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论文
A. mba报考流程是什么
首先MBA的备考流程
一、预报名必须报吗?
预报名不是必须报的,不过建议报,以防正式报名时人太多,系统容易出故障。另外,预报名是有效的,如果预报名如果填错内容,可以在正式报名期间修改。
二、预报名流程
不管是预报名还是正式报名,生成报名号后才可视为网上报名成功。
网上报名需要填写或选择的内容以及要求,除明确说明可不填写外,其他均为必填选项,小伙伴们要提前准备,以免在网报期间由于单个页面停滞时间过长导致报名失败。
①确认是否具有学信网账号
已有学信网账号,可以直接登陆研招网(http://yz.chsi.com.cn/);没有学信网账号,需要先进行注册,填写基本信息进行提交;
已有学信网账号在注册时,会提醒身份证号重复
③进入报名页面
首先确定报考单位、考试方式以及专项计划。
特别提醒:这几个选项请务必注意:
第一,选择招生单位是让考生选择你所报考的学校的所在地,不是你现在的所在地;
第二,选择学校是你所要报考的学校,不是你现在的学校。
第三,考试方式请务必选择全国统考,因为我们是统一时间考试,所以是全国统考。
第四,专项计划这里,如果你是参加你所在城市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那么请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普通人都是选择"无"。
④进入正式填写阶段
主要填写考生基本信息,需要注意能够填写预报名的同学,都是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否则,你的预报名是无效的。
如果你是往届生或者其他情况,就选择其他人员即可。
最后获得学历的学习形式,正常的本科就是普通全日制,成人高考属于成人教育,自考属于自学考试,正常选择即可,一般的考生都是选择"普通全日制"。
⑤选择报考学校和报考点
报考学校和专业都是下拉菜单形式,选择自己要报考的学校、专业即可;
特别提醒
1、“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关键信息在提交生成报名后不允许修改!其它基本信息可以在网报截止时间以前登陆网报系统修改、确认。
2、网报的报考点、考试方式、报考院校专业如有填错,可在网上报名截前新增报名信息并重新填报报名信息,系统会生成新的报名号。现场确认时确实该报名号即可。
3、关于报考点的选择:每个省市对于报考点接收考生报名的要求都不同,在选择报考点之前,一定要查看你准备选择的报考点公告,以确认你在该报考点所接收的考生范围以内。
一般情况下:应届本科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网报和现场确认;
其他考生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网报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须是在你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
选择工作地的往届考生一定要注意,可能需要相关工作证明。(近期缴纳社会保险凭证(社保机构盖章)或缴纳个人所得税凭证(需税务部门盖章))不同地区可能政策不同,具体以当地要求为准
三、现场确认所需材料
(1)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2)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
(3)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
(4)工作证明(报考点选择了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往届生需提供)
具体以相关院校或地区的公布的现场确认公告要求为准。
四、现场确认流程
1、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不同身份的考生报考点不同: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2)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2、信息核对
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缴纳报考费
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随着网络支付的流行,很多省份都支持网上支付!且部分地区只支持网上支付,但亦有部分地区仅供现场缴费。具体以相关地区公告为准!切勿错过缴费时间!
4、采集考生图像信息
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相关问题答疑
问题1:现场确认地点是在哪里?
答:不同身份的考生现场确认地点不同
①推荐免试生根据毕业院校按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②报考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等考生必须到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名时间及确认手续按招生单位的要求办理;
③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问题2:身份证丢失或过期,没有来得及办理新证怎么办?
答:使用临时身份证的同学,虽然在现场确认能够通过,但是进考场时特别麻烦,另需要一份户籍证明,所以,建议最好提前办好二代身份证。
因身份证损坏导致二代身份证信息无法读取或持临时身份证的考生,必须出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带照片并加盖骑缝章的身份证明或二代身份证已在办理中的证明方可进行信息确认和电子照相。
问题3:军人考生未办理二代身份证,哪些证件可以替代?
答:军人考生尚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的,需出示证明方可进行信息确认和电子照相;其他无二代身份证的考生,一律不予进行信息确认。
问题4:关于未通过学籍认证或者没有学籍信息,怎么办?哪些认证报告是有效的?
