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茶马古道驿站旅游攻略
1. 茶马古道旅游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思茅州普洱县的那柯里村,区内遗存有一条铺就于崇山峻岭的石子大道——茶马古道。由人工磨制的条石和砾石铺成,石板上深达两厘米的马蹄印是古道最好见证。
茶马古道实际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3-5月和9-11月最佳。春秋适宜。夏季高温难耐,多降雨。
束河的茶马古道,其实不是很长的一段路,就绕着束河古镇然后走到一个小山顶,束河观景台那里,给我牵马的是一个正宗纳西族的阿妈,绕束河在加上走茶马古道一共是80,个人感觉还可以不坑爹,一路上阿妈都在给我讲茶马古道的故事,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是还总跟我说不要怕,不会摔下去,到了山顶还给我各种拍照,还教我摆pose,我觉得这样的茶马古道值得一走。
2. 雅江旅游信息的介绍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受其复杂地形的影响,形内成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容又因雅江县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上,积淀下了丰富的康巴人文景观。因而,享有“中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大环线第一县”和“茶马古道第一渡”之称。 清代诗人李苞在《过雅江西行》一诗中写道:“昨日穿去林,今朝过雪山;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这是对雅江县美丽风光的真实写照。 出雅江城,就有景观:如石笋般站成品字形的三座巨石像藏胞野饮熬茶的三锅桩。藏名叫“格萨涛嘎”,意为格萨尔熬茶的灶。相传这是当年格萨尔征战时,在这里休整熬茶用过的灶。
3. 本人想七月份背包旅行,起点 武汉成都-川藏线-唐古拉山-雅鲁藏布江,还有茶马古道
老乡啊,那我来帮你吧
时间两个月很充足,起点武汉成都,沿着川藏线走就OK,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走茶马古道的话往南经过乡城,得荣,到大理那边转丙察察线路进藏,然后到云南腾冲——六库——怒江大峡谷——贡山——丙中洛——察隅(这就是古时候的茶马古道),从察隅之后就进西藏了,到然乌
接下来然乌——波密——林芝,你要去雅鲁藏布江的话从林芝那里往南,当地可以打听怎么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然后在回来接着国道318走,就一直到拉萨,可以在拉萨附近玩几天,去日喀则玩几天,羊湖啊,纳木错啊都挺漂亮的
唐古拉山在青藏线上,返程就走青藏线,经过唐古拉山山口、昆仑山山口,到青海,路过青海湖最后到西宁,可以在西宁买票回武汉!
衣服嘛,内裤袜子什么的多带点,路上洗了不好干,外套冲锋衣啊,带爪绒的,裤子运动裤户外裤都可以,鞋运动鞋登山鞋OK!
吃饭方面,每个小镇啊县城啊都有吃的地方,其实价格和内地的差不了多少
住青旅,价格在20——50不等,还都算便宜,民宿也行,给藏民一点钱,就能包餐一顿外加住一晚,可以吃一吃藏族特色餐,糌粑酥油茶之类的
前年我走川藏线(骑行)花费3000,因为出来旅行不想亏待自己,就吃好的睡好的,所以花费比一般的骑友要高一些
更多的攻略你可以看一下【西行川藏】这个网站,里面都有衣食住行方面的
希望能帮到你!还有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
4. 雅江的旅游信息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受其复杂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又因雅江县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上,积淀下了丰富的康巴人文景观。因而,享有“中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大环线第一县”和“茶马古道第一渡”之称。
