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4月份旅游
1. 为什么广东的夏季从4月份到10月份那么长
因为南方广东靠海,属手热带气侯,海洋气候影响陆地气侯,空气潮温闷热,夏季时间跨度比较长
2. 什么时候最适宜潮汕南澳岛旅游
一般3、4月份去最好了! 那时的天气不冷不热! 温度适中。
3. 潮汕人的风俗习惯
潮汕人外出习俗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
4. 潮汕春夏秋冬的气候是怎样的啊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是多少急。。。
下面是潮州市的情况,整个潮汕地区基本差不多
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0.5℃。年均降雨量1685.8毫米。是个天然的恒温箱。
各季节气候:
春季(3~5月份)是过渡季节,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正因为这个时候是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便开始了,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夏季(6~8月份)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极端的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2℃(1953年8月12日,韶关市)。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9~11月份)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潮州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的次数减少。11月份虽不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季节但仍有出现的可能。
冬季(12~2月份)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增温、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东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潮州市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极端的最低气温曾记录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0℃。在潮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5. 潮汕民俗节日有哪些
■潮汕人外出习俗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携带——旧时,人们上圩市多带市篮、箩筐;走亲戚带装礼品的花篮、藤篮,如远行携带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钱人用藤荚、皮箱。解放后,人们时尚用军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后,各式各样手袋、背包、皮箱,随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坐船为多。计算路途远近,以10华里为一铺,通常走一小时。轿是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镇多有专供雇用的轿铺,官贵者坐四人大轿,一般有钱人坐二人抬竹轿,新娘出嫁坐花轿。轿在解放后已弃用。本地极少有牛车,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曾有马车,后也为汽车代替。 20世纪以前,内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篷船,上苏杭、下海南及出远洋靠双桅红头船。汕头开埠后,门户开放,外国轮船纷纷到来,外资、华侨、内资轮船公司甚多,内河也行小轮船。至30年代水运发达,人们出洋南下北上做生意,多坐轮船,红头船退位。潮汕铁路1904年动工,1906年建成通车,成为汕头与潮州人们交通的主动脉。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各市县普遍筑汽车公路,1933年筑汕头飞机场;至此,海陆空交通全面畅通,有钱人、生意人,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清末民国初人力车(黄包车)成为市区路面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无论城乡,短途仍靠步行。解放后,大量单车出现,市区脚踏三轮车也多,至六七十年代,汕头成为单车密度最高地区。