答:部分考生未通过网报学历(学籍)校验审核,此类考生需现场确认时通过考点报考资格审核后方可交费确认,现场确认时未能提交认证报告的,不得进行现场确认,不准考试。有效认证报告包括《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问题5:毕业之后更改了姓名或身份证号,怎么处理呢?
答:属于毕业后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学历审核未通过的,考生须出具公安部门的信息变更证明;属于本科入学信息中身份证号错误为更正,学籍审核未通过的,考生需出具本科就读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的学籍证明。
B. 本人想写一篇关于云南省鲁甸县旅游业的SWOT分析的论文
优势:自身伊斯兰底蕴以及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鲁甸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相连,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和会泽县、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昆昭公路、213国道、巧威公路穿越县境。鲁甸县城距省会昆明366公里,距昭阳区27公里,与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与昭阳区同属一个经济带,鲁甸已定位为昭通的卫星城,交通便捷,从而使鲁甸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旅游业发展,大批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独特的自然环境。全县1487平方公里的地上地下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上有秀美的山川河流、森林植被、古建筑遗址,地下有溶洞奇观……
劣势:待开发与发展
机会: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昭通发展辐射带动鲁甸发展
威胁:民族矛盾,应提高百姓受教育程度,把经济发展引入百姓家
C. 如何看待云南的某些景点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有些让人不齿。
提到云南,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自然景观之美。云南的旅游景点非常之多,有苍山、洱海、大理、丽江、玉龙雪山等,可以说风景绝美,让人流连忘返。云南的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的政府都在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力争让自己的地方经济更上一层楼。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我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种种的限制,种种的措施,目的就是让游客尽可能把腰包里的钱掏出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诚然,作为游客,在景区欣赏了美景,碰到有当地特色的物品,当然可以去进行购买,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任何事情变成强迫就不好了,这会让人产生反感。景点的商业化可以理解,可是演变为影响游客的心情,让游人深恶痛绝就有违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如果游客没有了,当地的经济一定会陷入停滞。
真的希望这些开发者们能够眼光放长远一些,把资金投入在自己景点的服务当中,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才是正确的开发方式,才能给自己的景点带来好的口碑和巨大的流量。
D. 导游方面毕业论文提纲,与云南旅游之我见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E. 急求一篇云南旅游论文
发展云南旅游之我见 几年来我虽然一直在外地上大学,对家乡云南的想念和关注却不曾稍减,对于云南旅游业尤其关注。今夏,趁回昆度假之机,在省内跑了一趟,沉醉于美景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次我走的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精品线路,我们团大多是省外游客,整个行程下来,他们在对云南美景纷纷赞叹的同时,对云南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直言不讳。通过一路观察和与他们交流,归纳起来,我发现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过度开发,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丽江古城,完全成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业味取代了古朴的文化气息,嘈杂喧哗淹没了雪山古城的宁静。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开发却远远不够,很多景点过于粗糙,人为雕琢过多。第二、旅游景点单一,可玩性差,难以留住旅客。每到一个景点,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车拍几张照,又拉上赶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我一路粗略算下来,旅行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车上颠簸,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许多景点管理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坏严重,大理的古城铺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传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整个云南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宣传集中在丽江、香格里拉等热点景区,多数景区仍默默无闻,外地旅客对云南旅游只有一个不全面、模糊的印象。 针对云南旅游业的各种问题,我认为对策主要有:一、加大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二、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深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实现对云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三、用现代管理方式加强对云南的各个旅游品牌进行管理。四、利用云南旅游优势开发云南旅游资源。例如利用与东南亚各国毗邻的优势,合作开展跨国旅游等。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云南旅游知名度。假如能用宣传皇马莅昆的气势和投入,借助国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云南旅游,云南旅游必将以清晰、富有魅力的形象走向国内外。云南旅游资源极丰富,“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刚刚成功,云南旅游的前景一片大好。若乘此机会把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一解决,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云南旅游的综合实力、品牌价值,云南旅游必将更上一层楼。
F. 我要云南旅游之我见的论文
发展云南旅游之我见
几年来我虽然一直在外地上大学,对家乡云南的想念和关注却不曾稍减,对于云南旅游业尤其关注。今夏,趁回昆度假之机,在省内跑了一趟,沉醉于美景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次我走的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精品线路,我们团大多是省外游客,整个行程下来,他们在对云南美景纷纷赞叹的同时,对云南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直言不讳。通过一路观察和与他们交流,归纳起来,我发现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过度开发,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丽江古城,完全成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业味取代了古朴的文化气息,嘈杂喧哗淹没了雪山古城的宁静。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开发却远远不够,很多景点过于粗糙,人为雕琢过多。第二、旅游景点单一,可玩性差,难以留住旅客。每到一个景点,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车拍几张照,又拉上赶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我一路粗略算下来,旅行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车上颠簸,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许多景点管理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坏严重,大理的古城铺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传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整个云南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宣传集中在丽江、香格里拉等热点景区,多数景区仍默默无闻,外地旅客对云南旅游只有一个不全面、模糊的印象。
