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市场结构
❶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怎样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海南经济增速达到22%,远高于2009年同期的9.3%,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有六项经济指标居全国第一。借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势,海南大力发展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目前,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正在形成。2010年以来,海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其中一是旅游业呈强势。由于近年来海南加快实施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目前已具备3000万人次的年接待能力。以三亚市为例,全市共有180多家星级酒店,200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近1000万人次,国外游客百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占全市总收入七成以上。而农民自办的“农家乐”也成为农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一个“农家乐”平均年收入都在近万元。二是金融服务业看好。通过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实行小额贷款,组建村镇银行、成立农村商行等等举措,海南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大增,2010年上半年,全省银行体系资金净流入677.49亿元,彻底改变了以往资金净流出的局面。三是在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随着大量岛外居民来岛购房,海南房地产业形成了候鸟式占房、长居型定户、度假型暂住的新业态,以2010年一季度为例,海南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倍,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5.1%,其中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48.9%,成为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绿色青山资源有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剔除粗放发展,走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这是海南人的共识。海南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和7个风电场;利用生物质能发展沼气产业,建设了日产20万立方米特大型车用沼气工程,到2015一年使全省适宜用沼气的60万农户全部用上沼气。水泥生产是高污染的代名词,海南昌江华盛水泥有限公司的高科技生产线,,既改写了生产水泥尘灰飞扬、浓烟四散的历史,又开了利用废气余热发电的先河。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华能海口电厂烟气脱硫环保设施改造、中航特玻12兆瓦余热发电、金海纸浆回收利用碱液等一系列循环经济项目,发挥了经济和环保双赢的功效。海南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以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能源、旅游等行业和公共机构中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打上绿色经济烙印的大棚农产品是海南设施农业的骄傲。海南多为坡地和旱地,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大棚这一农业设施的推广运用尤其重要。目前,海南大棚设施面积已达15万亩,年均增加超过1万亩,其中大棚设施农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交易远远超过传统农业。大棚不仅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而且像一道屏障,阻隔了病虫害,减少了农药使用率,还能节水和减轻农业气侯灾害。根据海南省农业厅规划,“十二五”期间海南每年将新增大棚设施5万亩。
❷ 简述海南入境客源市场构成
一、2005年海口旅游经济基本情况
2005年我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年度计划指标,全年总共接待游客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9%;实现旅游总收入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8%。
国内游客是我市旅游市场客源的主体,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98.1万人次,占全市接待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97.25%。其中,旅游饭店接待国内旅游者334.82万人次,增长9.21%;社会旅馆接待国内旅游者163.33万人次,增长13.5%。
随着我省航权的进一步开放与我市境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强,我市2005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4.02万人次,同比增加了38.51%。其中外国游客数量增幅较大,为7.66万人次,同比增长54.28%
2005年我市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18%,同比增长0.88%。社会旅馆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为42.36%,同比增加3.37个百分点。人均逗留天数为1.30人/天,同比下降了2.99%。
二、2005年海口旅游经济运行特点
2005年我市旅游接待的显著特点是:客源结构优化,高星级酒店住房率明显高于中低档酒店,自驾车和高尔夫球等特色旅游项目十分火爆,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其特点如下:
(一)接待旅游过夜人数和旅游收入得到同步增长
客源结构优化,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相当部分为纯玩团,并呈日趋增多的态势,其中韩国、日本高尔夫游团队也占了较大的比重,游客消费水平高,大部分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好,实现了旅游人数与旅游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旅游者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9%;实现旅游总收入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8%,其中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增长了11.22%,旅行社营业收入增长了17.93%。
(二)入境旅游市场继续高速增长,境外客源市场呈多元化发展
2005年我市共接待境外游客内14.03万人次,同比增长38.51%。入境旅游市场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入境旅游四大市场构成来看,发展很不平衡。入境旅游者中,澳门市场高速增长,增幅达到89.19%,其次是外国人市场增长了54.28%,香港市场增长了25.39%,台湾市场也增长了19.56%。二是从时间分布上来看,除了三月份有84.40%的高速增长以外,其余月份的增长幅度都在45%左右,呈平稳发展的态势。三是我市主要客源国市场增幅较大。在我市前十位客源国市场中,增幅最大的是韩国,同比增长了310.3%,其次是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分别为154.6%、147.4%。四是旅游外汇大幅增长。全年我市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022.94万美元,增长47.04%。
(三)假日旅游持续走高
从2005年三个“黄金周”旅游市场来看,我市假日旅游经济前景看好。2005年的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各接待游客27.18万人次、11.89万人次、11.32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8%、7.02%、6.7%;实现旅游总收入1.89亿元人民币、8751.71万元人民币、6733.14万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1%、8.55%、8.7%。
其中,春节“黄金周”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为986元/人天,增长20%。
(四)自驾车和高尔夫球等特色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随着客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多的游客趋向于高层次、个性化的休闲度假型旅游,自由人、自驾车数量迅猛增长,。三大黄金周期间,进入海口的自驾车有飞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4.1%、28.4%和7%)。节日期间,岛内自驾车租赁市场势头非常好,全市10家自驾车租赁公司车辆租赁率平均达到90%以上;租赁客户以广东、北京、上海和本市的游客为主。近几年,我市各高尔夫球运动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高尔夫球爱好者(主要是韩国、日本及国内高尔夫球爱好者)的涌入,使得海口的五月花美视、东山、台达等高尔夫球场显得非常火爆。
