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
『壹』 关于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编辑本段]战略定位
——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魅力海南——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魅力海南——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加大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魅力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
[编辑本段]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海南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国际旅游的机遇和挑战
1.海南旅游发展现状
凭借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遍布岛内的400多家旅游饭店,和众多旅行社的努力,海南旅游业在20内迅速崛起。根据下表数据分析,与1987年建省前相比,2007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是1987年的25倍,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是1987年的150倍,国际旅游收入是1987年建省前的25倍,而境外旅游人数是1987年的4.35倍。
2.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机遇
(1)国家对于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对21个国家的旅游团实行从海南开放口岸入境,在海南居留15天内免签证的优惠政策。随后海南省又实行了对台湾同胞的特别签证,拥有了全国有权为台湾居民审查签发一次性有效签证的四个口岸中的两个城市。从2002年4月1日起,海南岛实行了面向全球的落地签证,所有来海南的旅游团,都可在海口、三亚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即落地签证。2003年3月24日,中国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复将海南作为中国民航开放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地区。
(2)国际赛事于会议,旅游节庆的举办。2001年2月26日,来自亚洲和澳大利亚的26个国家的代表在海南举行了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以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举行,亚洲的崛起和活力使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海南,随之而来的外国资金、技术与人才进入海南岛。进一步塑造了海南“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地”的新形象。
2002年世界小姐组织机构宣布将在海南三亚举办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从此三亚拉开了“美丽”的序幕。三亚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这是世界上第二座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城市。
1996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已经成为集婚庆、旅游和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每届都吸引了数百对海内外新婚或纪念婚夫妇前来喜结良缘或重叙温情。这些国际会议、赛事和旅游节庆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使海南知名度大大提升。
(3)游轮经济对海南国际旅游发展的影响。从2001年到2005年,全省共接待国际游轮1104艘次,出入境旅客达51.6万人次,其中出入海口市口岸898艘次,出入境旅客28.6万人次,当然,主要是海口至越南的短程航线;出入境三亚口岸206艘次,出入境旅客23万人次。据统计,2008年1月~3月份,三亚海港口岸邮轮船舶入出境50个航次,旅客入出境42898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和320%,比去年全年增长120%。创三亚海港口岸历史纪录。这些旅游多为来自欧洲地区的高端游客。
3.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挑战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与海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似的岛屿星罗棋布,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大溪地等世界著名岛屿竞相辉映,这些岛屿的旅游资源与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有很强的相似性。海南岛在国内旅游市场中最有特色的热带海洋旅游优势,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并没有出彩之处。海南发展国际旅游,需要面对的是众多同质旅游地的竞争,而海南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文化教育基础相对落后,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效益差,而其他国际著名旅游岛屿均已具备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以及较成熟的营销网络。
海南旅游产业现有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1)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促销主题不明确。海南境外客源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知名度不高, 西方发达国家对海南岛知之甚少, 这与海南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以及缺乏鲜明的营销定位和品牌是有很大的关系。
(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缺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没有将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热带原始森林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充分挖掘。
(3)海南旅游业缺乏对海南旅游业定位、发展方向与阶段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在旅游产业规划上,片面开发低档次的观光旅游产品,从旅游线路组合、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的开发规划和城市规划都体现出产品开发与资源特色的不协调,形成了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开发产品的低档次的严重错位。
(4)旅游企业管理不善,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的通病相当突出。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意破坏生态环境,价格竞争带来的普遍服务质量低下等情况屡见不鲜。
(5)旅游区布局不合理,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交通相对落后,国际航线少。
『贰』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原则是什么
发展原则参见以下
第1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应当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应当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环境优先,统筹协调,强岛富民的原则。
第2条成立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推进《若干意见》和《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制定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决定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审批、审定重大旅游规划和重大旅游项目,督促检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规划纲要》的工作情况。
省旅游规划委员会是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领导机构的工作机构,负责审查并组织实施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和重要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以及与旅游直接相关的专项规划。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负责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编制、旅游资源管理和旅游项目审核的统筹协调工作。
第3条省人民政府及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的落实。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具体落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
第4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叁』 海南目前有哪些涉及旅游的规划文件
