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灵岩寺旅游攻略
㈠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详细游览路线是什么(最好附带图)
都江堰景区由离堆公园、三大主体水利工程,即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以及二王庙、秦堰楼、松茂古道几大部分组成。为了能够让您畅游都江堰,我们特别为您制作了下面的游览攻略。
都江堰景区最重要的入口是秦堰楼入口,因此我们向您特别推荐的游览线路是从秦堰楼进入景区,从离堆公园离开。这条线路有两个好处:第一,这条线路是从高到低游览,可以节省您的体力和时间,第二,您在秦堰楼上俯瞰都江堰,对整个水利工程和岷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顺着岷江水流的方向依次参观三大水利工程,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髓。
那我们从秦堰楼入口进入景区后,先在高处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个鸟瞰,再往下到二王庙,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李冰父子的故事。出了二王庙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安澜索桥的,一条是通往松茂古道的。在这里,我要给您提个醒了,我向您推荐的线路是直接到安澜索桥,但如果您的时间还充裕,体力也好的话,可以先去松茂古道上走一走,古道全长大概有1500米,沿途有玉垒关、斗犀台、城隍庙等景点,风景还不错,但是您记住一定要再返回到二王庙。过了安澜索桥,您可以近距离地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个水利设施--鱼嘴。接着,沿着金刚堤到飞沙堰,这段路程大概有1.5公里,您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在鱼嘴乘坐观光车抵达。参观完飞沙堰后,接着去伏龙观,并在伏龙观俯瞰宝瓶口。伏龙观广场的右侧是都江堰博览馆,里面除了供游人休息以外,还有一个放映厅,您可以观看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影片。最后游览离堆公园,结束后从离堆公园门口走出景区,在景区收费处旁边,您还可以参观都江堰市著名的南桥。您可以在南桥稍作休息,看着滔滔的岷江水从你的脚下流过。到此,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
当然,如果您是从离堆公园入口进入景区的,那您就只能逆着水流的方向先参观水利工程了,然后参观二王庙和秦堰楼,如果您有兴趣,先不从秦堰楼离开,而是沿着松茂古道到玉垒山公园出口。
http://guide.ytrip.com/si-chuan--jiang-yan/1,2.html
2008年9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将正式对外开放,具体开放景点及线路如下:
http://www.lvy8.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927144033962.jpg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宝瓶口”引水口
自行调控的节制问,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
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飞沙堰的设计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提起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得不提起紫坪铺水利工程
紫坪铺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处。岷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南部,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于宜宾汇入长江。岷江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5881平方公里。岷江上游水源丰富,径流主要有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高山溶雪水补给,流域汛期每年的6到9月。
岷江流域内先后建成有鱼子溪一、二级电站、映秀湾、太平驿和福堂坝引水式电站。但上述电站只有单一的发电作用,没有供水功能,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岷江水利资源,缓解成都平原供水供电不足的矛盾,促进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将其列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2000年12月,水利部批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1年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工程开工建设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紫坪铺水利枢纽是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永久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于2002年11月下旬截流;2005年11月0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2006年12月工程完工。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64.33亿元,总投资69.76亿元。
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挡水大坝(大坝是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6米)、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冲砂放空洞、1#泄洪排砂洞、2#泄洪排砂洞组成。水库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调节功能,库区面积18.16平方公里,回水长26.5公里。电站装机4台单机19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60MW,提高枯水期都江堰灌区1008万 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每年枯水期增加灌溉供水量4.37亿立方米,可为远景毗邻灌区的314万 农田灌溉提供用水。工程建成后,除保证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环境用水外,还将向成都市的供水量由目前的28立方米/秒增加至50立方米/秒,年还增加供水量3亿立方米。利用水库的蓄水滞洪调节作用,可将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水消减至10年一遇下泻,基本解除金马河段洪水威胁。紫坪铺电站年发电量34.17亿千瓦/时,为川西电网提供比较经济的调峰调频电能。同时实现防洪、拦沙等效益,保护都江堰工程不受损坏。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可以有效调节岷江水量,发展都江堰灌区面积,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缓解包括成都市在内的成都平原供水供电不足的状况,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的防洪标准,从而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http://ke..com/view/507251.htm
㈡ 请问从成都到都江堰灵岩寺怎么坐车可以到是公交车还是地铁
没有直达的公交和地铁。就只有坐成都到离堆公园的高铁,下车后可以步行十几版分钟到灵岩山。不想走路权的话就只有到银杏广场(离堆公园出站后的对面)坐19路公交到四川农业大学下车就可以了,之前我就是在都江堰四川农业大学读书后面就是灵岩山。所以听我的准没错,望采纳
㈢ 有亲了解都江堰灵岩山景区的吗
灵岩山不好玩儿……快铁站到离堆公园下车四路公交。门票不贵。另外去水利大坝不要贪图便宜或者是坐黑车,不然会被坑很惨!