(五)质量提升,投诉减少
2005年海口旅游秩序良好,随着打“四黑”工作的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全年收到各类旅游投诉、咨询445件,其中书面投诉71件,电话投诉171件、咨询203件,投诉结案率达100%,为游客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4758元,全市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游客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案件数量为零。
三、存在不足
一是打击旅游市场“四黑”工作,全省发展不平衡,旅游价格仍然偏低,行业服务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海口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宣传促销力度仍需加强。
三是缺乏有轰动效应的旅游吸引物,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较短。
四、2006年旅游展望及措施建议
2006年,我市将全面打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热带海滨旅游度假城市形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力争全年接待过夜旅游者556万人次,同比增长9%;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006年,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2006年,抓好国内旅游专项促销宣传,巩固发展现有成熟市场的同时,开拓具有潜力的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客源市场,大力发展欧美国家的旅游市场,让海口最终成为旅游目的地。组织企业前往上海召开海口城市形象推介会;前往内蒙古开展生态旅游促销活动;赴东北举办商务会展说明会等。
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包装海口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海南日报》、《中国旅游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海口,提高海口旅游知名度。将海口旅游形象大使的阳光形象与海口旅游结合在一起,拍摄大量以海口美景为背景图片,用以制作《阳光海口·娱乐之都DVD》、海口旅游明信片等宣传品,借“阳光海口、娱乐之都”的主题进一步宣传海口旅游的新理念。
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易会。继续根据政府与企业相结合、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旅游与文化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参加国内的各种旅游交易会,如成都国内旅游交易会、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广州国际博览会等。除此之外,还邀请省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实地踩线”,充分展示海口旅游的风采。
办好第七届海南岛欢乐节海口欢乐日系列文体活动及第四届海口旅游商品展销会。鼓励与支持社会各界在海口策划和举办各种国内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我市旅游节庆会展之都的形象。
继续抓好区域性旅游合作与交流活动。参加杭州第十七届全国(部分)省会城市年会、南方优秀旅游城市协作年会、泛珠三角“9+2”会议和环北部湾旅游协作组织会议,抓好联合促销等工作,促进地区性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继续做好“海口旅游圈”的各项推进工作。
(二)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建立旅游长效管理机制
联合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持打击超范围经营、恶性削价竞争、购物欺诈、色情敲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清查海口旅游市场“四黑”。
推动旅游饭店评星工作,提升全市旅游饭店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新的星级标准,要求星级饭店配置基本的智能化设备,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做好三星级以下星级饭店复核工作;继续推行暗访制度和星级标准内审员制度,扩大特邀星评员和内审员的规模;推行新的星级复核管理办法,强化饭店对外承包部门的管理。
(三)编制《海口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城市景点建设
完成《规划纲要》的编制评审工作,举行《规划》编制的公开招标,委托专业旅游规划机构编制《海口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跟踪海南野生动植物园二期、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热带植物博览园、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等重点在建项目。
做好全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及资料的整理工作,编制《海口市旅游资源目录》,建立《海口市在建拟建旅游项目库》。加大旅游招商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项目招商活动,推动旅游项目招商工作上新台阶。
推动景区(点)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指导海南野生动植物园、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等级评定工作,力争年内完成上述2家景区(点)等级评定工作。
❸ 海南旅游业竞争状况
一、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海南旅游接待能力的持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一)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接待游客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水平,是判断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量化指标。2004年海南接待游客1402.88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72.02万人次,占全部来琼游客总数的 97.8 %;接待海外旅游者 30.86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2.2%。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9%。 (二)旅游产业规模。 由于看好海南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社会各方面对海南旅游业关注不断增强,投资持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海南省从事旅游经营的法人企业有 845家,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 7.78 %;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主营业务收入38.31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4.94 %;资产总额196.49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8 %。其中,全省住宿业单位604家, 客房总数50334间;床位103305张。住宿业中旅游饭店296家,客房总数37119间,床位78705张。旅游饭店就业人员31297 人,资产总额116.10亿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业人员2729人,资产总额13.65亿元。旅游经营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198家,占旅游企业总数的 23.4%;私营企业 275 家,占32.5%;外国和港澳台企业71家,占8.4%;有限责任公司137家,集体企业55家,股份合作22家,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分别是22家、45 家和20家。这表明,海南的旅游企业中私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海南省不仅在发展旅游业中逐步整合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与此同时,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在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也因此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旅游法律和产业政策。 旅游法制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游局组织制定了《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推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并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目前也已获得通过。