80年代后,汕头海陆交通全面发展,摩托车也成为全国密度最高地区;公路交通和市区公共汽车,也逐步发展。出门坐车、坐船、搭飞机,不管长途短途,已成为人们外出的习惯。平原地区过河,旧时多靠渡船,解放以来多已建桥,农村的小渡船,也已是凤毛麟角。 辞送——凡亲人挚友远行,必有辞送。潮人出洋谋生者众,远离故土,未知何日回归,亲情惜别,往往缠绵悱恻,或互赠礼品留念,或送钱财作盘缠,或煮鸡蛋甜丸送顺风,千叮咛,万嘱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礼。旧时有“父母在,不远游”观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业为重,观念渐变。 宜忌——旧时远行者,路途艰险,多有求神问卜,选择吉日之俗。动身之时,宜说吉利话,忌说跌、沉、翻、倒一类词语。近年交通事故频生,司机和旅客,也还有求神保佑和掼珓者。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 ■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饮食习俗 蜡笔 潮汕俗语是潮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人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而饮食,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自然在潮汕俗语中有着广泛的反映,其内容涉及到潮汕的小吃、特产,潮人的饮食偏好、饮食戒忌、烹调讲究等等,潮人的饮食习俗在诙谐幽默的潮汕俗语中表现得更为具体生动、活泼有趣。可以这么说潮汕俗语也是探索潮人饮食习俗与文化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将有关潮人饮食习俗的潮汕俗语归纳如下,以请教于方家。 一.见诸潮汕俗语的潮汕小吃、特产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其中的著名品牌在潮汕俗语中都有所表现: 1.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 2.苏南薄饼—嘴甜舌滑 苏南薄饼汕头市澄海区名产小吃,以入口即化,酥香可口为上品。以此喻某人能言善道,善于吹捧。 3.靖海豆楫—好着喉衰着齿 靖海豆楫揭阳市惠来县名产小吃,香甜可口,但因质地柔韧,牙齿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缝中。俗语以此喻有所好必有所损。 4.意溪饼—大块厚 意溪饼潮州市意溪镇名产—酥皮潮式月饼,比其他地方所产的月饼较大块,也较厚。以此喻较好的机会或较丰厚的收入。 5.棉湖酥糖—无粕 棉湖酥糖现揭阳市揭西县棉湖的名产,入口即化,不留余渣。以此喻无根据的乱讲一通。 6.老君堂香腐—楞楞 老君堂香腐潮州市下东平路老君堂所产姑苏香腐。质地硬韧,需慢吞细嚼。喻坚韧。 7.海山虾米—大插 海山虾米揭阳市饶平县三百门盛产的对插大虾干。以此喻有大的收入来源。 8.狮头鹅—大只雅 狮头鹅汕头市澄海区名产,个头大,体态优雅,肉质鲜美。俗语以此喻高大健美之人。 9.潮州柑—碰桶 潮州柑潮汕名产,个头大,汁多肉美,以前长期为出口外销产品。 10.赤内琵琶鸭背柿 赤内、鸭背地属潮州市潮安县的归湖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一个盛产琵琶,一个盛产柿子。 11.陈桥阿妈惊吊瓜溪东老爷畏麦 陈桥、溪东都属潮州市,一个盛产青瓜,一个盛产麦子,大家久食生厌。 12.南畔洲菜头—痛窟 南畔洲菜头汕头市澄海区盛产的良种萝卜,个头大。传说某农民一天早上下地,发现萝卜被盗,地里只剩下一个个的大窟窿,面对如此场景,老农只能对着窟窿心疼被盗的萝卜咋那么大个。由此喻损失惨重。 13.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即糯米香肠,潮汕有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皮薄,馅饱,圆鼓鼓的。俗语以其外形喻某人衣着太过紧束身肢。 14.棉湖豆干—热单畔 棉湖豆干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名产。吃时把豆干放入油锅中煎,只煎一面,使其半边焦黄味道香脆,另半边仍然乳白鲜嫩,吃起来别有风味。俗语使用同音相关的手法,喻单相思。 15.无可奈何舂甜 甜,潮人用糯米和红糖蒸成的一种糯米年糕。由于不易变质,方便保存,同时又耐消化,能吃饱肚子。是过去坐红头船到海外打工者必备的食品。由于飘洋过海,出外打工,是事出无奈,故有此叹。 二、潮汕俗语所反映出来的潮人饮食偏好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地处海滨的潮汕人对于食物更是有自己的一方见解和偏好。 1.年夜尖头冬节乌 尖头:江海交汇处的一种鱼。乌:乌鱼,一种淡水养殖鱼。冬节:冬至。在冬节至年关,此两种鱼最肥美。乌鱼是潮汕人较喜欢食用,也是比较值钱的一种淡水鱼,在潮汕俗语中有广泛的反映。