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吸引物
A. 如何开发旅游特色地产项目
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全球股市下跌,美元下跌,房贷泡沫,失业率上升等等。但只有旅游业一片欣欣向荣,如果好好利用旅游业呢?
这是我刚刚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找的文章,内容写得很好,分析得很到位,很专业。现将文章发出来,和各位大虾一起来分享!
旅游小镇
——近期旅游房地产的主流方向
一、 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重头戏”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号召,在全国旅游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云南旅游面对四川旅游的崛起,感到压力很大。因此,老旅游大省提出新目标,是深刻反省的结果。
四川旅游的崛起,模式非常简单:旅游是四川的“一把手政治”!
四川以党政主导,强力推进,坚持不懈,轮流发展的方式,以一把手抓旅游为要务,形成了“旅游大会”模式,成效显著,成为“党政主导旅游发展”的经典。
云南如何面对竞争,创新模式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云南很抓“旅游小镇”中,找到新的政府运营理念――以城市经营的成功经验为借鉴的理念――以土地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
据有关报道,云南近期旅游业的“重头戏”,是建设旅游小镇。为此,云南省将给予资金、土地和户籍三大扶持,并专门成立旅游小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推进该项建设。
首先,从今年起,从全省项目贴息资金、城镇规划资金和旅游市场开拓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镇建设项目贴息、规划补助和市场营销。其次,旅游小镇发展用地将突破目前土地供应瓶颈,而在州(市)、甚至省内进行土地的占补平衡;并通过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挖潜措施,盘活土地存量。第三,放开农民进镇的户口限制,逐步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户籍管理制度,分步取消旅游小镇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划分和各种涉及户籍变更的收费,降低农民到小镇落户的门槛;凡是愿意进镇落户的农民,征得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为“居民户”,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福利补贴、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到2007年,云南将对全省旅游小镇建设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小镇将颁发“云南旅游名镇”牌匾,给予重奖。
二、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三、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温泉镇是资源旅游小镇中一个特殊种类,全国有几十个温泉镇,都是依托于温泉资源,形成的休闲镇,其中有一部分是古镇。比如昆明的安宁温泉镇,拥有“天下第一汤”,已经开发了别墅楼盘卖得不错;安徽乌江的香泉镇,借香泉温泉把房子卖给了南京人;北京的小汤山,成为会议休闲集散地。
2、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
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3、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对于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距离在60公里以内;对于烟台、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距离在30公里以内;对于许昌、绵阳这样的城市,距离在15公里以内;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四、 规划“旅游小镇” 的要领
以城镇规划规范和旅游产业规划规范的双重要求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主导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
1、规划的要求
1)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主导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2)区分类别:观光小镇、休闲小镇、度假小镇、集散小镇、过境小镇;
3)城镇经济结构优化与平衡发展;
4)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
5)城镇社会生活配套;
6)城镇行政管理要求;
7)镇村体系结构与互动;
8)城市化目标、过程及其规律;
2、规划的关键
1)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基础;
2)旅游吸引力动力机制的设计,最重要;
3)具有小城镇和旅游双重功能的项目策划,是关键;
4)镇域旅游整合,是目标;
5)旅游小城镇的特定功能开发及其布局,是落地;
6)景观规划,是特色;
7)政府运营模式,是价值;
8)商业运作模式,是操作性的结晶。
3、规划的原则
1)小镇区域旅游吸引力的打造--动力机制的建构;
2)小镇旅游功能定位--集散、夜间娱乐、观光、休闲、度假、游乐;
3)小镇的城镇功能配置与协调发展--城镇规划
4)小镇的风貌规划--旅游景观吸引力与休闲度假环境
参考文献:
B. 为什么旅游业严重依赖气象条件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就是为了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44-04
一、旅游气候的概述
1.旅游气候学的含义。气候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工农业生产、交通、通信、能源、军事以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和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大量的边缘学科,如城市气候、建筑气候、军事气候、农业气候、森林气候、海洋气候以及旅游气候等逐渐形成。研究旅游地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各种旅游活动与天气、气候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旅游气候学。
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旅游是一项人类活动,一般需要宜人的气候条件。中国春光明媚的春季与天高气爽的秋季,是旅游最好的气候条件。春游、秋游也在中国比较盛行,人们度假往往也选这两个季节。但是,往往有些旅游项目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哈尔滨的冰灯只能在气候十分寒冷的冬季。
然而,大多数传统节日还是选择了气候条件有利的季节。中秋赏月和九九登高利用了秋高气爽的气候条件;南方端午龙舟竞赛则利用了早汛期雨量较大,河流中水量充足与气候转暖,适于开展水上运动的有利条件。旅游有大量户外活动,也是人类接近大自然的良好时机。因此,也是对气候十分敏感的一个行业。充分评价与开发气候资源,无疑也是开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人们外出旅游,总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严寒和酷暑都会增加旅游者的劳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巨大。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象和气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旅游热点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带,就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海水,为欧洲寒冷、潮湿、少阳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避寒、娱乐的佳境,在此,气候成为决定的因子。
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情绪影响着人的日常行为。那么,旅游行为及旅游意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有着怎样的表现?不同的旅游行为和意愿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表现有着怎样的差异呢?人体自身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随着外界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如果环境气候变化较大或与人体适宜的气候相差很远,便会导致人体循环和新陈代谢失衡,使身体发病,甚至有危及生命之险。适宜的气候条件能消除人的疲劳,使人的体力和精力能较快地恢复,甚至有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和治疗的效果。人们在选择度假和康体旅游地时,气候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旅游的目的。
三、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一)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1.太阳辐射特征及其影响
由于抚仙湖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同时又由于污染程度小,天空大多数时候晴朗少云,对太阳辐射的阻隔少,相对于东部地区,辐射较强。太阳辐射总量在5020~5 440MJ/m2之间,比长江流域、华南等地要多420-840MJ/m2。通过表1、表2数据可知,抚仙湖沿岸的太阳辐射以春季最强,尤其是5月最高,因此,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之下而不采取防护措施,都会出现上述的皮肤问题,以及会对游客的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此时也正值旅游高峰期,因此对开展旅游活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气温特征及其影响
