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旅游 » 云南旅游知识产权

云南旅游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 2021-03-12 08:31:32

⑴ 七彩云南维权事件有了解的吗

七彩云南的影响力很大,又因为曾在公益宣传中为云南旅游文化做过贡献,所以不少商家以为这就是云南的别称,频繁误用七彩云南商标。今年4月“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行动”的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峰会上,政府和媒体都给出了指导性建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接着问

⑵ 201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云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省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准确判断、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我省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是困难较多的一年。我省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低,尤其是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其产品价格均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实体经济冲击十分深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出现了多年来的新低,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1个百分点;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下降4.8%,财政增收遇到很大困难;进出口贸易遭受重创,外贸总额下降50.3%,降幅居全国之首;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5%,比全国多降21.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接近一半,停产、半停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高时达30%;民生保障压力剧增,150万农民工返乡,23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全省就业矛盾异常尖锐。
这是奋力拼搏的一年。在严重困难面前,全省人民不畏难、不退缩,坚定信心,勤奋工作。我们坚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全力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注重结合云南实际,大胆创新,切实破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先后研究出台了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注重把当年增长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全省保增长成效明显,保民生力度空前,保稳定措施扎实。经济运行逐季改善,经历了止跌、回暖、企稳到快速回升的明显变化。民生措施的密集出台和落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
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亿元,增加1000亿元,增长3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亿元,增长19.3%;外贸进出口总额80.2亿美元,负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实际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实际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3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除外贸进出口总额外,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
(一)扩内需取得突出成效
我们始终把握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争取中央支持,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实现了新增投资规模的重大突破。在中央四批扩大内需资金中共争取到158亿元,争取到中央代发地方债券8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跃上10000亿元、8000亿元台阶,新增贷款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上年翻了一番;金融直接融资220亿元,保险业快速发展,投资公司投融资功能进一步显现,为支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级财政尽力筹集60亿元基本建设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73亿元,大理至丽江、昆明绕城西北段等高速公路开工,启动52条二级干线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铁路建设完成投资84亿元,大丽铁路建成通车,新开工云桂、丽香等5个铁路建设项目,在建铁路项目达11个。机场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腾冲机场正式通航,大理、香格里拉机场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昆明新机场建设进度加快。电力建设完成投资702亿元,景洪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小湾水电站实现三台机组发电,中国首座正负8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水利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陇川麻栗坝、楚雄青山嘴两座大型水库和18件中型水库下闸蓄水,“润滇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万件。昆明至大理成品油管道投入运行。
扩大城乡消费取得实效。认真落实鼓励消费政策,组织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向农民兑付财政补贴资金7亿元,带动销售额70亿元。旅游“二次创业”和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把云南确定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启动实施了腾冲、抚仙湖、洱海等旅游综合改革发展先行试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推进160个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一批旅游小镇和50个旅游特色村的改造,启动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和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建设。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524亿元,增长13.4%。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2亿人次,旅游行业总收810亿元。
(二)“三农”工作再创新佳绩
我们始终重视打牢农业基础,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保持了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对农民的直接补贴126亿元,人均获得补贴348元。新增涉农贷款突破800亿元,累计发放“惠农卡”159万张。推动实施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等一大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0万亩。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烟区建设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不断推进。突出抓好生物产业发展,优势生物种植面积达8500万亩,引进加拿大天辰集团、北京中信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到位资金20多亿元。
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全省特色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完成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450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15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5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解决了2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5万口,节柴改灶18万户,农村电网改造使49万户农民受益。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建成了一大批公益事业项目。贫困乡整乡推进试点、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和巩固了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64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达到1634万吨,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肉、奶、蛋、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充裕,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经济运行走出困境
我们始终把稳工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确立了“稳运行、抓项目、调结构、扶中小、促合作、降能耗、保就业、强管理”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果断实施特殊电价扶持,有色等10个行业受惠企业超过160户。在全国率先实行重要商品收储,全年动态收储有色金属63万多吨、化肥50万吨。对1141种省产工业品发放促销补贴。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4条措施,全省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突破700亿元。坚持“一厂一策”,扶持困难企业抓好生产组织,规模以上停产、半停产企业已下降到6%左右。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制定并实施了12个工业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冶金、机电、轻工、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组织推广20项关键共性技术,新增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5家,4个部省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烟草对工业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利税785亿元。在一系列综合措施的作用下,全省工业经济逐步好转,除电力外的工业完成投资820亿元。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580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088亿元,增长11.2%,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增长。
(四)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们始终把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结合扩大内需实施了一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重点项目。坚持“一湖一策”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牛栏江至滇池补水和滇池截污两个关键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推进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累计开工建设168个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8O万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对建设“森林云南”进行了部署,完成营造林1031万亩,启动实施4730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0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组织实施100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淘汰一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国家下达我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和1.99%的任务可望完成。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我们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州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有序开展。实施了昆明市、红河州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了深化农垦改革方案,华侨农(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供销社改革和投融资、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改革继续深化。
