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旅游 » 杭州旅游商品文化因素

杭州旅游商品文化因素

发布时间: 2021-02-17 04:28:06

A. 杭州的特产,经济文化,典故及民俗风情 杭州的特产,经济文化,典故及民俗风情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1特产
杭州丝绸 龙井茶叶 天竺筷 昌化山核桃 杭白菊 西湖绸伞 张小泉剪刀
2经济文化
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3典故及民俗风情
- 白娘子与许仙
- 梁山伯与祝英台
具体信息可在下面查询
http://bk..com/view/3742.htm
http://www.hangzhou.com.cn/

B. 杭州旅游休闲产业有什么优势

旅游抄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袭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杭州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C. 求助---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杭州能成为中外旅游的热点城市 急---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有天堂的美誉,首先杭州的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另外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就把美丽的杭州西湖比做美女有诗词为证“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漠总相宜”说明了西子湖的美丽好比西施美女,引得广大中外游客的青睐。

D. 旅游商品化的旅游商品化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8.59亿元。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旅游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起步进而快速腾飞。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丽江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接待地传统文化的变迁所施加的正负影响,并分析其演化的内在动因,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步伐,丽江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是举世闻名,成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游点之一。但旅游业对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随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打铜、打银、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颇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化,作为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纳西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但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便逐渐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契机。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步入市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消除了过去面对所谓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丽江的地方政府、民众、企业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游收入返还于古城修复、文化保护和抢救、整理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还有在纳西族知识精英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为东巴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建立的学校。如纳西族知名学者郭大烈先生在黄山镇宏文村开办的“东巴文化传习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山乡组织的“纳西文化研习馆”以及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东巴文化学校等等。1999年、2001年又先后成功举办了99中国丽江国际文化艺术节和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更使东巴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璀璨的光芒。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1]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语言。由于旅游所引发或加速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其功能在不断地被减弱,并逐渐走向消亡。与10年前相比,现在丽江城区和坝区,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就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约70%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在街头巷尾或公共车上,随处可听见父母之间讲纳西语,而父母同子女之间却讲汉语的怪现象。如今,讲纳西语已不是“纳西族”的识别标志,而成了“农村人”的一个识别标志,就是在那些会讲纳西语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纳西语词汇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现了“用母语能妙语连珠地向后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辈,现在只能与仅会讲汉语的孙辈结结巴巴对话的况”。
[2]旅游的开发使大批游客持续不断地长期涌入,每个游客所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旅游目的地民族——纳西族人来说,每天都在接待游客。因此,这种接触与冲击是持久的。“一般而言,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相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接待地居民会起一种示范效应,其所带来的思想及文化由于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争先效仿的对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在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价值观,从最初仅在装束打扮及娱乐方式上的盲目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刻意追求,并开始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到厌倦,以至发展到最终的完全抛弃”。
[3]如世居云南省宁蒗县的摩梭人,是当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其独特的摩梭文化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古老平静的摩梭社会也发生了震荡,汉化现象逐渐严重。他们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穿着轻便灵巧的汉族服装,操着普通话,古朴苍劲的摩梭民谣与现代流行的汉族歌曲同时回荡在泸沽湖上。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遭到冲击,外出打工的人愿意在外安家,摩梭少女也愿意嫁出村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旅游接待地中,建筑、服饰、语言、饮食、节日甚至风俗习惯等汉化现象日益严重,“令人直把边寨当杭州”。
(二)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大多数旅游者对接待地发生兴趣往往不是真正的关注那种文化的价值,而是受猎奇心理驱使。对游客来讲,有新鲜感的、令人称奇的、来之不易的、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他趋近什么,购买什么,就在它们中间选择。“接待地内但凡一切能吸引游客的事与物均被标上价格‘待价而沽’,传统文化也仅仅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服务,而真正的内涵却常常被人为地肢解、阉割甚至伪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价值完全被商业价值所取代,出现了一个个专为迎合旅游者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所谓‘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礼俗’等,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场合,并按传统的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各种礼仪、礼俗,屡屡应邀打破规矩而频频登台亮相,一切都变得那么有模有样,气氛热烈甚至场面壮观,但从实质而言已毫无特殊意义与价值。仅仅只是一种舞台化、程式化、商业化的表演而已”。如放河灯本是纳西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民俗形式。现在已被改造成许愿寄托美好祝福的游戏,天天给经营者带来财富。从表面上看,接待地传统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其存在的目的与过去已有了根本的区别。