㈣ 都江堰灵岩山有什么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以前我从来不相信神灵,但这次5.12大地震后,我听说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是关于都江堰灵岩山上的观音的。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神灵。
众所周知,这次大地震都江堰遭受重创,损失惨烈。都江堰灵岩山也不例外。12日这天都江堰灵岩山因地震游客被困索道上,危急万分,于是上演了一场长达30多小时的武警官兵索道大救援的惊险一幕。
当时山上有游客和工作人员上百人,地震发生时,整个山上的山体有四处同时崩塌,一时间山崩地裂,腾起的砂石烟雾遮天蔽日。两条上山的山路被铺天盖地的山石瞬间掩埋。山上的两个宾馆的房屋被巨大的山石击中,多处房屋被震垮。索道扭转变形卡在高处不停地荡秋千。但令人惊奇的是整座山上无一人伤亡。山上唯一死亡的是索道上山的一位游客,由于精神崩溃,在救援人员已经站在他面前,打开索道轿厢的一瞬间自己跳下了索道,摔死了。
听说当时有很多很多极其惊险的场面,但最后全部都化险为夷。于是,人们便开始传说这座山是因为受到了观音的保佑,才使山上的人幸免遇难。山上的人从此相信了观音的法力无边,纷纷说以后见观音就拜,见观音庙就烧香……
更为神奇的是山上遭受如此巨大的地震灾害,山上的几十座观音的塑像都神秘地完好无损。为此,山上的工作人员至今专门保持着地震发生时的现场原形,待人们去瞻仰。
6月12日这天,在地震刚好满一个月的时候,我专程上山,去见证这一传说。
男像观音。这是山上年代最悠远的一件文物,唐代的男像观音。据说观音在唐代以前是男身,后来才演变成女身的。所以,男像观音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传说在这尊观音庙里烧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
㈤ 都江堰灵岩山特色树
都江堰灵岩山景区位于都江堰市区的西北角,它与玉垒山相邻,从灵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铺大坝,滚滚的岷江水顺流而下从灵岩山边奔腾而下涌入都江堰水利工程。
㈥ 都江堰灵岩山是那一个朝代
微爱2004 :你好。
先有灵岩山,后有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因为版有了都江堰(的名气)权,也就掩盖了灵岩山。
灵岩山位于都江堰市区的西北角,它与玉垒山相邻,从灵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铺大坝,滚滚的岷江水顺流而下从灵岩山边奔腾而下涌入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灵岩山的山角下有著名的旅游景点二王庙、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古堰景区。由于灵岩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再加上它的山势秀美,满山被高大的乔木所覆盖,使得灵岩山显得格外幽静,凉快。在它的山角下有缆车可直达山顶,山顶上有古老的寺庙“灵岩寺。在山顶上你可以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还可以俯瞰几乎是躺在山的绿色怀抱中的都江堰城区风光。
㈦ 都江堰灵岩山行政区划
1999年,都江堰市辖12镇、16个乡: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2004年09月08日,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政府驻紫宽街。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政府驻双风路。2004年,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幸福、蒲阳、中兴、聚源、天马、崇义、龙池、柳街、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个乡(向峨、虹口),49个社区委员会、333个村委会;面积1208平方千米。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
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5个街道办事处。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 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 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