开放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初步规划方案研究。与“昆交会”同期举办了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活动周、第四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等系列重大活动,提升了办会层次和水平。加快了口岸通关便利化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外资9.1亿美元,省外企业在滇投资超过1000亿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始终重视社会建设,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扩内需、增投资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撑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抓好鲁甸、镇雄、澜沧3个县的“两基”攻坚工作,全省按规划如期实现“普九”目标。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了640多万名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向208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筹措投入45亿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超额完成原定150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新组建7个省级职教集团,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O.92:1。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增本科高校2所,呈贡新区已有6所高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累计入住学生约4万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多渠道筹集投入助困资金13.86亿元,资助范围覆盖了35%以上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100%的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学生。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我省产品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组织实施49项重大科技项目、20项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项目,突破了71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应用34项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的共性技术,开发出6O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组建了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进展顺利。科普工作全面推进。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制订了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三年实施方案。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重点推进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重点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及设备能力建设,又有5个省级医院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3%,参合人数达3293.5万人,新增71.5万人,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积极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大力度抓好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在全国首创并建成407所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完成2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启动了4万多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省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5%和94.66%。省博物馆新馆、云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州市县文化项目开工建设。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圆满承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16次大会。
(七)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一大批力度空前的惠民利民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大力促进就业。创新思路,实施促进就业20条措施和“贷免扶补”政策,省财政补贴困难企业2亿元,稳定25.7万个就业岗位;安排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9.3万名失业人员就业;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创业,帮助2万人实现创业并带动12万人就业。新增23.5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因国际金融危机返乡的150万农民工有148万实现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23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5万人。
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省财政投入城乡低保经费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全省429万城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省财政投入5.5亿元,资助516.3万名特殊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对近46.5万次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住院和门诊救助。22.1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44万名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投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省28.9万名优抚对象享受到抚恤补助政策。
努力提高社保水平。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量达到1600万人次,新增125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省覆盖,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人数达到75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金待遇标准提高10%。妥善解决了22.4万关闭破产和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全省16个县市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筹资43.34亿元,全部兑现了129个县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绩效工资,对退休人员也相应增加了生活补贴。对其他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自去年10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发300元临时补贴。
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下决心用3年时间建设150万套保障性住房,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去年整合补助资金100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50万套,其中城镇15万套、农村35万套。加大农村建房支持力度,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拆除重建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1万元。
持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落实专项资金8亿元,整合资金40.3亿元,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及时有效组织抗灾救灾。省财政投入救灾资金13.1亿元,救济灾民552.4万人,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持了灾区社会稳定。筹集近45亿元资金,加快推进防震减灾十大能力建设。
(八)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不断巩固
我们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全省工作的重大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重视互联网文化建设。统计调查、气象、文史、档案、测绘、地方史志等工作不断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安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性事件。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了全省宗教领域的和谐。成功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节庆期间的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系列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边境安全,及时有效处置了缅甸果敢事件对我省边境的影响。监狱、劳教工作继续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尾矿库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取得实效,应急能力得到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九)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始终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应对危机、推动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努力改进工作,提高各级政府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支持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批评、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5件,制定、修改和废止了一批政府规章。坚持推进基层民主,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深入开展。行政复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执法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健全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开展了新一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工作,全省共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91项。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重视抓好政府制度建设。在全省县以上政府机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政务信息电话查询系统,开通了“96128”政务查询专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5万多条,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全年共问责1525人次。
各位代表!在严峻挑战面前,我省出手快、措施实,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们经历了一场重大考验。在这场重大考验中,全省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得到激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在这场重大考验中,云南的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深化,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更加增强;在这场重大考验中,各级各部门在复杂形势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得到提高,抢机遇、谋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各位代表!去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各项部署,全面分析、果断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艰苦细致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向关心支持云南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支撑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增收、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压力很大,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收入还比较低,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完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也还需要不断推进。我们将认真重视这些困难和矛盾,不断破解难题,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创新思路、大胆开拓,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完善发展措施,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在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根据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的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增投资、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快发展、上水平,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本文来自文秘家园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7%,外贸进出口额实现恢复性增长。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6个着力点:
一是稳定政策、灵活调控,保持较快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切实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促进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力度不减;要认真把握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预见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全省经济快速增长,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二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促进转型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省进一步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增强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现实选择。要深刻认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重化工业精细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发展。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我省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的重大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要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不断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消费预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四是统筹城乡、扶贫攻坚,推进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全省人民的迫切愿望。我们要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探索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要大力扶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生活,更加重视扶贫开发,确保全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是重视生态、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是云南最重要的资源,最大的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产业,倡导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七彩云南”在新的时代更加亮丽夺目。
六是拓展空间、发挥优势,促进开放发展。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我国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独特区位,把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与建设国际大通道结合起来,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及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⑶ 云南有什么特产