与此同时,为加快开发海南的旅游度假资源,国家还赋予海南许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海南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持普通护照参加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天内免签证;国家还特许海南省拥有国际三、四、五类航权开放政策。所有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海南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看,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涉及面宽、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部门,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起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素质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游增加值48.84亿元,占全省GDP的6.0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6%。 其次,从旅游产业的波及和连带效益上看,海南发展旅游业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作为先导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例如,海南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作用在这几年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国内游客利用黄金周旅游期间在三亚和海口等地购置房产,从而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旅游房地产已逐步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在国内促销的品牌和优势。 第三,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看,由于旅游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省旅游企业直接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性强,许多相关产业都可以借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活跃,开拓消费领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形成地方就业的主渠道。 此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所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大,成效较快,适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乏而又急于摆脱困境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与外界进行人员、信息、技术及资金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带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对于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边远山区,能够直接起到帮贫解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衰弱,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影响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满意请采纳
❹ 海南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海南旅游:着眼国际化 加快转型升级 “海南的空气可以装瓶卖钱。”一位北京朋友这样描述他从海南旅游回来的感觉。 论及当前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毫无疑问,首推旅游业——这也是海南人多引以自豪的一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海南采访时多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海南经济发展脚步落后于东部沿海,但正因为这样,海南更具后发优势——资源环境尚未受到严重影响,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海南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发挥最大的潜力。海南旅游 转型升级将打开海南旅游发展新空间 张琦认为,这几年,海南旅游业在迅猛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在全国带有共性的深层次问题,如“零团费、负团费”组接旅游团队问题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张琦如是说,最紧迫的就是立足国际市场高端市场,加快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想成为中国度假旅游的一张大牌,首先,海南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制度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资源的开发缺乏规划指导,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开发“小”和“散”,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大产业、小管理”的工作格局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其次,海南的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并举、山海互补、南北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有待逐步形成。第三,旅游市场监管“属地管理”工作原则有待进一步强化。第四,全省游客到访中心体系急待建立。 张琦介绍说,2008年海南将精心做好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海南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休闲为主转变,游客结构由国内游客为主向境外游客比重明显提高转变,旅游产业运行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建设管理由多头管理、低档次开发向政府主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转变。
❺ 海南旅游发展
海南旅游正在实现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从以低档次内、低消费的旅容游市场目标为主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为主转变;从以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向以效益扩张的高级阶段发展。就要通过细分市场、分析多层次游客需求,逐步改造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开发度假旅游市场和打造特色旅游精品,不断优化和丰富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以不同的产品供不同游客选择,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从多方面扩大旅游产业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旅游资源效能,带动客源结构和消费层次的提升。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增效、良性发展,海南旅游业整体效益就会提高。
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逐步改造旅游观光产品;(二)大力开发度假旅游市场;(三)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四)规范旅游市场管理;(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树立海南旅游整体新形象。
❻ 海南旅游地产现状和前景大神们帮帮忙