根据表3、表4数据显示抚仙湖一年最热月一般出现在6月或7月,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0.0℃~25.0℃之间变化。比中国东部省区低5.0℃-10.0℃,没有酷热天气。冷月大多出现在1月或12月,月均温在8.0℃-12.0℃之间,亦无严寒天气,一般的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变化小。但是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差异,受天气的影响使抚仙湖各月气温平均日变化巨大,一般春季最大。通过上述分析认为,抚仙湖气温季节变化不大,四季皆宜出游,但由于抚仙湖沿岸旅游主要依托水上运动项目,因此对气温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的也会出现淡旺季之分,一般认为春夏较之秋冬更加适合旅游。
3.降水与空气相对湿度及其影响
由于云南高原上、下半年控制的气团迥然不同从而形成年际降水变化小,据表5、表6、表7看出抚仙湖沿岸降水具有年内变化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干季、雨季之分。降雨对于抚仙湖旅游的影响较大,因为抚仙湖通常以水上娱乐为主要吸引物,但是降雨伴随着降温都会影响这些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降雨也可以成为抚仙湖的一大胜景之一,与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上色朦胧雨亦奇”丝毫也不逊色,再加上美丽的传说相信更是魅力大。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太阳辐射较强等各气候因素的影响,玉溪的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尤其在干季,容易出现皮肤干裂的现象。
(二)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1.气候对抚仙湖沿岸旅游景观季相变化的影响。抚仙湖是一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到抚仙湖来训练、游泳,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抚仙湖畔度过假日。抚仙湖的胜境无论是悠久的历史遗迹,还是秀美的自然景观都与抚仙湖沿岸的气候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出现了季相变化,因此,要充分的开发利用抚仙湖的旅游景观就要对抚仙湖沿岸的气候条件作深入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开发沿岸的资源。
2.气候对抚仙湖沿岸旅游企业接待的时间空间影响。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店和旅游景区景点等等。抚仙湖沿岸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沿岸的几个主要的景点:禄充风景区,孤山风景区,金沙滩浴场、水上娱乐天堂、休闲度假胜地、古滇文明的摇篮――水下古城、古生物的圣地等等。通往景区的主要交通线路是:昆明一江川、玉溪一江川、昆明一澄江、玉溪一澄江以及环湖公路等等。沿岸的住宿餐饮主要有禄充风景区的笔架山庄、金沙滩浴场沿岸的阳光海岸酒店,瑞文酒店、熙苑酒店、波息湾度假村等高档星级酒店,还有很多当地的居民经营的小型餐馆旅店等等。这些旅游景点旅游交通以及旅游住宿餐饮行业的经营都与沿岸的气候是紧密联系着的,抚仙湖沿岸旅游业的旺季以春夏为主,因为这时的气温水温相对较高,适合游泳等水上运动及娱乐项目,尤其以5月以后旅游人数渐多。但同时由于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紫外线较强,尤其是在夏季,紫外线指数更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夏季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而在冬季由于受到冷空气影响,虽然云南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和,但是它的气温、水温、风力指数等等,对于以水上娱乐为主要吸引物的抚仙湖沿岸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冬季这里几乎没有水上娱乐项目,游客仅仅只能欣赏到抚仙湖的水景,相对其吸引力大减。对沿岸的旅游经营者也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对旅游者动机的影响。由于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境内,到抚仙湖旅游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在夏季由于水温气温升高,在抚仙湖就可以进行丰富的水上活动。而在冬季水上活动就相对较少了。另外,由于地处高原,紫外线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者的出游。一般在抚仙湖沿岸六至八月是旅游的高峰期,但是这一段时间正好是云南的雨季,这就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人们不愿意选择雨天出游,而且下雨就会伴随着降温,对于抚仙湖以开展各种水上娱乐项目就更加不利。
四、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调查,我认为,对抚仙湖沿岸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有:气温、降水、日照、风力这四--个因素,这些气候因素的综合导致抚仙湖的旅游业出现了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此,在发展抚仙湖沿岸旅游业时宏观政府部门,以及当地的企业都应该根据相关的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和发展抚仙湖的旅游业。
(一)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1.根据淡旺季制定相应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根据对抚仙湖沿岸气候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降水、水温、日照、风力等。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由于气温和水温的影响,抚仙湖沿岸的旅游业出现了明显的淡旺季之分,(5―10月为旺季,11―4月为淡季)而在淡季时,由于气温较低,一般游客都不会选择游泳,水上三轮车及游船等水上娱乐设施也很少有人选择,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淡季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抚仙湖的水资源,修复旺季时由于游客过多对抚仙湖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其次,由于明显的淡旺季,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经营者及当地居民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私自开展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的旅游项目,对景区的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限定在抚仙湖开展对资源破坏较小的项目。
2.平衡淡旺季的旅游发展。由于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对气候的依赖较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此,在注重旅游资源保护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支持沿岸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如双人自行车、相应的节日活动(如开海节)、在雨季可以推出浪漫的雨中环湖游或者雨中游湖等,以弥补淡季对抚仙湖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同时,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利益和超值的服务,沿岸的酒店根据实际的变化为不同季节的游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因为每一个顾客都有可能成为酒店的潜在顾客。
(二)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1.住宿业的具体措施。在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住宿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与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人们在旅行游览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驿站”。抚仙湖沿岸的住宿餐饮主要有禄充风景区的笔架山庄、金沙滩浴场沿岸的阳光海岸酒店、瑞文酒店、熙元酒店等高档酒店,还有很多当地的居民经营的小型餐馆旅店等等。这些酒店应该根据气候因素造成的淡旺季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来配合政府部门促进抚仙湖的旅游发展:(1)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的淡旺季。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酒店以提高房价来限制游客的进人量,而在淡季的时候酒店则采取降价、打折等措施以吸引游客的进入,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淡旺季的平衡。(2)缓解旅游季节性矛盾。由于抚仙湖沿岸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许多沿海城市人理想的度假胜地,可以引入分时度假经营这样就保证每年游客数量的均匀和基本稳定。