展才能不断获得生命力。硅谷文化就是一种区域文化,它通过多国多民族移民带入的多国文化的交融,凝结成了一种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文化。硅谷人正是依靠这种文化推动了硅谷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硅谷模式,这正是当代先进的创新文化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鲜活实例。
(2)民营科技园区创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学者对硅谷和128号公路产业带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多项发展指标中,硅谷由原来的落后到后来居上,且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凝聚人才、吸引资金、产业化水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均远远超过了128号公路产业带。归根到底是硅谷模式从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了完善的市场机制。政府、社会和产业界的分工也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128号公路产业带过多地依托政府的扶持,官方过多的参与导致相对僵化的机制和保守的观念,在创新文化的发展上处于弱势,因而表现为发展速度上日渐落后。硅谷模式一枝独秀,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仿效,但迄今仍难以“克隆”出第二个硅谷,根本原因就是难以把硅谷文化移植过去。而硅谷文化的诞生发展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这就透示出一个道理,创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
(3)民营科技园区创新文化需要高层次人才群体和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高层次人才群体是创新文化的基础,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创新文化的保障。硅谷的发展就是一个充分的实证。近年来,在硅谷高科技产业界的大力游说下,美国扩大了H1-B技术移民签证的数量,一些硅谷公司还采用没有配额限制的J1签证来促使雇员移民,然后设法在美国改变这些雇员的移民身份。这些通过不同渠道进入硅谷的高素质移民被认为是硅谷智力之源。正是这个来自各国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奠定了硅谷文化的基础。学术是创新的思想源头,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创新热情、启迪创新思路。如剑桥大学有个喝下午茶形式的学术沙龙,从历史的进程看,这里的“下午茶”启迪了一代代科学家成功的创意。诺贝尔奖得主F·桑格教授就是来这里喝茶交流,受到启迪,完善了实验设计,最终完成了噬菌体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测序,这项成果使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据说,这种喝下午茶的学术沙龙已“喝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硅谷,人们的学术交流则更为简便、有效,随时随地都可以聊起来,在“聊”的过程中,许多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就有形无形地在产生、传播和交流。这正是硅谷人创意新、点子多的根源。所以创新文化既要有高层次人才群体,更要有一个充分交流思想的宽松、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
(4)民营科技园区创新文化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发展起来。硅谷文化是硅谷区域内的创新文化,它不可能完全移植,但可以借鉴。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通过借鉴硅谷的经验,发展了自己的区域性创新文化。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以及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区。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建立了园区的创新文化。我们认为,借鉴国外创新文化的发展历程,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学园区,发展我国民营科技园区创新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一定要从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凝聚大批高层次人才着眼。从吸引留学人员进园区创业,引入国外的创新文化理念来发展园区的创新文化,进而通过发展创新文化,更多地凝聚各类人才,共同促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这才是科学之道、明智之道。切不可只重硬件、只重形式,刚投入一笔资金、铺开一个摊子、摆开一个架式,就迫不急待地宣布自己是(或将是)中国的这个“谷”、那个“谷”了。睿智的人贵在清醒,真正的“谷”则贵在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内涵派生出来的“内劲”和活力。
㈧ 美国硅谷科技园区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硅谷抄科技园区从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起步,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主要发展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产业。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主要发展半导体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展PC及局域网路产业。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展软件产业。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展因特网产业。
第六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发展移动通讯、生物科技与纳米科技、清洁技术等。
㈨ 深圳市中美硅谷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中美硅谷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回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答市。深圳市中美硅谷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网站设计、手机移动端、app。深圳市中美硅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旅游互淘”项目广受媒体关注。获得的成绩如下:1:获得美国硅谷startup21创业大赛20强2:获得创业邦2014DemoChina大赛的优秀企业奖3:获得深圳创新谷互联网创业大赛的前三名
法定代表人:NI ZHENYU
成立时间:2014-08-12
注册资本:4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1106481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工业六路9号(深圳创新谷孵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