海南旅游景区的发展新规划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已经是国家战略文件,是命令式文件,绝对不是口号了。干得好也要干,干不好也要干。对于政府人员而言,干得好继续干,干不好就丢官!所以谁也不敢懈怠!为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国际通行的服务体系。景区传统的运作模式已经不可能再生存,改革势在必行!变则通,改的早,就走在行业前列。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唯有开辟蹊径才可以生存和发展。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推进数字海南建设,实现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全岛。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积极推进海南“三网融合”建设。着力建设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相结合的覆盖海南所辖海域的通信网络,提升南海领域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海南的景区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将会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能用好人才,是一个企业的福气,也是一个人才的福气。应该主张人尽其才!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施, 在规划编制、体制创新、政策实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海南省人民政府要依据本意见抓紧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后实施,同时进一步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抓紧制定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定期总结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的文件没有给海南留退路,海南省委压力很大。我们应该替政府分忧,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顺势发展,练好内功,修好外功,是每个海南旅游企业的必修课,机会与挑战同在!
海南海大源项目规划是海大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项目规划机构,“海大源”以务实、高效、创新的管理实战团队,凝聚和融入了一批专业化实战派企业精英、名牌高校精英、资深高级管理顾问及海南大学热爱海南、熟悉海南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校博士、教授专家团队。
服务项目:项目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类项目建议书、景区规划、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各地区发展的总规和概规等。
『肆』 请问谁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资料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摘要)
序言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篇 总体思路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略)
第二节 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体制优势。
——生态优势。
——产业优势。
专栏1:资源概况(略)
第三节 制约因素
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国际知名度不高;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第四节 发展机遇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章 发展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第二节 战略定位
——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2年,用3年左右时间打牢基础,优化环境,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谋划并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项目,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海南旅游的国际吸引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1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31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39%。
——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
——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68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12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经济指标
第四节 建设发展原则
——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坚持大产业布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品牌。
——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成果,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
——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发展步骤,优化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旅游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统筹旅游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
第二篇 空间布局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滚动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科学确定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功能组团和海岸带功能分区,加强对主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规划控制。
第一节 功能组团
北部组团。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三市县,面积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3.37%。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商业餐饮、高尔夫休闲、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根据条件适度集中布局特色旅游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定时定址的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海口市要发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文昌市将逐步建设成为集卫星发射、航天科普、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航天城。
南部组团。以三亚市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乐东三县,面积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0.41%。重点发展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布局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建设好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将三亚打造成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发挥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补特色,带动周边发展。
中部组团。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白沙四市县,面积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1.07%。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加强热带雨林和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城镇服务业、民族工艺品制造等。重点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项目。
东部组团。包括琼海、万宁两市,面积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10.49%。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根据条件,适当布局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将博鳌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会议中心。
西部组团。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四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面积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4.66%。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儋州建设成为海南岛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东坡文化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探奇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等。
海洋组团。包括海南省授权管辖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做大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鼓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海洋旅游项目。