有时,即使购买了度假时段的游客不能前去或选择去其他地区旅游度假,也可以通过分时度假交换公司将时段转让给他人,这就提高了分时度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分时度假的客人不会向旅游团队和散客一样多数集中在旅游旺季前来,而是根据自己购买的时段前来度假,这样就填补了由于季节原因造成的旅游淡季的接待量下降,从而提高酒店设施的利用效率。(3)限制高档酒店的大量发展。由于抚仙湖旅游淡旺季明显,高档酒店的入住率业也有很大的波动,在旺季入住率非常高,到淡季就非常的低,而高档酒店的运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这样就会在淡季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抚仙湖整体旅游业的发展。高档酒店一般与分时度假相结合,效益相对才会提高。(4)鼓励和促进农家乐的发展和完善。农家乐是一种包括餐饮和住宿的民营单位,他运营成本低,灵活度高,适合淡旺季明显的旅游发展,而且引入农家乐这种发展机制,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减少他们在旺季时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2.餐饮业的具体措施。抚仙湖旅游发展当中餐饮是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去抚仙湖的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吃抚仙湖的铜锅鱼或者抗浪鱼而去的,因此,在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中,沿岸的餐饮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色推出时令菜色,以满足不同时节的游客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游客的进入,从而起到平衡淡旺季的作用。
3.旅游景区的具体措施。由于现在抚仙湖沿岸的景区基本都是不收取门票的,对景区的管理以及各种旅游吸引物的设置主要是由所属的当地旅游局直接负责,这样就会出现管理上的一些真空区,尤其在旅游旺季,难免会出现利益的分歧,以致对景区资源造成相当的破坏,还有可能进行不合理的竞争等。而在淡季对于景区的资源维护上又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将整个抚仙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价格标准,推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C. 从云南出发到贵州旅游路线,时间7天左右
看你是从云南哪个地方出发啊 是乘车还是飞机? 火车的话可以乘晚上的,有几班呢 第二天早上就到 刚好 要看原生态就直接坐到凯里下 可以玩西江千户苗寨和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到两天),然后去镇远古城(一天),然后可以去剑河或黄平泡温泉。也可以选择先去荔波,不过现在荔波水不大,然后走黎平榕江从江一线看侗族风情。另一条线就是到贵阳(昆明可以直飞贵阳),在贵阳青岩古镇玩玩吃吃,然后走安顺一线看瀑布和溶洞。还有一条线就是黔北红色文化,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啊外加赤水森林公园。具体看你对什么样的旅游吸引物感兴趣才能拿出具体线路。希望这点对你有帮助。
D. 根据影响主题公园的要素,分析云南民族村失败的原因
朋友:这样的分析,我做不了。因为我对云南民族村的情况不熟悉哟。这里只能将“主题公园”的相关资料提供给你。 主题公园 theme park 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制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主题公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有着“中国主题公园之父”美誉之称的马志民先生认为主题公园是作为某些地域旅游相对贫乏,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旅客多种需要与选择的一种补充。这个观点说明了“主题乐园”的一个基本特征——相对性,即相对于旅游者的选择而言的,与旅游资源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性。“主题乐园”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有旅游业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志民先生的观点应该是对“主题乐园”认识的一种升华,更加明确地说明了“主题乐园”的本源涵义——旅游者的一种需求形态和选择方向。 所谓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背景分析 我国主题公园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再次崛起,整个中国似乎都刮起了一场主题公园的旋风,北京的欢乐谷,广州的长隆欢乐世界、珠海的神秘岛、大连的发现王国、宁波的凤凰山主题乐园、沈阳的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以及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等纷纷开业迎客,接下来还有天津还在筹划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上海仍在筹备的上海迪斯尼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预测,2010年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将达到人民币1万亿元,旅游将成为与汽车、房产并列的消费热点。中国的旅游者消费支出结构是住宿、餐饮等费用支出比例较低,景点门票的费用支出比例较高。按此模式预测,届时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将有数千亿元用于旅游景点支出,主题公园作为新兴旅游景点必将分得可观的收益。 在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开业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得益于荷兰“马都洛丹”小人国的启示,锦绣中华将中国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 ,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开业一年就接待了超过300万的游客, 1亿元的投资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收回。 主题公园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引致了20世纪90年代初主题公园的又一次投资热潮。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已累计开发主题公园式旅游点2500多个,投入资金达3000多亿元。 主题公园的营销策略 1、提高重游率 如何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是现代主题公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主题公园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客源半径内的潜在消费者是最有条件和最有可能进行再次游览消费的群体,有效客源市场半径一般指在主题公园周边200~300公里的范围内。主题公园发展商需要针对有效客源半径市场采用灵活的营销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改变营销策略。 第一,发展商必须将主题公园新的旅游内容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及时传递给潜在消费者,提高主题公园的曝光率,加深其在潜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或通过在主题公园内拍摄影视作品的方法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通过影视拍摄等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其知名度,从而达到拉动消费的效果。总之,发展商应重视将主题公园的各种正面信息向市场传送,以保持其对消费者的持久魅力。 第二,发展商需要针对主题公园所在地的经济消费水平和客流的淡旺季波动情况,除了进行灵活定价以外最重要的是园内的游乐项目的设置,让留念往返。以提高本地市场的重游率。 第三,我国的主题公园客源市场定位一般比较广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发展商开始面对特定市场量身设计制作主题公园,在营销上全力争取细分市场客源。与此同时,一些大的主题公园发展商为防止新兴建的主题公园分流客源,在新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旅游项目设计上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客源市场针对性。 2、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世界上成功的主题公园主要盈利点是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项目,门票收入只作为日常维护费用。主题公园的收入结构中,门票收入只占20~30%,其他经营收入占大头,主要靠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因此重新规划盈利模式才能成功转型并获得出路。 主题公园的另一个成功盈利模式是 “主题公园产业化发展”,即打造主题公园产业链,把主题旅游与主题房地产结合起来,再加上主题商业,突破了单一的旅游或房地产的概念,把关联产业相联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地产、商业和公园的景观可以互为借用,三者的规划互为呼应,成为一个融居住、娱乐、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比较完善的人居系统。此外,还推动了度假设施及旅行社、歌舞演艺、策划设计、动画、网游、主题消费品等与主题公园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以发挥整体效益。 虽然目前我国的主题公园产业在各种乐观和不乐观的因素的影响下,处于喜忧掺半的局面,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并且管理严格的主题公园必将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编辑本段]主题公园营销策略分析 任何一种产品的问世,必定离不开营销策划,而乐园尤甚。