1、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2、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一种中草药。1979年、1984年、1989年三度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产品有传统瓶装和胶囊剂两种。被称作疗伤圣药“万应百宝丹”,后称云南白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处方是中国政府经济知识产权领域的秘密。

3、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县紫皮石斛属于兰科石斛属的一类优质石斛,其代表种为齿瓣石斛,主要分布于龙山、龙江、象达、平达、木城等乡镇,该类石斛以茎条表现为紫红色为显著特征。以开花期不同分为春紫,夏紫,秋紫三种类型。

4、富民杨梅

富民杨梅是蔷薇科,杏属,杏的栽培品种落叶乔木。地生,植株无毛。叶互生,阔卵形或圆卵形叶子,边缘有钝锯齿;近叶柄顶端有二腺体;地理标志保护产地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姚渡镇、龙王镇、福洪乡、人和乡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原生黄杏品种。

5、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顾名思义即来自美丽的云南省普洱市所特产的咖啡,普洱咖啡的味道独特,受到中外咖啡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普洱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生态优越、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是一个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为主体的高原气候区,森林覆盖率67%,市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热区面积占51.6%,是世界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

⑷ 网页内容 有没有涉及知识产权

1、杨某于2000年12月以“海某”为笔名,在某网站发表了题为“演艺圈同性恋知多少”的文章,并声称不得转载。但过后有几十家网站都登载了这篇文章。杨某遂将其中的十几家网站分别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北京千龙新闻网是其中一家。因千龙网在自己网站“网友评说”栏目登载了署名“知情人”发表的“透视影艺圈同性恋现象”一文,原作者杨某认为千龙网的行为系擅自更改标题后发表原作者的文章,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将千龙网诉至二中院。 由于该案是北京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第一案,对于涉及的法律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并熟悉网络的各种技术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对此作了充分准备后,在法庭上发表了如下代理词(概要)。 一、千龙网的“网友评说”栏目系电子公告服务(BBS)类别的“留言板”,以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作为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千龙网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是服务内容之一,“网友评说”即是其为上网用户提供的发表见解的界面。该界面的文章,均系上网用户自行发布的,此案中对于”知情人”发布的文章,千龙网既未转载使用,更未“擅自更改标题”。 二、千龙网自行发布的内容全部由新闻中心编辑完成。而上网用户发表言论均不通过编辑模板,千龙网每篇新闻信息页面都有“发表观点”或“网友评说”这样的界面,任何人都可进入,由此可见,编辑发表文章与上网用户发表见解有不同入口,前者必得通过编辑模板,后者不通过编辑模板。 三、众所周知,网上传输信息浩如烟海,相关法律未要求网络服务商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此案中的用户“知情人”将原作者的文章更改标题后擅自粘贴在“网友评说”栏内,千龙网没有能力查证其内容是否侵权。三、原告未履行在法定时间内对千龙网提出警告的义务,且千龙网在接到诉状后即将侵权文章移除。综上,千龙网对上网用户“知情人”的侵权行为没有过错。 法院经审理,采纳了律师意见 2、20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首例网络侵权最高赔偿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昆明海棠旅行社侵犯了云南旅游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由海棠旅行社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10600元,并赔礼道歉。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理》的有关规定,被告在制作其海棠网网页过程中,未经得原告许可而大量复制了原告云游网网页“景区景点”和“民族文化”栏目HTML源代码,其行为已经构成对原告计算机的侵犯,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关于被告提出其根据政府规定交纳了相关旅游促销费,应当有权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抗辩,法院认为,由于原告主张的是被告网站建立时非法下载使用了原告的软件程序,故本案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判定被告是否侵犯原告计算机著作权的行为,这与被告所提其有权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的内容无关,因为该“社会公共资源”并没有包括相关计算机程序问题。因此,该抗辩理由法院不予采纳。关于原告提出的赔偿经济损失的请求,法院将根据被告所复制原告HTML源代码的比例、使用情况、该部分源代码的作用等情节因素酌定赔偿数额。于是,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由昆明海棠旅行社立即停止对云南旅游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赔偿给云游网公司经济损失10600元,并书面赔礼道歉。 3、案由概述: 青岛网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星公司)于2000年3月24日与中艺名牌用品进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签订《网站建设合同》一份,约定网星公司为中艺名牌设计网站。青岛英网资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网公司)1998年11月1日、12月15日及1999年1月8日分别与青岛百龙大亚绿色塑钢门窗异型材有限公司、私立青岛开发区三佳电脑培训班、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志恒工贸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该公司为上述单位制作网页,版权属于英网公司所有。2000年2月至4月,英网公司为青岛康派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制作了山东机电网。网星公司认为英网公司在上述网页设计过程中侵犯其网页著作权,提起诉讼。 一审案件事实及证据:

⑸ 吴贵生的论文及专著

Are Consumers What they Consume?—Linking Lifestyle Segmentation to Proct Attibut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12-23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Antomobile Instry from a Sectoral System of Innovation Perspective,Instry and Innovation,2009-10-23
Regional Gap of R&D in China: An Empinical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707,2007-06-01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ci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pportunrity and Procer-user Interactive Learning,Trivandram, Kerala, India,2006-10-04
Catch-up of Chinese Car Instry: Imitation or Innovation?,The Third “Catch-up Nework” Workshop,2006-09-06
A New Pattem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Rural China: Triple Helrx of Academy-agriculture-government Relations in Baoji City,Asian Joru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06-09-01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S&T Gap in China1998-2004:Driving Forces from National and Local S&T,CICALICS Workshop,2006-08-2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ulation and Market and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Instry,Innovation: Management,Policy&Practice,2006-08-25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vernment R&D Expenditure: Empirical Evidence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Paper fo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factors,Paper fo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Explaining the “University-run enterprises” in China: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iversity-instry relationshi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a,Reserch Policy,2006-05-01
The Undermine of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BNSI in the 1990s,Cautions to the Developing Economics,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Octber 24-26, 2004, Hangzhou, China,762-766,2004-12-24
Innovation syste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China, With the Case of Shonguang City,The First Globelics Conference,2003-12-17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s of NIS in China,Forum on Innovation Systems in Asian Economics,2003-12-17
The Development of MOT in China,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3-12-17
From R&D Results to Instrial Innov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Case,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October 22-24, 2002, Moscow, Russia,2002-10-20
Sources of Proct Innovation and Barriers to Proct Innovation, Tsinghua International Deserve Management Forum,Beijing, 9.20-22 2002,2002-09-20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In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ging Region,China-Germany 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2. 4.25, Beijing,2002-07-09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o In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 Region, China-Germany Joint-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Beijing, 25 Aprial, 2002,2002-04-25
吴贵生,组织间关系、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软科学,11期,23卷,1-5页,2009-11-23
吴贵生,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质量弥补: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3期,12卷,142-154页,2009-07-31
吴贵生,王毅,技术替代型创新的避实击虚战略:以移动通信产业为例,科学学研究,6期,27卷,918-924页,2009-07-14
吴贵生,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科学学研究,2008年增刊期,272-279页,2009-02-15
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期,25-34页,2009-02-06
吴贵生,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12期,28卷,463-466页,2008-12-23
吴贵生,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7期,15-20页,2008-12-17
吴贵生,KIBS在创新扩散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影楼技术服务为例,科技&现代服务业,5期,40-46页,2008-10-17
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研究与发展管理,4期,20卷,73-80页,2008-08-17
吴贵生,基于份额——偏离法的区域科技增长研究,中国科技论坛,8期,80-85页,2008-08-05
吴贵生,区域优势制造业与科技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研究,中国科技资源导刊,4期,40卷,31-39页,2008-07-28
吴贵生,创新影响B2C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期,157-164页,2008-07-22
吴贵生,基于产品层次模型的制造企业服务增强概念界定,软科学,6期,22卷,1-5页,2008-06-02
吴贵生,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科学学研究,2期,26卷,287-293页,2008-04-15
吴贵生,服务行业更需要创新,IT经理世界,5期,90页,2008-03-05
吴贵生,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油气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经济,2期,27卷,44-48页,2008-02-25
吴贵生,以北京为源头的技术市场扩散与区域生产率,科学学研究,1期,26卷,115-118,148页,2008-02-15
吴贵生,区域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1期,20卷,72-77,90页,2008-02-01
吴贵生,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分子沉积膜验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石油学报,1期,29卷,84-88页,2008-01-25
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0期,150-161页,2007-12-21
吴贵生,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量子遗传算法的油藏采收率参量逆向求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期,31卷,120-126页,2007-12-20
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6期,28卷,56-65页,2007-11-06
吴贵生,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在复杂水淹曾识别中的应用,测井技术,5期,31卷,433-437页,2007-10-20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随谈——回顾与现状,科技&现代服务业,4期,37-41页,2007-08-30
吴贵生,学习成本与技术学习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学习的经济学考察,科学学研究,4期,25卷,718-723页,2007-08-15