清代诗人李苞在《过雅江西行》一诗中写道:“昨日穿去林,今朝过雪山;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这是对雅江县美丽风光的真实写照。
出雅江城,就有景观:如石笋般站成品字形的三座巨石像藏胞野饮熬茶的三锅桩。藏名叫“格萨涛嘎”,意为格萨尔熬茶的灶。相传这是当年格萨尔征战时,在这里休整熬茶用过的灶。
5. 雅江的旅游景区
剪子弯山,藏语名字叫“惹玛那扎”,意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国道经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
这个山口当地藏民把它叫作羊子山口,源于一个历史传说:相传三世达赖历经艰难险阻进京去朝见皇帝归来时,在渡雅砻江时险些掉进江里,在护法神阿苦当吉的全力护卫下,才得脱险,当走到山口时,他的坐骑神羊累了,需要休息,于是达赖一行就在这里休息。各路护法神在接受达赖评功论赏时,阿苦当吉却遭到冷落,于是心直口快的阿苦当吉不想护送达赖回到拉萨去,达赖为了表示歉意说你一路护驾有功,并敬献哈达以示感谢,达赖说回拉萨已没有你的寺院了,这山背面有个寺院就作为供奉你的寺院吧!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去参观的郭沙寺。这个山口也因羊累了在此休息而得名羊子山口。更是由于三世达赖在此休息过,方圆百里藏民把它奉为神山。您看,那里挂满随风飘运的经幡,那些五色纸印着马和经文的方块纸叫“隆达”意为风马,就是当地藏民为祈祷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顺利,每年新年伊始到此挂经幡,经过这里的人就撒五色风马纸,用风力飘动经幡、飘飞风马纸,向神灵传递祈祷的语言。 坝子中央的镇子就是西俄洛乡政府所在地,是茶马古道驿站。
藏名叫“杰珠”的驿站,意为汉族驿站。古时凡来往官贾客商、差役行人,均在这里歇脚食宿,墨客骚人在这里留下了名诗。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王我师在《俄洛山》一诗中写道:“砂碛关肠道,东西各异名;草深堪牧马,烟重可藏兵。远望深无际,登高若有情;浮云飞片片,总是客中行。”清光绪年间诗人李苞在这里留下了两首名诗,在《西俄洛雪夜》中写道:“穷驿无更折,梦回天已晓;山窗上朝暾,不闻有啼鸟。万籁咸俱息,尘念已力扫;起视山店外,昨夜雪皑皑。四月草木变,一夕无已老;前山更险阻,怅然悲远道。”在《西俄洛晨》一诗中写道:“翡翠润客衣,春不到山顶;溪水互迎送,走谷势俱猛。牦牛负粮行,兼驮蒙山茗;登降策其后,马足不遑聘。此地近萑村,剽劫一时遥;往来西域早,弓矢交相警。我非列御寇,过此亦天幸;台能李频诗,翻愿众客请。”透过这些名诗遗篇,我们看到昔日西俄洛驿站繁华情景;看到茶马古道上“牦牛负粮行,兼驮茶山茗”的景况。 康巴汉子村名叫“俄洛堆村”,村里仅呷哇家就有30多条彪形大汉,个个熊背虎膀,雄姿英发,面红虬须,头饰别具一格。他们保留了康巴地区留长发的习俗,辫内多用黑色丝缨盘成四瓣、六瓣和八瓣的莲花状,辫套上串上珊瑚、象牙环和金银质戒指为辫饰,指戒上镶嵌着珊瑚,最多镶有9颗,象征太阳和明月。这种头饰在藏区独具一格,更加衬托出康巴汉子的雄壮与健美。
群山拱围中的郭岗顶上有错落有致,状似莲花瓣的八座山峰。 郭萨寺是康南第一古寺,一般的寺庙大都是靠山面水而建,郭萨寺却是靠水面山而建。这是郭萨寺奇特之一。