迪斯尼乐园每一个新的主题产生,其广告宣传可谓铺天盖地,轰炸式地宣传。而从国内与国外主题公园方方面面的比较来看,国外经营者倾向于利用已有的形成影响力的资源或是将情感需求与功能性利益结合,在确立定位的同时也借此进行差异化,而国内主题公园的定位多集中在单纯的功能性定位上。 而就品牌的表现策略来看,国外主题公园重视Ⅵ的多元信息传达和情感性的表述方式,而国内通常采用功能性的表述。在品牌传播方面,国外对内部品牌传播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在广告传播上,国外主题公园品牌形象广告投入多,广告隐性品牌信息多,情感切入的方式受欢迎,而我国主题公园广告宣传则以产品广告为主,功能性诉求明显,广告资源利用不足;公关传播上,国外注重消费者公关、媒介公关和政府公关,国内则更多注重的是消费者公关和媒介公关,但在公关活动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雅超,中外主题公园品牌策略对比研究) 基于此,我们可以再对比一下苏州乐园的品牌策略来看。苏州乐园开业之初以"东方迪斯尼"为品牌定位,以"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为宣传口号,这个理念所宣传的仅仅是一种消费理念,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功,并赢得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但这只是一种比附的品牌策略,而且没有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上的依赖,所以苏州乐园的客户群体本地人去的比例还是很少,多是刚到苏州或学生较多。而其广告上的投入也仅仅是功利性的投入,如2008年苏州乐园啤酒节,那么在活动段会看到它的大量广告投入,而且平时几乎看不到苏州乐园的品牌宣传广告。而从苏州乐园的广告媒体选择来看,几乎苏州现有的媒体形式它都试过,但很难看到它的系统性宣传。
E. 什么叫国际精品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温泉镇是资源旅游小镇中一个特殊种类,全国有几十个温泉镇,都是依托于温泉资源,形成的休闲镇,其中有一部分是古镇。比如昆明的安宁温泉镇,拥有“天下第一汤”,已经开发了别墅楼盘卖得不错;安徽乌江的香泉镇,借香泉温泉把房子卖给了南京人;北京的小汤山,成为会议休闲集散地。
2、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
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3、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对于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距离在60公里以内;对于烟台、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距离在30公里以内;对于许昌、绵阳这样的城市,距离在15公里以内;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四、 规划“旅游小镇” 的要领
以城镇规划规范和旅游产业规划规范的双重要求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主导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
1、规划的要求
1)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主导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2)区分类别:观光小镇、休闲小镇、度假小镇、集散小镇、过境小镇;
3)城镇经济结构优化与平衡发展;
4)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
5)城镇社会生活配套;
6)城镇行政管理要求;
7)镇村体系结构与互动;
8)城市化目标、过程及其规律;
2、规划的关键
1)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基础;
2)旅游吸引力动力机制的设计,最重要;
3)具有小城镇和旅游双重功能的项目策划,是关键;
4)镇域旅游整合,是目标;
5)旅游小城镇的特定功能开发及其布局,是落地;
6)景观规划,是特色;
7)政府运营模式,是价值;
8)商业运作模式,是操作性的结晶。
3、规划的原则
1)小镇区域旅游吸引力的打造--动力机制的建构;
2)小镇旅游功能定位--集散、夜间娱乐、观光、休闲、度假、游乐;
3)小镇的城镇功能配置与协调发展--城镇规划
4)小镇的风貌规划--旅游景观吸引力与休闲度假环境
F.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把怒江开发成为旅游天堂的意义
[内容提要]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反映了几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资源品位的评价应从五方面开展。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困难,更主要的是决策与发展机制,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成功,关键是要遵循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借鉴各地积累的经验。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单纯的保护不是目的,也不是可行的手段,关键是在利用中达到保护的目的。近些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一)涉及旅游发展宏观层面的几个问题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至少涉及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地区也主要是西部地区,反映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规律;这些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所反映的不仅是东西部旅游发展的关系,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关系,也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二是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部地区是一个主体性的资源,如何开发好这些资源,既有一个如何借鉴东部经验,也有一个怎样结合西部实际的问题,即经验推广与发展创新的问题。三是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界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官方提出了从观光向"观光+度假+专项"的发展思路,学术界有了旅游产品类型划分的一系列观点。其中,就涉及到了民族文化类的旅游产品,它们到底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是观光为主、还是参与为主,如何开发利用比较科学,都还缺乏比较充分的总结和概括。(二)民族文化在西部旅游发展中很重要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融的。对于旅游业性质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逐步统一的过程,现占主流的观点它是一个产业。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观察,我认为旅游业现已成为兼具产业和事业性质的行业。这个"事业"与先前的事业接待不同,它是指服务于全民的社会事业,就像文化、体育、广电业一样,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事关人民生活必需的一项事业。随着大众旅游、假日旅游的崛起,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把公众出游率,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宣传、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作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部署,表明旅游业的性质正在发生着一场重要的变化。也说明,旅游业的文化功能在进一步提升。大家比较认同和接受的观点,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在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那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三)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运用,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大研古城、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等,所反映的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对于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民族文化类旅游资源能否成功开发,将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最重要途径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是重要的路子,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旅游作为一种促进人员流动和消费的经济,对目的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也对民族文化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利用民族文化,对目的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的引导和规范,还是完全有可能趋利避害,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位评价民族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从国内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例看,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例如,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是民族省份旅游的特色,但对于旅游后发的地州,这往往显示不出优势,因为外地游人到这些省区以后,一般只是看上几处有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不可能把各民族风情都浏览一遍。