针对云南旅游业的各种问题,我认为对策主要有:一、加大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二、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深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实现对云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三、用现代管理方式加强对云南的各个旅游品牌进行管理。四、利用云南旅游优势开发云南旅游资源。例如利用与东南亚各国毗邻的优势,合作开展跨国旅游等。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云南旅游知名度。假如能用宣传皇马莅昆的气势和投入,借助国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云南旅游,云南旅游必将以清晰、富有魅力的形象走向国内外。云南旅游资源极丰富,“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刚刚成功,云南旅游的前景一片大好。若乘此机会把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一解决,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云南旅游的综合实力、品牌价值,云南旅游必将更上一层楼。
G. 求一个关于云南省大学生旅游发展的论文题目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
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网络文库都有!
英文原文最好用谷版歌学术搜索!
==================论文权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H. 急求毕业设计,题目是云南旅游景点网站。要求源代码网站和论文。
建议毕业设计还是自己 好好磨吧,毕业后,回过头,你会觉得这也是笔宝贵的财富。
I. 大学毕业论文云南省美食旅游开发研究
云南省美食旅游开发研究
研究方法和研究帮助,这些做起来帮助的
J. 某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论文怎么写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
摘要: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跨世纪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早在1994
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就把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但在近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开
发和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就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讨
论,力求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旅游资源;区域经济;云南省
近年来,云南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政策方面、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旅游
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审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由于种种原因,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这一问题上,缺乏科
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下面,仅就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结构分析
1·云南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美丽富饶的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云南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
横,坝子和湖泊众多,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既有近代火山地貌,又有现代冰川。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
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南、向南流去。其基本地貌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分三个阶梯。
迪庆州为第一级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为第三梯层。云南江河众多,山水
相依,气象万千,著名的有: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迪庆香格里拉大峡谷、丽江虎跳峡、罗平小三
峡等;湖泊星罗棋布,其中以景色秀丽而著称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云南有“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药物王国”,“大自然花园”等美称。云南森林面积近1000万公顷,覆盖率为24·2%,木
材积量9·88亿立方米,是我国两大林区之一;观赏植物达2000多种。云南野生动物之多,为全国之
首,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种类的58·9%。
云南季风气候极明显,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加之全省地形地貌
复杂,境内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有的地区长冬无春,春秋较短;有的地区终年
如夏,一雨成秋;不少地方四季如春。总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雨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
均;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云南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禄丰、开远腊玛古猿的发现,证明远在800
万年前,滇中地区出现了“正在形成的人”;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早在170万年前云南已经是早
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另外,云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云南省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25个;为
全国之冠。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语言艺术,这是最令人向
往的地方之一。
2·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
云南旅游业始于50年代。195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中国国际旅行社昆明分社。昆
明分社和昆明饭店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开展旅游服务工作。后来又增挂云南省华侨旅行社的牌
子(云南省中国旅行社前身)。这时期由于全省的旅游业务主要是接待社会主义国家的旅游者和回国
华侨,业务范围有限,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旅游业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78年3月,成立了云南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上,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四大
支柱产业之一,确立了云南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揭开了云南旅游业大开发的序幕。
云南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三条旅游线:昆明—石林—阿庐古
洞—普者黑—鲁布格为主的滇东南旅游线;昆明—大理———丽江和保山,腾冲、瑞丽为主的滇西旅游
线;昆明—思茅—西双版纳为主的滇西南旅游线;已建成除昆明外的大理、丽江、景洪、瑞丽4个旅游
集散地;已建成5个旅游区:(1)以昆明为主的滇中旅游区;(2)以丽江为主的滇西北旅游区;(3)以大
理为主的滇西旅游区;(4)以景洪为主的滇西南旅游区;(5)滇东南旅游区。并形成了六大产品:(1)观
光世界罕见景观的观光旅游;(2)享受四季如春温和气候的度假旅游;(3)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旅
游;(4)距赤道最近的雪上旅游;(5)动植物王国的热带动植物旅游;(6)丰富多彩的综合娱乐旅游。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开展程度不够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大都停留于旅游资源的表层开发,开发出来的产品属于初级旅游产
品。近两年来,我省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为主,其它旅游产品只占领市场份额的很
少一部分,产品结构严重倾斜,近似于单一,大大制约了我省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观光度假和商