专栏3:功能组团和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布局图(略)
第二节 海岸带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海南岛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六大类型: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区、其他区。
——临港经济区。主要功能: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实现港区联动,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这类海岸带开发要坚持效率原则,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海岸带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适度发展工业旅游、休闲渔业等。
——城镇生活区。主要功能:用于城镇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景观。对该区域尚未开发的海岸线,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外,严格限制其他设施建设。
——旅游休闲区。主要功能:用于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配套完善服务设施,重点发展酒店住宿、商业餐饮、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产业。
——生态保护区。主要功能:用于保护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迹。这一带的旅游开发必须在保全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不破坏沿海基干林带等生态隔离带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等。
——农业和渔业区。主要功能:用于农业生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
——其他区。主要功能:用于科研、军事和其他等。
第三节 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发建设
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原则。将全省重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
——政府引导原则。原则上由省、市县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根据规划和审批的建设项目有序供应土地。用于规划建设的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环境协调原则。
——差异化发展原则。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发建设要结合资源特色和区域功能,合理定位,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开发强度控制原则。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对旅游区的开发强度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新建滨海度假区的建筑物与沿海最高潮位线最小距离原则上不低于100―200米,200米范围内既有建筑物不得扩建。
专栏5: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一、海口国家地质公园。依托海口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游乐景区。二、海口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集红树林沼泽、滨海湿地和湖泊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文昌航天科技主题公园。四、文昌木兰头国际体育休闲园。五、定安南丽湖/白玉蟾风景区。建设以湖泊为主题、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休闲为载体的融合居住、旅游、商务、养老、疗养多功能的休闲度假区。六、琼海博鳌国际会展及文化产业园。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国际会展和文化产业品牌。七、万宁石梅湾/神州半岛休闲度假区。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八、万宁兴隆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改造,打造成集温泉疗养、归侨文化、农业科普、演艺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度假区。九、陵水黎安港旅游区。突出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建设以体育、动漫、演艺等产业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群。十、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度假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集滨海度假、休闲娱乐、疗养休闲等为一体的滨海度假区。十一、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完善配套度假设施,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十二、乐东莺歌海度假旅游区。打造成为集滨海度假、国际会议、运动休闲、购物美食、高档地产、旅游小镇、低碳经济示范、信息产业于一体的旅游城镇。十三、昌江棋子湾度假养生区。发挥资源优势,把棋子湾建设成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养生区。十四、昌江霸王岭旅游区。把霸王岭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区。十五、儋州东坡文化园。依托东坡书院,深入挖掘、保护和提升东坡文化。十六、五指山民族风情园。深入挖掘、保护、提升黎族苗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区。十七、保亭七仙岭温泉旅游度假区。继续完善服务设施,建成以温泉疗养、森林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
第三篇 基础建设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以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区域绿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三边”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2015年,在稳定森林覆盖率60%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森林质量。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采矿破坏)恢复率达到70%,生态公益林覆盖率达到23%。全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
专栏12: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热带天然林的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盖率稳定在19%。二、重点生态区域绿化工程。对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重点生态区域实施造林绿化和还林。三、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工程。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深化对海防林体系建设的研究,对海防林尽快展开功能分区、树种选育、抚育间伐、生态效益、更新方式的研究,增加海防林营造、养护的科技含量,提升沿海防护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四、“三边”防护林工程。加快建设兼具防护、景观、绿化和经济作物功能的水边林、路边林、城边林建设。五、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在建设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实施湿地恢复示范工程,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繁衍基地。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生境的保育与恢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有效防控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第二节 污染防治
重点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建立产污强度准入制度,重点防治工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行改水改厕,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农村饮用水全面达标。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设施正常运营保障机制。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开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环境监测。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昌江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第四节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液化天然气、燃料乙醇、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实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工程。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强蓄能、变频、洁净煤、新能源汽车、节能灯、建筑节能等低碳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倡导和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五章 和谐旅游岛建设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继续优化人口结构,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优先发展教育。力争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每个市县要办好1―2所普通高中学校,每个镇至少办好1所寄宿制中心学校和1所中心幼儿园。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及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培养海南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