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形象树立以后,其他地方再开发傣族文化就会受到影响,这不仅存在于同一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只要有先发与后发的区别,对旅游者就有一个选择问题。(二)资源的完好性与现实性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应是保存完好的,应在建筑、服饰、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较好的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形态,没有遭受较多冲击或破坏,也不应是支离破碎或残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而不是中断了或停止传承的文化。否则,进行旅游开发的难度则会加大,例如,西夏党项人的文化、新疆楼兰古国的文化等。从民族文化保存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典型性特征加速弱化的问题,民族服装已很少在平日穿着,城镇民族建筑在快速现代化,古老的习俗有很多改变,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越来越少,这对民族文化开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影响。(三)资源的艺术性与魅力性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品位在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品位高,这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韩国的济州岛民俗、澳大利亚的毛利人文化。相反,如果民族文化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没有相应的艺术成就或品位,就很难在旅游开发上有所挖掘和提炼。例如:民族地区喜欢用"歌舞之乡"、"歌舞海洋"来比喻风情的浓郁,但往往没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走向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将这些资源开发成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起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宣传促销。(四)资源的可展示性或参与性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欣赏的,因此,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其对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民族的祭祀祈祷、宗教仪式,涉及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属于比较神秘、神圣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观看或对外开放,即使其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没法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有些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虽可对外开放,但由于时间较短、每年日期不定(如要按农历计算),也不大利于开发成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因此,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展示出来,是旅游开发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属于要专业性、多学科策划和创意的问题。例如,云南的澡堂会是一个很有卖点的资源,但要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很不容易。一是仅在春节期间的四五天内,时间比较短,开发成为一个常规产品不容易;二是如何体现和展示特色的问题,它不是一般的集体洗浴活动,而是一种民俗民风,这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五)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民族文化资源评价的过程,也是寻找、确认发展优势的过程,找准了优势可以事半功倍,找不准优势则要事倍功半,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耽误和丧失发展机遇。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评价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情况,觉得"人有我有"、一点不差;有的还因缺乏对外界的了解,觉得"惟我独有",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眼不识泰山。例如,多声部民歌的合唱形式,我国目前有23个民族保持和流传着,仅就演唱形式而论不是惟一的,如要评论其艺术、文化、旅游价值,则往往更要关注它所演唱的古老内容,否则过于推崇、宣扬这种歌唱方式,实际上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再如:新疆伊犁有个"火龙洞",是一处不同于温泉的地热资源,当地人对它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它的旅游开发价值。上述五个方面,决定了民族文化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整体水平。第一方面决定着是否值得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第二方面决定着实施旅游开发的难易程度,第三方面影响着开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第四、第五方面关系着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的市场前景。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困难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思想开放程度明显制约着资源开发,同时,它自身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封闭与局限制约着旅游发展的科学决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产生了不少沉痛的教训。涌现了张家界、九寨沟、丽江等成功的案例,说明在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去克服困难,就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也有一些资源条件不错的地方,起步发展旅游的时间并不晚,但年年不见大的起色,长期处于"温冷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同类条件下已崛起的地区相比,起码说明经济不发达并非最主要的问题,首要的在于决策是否科学化,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的落后。决策不科学主要在于眼界闭塞、思想不解放,直接影响了对资源的评价、策划和创意。比较明显的:一是决策摇摆不定,一届政府一种决策,耽误了发展机遇。二是长官意志大于专家意见,尤其是在各路专家意见不一、领导又有自己观点的情况下,在事关产业定位、重点突破、发展步骤、发展思路的大问题上,出现了决策上的偏差,遗害无穷。三是大事不抓、小事不断。在事关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瓶颈制约因素上,不去加强领导、不下决心予以突破,而终年决策一些琐碎的事务,例如,编一点宣传册子、参加一次展销会、到外地参观取经、举一次研讨论坛。(二)可开发条件与文化资源品位呈反比民族文化资源普遍存在可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问题。一是民族地区大多距离中心客源城市或交通枢纽较远,加大了旅游开发的成本;二是可开发条件与文化资源品位呈反比,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稍好一些的城镇,民族文化资源则破坏较重,而民族特色较浓的地方,则基础设施又非常落后。以云南怒江州为例,它是全国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地处怒江和澜沧江大峡谷,保存了比较特色的民族文化,但它没有飞机场,距离昆明市600多公里,核心景区丙中洛距昆明市900公里,公共汽车单程需要12、20小时,而神秘的独龙江流域每年只有一半时间勉强通车;旅游接待规模较小、档次也较低,2004年"五一"黄金周贡山县仅接待8000余人、600多辆汽车,已感到远远超过了可能的承受力。(三)缺乏科学可行的发展机制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缓慢的主要原因,当地人与外地人的观点有很大出入。当地人一般认为,主要是严重缺乏开发建设资金;外地人(如投资商、旅行商、研究者)一般认为,更主要的是缺乏科学可行的发展机制。某水电集团下属的旅游开发公司每年有1.6亿的旅游投资额度,虽然也有明确的投资项目,但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投资迟迟投入不了。有的开发商认为,一些民族地区投资开发比较难,主要是掣肘的部门太多、能够做事情的人很少、投资环境让人不敢投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问题不是招商引资,而是改善投资环境,或寻找投资商能够接受的其他方式,例如,采用有偿转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给予投资商的自主权。