郭萨寺,是西藏萨迦寺指派仲嘎吉村喇嘛赴京朝见皇帝归来,于元至正18年,即1358年创建的。当时主体工程为20根柱子,取名叫呷登桑昂取林地。仲嘎吉村大师圆寂后,将其画成一幅30米的唐卡画像,珍藏至今,是该寺的镇寺之宝。一年一度的大型宗教日,即藏历10月25日,寺庙才把画像展挂于房顶,名日“晒佛节”。据说能在大师画像下朝拜和顶膜的人,将会得到无量功法,死后赐受地狱之苦,投生天堂。因而,每年的晒佛节,方圆百里成千上万的藏民赶来持香磕头,顶礼膜拜。到十世纪,直托沙活佛继承发展该寺教务,扩建寺庙,使该寺声誉远播。因直托沙活佛对该寺贡献卓越,圆寂后其塑像供奉至今。明崇祯12年,即1639年,固始汗带领蒙古军在康巴地区推行黄教时更名郭萨寺,沿用至今。清光绪10年,即1884年由理塘寺郭绒活佛做主持,对寺庙进行再次改建,正殿两层共80根柱子,还有僧房62间,该寺名声倍增,僧侣广增,香火旺盛,郭绒活佛圆寂后,其塑像供奉至今。该寺主要供奉的护法神是阿苦当吉,就是前面讲到的羊子山口护送三世达赖进京朝见皇帝的那位护法使者。寺内珍藏文物上百件,其中元朝和清朝年间的唐卡画近三十多幅。1982年该寺作为我县第一批古寺由政府拨款修缮后对外开放,是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仁湖是108个湖中,湖面最大,最为奇特,赋有神话般色彩的一个,海拔4100米。这上面阶梯般大小依次不等三个无名湖,最上面的那个湖水呈天蓝色,站在湖边,您会真正领会到海天一色的涵义。举目四顾,108个湖星罗棋布在四周,乌瞰吉仁湖,四个湖依次大小、色彩各异,如梯田般呈现在眼前,蔚为壮观;第二个湖的湖水呈藏蓝色;第三个湖呈碧绿色;而眼下的吉仁清水却随天气变化呈异彩:阴天,呈青蓝色;雨天,阴森的象一湖墨水;晴天,则呈碧绿而清澈。每隔一个时辰,湖里隆隆有声。湖里偶尔可见金色鱼,据当地人讲,深秋时节,能看见湖底有一架牦牛般大的骨架,不知是何物骨骸。
湖中的小岛很像宝岛台湾岛。上面长满的植被计有13种。岛上有遗址残墙,当地人还在岛上拾到过古铜钱和陶制品等遗物。有关小岛上的遗址有两种传说:一是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僧人云游到此,倾倒于这里美丽的湖光山色,回清倒影的碧波湖水,于是在小岛上建观修炼。年复一年,终成正果,化为彩虹西去;二是相传古时候一外国传教士到德差来传教无缘,只好来此孤岛上自修,终无影响而远走他方。这些终究是传说,留下的仍是谜,当地藏民把它奉为神湖。入冬湖水冰冻三尺,吉仁湖将成为一个天然大冰场,人畜均可往来于小岛。不见源头,水无出处,四季水位不变,这是吉仁湖的又一神秘之处。
秃鹫因不食有生命的活食,只吃死亡了的尸肉而被藏民族视为神鸟。秃鹫是藏族天葬习俗的使者。 当地藏民信奉的神山,名叫阿尼青波山。那悬崖绝壁上就是秃鹫的家园,秃鹫的王国。千百年来,秃鹫家族就在那悬崖峭壁的皱褶处,筑巢搭窝,建立家园,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那峭壁上的雪白色,就是秃鹫们的粪便年复一年涂染而成。据专家介绍,象这样的秃鹫之“国”在整个藏区还是首次发现。
秃鹫的嗅觉功能是特异的,能闻到10公里以外的特殊味。每当有死者天葬,喇嘛点燃煨槡时,秃鹫们便拖儿带女,倾“国”出动,成千上万只秃鹫循味飞去,刹时这里隐天蔽日,搏击声如闷雷般久久回响。 索洛寺是藏语,意为“蒙古人遗下的寺庙”。建庙已900多年之久。这里只供奉了一位护法神叫真玛真。该寺每年11月份都要举行一次诵经会,其经文在整个藏区是绝无仅有的。相传,当初在寻访第五世尺本活佛的转世灵童时,曾发生械斗,死伤者众多。为超度那些死难亡灵,祈求消除罪过而专门写了这部经文,一直传承至今。历代尺本活佛都相当有影响,据说曾受朝廷封赏,享有万户统治权,曾担任过理塘寺的主持。
这个溶洞,相传尺本活佛曾在里面闭关修炼过……
这些印在石上的足迹,是尺本活佛降娇伏魔时留上来的……
村里的村民至今保留着蒙古人的某些生活习俗,尤为明显的是着装服饰等方面。你看,他们的帽子红、黑、白相间,这在藏区是独一无二的。每逢重大节日,或嫁娶时,穿戴蒙化就更为明显了。他们的姓氏、地名等均有蒙语。如他们信奉的神山,名叫“巴颜巴图”,完全是蒙语……
他们是蒙人后裔?不是被同化的残迹?因无文字记载,至今是个迷。
巴颜巴图神山后面,有个年代久远的大天葬场,地霍曲河边还发现了清代墓群和墓碑。这些丧葬遗址,为研究康巴地区的历史民俗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从县城乘车沿雅砻江而上26公里就到达景区,沿途是一路风光一路景。
前面是呷拉乡,境内有著名的石棺墓群。
1981年11月,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共中的8座石棺墓,获珍贵文物11件,现存展示省博物馆。据考证,石棺墓的发现,为石棺丧葬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石棺墓营建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境内的氐羌土著居民的文化遗迹。当时他们依山傍水而居,以狩猎耕作为主。