与之相关的俗语还有“寒乌热鲈”(冬天的乌鱼、夏天的鲈鱼最为肥美),“乌鱼鳃,唔甘分厝边”(乌鱼味美,就连不能吃的鱼鳃都不与别人),到了六月,乌鱼不当令了,但这时苦瓜、勒鱼开始新鲜上市,于是又有“六月乌鱼存个嘴,苦瓜上市勒鱼肥”一谚。 2. 鲤姑喉吃赢草鱼头 潮人谓鲤姑鱼的头部与肚子之间的部位最好吃,比草鱼头还美味。鲤姑鱼到六月最为肥美,是趁时好货。故还有俗语“六月鲤姑”一说。 3.立冬蔗食病痛 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4.夜昏东,眠起北,赤鬃鱼,鲜薄壳 晚刮东风,早刮北风,正是赤鬃鱼和短齿贻贝当令的季节。薄壳为潮汕特产,生长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时候,生长得最为饱满,故有“六月薄壳—假大头”一说。 5.钱螺蚌仔—食酸嘴 钱螺、蚌仔两种贝壳类食物,个小肉少,不方便进食,同时也没有什么吃头。 6.三四卖梅,五六刮草 每年的三、四月杨梅当令,市面上就开始有人卖杨梅了。但“一粒杨梅,三斗火”,杨梅有热气,容易上火,不能够多吃。由于杨梅不易保存,过了端午节,市面上就没有杨梅卖了。即“水梅唔过四月八,杨梅唔过五月节”。 每年的五、六月天气热,街上开始有人卖草(凉份)。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间小贩所卖的一种清热小食。一般都用一个大缸盛之,当有人购买时,用勺子从缸中一块一块的刮出装碗,并同时在碗中切割几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与之相仿的消暑食物还有豆腐花。这些都是本小利大的生意。故人称“草豆花,砍参割”(本小利大)。相关的俗语还有“别人草,别人糖”(别人的东西,可以任意挥霍浪费)、“草熬熟,天时变局”(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南肚浮乌云,草卖有存”(下雨天,草果卖不出去)等等。 7.三四桃李柰,七八犹甘柿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犹甘和柿子当令。 8.霜降,橄榄落瓮 霜降时,橄榄成熟可以收获。要用瓮来装是因为橄榄见风就起皱,需装入瓮中密封保存才长久。 9.食鱼爱食马鲛鲳,看戏爱看《苏六娘》 谓马鲛鱼和鲳鱼是好鱼,潮剧《苏六娘》是好戏。潮人特别爱好吃鲳鱼头,爱食到什么程度呢,有俗语“卖田卖地买鲳鱼鼻”以夸张手法极言鲳鱼头的美味。 10.食蛴试身份 蛴,蟹类的一种,壳的两端成锥状,大足瘦长,潮人喜用生蛴腌制生食,味极鲜美,但肠胃不好,易引起腹泻。 三、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烹调讲究。 潮人的烹调技术,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悠久的烹调文化,通过散布在国内外的大小潮州菜馆,早就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潮州菜以海鲜见长,烹调用料,多姿多彩,采用鱼翅、燕窝、禽畜内脏和某些蔬菜,都是世界各国很少使用的。 1.潮州菜的制作方法 “煎炒烙”潮菜烹调中的三种主要炒盘工艺。炒盘时讲究“猛火厚香鱼露”。“炖” 潮菜烹调中四种清汤的制法。:就是用生鱼菜在滚烫的汤中泡熟,就象现在的吃火锅。潮菜中以汤泡类最为特色。特点是清甜可口,而且能保持原味。 2.潮州菜的“彩盘”艺术 潮州菜在装盘的时候,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色各样的花鸟之类或放上蔬菜,置于盘中做点缀之用。所以俗语有“莞荽姐叠盘头”之说。莞荽,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菜,做为盘头配用。“姐”字纯粹是一种拟人化的尊称,并不意味就是女的。此俗语比喻走在前头的人和事。 3.潮菜烹调配料的讲究 有“嫩姜陈醋”、“生葱熟蒜”之说。调味用的姜要用嫩的,醋要用陈酿的。用葱时只需切碎无需炒熟,用蒜时就需炒熟。这些都是潮汕厨师们经验的高度总结。潮州菜还很重视调料,每样大菜上席时,必配上“酱碟”,有时是甜酱、有时是梅膏酱、有时是桔汁等等。这都要根据上什么菜而定。蘸上各种“酱碟”,吃起来风味更加独特。 4.潮菜宴席菜式的讲究 潮菜宴席菜式讲究饮食多样化,荤素结合。故有“食鱼食肉,还着菜甲”一谚。
6. 潮汕地区的潮汕风情
潮汕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东边境多山地,峰峦迭翠,绵延成串,中间为桑浦山、小北山等山地构成的潮汕丘陵,南部沿海地区有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形成的几个冲积平原。沿海冲积平、原共3000平方公里,约占本地区总面积的1/3。其他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占本地区总面积的2/3。平原上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光热丰富,十分适宜农作物的栽培。