目前,一些地区"独立自主"开发的意识过于强烈,普遍认为当地资源就应由当地人来开发,这实际上阻碍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而言,由当地人为主导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不可能有超前的意识或思路,开发出的旅游产品也不能有高的品位。(四)人文资源开发比较困难在众多类型的旅游资源中,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高,它不象山水景观类资源,只要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就可以自然对外展示。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进行提炼、概括和浓缩,也需要寻找比较好的依托和表现形式;需要注意避免雷同化问题,如民俗村、民族歌舞表演等都很容易发生这类问题;还要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国内高水平的专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更何况仅凭当地的经济实力、策划思路。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进行旅游开发,需要遵循旅游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一些民族地州的旅游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难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够。"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的最初引爆点,也要考虑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二)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这是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属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点建设存在档次不高的问题。例如:前些年不少地方建造的缺乏文化含量的大型人造景观,如三峡微缩景观、天下第一城、人造牌坊群等;有的地方无视旅游规划的存在,三个月"开发"了几十处景观;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乱开乱挖、乱建乱造、画蛇添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地方认为开发民族文化就是建设民族村、民俗园,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一些地方把民族节庆搞成了农民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商品交易会。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复别人的教训。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宣传促销委托独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有关地区、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以保护为切入点实施适度规模的开发。(三)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资源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园,如泰国帕塔亚的民俗村、韩国的济州岛、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将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族村镇。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族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但较多的情况是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成为观光类产品的一种点缀或填充,单独可与山水风光并列的民族文化类产品较少。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丽江,大研古城反映的是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民俗生态,围绕着它所展示的还有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玉龙雪山,即使把丽江定位为观光类产品,其内涵也是无处不洋溢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上述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四)要认真好民俗节庆活动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现在民族地区这类节日很多,具有全国著名度的如藏族雪顿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的歌节、白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等;至于一个区域民族的节日就了,例如滇西南的怒江地区,有僳僳族的澡堂会、普米族的情人节、怒族的仙女节、独龙族的卡雀哇节等。每个民族在举节庆期间,都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歌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祈福迎祥等。从现在各地举民俗节庆活动的实践看,要成功举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把一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搞成一个农民歌舞调演、农贸集市。例如,对于神秘古朴的澡堂会,就不宜为增加经济效益,擅自增加一些不相干的项目,使之过于喧闹。其次,要加强民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再次,应本着群众自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的退出。(五)要大力营造民族文化的氛围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主要是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民族文化的符号,使旅游产品、服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文化内涵。文化符号是物质化的文化内涵,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中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践证明,那种"围栏"里的民族文化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还是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民族文化大环境,例如,云南迪庆、丽江,新疆喀什、吐鲁番都是比较好的典型。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在建筑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内的建筑,必须保持民族化、地方特色化,改进的只是卫生条件,如厕所、餐饮用火、垃圾处理,增添的是具有民族特性的一些建筑符号,如房屋的完整性。其次,对于景区内的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建筑,要尽量使之符合当地的特点,避免现代化、洋化、石棉瓦和水泥砖化。三是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路边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视线走廊的地方,应该体现出民族化的建设风格,没有力量拆除改建的,应该明确什么样式是提倡的,什么种类是禁止的。此外,民族服饰的穿着也是重要方面,要提倡穿着民族服饰,对于经商者、旅游从业者应明确要求;要不断研究改进民族服装,使之美观、实用、多样、价廉,让普通百姓都有条件穿着,并进而向旅游商品化方向发展,例如,海南三亚的海岛服、云南大理的民族服装等。(六)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共享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存在地域间、民族间的雷同与竞争的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旅游客源流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无法关起门来搞开发,也不宜单方面考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说,入世以后已经逐步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从东部地区来看,大协作已蔚然成风,如粤港澳旅游圈、长江三角洲(3+1)、15+1城市联合、环渤海旅游圈等。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唯有联合、合作,才能各方面共赢。但是民族地区的各地之间,如何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问题还很突出。比较明显的有省内航线可互飞的较少,而且价格偏高;有的地方推行带有强制色彩的A线B线,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上有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对于两州之间相邻景点景区的道路连接不热心;有的对于外地州的旅游团,在导游、车辆进入方面设置障碍;有的对于外地企业在当地经营进行限制,这实际上对于各地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应该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总之,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只有科学处理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G. 关于旅游小镇和房地产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最好是云南地区),谢谢!
