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旅游 » 辽宁省春节旅游哪里好玩

辽宁省春节旅游哪里好玩

发布时间: 2021-01-23 02:55:50

① 辽宁省内有适合春节旅游的地方没当天去当天回的

这位朋友您好,请问你家住在哪里?这样我才好判断你可不可以当天回来。。还有,辽宁省实在没有什么适合春节旅游的地方啊要春节旅行的话,最好是抽出一周的时间去南方看看。。要是辽宁省的话就是沈阳,大连、。冬天的话就是滑雪,看冰雕了。。。其余的冬天都没什么玩劲儿

② 请问谁能介绍一下辽宁春节时好玩的地方,需要详细介绍

本溪水洞:虽说洞内常年保持10℃的恒温,四季如春。但冬天冰封雪飘,气温在-10°左右,且雨量充沛,不是很建议去!
如果喜欢历史,可以去沈阳故宫。看了那里,很多地方都不用游了。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政权的早期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经过增修,又成为皇帝巡幸东北时的行宫。1926年至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古建筑100多座,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
沈阳故宫主体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宫,具有浓厚的满族特色和中国东北地域建筑特色。
沈阳故宫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辽东地区兴起的清帝国在这里奠定基础,并从地方政权发展为统治中国268年的统一王朝。
在故宫附近,还可以顺道参观一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座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1997年9月开始扩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新馆总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展览面积9180平方米。博物馆共设有包括序厅在内的8个展厅,10余个大型场景。新馆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系统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史料及多种展示手段反映了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奋起抗争、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教育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青岩寺: 关外多山,以闾山居首;闾山多寿,以青岩寺为寿。青岩寺位于辽宁省北宁市常兴镇西部之闾山深处,其建筑位置险要,结构布局奇特。更与层峦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为闾山的旅游胜地之一。
青岩寺始创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香火绵延。常盛不衰。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环抱之中,形同坐井观天;下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等,院中青桐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座落于香炉峰上,香烟袅袅,岗气蒸腾。上院筑于险涯绝壁之畔,势若凌空飞悬。上院风景佳绝,数百米峭壁间退出一刹天然阶台,边缘筑一带砖墙,墙下深渊眩目,群岭如烟。
青岩寺还建有“文殊院”、“伽蓝殿”、“圣水院”、“观音殿”、“药师佛殿”等多处佛殿。
联系地址:辽宁省北宁市常兴店镇青岩寺风景区

③ 辽宁游客如何过大年

辽宁气温回升带动了游客的出行热情,全省“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的专旅游节日氛围属浓厚,各地举办的民俗特色活动点亮了整个春节假期,年味十足。

同时,辽宁省一些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在春节期间深入挖掘和传承创新民俗展演活动,其中沈阳故宫推出的皇家礼仪“新春朝贺”演出,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景区推出的“努尔哈赤登基大典”,吸引大批游客流连忘返。

④ 辽宁省内 哪里有比较有特色的庙会

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营口都有庙会。楞严寺。娘娘。天后。
皇寺庙会
每年阴历四月十八,在水师营中心举行庙会
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期间都会举办“千山春节民俗文化庙会”,
每年阴历6月19是鞍山庙会,辽宁锦州义县奉国寺春节庙会;
辽宁大连长海县妈祖庙会
辽宁省丹东凤凰山特色民风民俗庙会

春节期间,千山风景区推出了冬季旅游品牌活动——千山春节民俗文化庙会,千山北部景区的优惠门票每人次20元,
。2011年2月3日—2月17日(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在千山举行的第八届千山春节民俗文化庙会上,将推出“玉兔迎春系列活动”,包括除夕夜撞钟、击鼓等活动,正月初一7:00—9:00在千山大佛广场举行大型活动,同时送出1万张礼券,市民先到先得,额满为止;正月初五8:00在千山财神庙还将有一千一百个精美礼品送出。
春节期间,千山风景区还将推出门票优惠政策,从2月2日(大年三十)17:00至2月17日(正月十五)期间,千山北部景区正门门票价格20元。

⑤ 辽宁省民风民俗

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镇三义庙就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东北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辽南近海,随后海城古镇牛庄成为当时关内外物资集散地和辽东最早的水上商埠。随着“闯关东”移民的涌入和辽南经济贸易的发展,南北方的艺术也在海城得到了广泛交流。当时秧歌会上的高跷表演还只局限于在跷上耍刀弄棒,艺人称其为“武跷”。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城的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了传统高跷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戏剧搬到高跷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跷独特的火暴、欢快、泼辣、粗犷的表演风格。每年农历正、二月间,扭秧歌、踩高跷成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
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
婚俗:“三天回酒当天走,七天回酒住一宿”,新娘子拜完天地后,在要进房门的时候,由两个几辈老人都健在的所谓“全科”人或漂亮的小姑娘或媳妇在一左一右递来两个盛酒的酒壶,这叫“宝贝壶 ”,新娘子接了必须把它放在新房的窗台上,婚后把它带回娘家去,叫“回酒”。婚后三天的回酒,不能在娘家住,必须当天回婆家,过七天的回酒,可以在娘家宿上一夜。
一般满族婚娶旧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给儿女 对照八字,如若合婚,双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带领"相看",也叫"相亲",俗称"看门户"。如双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嘎拉哈,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据说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

