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旅游区海南教案
『壹』 华南旅游区环境影响最大的三脉是什么
华南旅游区位来于我国南源部,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截止2014年6月2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华南旅游区共计拥有6项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项,世界自然遗产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项,其中2项与其它地区共有。
武夷山(福建,1999.12,自然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文化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之广西环江与桂林(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7.6.29;广西环江与桂林,重庆南川、贵州施秉,2014.6.22,自然遗产)
福建土楼 (福建,2008.7.7,文化遗产)
中国丹霞之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2010.8,自然遗产)
『贰』 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
华南地区地处我国南部大体位置是岭南一带
著名景区:西樵山、肇庆七星岩、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自然地理环境:以山地平原为主
旅游资源特征:明显的热带风情
『叁』 列举华南旅游区的人文地理条件
在华南旅游区,人文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当地的饮食文化口味儿偏甜。偏辣吸引了大量的食客。另外南方的风景如画,景色秀丽。水乡风貌更利于旅游发展。南方多文人墨客留下的一段段佳话
『肆』 华南旅游区主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有哪些
不在于景观,在于心态...离你近的景观你看遍没
『伍』 简述华南旅游区的地理-地貌-地形和气候
华南旅游区包括闽、粤、琼、台四省和港澳地区。总面积约37.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186.3万,其中以汉族为主,还有黎、畲、回、苗、壮、满、高山等民族。闽、粤、琼三省是我国沿海开放的主要省份,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香港和澳门将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一)地理位置优越,工、农、贸经济发达
本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近东南亚。南海诸岛位于亚洲至欧、非和大洋洲的航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本区是华侨,华人归国回乡的必经之地,有利于中外合资开发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对外旅游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台、港、澳经济发达,台和港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闽、粤两省开放已久,经济发展速度快,尤其广东省经济发展更快。海南于1988年5月始建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经济、交通发展迅速。本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对旅游业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本区的旅游交通相当便捷。香港是世界自由港,不仅海运发达且有频繁航班连接着世界各地。台湾交通也很便利,铁路、公路网遍布全岛。闽、粤航空以广州、福州和厦门以及即将建成的长乐国际机场为枢纽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铁路运输以京广线,京九线,鹰厦线,来福线为主干;海上运输有福州、厦门、广州等大港口,珠江三角洲内河航运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华南旅游区气候湿热,有利农业生产,这里物产富饶,珠江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平原盆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多种粮食作物,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海南岛是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本区还以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而闻名全国。福建盛产龙眼、柑桔、荔枝、菠萝、柚子等,台湾除上述水果外还有木瓜、枇杷、橄榄。而荔枝、香蕉、柑桔、菠萝被称为广东四大名果。宋代苏轼曾有诗赞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华南也是我国重要海产捕捞与养殖基地。福建同安产有稀有鱼类文昌鱼,广东沿海养殖有蚝类、鲍鱼、珍珠、海马,海南则有海龟、玳瑁、龙虾、海参等。台湾四面临海,海产特别丰富。
俗说“吃在广州”,其实闽粤都不例外,闽、粤菜均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两大菜系不仅烹调技术高超,且用料来源之广令人难以想像,诸如猫、狗、鼠、虫、猴、蛇等均可上席,而且吃法奇特。
(二)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华南旅游区位于我国纬度最低的地区,约有 2/5的陆地处于太阳的直射范围内,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受东南亚季风环流的控制,形成典型的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季节交替不明显,是华南气候一大特点。1月气温开始回升,3月—5月回升最快,高温出现在7月—8月,极端气温可达38℃~39℃,8月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华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居全国之冠。
本区濒热带海洋,水汽来源丰富,同时受地形的影响,具备各种降水的条件,是全国雨量最充沛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2000毫米。台北火烧寮最多年份降水量可达8507毫米,创全国降水量最高纪录。本区降水季节分配除台湾东北部为冷季多雨外,大部分地区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5月—10月。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沿海、岛屿少于内陆,平原少于山地,背风坡少于迎风坡。
台风影响是华南气候的重要特色,袭击我国的台风,80%在华南沿海登陆,其中在广东、海南登陆的近一半,在台湾登陆的占四分之一。台风活动频率较大的时间在5月—11月,台风给本区带来一定损失,但对缓解本区夏季旱情起较大作用。台风雨占华南降水量10%~20%,强度大,是导致华南水、风灾的重要原因。
总之,华南气候,长夏无冬,春秋相连,夏季酷热不及江南,因此旅游季节长。一些沿海城市受海洋的影响,几乎一年四季皆可旅游,冬季温暖是全国的避寒疗养和旅游中心。但降水多,尤其台风,对旅游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破碎的地形和稠密的水网
本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南岭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和五指山等。南岭山脉分布在湘、桂、粤、赣边界地区,它并不是一条东西连贯的山脉,而是由越城、都庞、萌诸、骑田、大庾等著名山岭组成,山峰海拔约1500米,山虽不高却是珠江、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对南北气流起一定阻滞作用。武夷山脉绵亘于闽赣边境,海拔1000米~1500米,最高峰黄岗山2158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福建的天然屏障。台湾山脉是由一系列近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包括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3000米以上的山峰很多,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97米。五指山分布在海南省的中部,呈穹窿状,海拔约1000米。除上述山脉组成的山地外,华南大部分地区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但是不少山地丘陵由于岩性的影响,在外力侵蚀下,塑造成各种奇异的地貌形态,成为旅游景点,如武夷山,鼎湖山,西樵山等。
本区山地丘陵经长期侵蚀切割,地形较为破碎,平原面积较小,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和沿河两岸。面积较大的平原有广东、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珠海三角洲面积1100平方千米,河道密布,一派水乡泽国风光。
华南海岸线漫长,曲折,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岛屿众多,不仅有大陆岛,而且有海洋岛,火山岛和珊瑚岛。大陆岛较大的有台湾岛、海南岛、台山岛、东山岛、海坛岛。南海诸岛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等四组群岛组成,岛屿多属珊瑚礁岛类型。蓝天、大海、椰子林和礁岛组成南海独特的热带海洋风光。
华南水系发育,水网密度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珠江和闽江是华南最大的两条河流。珠江是西江、东江、北江三条河流的总称,是我国第五大河,流量仅次于长江,约为黄河的8倍,全年均可通航。闽江是闽浙丘陵地区最大的河流,上游三源均出自武夷山脉,沿岸景色秀丽,流域内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台湾和海南岛的河流都很短小,海南岛著名的河流有万泉河,台湾有浊水溪,其上游有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月潭。由于受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有四条断裂带,有利于温泉的形成。广东境内有温泉230多处,福建有150多处,台湾100多处,温泉出露处宜发展温泉旅游疗养区。
『陆』 华南旅游区有哪些旅游胜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华南旅游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香港、内澳门地区,总面容积约60万平方千米。截止2014年6月2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华南旅游区共计拥有6项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项,世界自然遗产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项,其中2项与其它地区共有。
武夷山(福建,1999.12,自然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文化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之广西环江与桂林(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7.6.29;广西环江与桂林,重庆南川、贵州施秉,2014.6.22,自然遗产)