源远流长的韩江,韩江原名员水,后为纪念韩文公而改今名,全长470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为本省第二大河,江南笫三长流(仅次于珠江、闽江),是孕育潮汕平原的干流。它的源头是两条支流。一为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西侧南端长江上坪山;一为梅江,发源于紫金县七星山东。
两江在大埔三河坝会流。始称韩江。三河坝以上为上游,三河坝以’厂至潮州竹竿山为中游,有凤凰溪等大小支流廿余条汇入,竹竿山以下为下游。韩江到竹竿山后,分成3支:即西溪、东溪和北溪,均进入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江面开阔,多超过500米,西溪最宽处达900米。但坡降小,河床浅,水流缓慢,泥沙堆积,沙洲丛生(大者如江东镇,类似长江的崇明岛或湘江的桔子洲),河道分散,呈扇形等距离入海。西溪上段在潮州境内南流,下段象树枝一样,又分成梅溪、外砂河和新津河,分别在市区和特区东侧入海。外砂河为韩江本流。东溪在仙美村,溪口又分两支:一南行为莲阳河,一偏北行为东里河,分别于北港和东里港入海,北溪则入澄海,后汇东里河入海。韩江下游水流分支,河道末段变窄,泥沙淤塞。50年代以来,多次修堤,浚河、引韩,开排灌渠,形成自流灌溉,脉络四通八达。处其核心地带的潮州、澄海及汕头市郊,为潮汕最富庶之区。
河深水清的榕江,榕江:是汕头第二大河,长210公里,流域面积4700多平方公里。以南河为主干,与北河分绕榕城(两河近处开运河贯通),至炮台双溪嘴会流。中秋潮涨,此地现双重月影奇景。榕江是丰顺、揭阳、普宁、潮阳渚县的水运要道,也是滋润两岸农田主要水源。
南河经径脚抵河婆,绕钱坑东行,由鲤湖至双溪嘴。北河在丰顺县境内称汤溪,源出峥岩峭壁、流飞湍急的猴子蛛。南流至汤坑,经新铺入揭阳县境,再东经曲溪后至双溪嘴。汇流后的榕江向东南流至汕头港入海。榕江水量丰富,深度超过韩江等其他各河,如榕城北河水深6米,曲溪水深达9米,故航运极便,船只往来如梭。榕江流域水渠纵横,灌溉便利,两岸农田如织。
曲折似练的练江练江贯通普宁,潮阳两县,长92公里,流域面积1336平方公里。上源为普宁县境内的寒妈水,经大坝西南流注入白坑湖,再东南流至桥柱石港山下分二支;一东出潮阳溪口,一东北流至玉窖会桂江折入潮阳,于流西渡会溪口之水。东行的一支横贯潮阳中区至和平出石龟山,会南北备支流成为巨泽,称龟头海,已筑堤围田。江水续流至龙津,绕沧州南流,从海门入海。过去自龙津沿江而上至溪口,迂回曲折,状如白练,故名“练江”。练江中下游流域地平如镜,平畴万顷,蔚为壮观。
除韩、榕、练三大江外,还有饶平的凤江(黄岗河)、惠来的龙江、揭阳的卅岭水、灰寨水、潮州的中离溪、峙溪、凤凰溪及普宁的洪阳河等很多中小河流。由于受东北、西北两构造线影响,遂构成了叶脉般的水道。且为山势、地势制约,多单独入海。总之,汕头地区河流众多(共30多条),这些河流具有流量大(因雨量多)、含沙量少(因岩石坚硬,植被较好)、汛期长(因季风影响,夏半年多水)、水力资源丰富(韩江170万千瓦,榕江31万千瓦)等特点,可以发挥灌溉、养鱼、航运,水电等多种效用。
凤凰山耸立于饶平县和潮州市,丰顺县的交界处,纵横千里。主峰凤髻位于潮州北境,高1497米,为潮汕最高山峰,比五岳之首的泰山仅低几米,比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高。山顶状如凤冠,故有此名。凤凰山跟福建武夷山同一走向,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挤压扭动隆起而生成。山多花岗岩、流纹岩,但不象海岸丘陵那样裸露,山坳土层发育较深厚,利于种植和耕作。
大北山大北山屹立于揭阳、揭西、丰顺、五华等县境,东北断续接凤凰山,西南逶迤连小北山,主峰北山嶂位于揭西北部,高1300米,山顶平缓,似高原状,呈多层地形。与凤凰山一样,大北山北坡挡住寒流,南坡迎风蓄雨。每年冬季风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侵时,秦岭首阻其锋,南岭再截一程,至此又被这堪称“笫三梯队”的凤凰山、大北山所阻,便成为强弩之末了。
大南山大南山处于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之交,大致与海岸平行,属折皱型的海岸山,因相对于大北山而得名。主峰望天岭,高972米,位于普宁南部。大南山虽属低山,然雄视广汕公路,俯瞰练江平原,显得英姿挺拔。大南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边缘有大断裂,属断块低山,岩石裸露,隘口众多。
桑浦山该山是韩江、榕江南段之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潮州、揭阳及汕头市郊的交界处,大部绵亘于潮州西南部,长30多公里,最高峰大尖山海拔484米,属丘陵地。曾为海水浸漫,后地壳上升,河流冲积,遂使孤岛成山丘。有多处海蚀地貌出现,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蘑菇等等,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山上花岭岩裸露,有狮子岩、灵泉岩、玉简峰等峰岩。历史上曾产茶,北麓种桑,故名。东山湖一带有超过100℃的温泉,远观烟雾弥漫,近看湖水翻滚,又有优质矿泉水,已建有疗养院。西山下临梅林湖,是—“海迹湖”,大约万亩,湖光山色,令人心醉。