⑥ 辽宁省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呢!
春节 :
原始社会有“腊祭”的仪式:秋收以后人们都要祭祖一番,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尧舜时候起,人们就开始过春节了。
春节的时间在岁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古时候,岁首的时间不一样。夏朝的岁首是农历正月初一,商朝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是农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重新把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同时采用“太初历”,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新年”。此外,还称称“正旦”、“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采用阳历纪年,并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这样春节就成了正月初一的称呼。其实,春节这个名称古已有之,是专指立春而言的。自从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以后,就不再把立春叫春节了。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腊八吃腊八粥 :
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事儿当然是熬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祭祀神农,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岳飞,有的说是从朱元璋那儿传下来的。但流传最广的,要算是纪念佛祖的说法。
根据佛教《普曜经》记载,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嗜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整整六年。他在学满毕业的时候,正是中国的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徒所称的“释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六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毕业的时候,已经是褴衣烂履,瘦骨嶙峋。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尼连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牧牛女子,用钵孟接济牛奶,煮熟以后送给释迦牟尼食用,使释迦牟尼的身体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 的习俗。明代陈耀文所著《天中记》中说:“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这里所说的“七宝五味粥”指的就是“腊八粥”。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是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老百姓除了熬腊八粥供奉佛祖外,还把它当作亲友邻居间互相馈赠的礼物。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用料很多,一般是用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等豆米掺在一块儿,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的,喝的时候,再加上红糖、白糖、玫瑰、木樨等调料。讲究的,则用糯米、薏仁米、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混在一块儿熬成粥,再铺上密饯果脯、荔枝肉、桂元肉、松子、桃仁、青丝、红丝,还要摆出花样儿图案,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除了熬腊八粥之外,民间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也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把剥好的蒜瓣儿装进坛子,加满醋,封上口儿,我个暖和地儿放着,直到除夕晚上吃大年饺子的时候,才打开来享用。泡好的蒜瓣儿颜色碧绿,像翡翠一样,吃起来酸不唧儿的,稍有点儿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儿。
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在清代的时候,宫里边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了以后进贡的。

我国商朝已有灶神之说。《庄子·达生》篇中有“灶有害”的记载。司马彪注解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淮南子·记论训》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曰:“炎帝、神农,以火德于天下,死祭祖于灶神。”当时祭祖灶神,属纪念性质。据说灶君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间善恶。故联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君何时回宫?大概是春节之前吧。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要保佑这个家庭吉祥如意,岁岁平安。这是一种良好的祝愿。
灶君,也是火神。火神的名字叫祝融,或叫回禄。祝融传说中的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一视为帝兽时火官,后人尊为火神。火神本是为人类造福的,也成了火灾的代名词。老北京人祭灶君、祭火神,因为自古以来,在春节前后天气干燥是多火灾的时候。慎火是十分必要的。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每逢此日,鞭炮极多,俗称过小年。
北京谚话有:“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之说,意思是腊八传来春节即将到来的信息,一到年关债主逼债,而二十三日是逼债最紧要的时候,所以是要命的关东糖,到除夕午夜吃饺子,一般债主按规矩就不来了。
一些穷苦之家,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关东糖祭灶,因此,旧京民间有歌留传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穷,明年再吃关东糖。”
从前北京有许多灶王庙,家家户户供灶王爷。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人差不多都有祭灶王的风俗。
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灶王爷。原始人为了表示对火的发明者的感激,每年夏天祭祖他,夏天象征火,灶也代表火。我国北方有腊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扫尘土”。扫尘土不仅有益于环境卫生,还有益于防火,因为把一些可燃性垃圾彻底清除了,就清除了一个起火因素。

[编辑本段]二十四扫房 :
扫房,说是“不能让老灶王爷顶着土上天”。
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经历代相传,形成了春节前扫房的习俗。即便是人少而又贫困的人家也要扫房。这不仅是一种迎接诸神下界的准备,而且也是一种扫除秽气、晦气、穷气的重要举动。
老北京的重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其实民间并不在腊月二十四日扫房,而是在腊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三日祭灶以前,从皇历上择个“宜扫舍”的吉日就开始
扫房确是一件相当麻烦但又不能不搞的事。大户人家主人指挥仆人们去干;一般住户则全家老少一齐动手,将室内家具陈设一律搬到庭院,擦拭干净,尤其是上边的铜活一定要打亮。对于室内主要是扫除墙角顶棚上的塔灰、蛛网,撕掉墙壁上的旧年画,待进行粉刷或裱糊后,再贴上新年画;撕掉玻璃窗上的旧窗花,擦净后待除夕时贴上新窗花;尤其是佛堂、祠堂更要精心整理打扫,诸如香炉、蜡扦、花筒、海灯碗、供碗等祭器都必须擦亮,佛前旧联对,挂钱等物,一律揭掉焚化。
一般家庭只搞半天或一天,房屋较多的住户则分屋分院地搞三天至五天不等。
扫房以后,人们还要“择吉”到澡堂或在家里沫浴洗澡,剃头理发,表示除旧迎新。
扫房以后,全家即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编辑本段]三十守岁 :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
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桔、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蜡扦等供器,供桌前边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用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罗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茉墩儿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如果小年,除夕则在腊月二十九。老百姓管这一天叫“年三十”。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⑦ 辽宁省春节期间有适合一家三口玩2天的地方吗

当然不会,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回的早。辽宁答比新疆先看到吗。辽宁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而新疆地理坐标处在东经73°40′~96°18′之间。经度上至少要差20度,时间上也要差1个多小时(15度是一个时区)。辽宁要是6点看到日出,那么新疆就的7点多才能看到。

⑧ 春节期间辽宁省博物馆还开放吗

春节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开放的时间有所调整,除夕(1月22日)当天闭馆,版初一、初二(23、24日)两天开权闭馆时间调整为10时到15时。初三(25日)以后时间恢复正常,即从早9点到晚7点。节日期间省博物馆精心准备了“妙相庄严佛教造像精品展”、“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展”等七项精品展览。

⑨ 辽宁省政府发布的春节假期延长到2月8日的通知是真的吗

这个通知是真的呀。基本上我们都是肯定要2月9号以后才能上班的呀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