福建土楼 (福建,2008.7.7,文化遗产)
中国丹霞之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2010.8,自然遗产)
『柒』 论述华南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
华南地区地处我国南部大体位置是岭南一带
著名景区:西樵山、肇庆七星岩、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自然地理环境:以山地平原为主
旅游资源特征:明显的热带风情
『捌』 华南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
近些年,“生态旅游”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上山下海、观景览胜似乎都和生态旅游有些关系,但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准确、说得透彻.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旅游项目协调员希拉尔给出如下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旅游者在旅程中会受到环保知识的教育.这种旅游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而且,它要求当地社区的更多参与并从中长期获益.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结合以上各种观点,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笔者认为,生态旅游实质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二是生态旅游要体现环境保护意识,不能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以区别于传统的旅游业;三是生态旅游要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
1、保护性.与传统旅游业一样,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比较而言,保护性是它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它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开发规划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行为,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游客而言,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2、专业性.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以使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启发并提高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进而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同时,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得以保护和持续利用以及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再者,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生态旅游者不是没有自己确定的旅游目的、被卷入旅游时尚潮流的盲目旅游者,也不是为追求豪华奢侈的物质享受、认为金钱可以买断自然的旅游者,而是具有欣赏、探索和认识大自然及当地文化的明确要求的较高层次的游客.
3、普及性.在我国,生态旅游的普及性不仅体现在生态旅游者的普及,也体现在旅游资源的普及.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的,因此,中国的生态旅游不应是高消费和高素质者的特权,只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普通的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等都可成为生态旅游者.从旅游资源上说,西方国家将生态旅游仅仅定位于自然景观,而我国是具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已经与文化融为一体,所以,中国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显现问题
1、旅游生态意识落后
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少人对生态旅游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而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文化保护意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很多问题,首先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生态旅游应该定位为高层次的具有责任感的旅游者群.而目前在国内,对传统大众旅游客源和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客源没有区分,大批观光游客的进入,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其次,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造成环境破坏等.例如面对黄金周对大众旅游市场广泛招徕,致使景区过度进入.
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3、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首先是开发队伍的问题,生态旅游专业性很强,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专家、还要吸纳当地居民代表参与,而我国现在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队伍仍沿用传统的大众旅游规划的人员结构和规划方法,这已经不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其次,规划中保护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和技术.
4、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现阶段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第三,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据有关方面报导,在已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这是导致生态旅游问题的又一大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尚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因而既懂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更为重要的是,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的资源多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作为旅游管理机构的旅游局难以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参与意见,而大多是保护部门又同时搞开发,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开发经营人员的多样化要求.
三、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旅游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不仅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而且在地块之间、地区之间也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如果建设或开发活动缺少综合规划和长远兼顾,会使原有生态系统恶化.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在制订生态旅游规划时,必须分析生态旅游地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各种规划方案.充分利用河、湖、山、绿地和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景观,为当地居民创造卫生、舒服和安谧的居住环境.
2、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兴趣的旅游活动,在全世界,尤其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政府官员甚至旅游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运作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效应如何评价,都还缺乏认识.因此,有必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旅游资源的破坏是对自身生活、福利的危害,让他自发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环境.但是,公众的生态意识并不是整体性的进步和提高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阶段制约了人们对其的认识.这就需要政府以及旅游企业制定一些措施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政府经常性地向公众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经济和健康的损害,并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宣传介绍以及安排中,有意识增加与环保有关的内容,如种植纪念树,开展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
3、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保护工作而进行,尤其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更不得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必须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旅游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量不得大于保护区的旅游生态容量,真正达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有序开发生态旅游.首先,要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工作,将生态旅游纳入有计划、有步骤的轨道;其次,制定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避免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科学、规范和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