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吸引国际知名旅游院校来海南合作举办旅游院校,引进优质旅游教育资源。依托现有教育资源,组建“海南国际旅游职业学院”,建设海南特色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设立“海南省旅游研究院”,加强海南旅游发展基础理论、政策法规和规划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出台落户、住房等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
第二节 公共文化体育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加快推进省体育中心、海口江东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五指山黎峒大观园、东坡文化园等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强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民居、村寨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陈列传习设施,保护黎族苗族文化。保护性开发海口骑楼老街,打造成特色旅游风情街区。
第三节 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海口、三亚两个省级医疗保健基地和儋州、琼海、五指山三个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完成省中医院和区域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改造,新建省肿瘤医院、省眼耳鼻喉科医院。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立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省23个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设,逐步健全全省和区域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完善医疗急救体系,争取将海南纳入国际医疗救援机构(SOS)网络。建立健全海南与各省(区、市)异地医保互认制度,推进解放军第301医院海南分院建设。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
积极促进就业。依托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确保低保补助增幅不低于物价水平涨幅。加快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和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率先实现60岁以上农民全部由政府提供基础养老金。2020年初步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建设
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国际旅游岛规划为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规划相互分工、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交通、防洪减灾、供电、供水、燃气、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着力推进教育、就业、公共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等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按照“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推动海口演丰镇、云龙镇、文昌东郊镇、定安龙门镇、琼海博鳌镇、会山镇、万宁兴隆镇、陵水新村镇、三亚天涯镇、屯昌枫木镇、保亭三道镇、五指山水满乡、琼中营根镇、白沙牙叉镇、澄迈福山镇、临高新盈镇、乐东尖峰镇、莺歌海镇、昌江昌化镇、儋州蓝洋镇、中和镇、东方天安乡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
后面还有,发不上来
『伍』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内容
这份《规划纲要》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规划纲要》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滚动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科学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6大功能组团:以海口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的北部组团,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商业餐饮、高尔夫休闲、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食物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以三亚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乐东的南部组团,重点发展酒店住宿、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由五指山、琼中、屯昌、白沙组成的中部组团则要在加强热带雨林和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琼海、万宁两市则为东部组团,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16.17,-0.94,-5.49%)加工业等,根据条件适当布局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文化聚集区。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西部组团则将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探奇旅游、工业旅游和滨海旅游等。海洋组团,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做大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鼓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全省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用于规划建设的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滨海度假区的开发应最大限度保留视线通廊,保护开敞空间,建筑物与沿海最高潮位线最小距离原则上不低于100米至200米。
《规划纲要》明确了海南产业发展的方向,主要发展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商贸餐饮业和现代物流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等8大产业。海南将着力培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疗养休闲、商务会展、民族风情和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同时还将推出环海南岛热带滨海观光体验游、东线滨海度假休闲游、中线民俗风情文化体验游、西线特色探奇体验游、热带原始雨林生态游、海洋探奇生态游等6大精品旅游线路。
『陆』 到202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2010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国际旅游岛建设初建成效。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专施项目,规划并开工属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基本完成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
2015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基本完成,旅游管理、营销、服务、产品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40亿元。
202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76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40亿元。
『柒』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发展规划
10年内建成一座滨海新城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蓝图中,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建成为解放思想、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探索中国滨海城市建设的新路子,打造国家级的重点文化产业聚集区,并建成世界一流的宜居度假胜地,成为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区域。海南将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总要求,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10年后,这个65平方公里的试验区将新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新城。