一路立陶宛江而上,复杂的地质碰撞推挤于此间,形成高山峡谷,峻峭陡壁,深壑幽谷的地貌,因而导致雅砻江时缓时急,舒展收缩,极不自由。
庆达沟,除了那些稀有的高山松、高山栎以及杜鹃外,还有各类灌木近百种:各类木寄生物50多种,如各类真菌蘑菇、地衣苔藓等:草本类就太多太多了。而这一切都是原生态状,因而,被誉为“森林公园”,当仁不让,受之无愧。因此白唇鹿、黑熊、云豹等近百种野生动物都在这安家。 站在海拔3988米的草坪中间,举目四望,我们可以发现帕母岭的四周都是峡谷,对面都是群山,所有的山岭都向着帕母岭。向东望,高尔寺山脉向南北伸展;往西看,剪子湾山脉向南蜿蜒。在未下雪时,环绕帕母岭的群山郁郁葱葱,恰似分作两队跳锅庄舞的康巴汉子:雪后初晴,银白色的群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犹如一群天鹅在帕母岭周围跳圆舞曲。若是雾天,云雾时而遮掩群山,呈现一片浩渺的海涛;云雾时而退到山谷,露出群山的峰巅,稍矮的山头偶露峥嵘,象大海中的礁石一样,时隐时现,十分美妙。有时峡谷中的云雾涌到帕母岭,把站在草坪上的游客淹没,看得见却抓不住的淡雾,使人感到进入了梦幼般的世界。
从帕母岭草坪东行1200米左右到一座叫来布岭的宝山。宝山上是远眺贡嘎山、大炮山的好地方。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眺望贡嘎山、大炮山象牧牛姑娘精心雕塑的酥油圣晶,洁白耀眼,山顶上还冒出袅袅炊烟般的雾气,欲出远门的游客们见到此景,无不感到幸运之神即将降临。淡云缥缈,白雾缭绕,贡嘎山、大炮山朦朦胧胧,有点阿拉伯妇女罩上面纱的神秘感。若是天阴云厚,贡嘎山、大炮山则象羞涩的藏族小姑娘,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不愿露出真容,贡嘎山脉、大炮山脉的奇景只能靠游客自己去猜想。
者戈沿小土山,这里是观日出的好地方。每当晴天的清晨,您等候在这里,往东注目,躲在高尔寺那边的太阳,象一个大铜盘,不紧不忙地跃出云海,进而霞光万道,照得东边的天都是红的,映到自己身上,深感充满青春的生机与活力。 站在山岗上的经幡周围是观云海和佛光的圣地。一年四季,只要有云雾象海潮一样涌向帕母岭,在太阳初出时便容易见到佛光。当一个个大小不等的五彩光环或远或近地呈映在你的眼前时,你可尽情的欢跳,反正你怎样表演,光环中便显现你怎样的倩影,令人在大自然中获得难以言状的奇妙感,陶醉不已。
从帕母岭草坪出发沿乃日山、大鹏山山腰弯弯曲曲的小路转山,令人感到悠雅宁静,象进入桃花源一样,闹市中的繁杂与烦恼退得干干净净。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把帕母岭打扮得花枝招展: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白的象雪,红的似火,把乃日山、大鹏山装点得格外妖娆。5公里长的曲径两旁全是花树,使人难以远看,在花树夹道中甚至难以看清天空。山中的野猪、黑熊、獐子、鹿子富有几分野性,猴群光临更觉奇异。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沿途花尾鸡、松鸡、画眉等小鸟和小松鼠。蹦蹦跳跳地奔向游客,若你撒下大米、小麦、青稞、葵花子等食物,它们会津津有味地啄个不停。在缺吃的冬日,它们还会跳到人们的手上、肩上来觅食,与人和睦相处、亲热得不得了,使人们一下子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雅江县祝桑草原风情现在已如诗如画般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满目的绿色加上五颜六色野花的零星点缀不知是否已将你带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祝桑,藏语意为“三个村”,因由众久、本达、八车3个自然村组成而得名。相传祝桑、康定新都桥镇和道孚县的藏民均为远古时期北方的一个名为木雅的部落为了躲避战乱而举族迁移到了这里,在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岁月洗礼之后,他(她)和这里的土族藏民交往、通婚。在这片鲜花盛开、与世无争的祥和之地繁衍生息。