海南省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泡沫”,本世纪的“海景豪宅开发热”后,三亚这一著名的旅游城市,如今的房地产开发有何变化?对作为内陆城市的贵阳房地产开发又有何借鉴作用呢?近日,记者在参加三亚市举办的某房地产峰会期间,对三亚楼市进行了初浅考察,从中感受到旅游经济对三亚楼市的巨大影响。 海景房、河景房、山景房、海边别墅、山间木屋、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走进三亚,不难发现,三亚房地产的开发无不与旅游息息相关,三亚之“景”成为众多楼盘的主要卖点,以海景房为例,据了解,价格一般都在每平方米7000元——1.2万元以上,相比较而言,位于市区的商品房,价格一般只有一线海景房的一半,但是,市区商品房中能够看到“海景”、“山景”的户型,价格也随之升高,可卖到每平方米6000—8000元。 记者在位于海南三亚市大东海旅游区内榆亚大道上相邻的两个楼盘了解到,两家高层商品房的价差就达每平方米两三千元,其原因就是,楼层高差有别,能看到大东海海景的楼层价格也就高出许多。除此之外,三亚房地产市场并不讳言投资性买房,在三亚,众多在建在售项目均打出“投资价值”这张牌,市区内产权式酒店、公寓林立,位于郊区海边楼盘还有不少产权式别墅,“仅一个首付,就让你成为拥有产权的星级酒店主人,每年回报8%上下,以此收益冲抵月供后还有赢利,到按揭期满,你就完全拥有一套客房”这样的承诺随处可见。位于亚龙湾某星极酒店经理告诉记者,海南是最早引进产权酒店概念的地方,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在海南的产权式酒店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尽管房价远高于其他商住房价格,每平方米可卖到3万元以上,但是依靠三亚旅游这一品牌,海南旅游房产向来风行,加之较高的投资回报使得产权酒店在此处依然受到青睐。 首先,从区域经济特色看,三亚的旅游业是支柱产业,据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强调“健康、生态、美丽”的三亚旅游正成为斐声国内外的品牌,使三亚扩大了开放度。每年三亚市旅游定点饭店接待中外游客均在350万人次以上,每年旅游总收入达40亿元,由此带动三亚房地产投资强劲增长,目前,三亚已拥有旅游饭店138家,其中五星、四星级或相当星级的酒店有38家。正是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类投资者看好投资三亚楼市,而投资者的涌入又进一步带动了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双向互动。 其次,从购房信息群体看,据当地开发商介绍,外地购房者占有绝对比例,约占楼盘客户的7成以上,并且多数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其中多数是北方人,近一两年来,来自四川、成都、昆明、贵阳等地的购房者有逐年增加的迹象,正成为三亚楼市的又一生力军。特别是一些临海小区,记者在三亚采访期间,正值当地旅游淡季,在一些已入住的小区内,据物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多数已售住房空置,而到了每年十月以后,就会有大量业主到此“度假”。 从收入方面看,早年购房者,以高收入群体及商界成功人士为主,由此也造成早期“豪宅开发热”,最终使得部分高档住房滞销,某些2001年开发的高端产品目前还处于消化阶段。而目前的购房群体,除高收入者外,外地退休人员和中高收入群体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购房者的出现,使得三亚商品房结构有所变化,百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成为销售主流,占市场比例的一半以上。通过旅游认识三亚,最终成为三亚楼市客户,也由此凸显该地区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 近观三亚楼市,再看贵阳房地产开发现状,尽管地处内陆的贵阳与地处沿海热带地区的三亚有地域位置的差别,但三亚楼市对我市楼市发展是否有借鉴之处?筑城旅游地产风生水起待何时?三亚楼市发展主线,最主要的是凭借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则是这一旅游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大思路决定了三亚楼市的大出路在于旅游。旅游地产也随起兴起。特别是旅游地产开发也随之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见,三亚市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海南旅游地产这块宝地,还任重道远。
采纳哦
❼ 海南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就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一、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海南旅游接待能力的持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一)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接待游客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水平,是判断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量化指标。2004年海南接待游客1402.88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72.02万人次,占全部来琼游客总数的 97.8 %;接待海外旅游者 30.86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2.2%。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9%。
(二)旅游产业规模。
由于看好海南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社会各方面对海南旅游业关注不断增强,投资持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海南省从事旅游经营的法人企业有 845家,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 7.78 %;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主营业务收入38.31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4.94 %;资产总额196.49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8 %。其中,全省住宿业单位604家, 客房总数50334间;床位103305张。住宿业中旅游饭店296家,客房总数37119间,床位78705张。旅游饭店就业人员31297 人,资产总额116.10亿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业人员2729人,资产总额13.65亿元。旅游经营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198家,占旅游企业总数的 23.4%;私营企业 275 家,占32.5%;外国和港澳台企业71家,占8.4%;有限责任公司137家,集体企业55家,股份合作22家,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分别是22家、45 家和20家。这表明,海南的旅游企业中私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海南省不仅在发展旅游业中逐步整合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与此同时,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在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也因此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旅游法律和产业政策。
旅游法制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游局组织制定了《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推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并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目前也已获得通过。与此同时,为加快开发海南的旅游度假资源,国家还赋予海南许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海南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持普通护照参加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天内免签证;国家还特许海南省拥有国际三、四、五类航权开放政策。所有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海南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看,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涉及面宽、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部门,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起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素质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游增加值48.84亿元,占全省GDP的6.0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6%。
其次,从旅游产业的波及和连带效益上看,海南发展旅游业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作为先导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例如,海南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作用在这几年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国内游客利用黄金周旅游期间在三亚和海口等地购置房产,从而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旅游房地产已逐步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在国内促销的品牌和优势。
第三,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看,由于旅游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省旅游企业直接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性强,许多相关产业都可以借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活跃,开拓消费领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形成地方就业的主渠道。