就拿纳西族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东巴文化的复兴来说,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的恢复。昔日的以东巴教为重要载体的东巴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纳西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构筑着纳西族的精神世界,是纳西族神圣的灵魂所在。而现在的东巴文化的复兴,已不再是为了满足纳西族精神生活的需求,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国内外游客,而游客并不信仰东巴教,只是想了解东巴教,甚至有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于是就缺少了那种宗教信仰赖以存在的至关重要的情感基础。所以“东巴文化的复兴,其实质只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兴起”。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极富装饰性,所以许多人把东巴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山里的农民伐木做成木盘,卖给城里的匠铺,工匠再把成品批发给商贩。木盘上所雕刻或绘制的蛙神、鹰神以及东巴文字,在传统社会都被视为神圣的信仰对象,如今却被排成行地悬挂在古城的大小店铺中,等待着游客们购买。由于缺乏对文化产品的权威认证机构,街头卖得红火的各种东巴文化衫,壁挂等饰物谬误百出,甚至连店主都不知所云。这样不仅造成众多游客受骗上当不说,还直接导致东巴文化的肤浅化、庸俗化,从而给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三)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以丽江古城为例)
举世闻名的古城承载着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纳西人民智慧的象征。但在旅游浪潮的冲击下,古城不得不迎合游客的需要,变得日趋商品化。丽江古城仅仅3.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门市林立、人声嘈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而且70%以上的店铺或客栈,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带着留恋与无奈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利益的冲突,生活和需求空间的被掠夺,纳西人生活的家园悄然在置换。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丽江古城就完全失掉遗产申报时的文化优势。丽江古城可以另辟新址按原来的模样复制和建设,但缺少纳西人这一道风景线,无形的传统文化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并不可再生。离乡数载归来的游子在惊叹古城的繁荣时,也感觉少了些什么,一样的五彩石板小巷,一样的小桥流水,却再难寻回儿时记忆中的古城。一个不是旅游区,而是家园的地方。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走在复制的古城街道上,身着纳西族服饰,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让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幅与真实纳西生活无关的经过包装和处理怪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纳西学者杨福泉指出:‘古城的灵魂,不在小桥,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于这一民族的文化’”。
(四)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虽然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价值观。如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重义轻利等。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的大量涌入,有意无意地带来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引起了以往相对封闭的接待地居民价值观念上的急剧变化。其中也有进步的积极因素,但也引起了当地居民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从而导致一些诸如传统失落,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极大的损害了接待地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丽江人把水视做生命,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烧茶煮饭,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的水搓衣洗脚是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河里丢杂物,倒脏水,不准在上游洗衣服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爱河护水的公约不知沿袭了多少年。可是随着丽江声名大振,大量人流的进入,也带来了陋习。往河里扔垃圾,倒脏水、吐痰等现象随处可见。丽江上了年纪的居民痛心的说“过去我们可以从河里取水喝,现在不行了,明天怎么样?更不敢想象。”
在商品交易方面,纳西人民一贯注重坦诚无欺,公平交易的伦理道德,可是在游客蜂拥而入购买旅游产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经营方式的诱导下,有些纳西居民开始背离本民族的道德规范,将伪劣工艺品高价出售给游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现了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等事件。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当地的名声,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有的外地商户制作劣质的丽江粑粑,使得游客以为丽江粑粑就只有这样的水平,严重影响了纳西族的名声和古城的形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赌博、色情等违背传统文化观念,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揽活动,大大恶化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使各种犯罪率有所上升,进而严重影响了接待地社会秩序的安定。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可是随着旅游的开发,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他们在心里竖起了一道墙,把自己和游客隔开。三年前的游客可以任意走进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赏主人的园艺,跟主人攀谈,而现在居民对这样的交往已经不感兴趣,很多人家为了安全和不被打扰的需要,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不关门的习惯,用禁闭的大门把自己和外界隔开。
(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纳西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据云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纳西族文盲、半文盲27.41%,低于汉族32.7%。纳西族是每万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5个民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教育的进步并没有成正比,现实是纳西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相对降低了,表现在初高中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与前几年由于收入低,不能负担教育费用或家庭劳动力不足所致的失学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业机会的增多。因为旅游经济所创造的服务性就业岗位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机会,致使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支持程度削弱,学生厌学后即弃学,或完成一阶段的学业后不再升学,或干脆弃学打工。据笔者在丽江白沙乡了解的情况,近几年小学、初中、高中第一次升学失败后再次应考的人大大减少,大都能直接就业。从岗位来看,集中于旅游景区的打跳队,餐馆、酒店的服务员等,其中女性占大多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将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E. 为什么文化旅游商品会缺乏特色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琳琅满目,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大同小异。这样以来文化商品便缺乏了特色。