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藏民们同样也有着他们独特的婚礼仪式,据说这是目前甘孜州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木雅古老婚礼习俗的地方,在婚礼这天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男方门口是不能轻易下马的,必需经男方家人用言语打动新娘,新娘才可下马,有的说词可达6——7个小时之长。现在这里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这种说词的手抄本。
绕夺寺,相传7世纪本教在藏区掌权时期,本教高僧康青绕郎到内地路过拥朱拉孜山附近发现有7山、7湖(海子)、7个牧场、条小河,很象本教兴盛地方的象雄地区香山环境,于是就是在山脚贡尼龙巴修建了寺庙,作为木雅地区发展本教的基地,取名为拥朱桑颇寺。后迁朴贡。大约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卓贵甲汪此称主持在多若修建拥朱桑颇寺。不知以过了多少年,木雅刀登希绕坚赞来该寺主持教务,改称木雅多绕寺。元朝时,据说一个花教喇嘛,名叫郎绒汪格告布,他不但精通花教经典,而且以研究了本波教经典,在藏传佛教中有较深的造诣,来该寺讲经,并住寺多年,晚年接圣旨为皇帝召见做“佛寿道场”。他与夺绕寺活佛一道去北京,晋见元朝皇帝并为皇帝做完法事。辞别时,皇帝赐给他们《降雨法》、《制风法》等16部经书和一个求雨经筒,成为该寺传寺之宝,后不久夺绕寺就成为丹巴、康定、九龙和本县的本教朝拜中心,久盛不衰。
6. 茶马古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哪些地方、最后到达哪个国家
茶马古道主要分南、抄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
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6)雅江茶马古道驿站旅游攻略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止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
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
7. 被遗忘的沙溪古镇,茶马古道上的驿站,还有历史的痕迹吗
有。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还有很多古建筑,所以还有历史的痕迹。
8. 四川亚江县旅游景点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受其复杂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又因雅江县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上,有丰富的康巴人文景观。
吉人湖
吉仁湖是108个湖中,湖面最大,赋有神话般色彩的一个,海拔4100米。108个湖星罗棋布在四周,乌瞰吉仁湖,四个湖依次大小、色彩各异。
古雅圣山
全名叫“穷甲古雅圣山”,意为形如大鹏一样的圣山。古雅圣山是藏区26大圣山之一。您看,它披满褐色的怪石,构成层层叠叠的石阶,扶摇而升,多像一座天然而成的金字塔。
帕母岭
帕母岭风景区,站在海拔3988米的草坪中间,举目四望,我们可以发现帕母岭的四周都是峡谷,对面都是群山,所有的山岭都向着帕母岭。向东望,高尔寺山脉向南北伸展;往西看,剪子湾山脉向南蜿蜒。
郭萨寺
郭萨寺是康南第一古寺,一般的寺庙大都是靠山面水而建,郭萨寺却是靠水面山而建。这是郭萨寺奇特之一。
郭萨寺,是西藏萨迦寺指派仲嘎吉村喇嘛赴京朝见皇帝归来,于元至正18年。1982年该寺作为我县第一批古寺由政府拨款修缮后对外开放,是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索洛寺