前几天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看到的文章,写得蛮不错的,分析得很到位,内容很新颖,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利用旅游业和房地产相结合,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虽然不是你要的云南地区,但这篇文章对发展云南旅游业相当有帮助的!
旅游小镇
——近期旅游房地产的主流方向
一、 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重头戏”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号召,在全国旅游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云南旅游面对四川旅游的崛起,感到压力很大。因此,老旅游大省提出新目标,是深刻反省的结果。
四川旅游的崛起,模式非常简单:旅游是四川的“一把手政治”!
四川以党政主导,强力推进,坚持不懈,轮流发展的方式,以一把手抓旅游为要务,形成了“旅游大会”模式,成效显著,成为“党政主导旅游发展”的经典。
云南如何面对竞争,创新模式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云南很抓“旅游小镇”中,找到新的政府运营理念――以城市经营的成功经验为借鉴的理念――以土地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
据有关报道,云南近期旅游业的“重头戏”,是建设旅游小镇。为此,云南省将给予资金、土地和户籍三大扶持,并专门成立旅游小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推进该项建设。
首先,从今年起,从全省项目贴息资金、城镇规划资金和旅游市场开拓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镇建设项目贴息、规划补助和市场营销。其次,旅游小镇发展用地将突破目前土地供应瓶颈,而在州(市)、甚至省内进行土地的占补平衡;并通过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挖潜措施,盘活土地存量。第三,放开农民进镇的户口限制,逐步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户籍管理制度,分步取消旅游小镇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划分和各种涉及户籍变更的收费,降低农民到小镇落户的门槛;凡是愿意进镇落户的农民,征得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为“居民户”,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福利补贴、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到2007年,云南将对全省旅游小镇建设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小镇将颁发“云南旅游名镇”牌匾,给予重奖。
二、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三、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温泉镇是资源旅游小镇中一个特殊种类,全国有几十个温泉镇,都是依托于温泉资源,形成的休闲镇,其中有一部分是古镇。比如昆明的安宁温泉镇,拥有“天下第一汤”,已经开发了别墅楼盘卖得不错;安徽乌江的香泉镇,借香泉温泉把房子卖给了南京人;北京的小汤山,成为会议休闲集散地。
2、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
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3、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对于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距离在60公里以内;对于烟台、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距离在30公里以内;对于许昌、绵阳这样的城市,距离在15公里以内;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四、 规划“旅游小镇” 的要领
以城镇规划规范和旅游产业规划规范的双重要求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主导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
1、规划的要求
1)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主导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2)区分类别:观光小镇、休闲小镇、度假小镇、集散小镇、过境小镇;
3)城镇经济结构优化与平衡发展;
4)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
5)城镇社会生活配套;
6)城镇行政管理要求;
7)镇村体系结构与互动;
8)城市化目标、过程及其规律;
2、规划的关键
1)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基础;
2)旅游吸引力动力机制的设计,最重要;
3)具有小城镇和旅游双重功能的项目策划,是关键;
4)镇域旅游整合,是目标;
5)旅游小城镇的特定功能开发及其布局,是落地;
6)景观规划,是特色;
7)政府运营模式,是价值;
8)商业运作模式,是操作性的结晶。
3、规划的原则
1)小镇区域旅游吸引力的打造--动力机制的建构;
2)小镇旅游功能定位--集散、夜间娱乐、观光、休闲、度假、游乐;
3)小镇的城镇功能配置与协调发展--城镇规划
4)小镇的风貌规划--旅游景观吸引力与休闲度假环境
参考文献:
H. 我在云南有块地,当地政府建议将其打造成旅游小镇,有没有人系统对小城镇进行总结以及相关案例借鉴
旅游小镇是指具有丰富的或者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完备,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或者龙头产业的小镇。天创智业认为它具备以下四大要素。即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完整的管理体系架构,最重要的是旅游在当地成为新兴产业、先导产业、支柱性产业或者主导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天创智业根据自己的案例经验,以及按旅游小镇的资源类型和主要功能,将其分为历史文化型、自然风景型、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型、旅游要素型、旅游服务型等六种类型。欲想更多了解请登录天创智业机构的相关网站(天创智业企业网、游憩中国网、中国中小城镇网)。