其中,3年内,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要完成园区规划、安置、市政交通、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城市主体骨架全部形成,一批大型项目全部建成。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已落实250亿元投资,将建成海洋主题公园、大型免税购物城、至西沙及境外旅游的邮轮码头等一批大项目。2012年4月下旬,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正式开工建设。
5年内,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内的城市功能、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规模集聚,中心区基本成形,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成为世界瞩目的区域。届时,将规划完成累计投资达500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00万人次以上。
10年内,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完善,水、绿、城、文主题凸显,将成为一座低碳节能、绿色宜居、人民富庶、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时尚滨海新城,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示范区,预计游客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
全面下放权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围绕国家赋予海南的特殊政策、开发模式、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特殊政策的试验包括大型免税购物、体育彩票、西南沙旅游、游艇旅游、水域开放、森林旅游,离岸金融等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集中实施。
开发模式的试验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手段,企业为主体,以对外开放和加强合作为途径探索园区开发模式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新试验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授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委会履行先行试验区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行使相关省级行政审批权,即省委省政府的全部全力都将下放至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产品创新的试验则包括发展海上运动、潜水等项目、推进开放西沙旅游;建设邮轮母港,发展邮轮产业;探索新媒体总部基地、国际私人博物馆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试验包括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展示国际旅游岛的新形象的同时,为国际旅游岛提供机制、方法和途径。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
如何实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宏伟蓝图?一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2012年年3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已完成整体规划的国际招标和竞赛,在精确做好整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的同时,严格制定执行控规,确保试验区的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二是坚持以民为本,在拆迁安置中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先安置后拆迁,快速推动安置房的建设,让老百姓在拆迁中受益,在后期的开发建设中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建设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
三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政府主导扎实推进先行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按100年不落后的标准建设。
四是重点抓产业上项目,根据先行试验区的定位和规划,做好产业布局,重点培育发展免税购物、邮轮游艇,即开型体育彩票等特色产业,开工建设一批旅游文化项目。
五是大力宣传推介宣传先行试验区,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投资。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已引起国际高度关注,国内外大企业络绎不绝,正在“招商选资”,投资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水准,具备实力才能落户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
『捌』 《海口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措施的函>的实施意见》
做好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用地保障
国土资源部将采取五项措施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一是支持海南编制实施国土规划,统筹协调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布局等规划,支持海南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
二是合理保障用地指标需求。根据实际需要,优先保障国际旅游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用地,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的重大项目必要用地;支持海南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滚动修编试点,科学加强规划管控;
三是对海南报国务院审批的重点项目用地,加快用地预审和土地征收与农用地转用审批。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对国家重点项目,除现行规定外,因季节原因有工期要求急需开工的工程,可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对突发重大灾害抢险救灾先行使用的临时用地,需要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使用结束后应及时补办用地手续;
四是支持海南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项目。指导海南制定实施高尔夫球场用地审批管理措施,研究编制实施高尔夫球场建设专项规划。支持海南按照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的统一要求,妥善处理高尔夫项目历史遗留用地问题;
五是支持海南实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供地政策。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对原土地使用者利用已取得的非经营性用地兴办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意产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项目等产业的,可以协议出让、作价出资、租赁等方式供地。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国土资源部支持海南政策创新,破解征地、集体土地流转、旅游用地管理以及用海用地管理衔接等方面的难题。
一是支持海南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按同地同价原则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探索留地安置,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是支持海南规范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将海南省作为土地权利立法试点,在海口、三亚、陵水等市县开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细化土地权利种类,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保护权益,丰富权能,逐步实现集体土地权益;
三是支持探索新能源产业和旅游业等用地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对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用地,按建设用地、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进行分类管理。对利用石漠地、沙地、石砾地等未利用地,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可合理确定供地方式。探索水面用地管理新模式;
四是支持海南省探索建立用海管理与用地管理相衔接的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围填海造地,有序开发利用海洋和滩涂资源。支持海南省依法开展西沙群岛和无居民海岛土地确权登记与地籍管理工作。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农村土地整治
国土资源部支持海南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项目支持促进土地整治。
一是支持海南省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根据产业特点,依法合理确定出让年限和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支持海南做大做强省级土地储备;