此外,饶平、福建边界,丰顺、普宁、揭西边境等处,均有一些高度超过千米的山峰,如饶平的西岩山、大质山,揭西的李望嶂、畚箕石以及普宁西南边境的峨眉嶂等。
纵观潮汕诸山丘,地质年代久远,,多是距今1亿4千万—年至9千万年前,即中生代侏罗纪末到白垩纪期间燕山运动所形成,主要呈华夏式构造,因久经侵蚀,高度不很大。花岗岩石裸露,可成为就地取材的建筑原料。至于利用山区开发矿产、水力,种植林木、果树、橡胶、茶、竹,发展畜牧业和其它多种经营,更是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潮汕地区不但山川秀丽,而且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气候资源、水产资源、土壤植被、能源矿物等项,都相当可观。
气候资源潮汕地区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故常年气温较高,夏长冬暖,春秋相连。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年均温21.3℃。七月均温28.2℃,极端高温37.9℃;一月均温13.2℃,极端低温0.4℃,霜期仅数天,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
常年降水丰沛,市区内年雨量达1555毫米,北部山地迎风坡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市区月均达339毫米,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是高水期。高温多雨同步,作物长势旺盛。
但雨量的年变率颇大,最多的1973年达2410毫米,最少的1933年仅有516毫米。最大的日雨量达:297.4毫米(1953年7月21日)。故暴雨季节固然水足,但需注意防涝。此外,夏秋多台风,冬春有霜冻阴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风,这都是美中不足之处。
至于风向,夏季多西南风,其余时间多东北风。
土壤和植被潮汕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有机质含量并不丰富,但经人工改造后,可种植果树或热带经济作物,黄壤多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宜种茶树、油茶或常绿针叶林。水稻土分布于潮汕平原和河流谷地、山区谷底,它是河流的冲积土,也是人工长期耕作的产物,土层厚,土质肥,酸度低,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沙质土多分布于高亢地段及山边、海滨,原本瘠薄干燥,但修水改土施肥后,能改善土质,可种植水果或蔬菜。盐碱土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经过引淡冲咸,多方努力,充分利用,也是宝地。
潮汕地区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常年青绿,花果期长。现状植被为次生的南亚热带草坡,人工栽培的针叶树在偏北山地也能成长。引进适生的茶、油茶、油桐、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黄竹等树种也能自成群落。平原谷地间有水稻、甘薯、玉米、麦类、豆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蔗、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橄榄、杨桃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更是优质多样,终年不断。还有为数不少的本地中草药。无霜或轻霜地区的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等的栽培情况良好,橡胶种植突破北纬17度线,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且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很有帮助。
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跟全省一致,高于全国12%、全球22%的平均水平,多分布于北部山地,以杉树、桉树、马尾松、木麻黄为多。村边路旁也有零星树木,村边以榕树、槐树为主,路旁多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全区有山地1050万亩,比耕地多一倍半,但有林面积仅占60%,发展林业的潜力很大。