此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所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大,成效较快,适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乏而又急于摆脱困境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与外界进行人员、信息、技术及资金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带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对于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边远山区,能够直接起到帮贫解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衰弱,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影响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❽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一、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海南旅游接待能力的持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一)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接待游客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水平,是判断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量化指标。2004年海南接待游客1402.88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72.02万人次,占全部来琼游客总数的 97.8 %;接待海外旅游者 30.86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2.2%。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9%。
(二)旅游产业规模。
由于看好海南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社会各方面对海南旅游业关注不断增强,投资持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海南省从事旅游经营的法人企业有 845家,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 7.78 %;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主营业务收入38.31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4.94 %;资产总额196.49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8 %。其中,全省住宿业单位604家, 客房总数50334间;床位103305张。住宿业中旅游饭店296家,客房总数37119间,床位78705张。旅游饭店就业人员31297 人,资产总额116.10亿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业人员2729人,资产总额13.65亿元。旅游经营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198家,占旅游企业总数的 23.4%;私营企业 275 家,占32.5%;外国和港澳台企业71家,占8.4%;有限责任公司137家,集体企业55家,股份合作22家,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分别是22家、45 家和20家。这表明,海南的旅游企业中私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海南省不仅在发展旅游业中逐步整合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与此同时,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在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也因此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旅游法律和产业政策。
旅游法制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游局组织制定了《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推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并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目前也已获得通过。与此同时,为加快开发海南的旅游度假资源,国家还赋予海南许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海南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持普通护照参加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天内免签证;国家还特许海南省拥有国际三、四、五类航权开放政策。所有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海南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看,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涉及面宽、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部门,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起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素质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游增加值48.84亿元,占全省GDP的6.0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6%。
其次,从旅游产业的波及和连带效益上看,海南发展旅游业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作为先导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例如,海南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作用在这几年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国内游客利用黄金周旅游期间在三亚和海口等地购置房产,从而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旅游房地产已逐步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在国内促销的品牌和优势。
第三,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看,由于旅游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省旅游企业直接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 %。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性强,许多相关产业都可以借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活跃,开拓消费领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形成地方就业的主渠道。
此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所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大,成效较快,适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乏而又急于摆脱困境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与外界进行人员、信息、技术及资金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带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对于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边远山区,能够直接起到帮贫解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衰弱,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影响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❾ 海南岛旅游的概况
您好,三亚旅游抄注意事项:去海南自由行首先要注意三点
一、机票一定要要提前预定往返的团队票价格便宜
二、酒店找海南当地的旅游公司预定价格也会便宜些,住宿可以选择两晚靠近市区的两晚亚龙湾好好休闲度假区
三、行程可以先确定一个大概的,然后根据自己玩的情况再决定后面的行程;
美食:海南四大名菜:东山羊,文昌鸡,加积鸭,和乐蟹;
特产:热带水果,咖啡,椰子分,椰雕,珍珠,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