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旅游 » 海南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海南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发布时间: 2021-01-13 15:55:17

① 海南的生态环境破坏会对将来的气候条件有没有影响

海南的生态环境破坏会对将来的气候条件有影响:
加剧水土流失,增大风力和降低湿内度.
旅游活动对群落生态作容用为:乔木层 草本层,距离游径的水平距离愈远 ,垃圾量愈少 ,枯枝落叶层愈厚,树桩量愈多 ,幼苗愈多,物种层次: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植物苔藓类地衣类迅速消失,引种观赏植物种或沿道路入侵的外来种参与本地乡土物种的竞争 ,改变当地的物种种谱成生态入侵.栖息地的改变使植物 、动物种类减少或消失 ,物种多样性减少. 如飞机草的沿路入侵 ,占据大面积土地 ,其他物种难于生长.

②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旅游对环境积极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旅游对环境消极影响: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2、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3、对动物的影响: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

(2)海南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扩展阅读:

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体制、机制方应完善:

1、有关部门应强化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与地方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报批,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经营职能相分离,建立旅游收入的反哺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有效返还保护区,并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4、加强监测,量化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厘清不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交叉重叠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1、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区域实际上都以开展旅游活动为由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在生态旅游规模和综合产值上要远远超过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潜在威胁。

2、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3、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5、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3)海南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扩展阅读:

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体制、机制方应完善:

1、有关部门应强化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与地方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报批,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经营职能相分离,建立旅游收入的反哺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有效返还保护区,并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4、加强监测,量化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厘清不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交叉重叠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④ 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2、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⑤ 十八大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新的论断,谈谈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如何保护海南生态环境

去政府的大会堂说,在这说个屁

⑥ 谁能提供一些旅游区开发而导致环境破坏的实例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5/06/08103930071.shtml 错位旅游开发破坏生态 云南最后净土遭劫难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下给温泉,是近代热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质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景区内的喷气(热气)孔尤为罕见。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不了解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开发者企图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旅游地质景观。该县的另一处地下泉———天生桥“彩泉”,因被“现代化”装饰而失去了“彩泉”再现的自然条件。 西南净土香格里拉的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下难逃劫难。“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多位专家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错位开发,使不少国家级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泛滥,有的风景区正蜕变为吃喝玩乐的游乐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比如,丽江玉龙雪山被架设3条索道,每条索道都伸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其中,长近3000米的玉龙雪山索道,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时单向运送客流量达426人。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给保护区带来了生态灾难。大量游人的涌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践踏、破坏;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年规划时还存在的珍稀动物,现在已难觅踪迹。玉龙雪山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令世界各国专家惊讶。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景区没做规划就进行开发。

⑦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那些破坏

主要从环境污染,过渡开发还有生态破坏这几点来分解。 比如湿地旅游的开内发可能造成生态容链破损,珍惜动物灭绝。 局部气候变化等等。加上管理不当等原因,会引起因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⑧ 旅游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也许也能带来保护。。。

⑨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海南农业环境污染有哪几方面的影响,为什么

未来5~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是:使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旅游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

国际旅游岛是新阶段海南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海南能否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能否在国家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独特作用,能否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把国际旅游岛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做实。

未来5~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三大战略目标

———使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以旅游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

2.重点任务,概括为“4个区”

———旅游产业高度开放地区;

———相关服务业先行开放地区;

———全国第一个环保特区;

———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实现旅游产业高度开放关键一步

借鉴香港经验,在海南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日用消费品免税区,是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的重大举措。

1.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基本内涵。即在全岛范围内对海内外旅游者及本岛居民实行日用消费品免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政策。对在海南出售的国产日用消费品视同出口,可以参照国家规定的出口退税率给予税收优惠。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由旅游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免税政策扩大到相关的生活资料。

2.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管理体制

———参照香港的部分经验,建立日用消费品免税区海关管理体制。

———在外汇管理方面,扩大免税商品标价和结算的币种范围,扩大免税商品企业的外汇自主权。

———完善免税商品质量监督制度,建立质量公示制度、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3.政策建议

———尽快形成高规格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具体方案,全力争取设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

———争取国家给予海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一定的财政支持。

———对离境旅客实行“区内付款提货,海关离境验放”的政策。

———在全岛范围内开放免税业务,放宽零售行业准入,运用特区立法权,加强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实现服务业开放重点突破——成为旅游相关服务业先行开放地区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关键是通过开放推动相关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1.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决定旅游业和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

———教育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世界一流人文旅游环境的根本性举措,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完备的医疗服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加快,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游客对海南医疗急救体系的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融保险服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支持。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参与主体对金融服务,如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外币兑换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保险代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体育娱乐业是提高国际旅游岛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海南主导旅游。加快海南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开放,引进和发展国际通行的娱乐项目,就可以吸引大批境外高端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娱乐和消遣,从而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会展业是海南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业的繁荣与发展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众多游客,同时,还带来巨大的消费和旅游市场。

———电信服务是实现国际旅游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适应国内外游客的文化消费和信息咨询的需求,以及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电信产业开放进程。

2.重点任务

———完善教育开放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重点支持外资以独资、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

———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境外著名医疗机构在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具有国际水平的医院、突发急救中心和康复中心。

———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海南,开办各种业务。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三网融合”,逐步推行全业务经营制度。

———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影响,着力引进和培育海南特色国际知名会议和展览品牌。

———降低文化娱乐业准入门槛,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文体娱乐产业财政税收支持。

3.政策需求

———建议将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审批权限下放海南,允许外商在海南独资开办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教育学校。

———建议加强与商务部、卫生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在外商独资举办医院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政策支持。

———允许海南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自主设立外币兑换窗口;适当放宽海外度假游客进境携带的外币数量限制;允许海南与台港澳、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

———允许海南自主审批与重大敏感问题无关的国际会议,争取更多国家举办的高层国际论坛在海南举办。

———实行更加灵活的高尔夫旅游产业政策;赋予海南更大的中外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审批权。

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建立第一个环保特区

绿色发展战略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抉择。为此,应当努力地把建设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特区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

1.环境保护特区的基本内涵。所谓环保特区,是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下,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运用世界上先进的治理环境技术和治理机制,治理各种污染,采用严格、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的特定区域。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本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环保产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竞争优势,使之成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特定区域。

2.建立环境保护特区的重点任务

———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国际旅游岛为平台,利用优势、发展优势,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

———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和利用国际经验,把海南建成世界环境保护与发展协调的典范。

3.相关建议

———建议国家在海南成立第一个环保特区,为全国建立新型的体制机制保障进行积极的探索。

———争取海南成为全国首批“低碳经济发展区”。

———争取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成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率先建立与生态补偿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改革试验区

海南需要建立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根本上打破旅游等重要资源的行政分割。

1.建设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本地区发展进行清晰的定位,既有利于获得中央的支持,也有利于在本地区形成共识,引导全社会力量建设国际旅游岛。

———组建五大旅游经济区,整合市县旅游资源。即南部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经济区;北部海口滨海文化旅游经济区;中部五指山热带雨林旅游区;东部博鳌“国际会展、温泉旅游经济区”;西部儋州生态工业旅游区。

——以五大旅游经济区为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成立五大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以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作为行政一体化的过渡机制,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推进行政一体化。

2.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需求

———实施全省土地统一规划管理。重点是强化省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配能力;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

———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使农民工、失地农民能够方便地办理城市户口,并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订《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规划(2009~2020)》;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分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3.以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加强城乡一体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紧密结合,把城乡资源整合与提高对外开放度、旅游资源要素国际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政策与国际旅游岛的改革试验结合起来。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