水产和养殖动物资源方面除普遍饲养猪、牛、羊、兔、鸡、鸭、鹅、鸽外,水产资源也占重要地位。捕捞养殖地域宽广。海岸线东起饶平上东乡,西至惠来岐石华清村,长277.8公里,加上岛岸线123.7公里,全长401.5公里,形成了14个大小渔港。海上有大小岛屿37个,最大的是南澳岛,面积107平方公里。海区陆棚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四大渔场中最有开发潜力的一个。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饲料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陆地河湖塘众多,水域辽阔,有约15万亩的江河水面及28万亩的宜鱼池塘、水库。淡海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不下百种,如龙虾、石斑鱼、鱿鱼、江瑶、沙虾、马鲛、泥蚶、鳗鱼、鲨鱼、黄鱼、带鱼、墨鱼等等。养殖膏蟹、石斑、龙虾、对虾、鲷科鱼类、紫菜、昆布等藻类和蚶、蚝等贝类很有成绩。传统的淡水养殖则以鲩、鳙、鲢、鲮、青、鲤六大种为主,其次为鲫鱼类,塘虱、鳗鱼等无鳞类和生鱼、甲鱼等的养殖也收到极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沿海有取之不尽的盐产,提供了丰富的食用、医药和工业用盐。
能源和矿物能源首推水力。年平均径流总量150亿立方米,加上外区来水,超过300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0多条。上下游天然落差大,一般有200至350米,最大落差是986米(潮州峙溪水),可开发的水力能发电约15亿度。现已兴建中小型水电工程874宗,拥有北山、龙颈、南窖,凤凰、汤溪等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水电站,已开发的水力资源约占总蕴藏量的40%。
生物能源也占重要地位,全年累计相当于250万吨标准煤。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来源:稻麦薯豆蔗等的茎叶;薪炭林,每年约有300万担柴炭供应,人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
本地煤炭资源缺乏,理论藏量100万吨,可供开发的约80万吨,主要分布在惠来境内,其次是普宁。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尚未发现,但据国外卫星遥测,发现惠来一带有天然气和石油,但必须进一步探测才能证实。不过珠江口盆地东缘临近我市,南海海域蕴育着很好的含油构造,因此在本区进行较大规模的石油开采有一定的希望。此外,区内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非常规能源倒很丰富,只是造价昂贵,未能普遍开发利用。
矿产以锡最多,在李四光教授的亚洲地质图中属南岭成矿带。以潮州古巷厚婆坳最有名,其中伴有铅、锌、金、银、镐等金属。还有惠西岭硫铁矿、万峰山的铍矿,澄海莲花山的钨矿、钻矿,揭西的稀土矿,铙平磁铁矿和惠来隆江的沙金。西部沿海还有锆、钛等稀有金属,使沙滩常呈一片墨绿色。南海中也有大量金属矿产。
此外,潮州、饶平有丰富的优质瓷土,意溪储量达3000万吨,可为陶瓷等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同时,沿海至三角洲腹地因系古海湾沉积,故有丰富的贝,烧灰建屋,十分方便,韩江沙又是制造玻璃的极好原料,可生产大量建筑材料。
7. 四月份去潮汕旅游穿什么衣服合适
潮汕地区面海,所以大部分的地区空气还不错,4月份的时候都开始热了,基本上回是短袖的节答奏,早晚凉的话有件长袖衬衫之类的裹一下就好了。如果行程有安排去海边的话,一件薄的外套还是不能少的,海边早晚温差还是比较明显的,另外注意防晒。
8. 4月2日一4曰潮汕天气
你好,
潮汕天气
2日(今天)、多云、22/13℃、 微风
3日(明天)、多云、23/14℃、3-4级转微风
4日(后天)、多云、23/16℃、微风
9. 潮汕风俗有哪些比较有趣的
■潮汕人外出习俗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携带——旧时,人们上圩市多带市篮、箩筐;走亲戚带装礼品的花篮、藤篮,如远行携带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钱人用藤荚、皮箱。解放后,人们时尚用军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后,各式各样手袋、背包、皮箱,随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坐船为多。计算路途远近,以10华里为一铺,通常走一小时。轿是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镇多有专供雇用的轿铺,官贵者坐四人大轿,一般有钱人坐二人抬竹轿,新娘出嫁坐花轿。轿在解放后已弃用。本地极少有牛车,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曾有马车,后也为汽车代替。