吴贵生,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分析——以云南旅游业为例,商业研究,8期,1-6页,2007-08-10
吴贵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经济经纬,4期,102-105页,2007-08-06
吴贵生,中国与美国的消费力对比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期,28卷,`号,266-269页,2007-07-10
吴贵生,我国制造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6期,103-113页,2007-06-05
吴贵生,自主创新内涵初探,经济纵横,8期,2-5页,2007-05-15
吴贵生,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规则经营的理论与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4期,27卷,15-17页,2007-04-05
王毅,吴贵生,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管理科学学报,11期,10卷,18-28页,2007-02-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与发展管理,1期,33-39页,2006-12-25
吴贵生,朱恒源,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研究与发展管理,6期,18卷,43-50页,2006-12-06
李纪珍,吴贵生,技术体制对技术学习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期,46-50页,2006-12-01
吴贵生,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5期,22-28页,2006-10-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组织模式初探,商业研究,10期,78-81页,2006-10-01
吴贵生,企业自主创新路径探讨,中国科协2006年会第3分会场“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专题,2006-09-16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6-09-02
吴贵生,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8期,102-107页,2006-08-25
吴贵生,关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2006-08-12
吴贵生,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分析,科研管理,4期,27卷,31-35页,2006-07-01
吴贵生,我国区域科技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国科学院“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建设与绩效管理”学术研讨会,2006-06-26
朱恒源,吴贵生,我国创新扩散的区域差异研究—以彩电采用为例,工业技术经济,6期,25卷,116-120页,2006-06-25
吴贵生,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日报社主办:“自主创新:理论前沿与政策选择”研讨会,2006-06-06
吴贵生,流动性和条件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检验,南方经济,6期,2006-06-01
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科研管理,3期,27卷,75-80页,2006-05-01
吴贵生,组织记忆文献综述:概念,分类和结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期,144-148页,2006-04-25
吴贵生,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评价及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期,23卷,136-145页,2006-04-25
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和发展,科研管理,1期,91-99页,2006-02-01
吴贵生,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技术经济,1期,7-9页,2006-01-01
吴贵生,全球化时代汽车品牌经营模式的创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期,59-64页,2006-01-01
吴贵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区域创新的研究视野,技术经济,1期,2006-01-01
吴贵生,我国科技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管理世界,4期,20-27页,2005-12-20
吴贵生,企业服务创新探析,科技管理研究,9期,P130-133页,2005-12-20
吴贵生,王毅,基于事件驱动法的组织整合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强化关系研究:以海尔为例,软科学,6期,1-3页,2005-12-01
吴贵生,“大北京”都是圈产业布局研究,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期,1-5页,2005-06-01
吴贵生,多边贷款是否促进了公共投资,当代经济科学,4期,31-34页,2005-04-01
吴贵生,新服务开发的内容和过程,,研究与发展管理,2期,14-19页,2005-01-01
吴贵生,县城农业创新系统:以莱州市为例,农业经济问题,1期,P61-64页,2005-01-01
吴贵生,谢伟,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科研管理,6期,49-55页,2005-01-01
吴贵生,服务延伸产品差异化:服务增强机制探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期,P137-147页,2005-01-01
吴贵生,差别化竞争战略与服务增强的内在机理,中国工业经济,5期,21-27页,2005-01-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科研管理,2期,1-6页,2005-01-01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合肥科技城建设,学术界,1期,P7-18页,2005-01-01
吴贵生,世界汽车业强国在们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10期,41-49页,2004-12-30
吴贵生,区域科技浅论,科学学研究,6期,572-577页,2004-12-24
吴贵生,关于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状况与思考,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2004-11-16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合肥科学城建设,中部崛起与合肥科学城建设高层论坛,2004-10-29
吴贵生,我国产业技术成长的战略转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10-27
吴贵生,试论区域科技发展中的十个关系,中国软科学,6期,96-102页,2004-06-24
吴贵生,中国的农业创新:寿光案例,科研管理,6期,63-69页,2004-06-24
吴贵生,国家科技计划与地方科技计划关系研究,中国科技论坛,5期,13-17页,2004-05-24
吴贵生,服务产业创新的“逆向产品周期模型”,科研管理,5期,1-7页,2004-05-24
吴贵生,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期,P32-37页,2004-03-24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科研管理,3期,2004-03-24
吴贵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动力源自创新,光明日报理论版(2500字以上文章),2003-12-24
吴贵生,KISB在创新中的作用,科学学研究,增刊期,21卷,257-260页,2003-12-24
吴贵生,透视温州打火机事件,经济管理,3期,21-23页,2003-12-17
吴贵生,区域科技计划与科技发展,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2003-12-17
吴贵生,加快对国外技术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研究刻不容缓,科技进步与对策,12期,32-33页,2003-12-17
吴贵生,产品创新管理的理论及应用——兼评《产品创新管理》,技术经济,12期,P26-27页,2002-12-20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发展论坛,2002.4.28 重庆期,2002-12-20
吴贵生,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科技论坛,1期,30-35页,2002-07-09
吴贵生,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职业教育,3期,P3-8页,2002-07-09
吴贵生,WTO、全球化与设备管理,中国设备工程,5期,P7-9页,2002-07-09
吴贵生,WTO与我国科技投入政策,中国科学基金,3期,P161-16页,2002-07-09
吴贵生,对温州打火机事件的反思,中外管理导报,2002. No. 8期,P13-16页,2002-07-09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重庆商学院学报,4期,P3页,2002-07-09
吴贵生,中国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期,P34-35页,2002-07-09
吴贵生,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期,2002-07-09
吴贵生,蔬菜产业发展——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考察报告,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期,2002-07-09
吴贵生,转换成本与设备改造,中国设备工程,6期,2002-07-09