务旅游因其产品增值能力差,属资源的表层开发,由此可见我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
2·开发范围窄
云南旅游资源覆盖面极为广阔,除滇东北地区外,基本上各地州都有其较为独特的旅游资源。但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主要是旅游地知名度和客源数量)我省在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上,对昆
明地区和滇西北地区开发力度较大,而对其它非热点地区,开发投入较少,致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面
相对较窄。
3·项目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机制是具有盲目性的。如何克服开发过程中的盲
目性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性问题。云南旅游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有
了长足进展,但在开发过程中,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什么样的项目赚钱就一
窝蜂而上,欠缺对长远目标的规划和考虑。在投资项目时没有经过科学分析,造成了项目重复建设,
使旅资源的利用陷入了较为盲目的状态。
4·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差,保护力度不够
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不仅表现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上,它还表现在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虽
然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在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我省旅游
开发缺乏对旅游文化的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的综合利用,缺乏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
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发展后劲令人担忧。另
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力度不够,破坏性开发现象时有出现。我省西北部地区的迪庆州中甸
县白水台风景区,由于当地旅游部门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让游客随意到白水台上行走,致使
白水台风景区在先期开发过程中就遭到破坏。
5·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不够
旅游业的发展应强调实效,树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应注意
开发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就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情况,制定长期性
的发展战略,在开发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旅游业发展中的坚强实体,在这个实体的
密切协作下,把旅游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使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作为系统工程来看待。我省
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系统性不强,没有一个统一规划,欠缺对长远利益的考虑,“羊头
效应”较为明显,这不利于我省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其它产业发展。
6·没有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资源是自然风光资源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据此,笔者认为:人
力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把人力资源的有
效利用和对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科学、有实效。云南省
旅游资源开发尚属初级阶段,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利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我省
过去的发展变化表明: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是任何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旅游资源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一般说来,旅游资源不会因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被消耗掉。
旅游者经过旅游活动后带不走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者带走的只能是在旅游活动中使用资源的感受和
经历。因此,只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采取合理的旅游开发方式,就可以获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
用。旅游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创造优美景观的过程,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这就更需要保护和建设与自然协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笔者认为
在今后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云南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充分发掘云南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深层次挖掘可开发
利用的有效资源,不要把开发仅仅停留在满足传统的观光度假游之类的表层开发上,要注意找出旅游
资源的丰富内涵,把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经济增长点,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
发展优势。
2·把开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切忌为了眼前经济利益
而进行毫无保护的破坏性开发。云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各地、州均有其特色明显的旅游资源。所
以,在开发过程中应把视野放开阔一点,不要把开发紧紧盯在“一点(昆明)两线(丽江、大理—西双版
纳)”这些热点地区,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另外,在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同
时,不能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不然会形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走
进死胡同。
3·强调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首先,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观念。云
南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便要求在资源开发问题上要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从以往我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来看,这一点做得是不够的。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应在政府有关部
门的引导下选择最优方案来进行。最好能够用投标的方式,让开发商作出最理想的方案,然后经过论
证后执行。这样做,还可以有效避免开发过程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避免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不必
要浪费。
4·把人力资源利用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智力因子的挑战。充分调动和发
挥人的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最终成功的关键。云南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增
多,如何把人力资源管好、用好是旅游主管部门和各旅游企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我省由于地处
边疆地区,教育相对而言比较落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所以,把人力资源利用好;特别
是那些拥有扎实旅游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把先进的旅游知识、发展
理念同我省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我省旅游业朝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