20世纪以前,内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篷船,上苏杭、下海南及出远洋靠双桅红头船。汕头开埠后,门户开放,外国轮船纷纷到来,外资、华侨、内资轮船公司甚多,内河也行小轮船。至30年代水运发达,人们出洋南下北上做生意,多坐轮船,红头船退位。潮汕铁路1904年动工,1906年建成通车,成为汕头与潮州人们交通的主动脉。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各市县普遍筑汽车公路,1933年筑汕头飞机场;至此,海陆空交通全面畅通,有钱人、生意人,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清末民国初人力车(黄包车)成为市区路面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无论城乡,短途仍靠步行。解放后,大量单车出现,市区脚踏三轮车也多,至六七十年代,汕头成为单车密度最高地区。80年代后,汕头海陆交通全面发展,摩托车也成为全国密度最高地区;公路交通和市区公共汽车,也逐步发展。出门坐车、坐船、搭飞机,不管长途短途,已成为人们外出的习惯。平原地区过河,旧时多靠渡船,解放以来多已建桥,农村的小渡船,也已是凤毛麟角。
辞送——凡亲人挚友远行,必有辞送。潮人出洋谋生者众,远离故土,未知何日回归,亲情惜别,往往缠绵悱恻,或互赠礼品留念,或送钱财作盘缠,或煮鸡蛋甜丸送顺风,千叮咛,万嘱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礼。旧时有“父母在,不远游”观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业为重,观念渐变。
宜忌——旧时远行者,路途艰险,多有求神问卜,选择吉日之俗。动身之时,宜说吉利话,忌说跌、沉、翻、倒一类词语。近年交通事故频生,司机和旅客,也还有求神保佑和掼珓者。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
■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饮食习俗
蜡 笔
潮汕俗语是潮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人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而饮食,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自然在潮汕俗语中有着广泛的反映,其内容涉及到潮汕的小吃、特产,潮人的饮食偏好、饮食戒忌、烹调讲究等等,潮人的饮食习俗在诙谐幽默的潮汕俗语中表现得更为具体生动、活泼有趣。可以这么说潮汕俗语也是探索潮人饮食习俗与文化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将有关潮人饮食习俗的潮汕俗语归纳如下,以请教于方家。
一.见诸潮汕俗语的潮汕小吃、特产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其中的著名品牌在潮汕俗语中都有所表现:
1.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
2.苏南薄饼—嘴甜舌滑
苏南薄饼汕头市澄海区名产小吃,以入口即化,酥香可口为上品。以此喻某人能言善道,善于吹捧。
3.靖海豆楫—好着喉衰着齿
靖海豆楫揭阳市惠来县名产小吃,香甜可口,但因质地柔韧,牙齿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缝中。俗语以此喻有所好必有所损。
4.意溪饼—大块厚
意溪饼潮州市意溪镇名产—酥皮潮式月饼,比其他地方所产的月饼较大块,也较厚。以此喻较好的机会或较丰厚的收入。
5.棉湖酥糖—无粕
棉湖酥糖现揭阳市揭西县棉湖的名产,入口即化,不留余渣。以此喻无根据的乱讲一通。
6.老君堂香腐—楞楞
老君堂香腐潮州市下东平路老君堂所产姑苏香腐。质地硬韧,需慢吞细嚼。喻坚韧。
7.海山虾米—大插
海山虾米揭阳市饶平县三百门盛产的对插大虾干。以此喻有大的收入来源。
8.狮头鹅—大只雅
狮头鹅汕头市澄海区名产,个头大,体态优雅,肉质鲜美。俗语以此喻高大健美之人。
9.潮州柑—碰桶
潮州柑潮汕名产,个头大,汁多肉美,以前长期为出口外销产品。
10.赤内琵琶鸭背柿
赤内、鸭背地属潮州市潮安县的归湖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一个盛产琵琶,一个盛产柿子。
11.陈桥阿妈惊吊瓜溪东老爷畏麦
陈桥、溪东都属潮州市,一个盛产青瓜,一个盛产麦子,大家久食生厌。
12.南畔洲菜头—痛窟
南畔洲菜头汕头市澄海区盛产的良种萝卜,个头大。传说某农民一天早上下地,发现萝卜被盗,地里只剩下一个个的大窟窿,面对如此场景,老农只能对着窟窿心疼被盗的萝卜咋那么大个。由此喻损失惨重。
13.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即糯米香肠,潮汕有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皮薄,馅饱,圆鼓鼓的。俗语以其外形喻某人衣着太过紧束身肢。
14.棉湖豆干—热单畔
棉湖豆干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名产。吃时把豆干放入油锅中煎,只煎一面,使其半边焦黄味道香脆,另半边仍然乳白鲜嫩,吃起来别有风味。俗语使用同音相关的手法,喻单相思。