北京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是中国唯一一家专业致力于将“休闲”与城市、乡村结合的规划设计机构。内设的中国中小城镇研究中心是本机构的核心部门,也是全国中小城镇研究会的首批会员,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特色打造、发展模式”等一系列规划建设问题,并结合理论创新规划一批符合现代“小镇”发展的新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让项目更具有落地行和操作性。相关成功案例有“吉林省十大样板小城镇规划建设”、“山西巴公镇百强镇建设规划”、“昌平流村镇沟域经济规划”、“新疆巴音布鲁克旅游小镇规划”等项目。
I. 民俗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
民俗是人类文化形式的一种,狭义来讲,是民风和习俗,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回中形成过程答中的文化遗产。广义上,还包括服饰,建筑,饮食等有形的实体。
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体验是旅游的本质,文化是旅游的翅膀,没有文化,旅游仿佛失去了腾飞的翅膀。所以在一些具有特殊风情的地方,民俗就是当地旅游的根基,人们去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异于自己的圈子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品一口大草原的酥油茶,或者听黄土高原高亢的歌声,抑或去跟土家族的姑娘一起跳摆手舞……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像一座水泥牢笼,我们都是在其中穿来穿去的奋斗的蚂蚁,人们厌倦了,疲惫了,希望呼吸一口来自异域的空气,看一眼不呆板的微笑,而与人们日常生活又很大差异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无疑是很吸引人的。
很多地方,比方云南的卢沟湖,大理就很好的利用民俗来吸引游客前来寻找不一样的体验。就沿着这个方向去写,查一下一些以民俗为旅游吸引物的案例加以阐述就行了,说明民俗对旅游的支撑作用
J. 国内外对比
对岩溶地貌景观的研究和对比,文中选择了几个不同的景观类型,归纳其主要对比类型和特点为:
1)中国广西桂林地区岩溶孤峰平原、峰林谷地、峰丛洼地地貌景观与越南下龙湾海中峰林地貌景观对比。桂林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秀美、最引人注目的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发育地区,桂林还有2000多个岩溶洞穴,洞穴中遗存有大量人类历史和文化淀积和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化学、生物沉积物,桂林还有石林、喀斯特泉、峡谷等岩溶景观资源。所以桂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博物馆。桂林岩溶风光早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下龙湾海上峰林,在世界上也为极品,它是“世界自然遗产”。
2)中国云南石林县(原名路南县)喀斯特石林景观与非洲马达加斯加贝马拉哈区剑状喀斯特进行对比。云南石林县喀斯特石林成因复杂,形态多样、发育历史长、景观典型。石林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自然美著名全球。
福特(D.C.Ford,加拿大喀斯特地貌学家)、威廉姆斯(P.Williams,新西兰喀斯特学家)、沙勒蒙(J.N.Salomon,法国喀斯特协会主席),参照世界遗产标准,共同认为,路南石林在科学上的显著特征是: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林相比,路南石林自早二叠世起的多阶段、复杂演化历史是无可比拟的;这是路南石林的显著(也可能是最独特的)地质、地貌意义。
·就世界范围而言,路南石林类型的突出代表有:塔状、浑圆古堡状、裸露型剑状石林。因此,路南地区包含有所有的石林喀斯特的典型类型。路南是唯一的有几种刃脊峻峭形态的剑状石林(Shilin/tsmngy)喀斯特产出的地点,这种裸露型石芽代表了土下和渗透型植被风化的经典例子,以及人类几千年活动影响产生的效果,这使路南石林的意义更为显著。
·尽管在世界上,有几个单一类型的石林地有便捷的通达条件,如法国Montpellier-Le-Vieux的古城堡状石林,但路南石林有比其他典型的剑状石林喀斯特地更好的旅游设施和通达条件。
·路南石林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有密切联系。
·路南石林有很强的美学吸引力,这已为路南石林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所证实。路南石林的多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其幽静环境为艺术家所长期称颂,由此更加增强了路南石林的吸引力。众多的湖泊增添了石林的美丽景色,幽深、洁净的水面衬映出多姿多态的石柱、古城堡状山坡和山谷景观的远景眺望、公园内有选择的人工植被、多种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朴素的传统耕作方式的结合,增强了路南石林的吸引力,这是其他地方的石林所没有的。
世界自然遗产,马达加斯加石林以其密集和高大的剑状石林而闻名于世。
3)中国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石花洞与美国卡尔斯巴德岩溶洞穴(世界自然遗产)对比。石花洞形成在奥陶纪灰岩中,洞穴中集中了几乎所有喀斯特洞穴化学沉积物的类型和形态,洞中发育有七层水平洞穴。周口店北京猿人洞在石花洞南约10km也发育在奥陶纪灰岩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含远古人类化石洞穴。卡尔斯巴德洞穴发育在二叠纪灰岩中,有3层水平洞穴,洞中也有大量绚丽多姿的化学沉积物。附近洞穴中留有印第安人古岩画。
4)中国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Luse天坑对比(Nakani Mt.NewBritain,P.N.Guinea)。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巨型天坑群。具有典型的,几乎完美的天坑特征和极高的观赏性。大石围天坑口部直径600~420m,最大深度613m,底部有大型地下河,原始次生林。Luse天坑口部直径为300m,最大深度420m,底部有洞穴、植被茂盛,是世界上最知名天坑之一。
5)中国四川黄龙沟边石坝彩池群岩溶景观与美国黄石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温泉泉华边石坝彩池群对比。
黄龙钙华滩流全长2500m,宽约30~170m,海拔由3650m到3100m。沟中是金黄蜿蜒的钙华滩流,连接着2331个千姿百态,斑斓夺目、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钙华彩池。其中有高6.8m的世界最高地表石坝。黄龙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喀斯特钙华堆积地貌,最大的钙华滩流和最美丽、壮观的彩池群。
美国黄石公园位于中部高原上,平均海拔2440m,在黄石公园众多的温泉泉口附近形成了数千个钙华边石坝彩池,其中猛犸彩池边石坝彩池覆盖面积达1平方英里,可与黄龙钙华滩流对比。此外土耳其希拉波利斯·帕姆卡莱边石坝彩池也可与黄龙沟彩石坝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