二是支持海南省继续应用国务院有关政策,在核查确认基础上对原闲置地加快处置。支持海口市等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规划,开展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试点,优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对海口市2010年前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突破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条件下,经批准后可对建设用地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支持海南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支持建设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争取将琼海市万泉河流域、大广坝灌区、红岭水库灌区、南繁育制种基地等土地整治项目列入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范围。支持海南省在严格控制试点范围和周转指标规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加强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部将通过省部合作机制促进地质勘察、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是建立部省地质勘查合作机制。加大中央投资力度,统一部署海南省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和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二是支持海南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支持海南省加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力度,开展石碌矿区资源开发整合,对贫矿、难选冶矿的综合利用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支持开展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绿色矿山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国土资源部将支持海南建立四大体系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通过实施省部合作项目促进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一是提高海南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支持海南建立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救援四大体系,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二是加快实施部省合作“海南国际旅游岛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海南区域地壳稳定性、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地下水、地面沉降、海岸侵蚀等方面的调查评价,支持琼北盆地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等项目。
加强国土资源基础保障和执法能力建设
重点通过加强海南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和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国土资源基础工作。加大对海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支持海南提高国土资源综合执法水平。支持海南用3年时间完成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标准化建设;
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和部省干部互派交流机制,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对市、县、乡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进行业务知识轮训,每年接收海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到国土资源部挂职锻炼;
四是建立部省联络协调机制。加强对海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推进。
『玖』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的简介
《纲要》还提出,要从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培训机制和改革旅游资源管理和配置机制等五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要想成为旅游强国,不仅需要观光旅游,也需要度假旅游。就目前来看,国内唯一有可能成为滨海度假胜地的就是海南了。”因此,陈耀认为,海南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度假旅游竞争,必须有完善政策保障作为有力竞争武器。
《纲要》中提出,海南要通过对世界著名滨海、岛屿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发达国家、地区比较研究,借鉴其促进旅游发展政策,发展国际旅游通行规则,实施国际化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标准,以及旅游规划、开发、营销、培训等方面运作惯例,从两个层次建立国际旅游岛的配套政策体系。
首先,海南要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授予政策。这其中包括,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入境和出境的政策;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航权开放政策;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灵活的融资政策;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海南旅游重点项目和探索性、创新性文化项目的专项扶持政策;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享有相应的发展政策等方面。
接下来,海南省也要运用海南的立法权,颁布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对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国际化改造
“所谓的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就是要求海南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都要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决不能让国际化的游客在支付了国际化标准的费用后,却享受不到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陈耀介绍说,《纲要》中提出海南将从生态、文化、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和文娱8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造。 发行旅游彩票加大旅游投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方面的保障。《纲要》提出海南将制定旅游发展资金投入计划,明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入资金来源、使用原则、扶持重点和具体措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旅游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培训和研究等提供保障;通过发行旅游彩票、旅游债券、旅游产业基金、旅游股票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其他融资形式,建立海南旅游发展和创业基金,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建设,以投资、配套、奖励、贴息等方式进行相应扶持。 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在建旅游项目
地点 项目
海口(琼山)新农村体育休闲中心
海口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
凤凰岛开发
太阳湾高级度假区
文昌 百莱玛度假村二期工程
琼海 博鳌玉带湾大酒店
万宁 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
陵水 香水湾酒店
保亭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五指山南圣河带状公园二期工程
琼中 百花岭体育公园
定安 母瑞山红色旅游项目
澄迈 海南永庆生态文化旅游一期工程
临高 解放公园
儋州 洋浦半岛体育公园
昌江 雅加会议中心
乐东 中国热带雨林度假酒店
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拟建旅游项目
云龙上海城
红树林休闲运动生态园
小洲岛国际游艇产权酒店
三亚半岭温泉疗养度假中心
文昌 航天主题公园
琼海 千舟湾旅游度假项目
万宁 四季酒店
定安 南丽湖整体开发项目
五指山五指山旅行者驿栈度假等五星级酒店
保亭 三岛旅游小城镇建设
琼中 鹦哥岭休闲度假区
临高 文谰社区项目
儋州 兰洋温泉度假区温泉度假项目
乐东 海南乐东中国太阳城
昌江 雨涧、棋子湾项目 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重点旅游项目
1、海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海南游客到访中心服务体系
国际化旅游信息网络平台
2、海南旅游新业态建设体系
“大区小镇”新型旅游开发项目
自驾车营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南海丝路豪华油轮项目
海南游船项目(西沙旅游项目、环岛旅游项目)
3、海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环岛沿海自驾车和自行车景观道系统
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
4、海南文化旅游项目组合
海口五公祠保护项目、海南旅游文化创意中心
三亚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
5、海南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旅游外语教育培训项目
多层次国际化旅游系列教育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