15.无可奈何舂甜
甜,潮人用糯米和红糖蒸成的一种糯米年糕。由于不易变质,方便保存,同时又耐消化,能吃饱肚子。是过去坐红头船到海外打工者必备的食品。由于飘洋过海,出外打工,是事出无奈,故有此叹。
二、潮汕俗语所反映出来的潮人饮食偏好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地处海滨的潮汕人对于食物更是有自己的一方见解和偏好。
1.年夜尖头冬节乌
尖头:江海交汇处的一种鱼。乌:乌鱼,一种淡水养殖鱼。冬节:冬至。在冬节至年关,此两种鱼最肥美。乌鱼是潮汕人较喜欢食用,也是比较值钱的一种淡水鱼,在潮汕俗语中有广泛的反映。与之相关的俗语还有“寒乌热鲈”(冬天的乌鱼、夏天的鲈鱼最为肥美),“乌鱼鳃,唔甘分厝边”(乌鱼味美,就连不能吃的鱼鳃都不与别人),到了六月,乌鱼不当令了,但这时苦瓜、勒鱼开始新鲜上市,于是又有“六月乌鱼存个嘴,苦瓜上市勒鱼肥”一谚。
2. 鲤姑喉吃赢草鱼头
潮人谓鲤姑鱼的头部与肚子之间的部位最好吃,比草鱼头还美味。鲤姑鱼到六月最为肥美,是趁时好货。故还有俗语“六月鲤姑”一说。
3.立冬蔗食病痛
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4.夜昏东,眠起北,赤鬃鱼,鲜薄壳
晚刮东风,早刮北风,正是赤鬃鱼和短齿贻贝当令的季节。薄壳为潮汕特产,生长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时候,生长得最为饱满,故有“六月薄壳—假大头”一说。
5.钱螺蚌仔—食酸嘴
钱螺、蚌仔两种贝壳类食物,个小肉少,不方便进食,同时也没有什么吃头。
6.三四卖梅,五六刮草
每年的三、四月杨梅当令,市面上就开始有人卖杨梅了。但“一粒杨梅,三斗火”,杨梅有热气,容易上火,不能够多吃。由于杨梅不易保存,过了端午节,市面上就没有杨梅卖了。即“水梅唔过四月八,杨梅唔过五月节”。
每年的五、六月天气热,街上开始有人卖草(凉份)。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间小贩所卖的一种清热小食。一般都用一个大缸盛之,当有人购买时,用勺子从缸中一块一块的刮出装碗,并同时在碗中切割几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与之相仿的消暑食物还有豆腐花。这些都是本小利大的生意。故人称“草豆花,砍参割”(本小利大)。相关的俗语还有“别人草,别人糖”(别人的东西,可以任意挥霍浪费)、“草熬熟,天时变局”(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南肚浮乌云,草卖有存”(下雨天,草果卖不出去)等等。
7.三四桃李柰,七八犹甘柿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犹甘和柿子当令。
8.霜降,橄榄落瓮
霜降时,橄榄成熟可以收获。要用瓮来装是因为橄榄见风就起皱,需装入瓮中密封保存才长久。
9.食鱼爱食马鲛鲳,看戏爱看《苏六娘》
谓马鲛鱼和鲳鱼是好鱼,潮剧《苏六娘》是好戏。潮人特别爱好吃鲳鱼头,爱食到什么程度呢,有俗语“卖田卖地买鲳鱼鼻”以夸张手法极言鲳鱼头的美味。
10.食蛴试身份
蛴,蟹类的一种,壳的两端成锥状,大足瘦长,潮人喜用生蛴腌制生食,味极鲜美,但肠胃不好,易引起腹泻。
三、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烹调讲究。
潮人的烹调技术,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悠久的烹调文化,通过散布在国内外的大小潮州菜馆,早就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潮州菜以海鲜见长,烹调用料,多姿多彩,采用鱼翅、燕窝、禽畜内脏和某些蔬菜,都是世界各国很少使用的。
1.潮州菜的制作方法
“煎炒烙”潮菜烹调中的三种主要炒盘工艺。炒盘时讲究“猛火厚香鱼露”。“炖” 潮菜烹调中四种清汤的制法。:就是用生鱼菜在滚烫的汤中泡熟,就象现在的吃火锅。潮菜中以汤泡类最为特色。特点是清甜可口,而且能保持原味。
2.潮州菜的“彩盘”艺术
潮州菜在装盘的时候,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色各样的花鸟之类或放上蔬菜,置于盘中做点缀之用。所以俗语有“莞荽姐叠盘头”之说。莞荽,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菜,做为盘头配用。“姐”字纯粹是一种拟人化的尊称,并不意味就是女的。此俗语比喻走在前头的人和事。
3.潮菜烹调配料的讲究
有“嫩姜陈醋”、“生葱熟蒜”之说。调味用的姜要用嫩的,醋要用陈酿的。用葱时只需切碎无需炒熟,用蒜时就需炒熟。这些都是潮汕厨师们经验的高度总结。潮州菜还很重视调料,每样大菜上席时,必配上“酱碟”,有时是甜酱、有时是梅膏酱、有时是桔汁等等。这都要根据上什么菜而定。蘸上各种“酱碟”,吃起来风味更加独特。
4.潮菜宴席菜式的讲究
潮菜宴席菜式讲究饮食多样化,荤素结合。故有“食鱼食肉,还着菜甲”一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