索洛寺是藏语,意为“蒙古人遗下的寺庙”。建庙已900多年之久。这里只供奉了一位护法神叫真玛真。该寺每年11月份都要举行一次诵经会。
茶马古道
延伸在群山中的大道,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雅江县境内达187公里,留下的驿站遗址有5处。“饥马恨草短,仆夫苦衣单;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这是清代诗人李苞对茶马古道苍凉的真实描述。那些用白色和黑色石块堆积的石堆,藏名叫“多纳拉村”,意为敬奉山神的黑色石堆。
9. 求云南旅游攻略~~~
云南的旅游复杂(拥有雪山、雨林、淡水湖、民族、古城、溶洞、喀斯特等特色),但要归纳的话就是:三大方向、六大路线、十五大景区,这样就简单明了了。所谓的三大方向:滇西、滇南、滇东,六条大线:1、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最经典的),2、昆明—大理—丽江—腾冲—德宏,3、昆明—大理—丽江—临沧,4、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5、昆明—石林—红河,6、昆明—石林—罗平—普者黑—坝美
以上六条线路是云南目前最成熟的路线,当然其他的也很多, 7、昆明—东川—会泽—昭通,8、昆明—大理—怒江(丙察察线),这些适合自驾,当然还有像怒江探险,漂流,香格里拉藏区徒步等是给驴友们、摄影师、野外探险家准备的,不适合普通的旅游者。
十五大景区,上述的路线基本囊括了这些景区: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石林、红河、文山、怒江、曲靖。这些地方是云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不管你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看到的云南知名景点或者突然火起来的都在这些地方。
这条线路中有“春城”之称的昆明作为云南的政治 文化中心也有着众多著名的景点,围绕滇池的景点更是数不胜数,如西山、大观公园、民族村,捞鱼河、东大河等10多个湿地公园、还有昆明标志性的翠湖、金马碧鸡坊等,大理有着大家熟悉的大理古城、洱海、苍山、崇圣寺三塔,丽江的大研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香格里拉的虎跳峡、梅里雪山、松赞林寺、普达措等这些都再熟悉不过了,滇西还有怒江的丙察察自驾线、丙中洛,德宏的腾冲(和顺古城)等。
二、滇南:其次就是滇南(4、5线),其中的第4条: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玉溪也是个不错的城市,有着云南储水量最大的抚仙湖,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以前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西双版纳有着中国唯一保存的热带雨林,是植物、动物(大象)、民族(傣族)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滇南第5条:昆明—石林—红河(弥勒、建水、蒙自、元阳),石林是云南最古老的景点之一,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一,但可不必单独去,沿途的弥勒是个新型的城市,有着“网红”景点—东方韵风景区、可邑小镇、弥勒大佛,元阳梯田大可不必多说,而红河最好的旅游目的地是建水,有着建水古城、文庙、朱家花园、双龙桥、团山居民等著名景点,当然这条也可以顺道去河口中越边境游。
10. 茶马古道大致有多少条路线
我大概数了一下,算上已知的三条主线路外,还有六条,共九条,请参考!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
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