⑹ 云南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作为一个法学专业在读的学生,对其他专业不太熟悉,我只能跟你推荐一些法学专业的老师了,可能不全是教授,但是我觉得讲课讲得好坏是与职称无关的,很多讲师的课堂也是气氛非常融洽,讲述的知识点丰富,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说是很棒了。

第一个要说的是负责讲授法理课的两位老师,杜建荣和王鑫,我们大学的第一门课就是法理,这两位老师可以说是我们法学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课感觉风格很像,都是非常喜欢向学生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开放性问题,在与学生的不断探讨中引导我们学习到一些东西,不一定是具体的知识点,也可能是看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这些对于一个人的法律思维,甚至超出法律之外的思维能力,都是由极大帮助,对这两位老师,我虽然也会开些玩笑,但他们毫无疑问是值得尊敬的。

嗯法学院还有很多其他老师,比如其他回答提到的王启梁教授,杨莉红老师,李斌老师,李娜老师等等,本来法学课程就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很多老师都有着极强的教学能力,他们的课都值得去听。

⑺ 知识产权是国外的研究论文可否报科技奖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应控制在4万左右,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应控制在8万左右。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使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一、一般格式和顺序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一)前置部分1.封面: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论文除应有封面外还应有扉页。2.声明:包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3.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硕士)和创造性成果(博士)。为了方便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4.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为中文摘要的翻译。5.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由论文的章、节、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之后,章、节、条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6.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主要符号表。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二)主体部分1.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2.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结论等,应在相应位置以上标的形式注明参考文献号码。3.结论(最后一章):结论是全文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和归纳形成的总观点,应该明确、精练、完整、准确,要着重介绍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三)附录部分1.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30篇,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100篇。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后。2.附录:主要包括(1)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便于他人阅读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计算机软件类设计验收报告等。(2)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获得的科研成果。3.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