F. 杭州旅游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G. 旅游商品的特点

一、要有文化内涵
旅游纪念品具有文化内涵是吸引品味较高的旅游者购买的关键。如果仅仅是把旅游景区(城市)的标志印在T恤、太阳帽、提袋、折扇、手帕等一般消费品上,则往往只能满足低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大量中等收入以上的旅游者则更希望购买到含有一定制作工艺即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如果我们能够将北京的“符号”用竹刻、木雕、石刻、泥塑、石膏板画、编织、刺绣、绘画等等工艺技艺表现出来,或许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要做到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旅游者特别是外出时间较长、游玩地点较多的旅游者(如国外旅游者)往往不可能每到一个旅游点都购买并携带体积或重量较大的旅游纪念品,所以旅游纪念品应尽可能地做的体积小、重量轻和便于携带。
三、制作要精致
尽管我们设计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很小,比如是书签、小挂件、小徽章、小摆设、小型装饰画框等,但是一定要精致,让旅游者感到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和可以馈赠亲友的礼品,从而满足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基本需要。
四、要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即或是穿戴、摆设,或是使用、珍藏,总之要避免让旅游者买着高兴,回家即丢在一边无任何用途,这也是经常出门的旅游者不太愿意购买旅游纪念品重要的原因。
五、价格要适中
一般小件的旅游纪念品价格在几元至20元是所有消费者普遍都能接受的价格,但对于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珍藏价值和能够作为正式礼品馈赠亲友的旅游纪念品,价格在几十元至100元左右也是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完全能够接受的。
六、旅游纪念品要不断地有所创新
不论是在图案造型的设计上,还是在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上要有所创新。既要体现传统,也要跟上时尚,以满足不同年龄组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随着交通发达,线路四通八达,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钱有时间,旅游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为旅游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不过旅游纪念品只有精心制作、更有创意和文化内涵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H. 从旅游观、旅游行为、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审美和旅游商品选择五个方面阐述中西旅游文化差异

旅游观:旅游出发点不同
旅游行为:旅游出行方式不同
旅游目的专地:观属念不同,要游览的目的地肯定不同,
旅游审美:中西方严重差异,文化不同,侧重点就不同。
旅游商品
这五方面可以归结为三个大的方面:旅游观(决定旅游行为和旅游目的地),旅游审美,旅游商品选择

I. 浙江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 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达59.4%,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名优特产 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乌桕、厚朴、山茱萸等为全国重点产区,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 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 主。有12种矿产储量位于全国前三位,其中,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 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二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 浙江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有重要地貌景观资源800余处,水域景观资源200余处,生物景观资源100余处,人文景观资源100余处。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