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

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

发布时间: 2020-12-18 12:10:20

① 河北要建设11个现代旅游城市是真的吗

根据《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要求,形成“一圈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

环首都休闲旅游度假

依托草原冰雪、温泉地热、海滨海岛、避暑气候和自然山水等资源,打造京西太行、京东山海、京北草原、京南小镇等品牌和功能区,加快运动康体、温泉养生、避暑疗养、森林草原度假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大力推进京西百渡休闲度假、京承皇家御道、张承草原天路、京东商务会展、京南旅游新业态发展,构建环首都优质生活圈,形成京津居民康养休闲首选地。

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区

以运河流经我省的主要城镇为重要节点,对重要文物及相关环境进行修复,建设博物馆、主题公园及休闲街区,部分河段实现通航,在运河沿岸打造文化演艺、杂技研修、民俗体验、特色小镇、主题节庆等多业态复合型旅游产品,建成高品质的滨河休闲带。

现代乡村休闲度假区

依托我省中南部平原湿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培育采摘基地、休闲农庄、国家农业公园、湿地公园、特色小镇、民俗乡村等,推动环省会休闲农业、衡水湖湿地民俗、邢台平原花海、广府古城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发展,促进平原旅游崛起。

② 光明区的“四城两带”指的是什么

重点围绕科学城、凤凰城、光明小镇、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沿松白路一路两侧转型提升带等区域开发建设,逐步构筑南北协调、东西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

光明科学城:位于光明北区,规划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打造成为更具创新性、活力性、科学特色,产学研一体的科创城区。

光明凤凰城: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包括光明高铁门户区、平板显示园片区、新城公园周边片区及红坳片区,是深圳市16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将打造成为光明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核心功能区。政府计划加强片区土地整备和出让力度,重点推动光明新城综合体、光明高铁城综合体、长圳车站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华侨城“光明小镇”:由华侨城出资500-1000亿元的绿色生态旅游区,以“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为主线,在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中,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小镇。

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带:重点打造成为光明新区独具魅力的城市滨水景观长廊和休闲文化带,营造自然亲水、休闲人文、富有活力的中部生态文化休闲带。

沿松白路一路两侧转型提升带:重点打造“1+3+N”功能布局,促进沿线交通、土地、产业、经济的耦合发展,打造一条光明西部片区的“深南大道”。



③ 如何认识移民搬迁在推进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好,
《规划》通过对呼包银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陕甘宁革命老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毗邻区域的分析研究,结合中央和省政府发展要求和沿黄地区发展条件,按照新发展理念,围绕城镇发展、生态保护、区域合作、文化传承和设施建设等要求,到2030年形成“一园两群三片四心”的总体空间布局,将沿黄地区逐步建设成为黄河中游生态文化共同体、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和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继续做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指导各地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做好镇村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落实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的要求。同时,将围绕沿黄地区总体空间布局,优先安排沿黄县城专项建设资金,加快沿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继续抓好原有沿黄“两镇”建设,省上跟踪指导考核的市级重点示范镇进一步向沿黄倾斜,加快培育沿黄特色小镇,近期对清涧县高杰村镇、宜川县壶口镇、韩城市芝川镇、合阳县洽川镇、延川县乾坤湾镇等5个镇重点培育。
大力推进沿黄人居环境改善,在沿黄地区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73个,完成沿黄地区12个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启动沿黄地区3个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加快改善沿黄生态环境。

延川县乾坤湾
此外,省住建厅还将不断推进沿黄镇脱贫攻坚工作,用脱贫项目助推小城镇建设发展,通过小城镇平台助力脱贫攻坚。同时,加快移民搬迁、产业园区、风景名胜区等项目建设,精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进镇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有保障。并推进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工作,力争更多的沿黄项目列入全国小城镇项目库,推动项目有实质性进展。
望采纳谢谢! 本司加拿大技术移民30万人民币,不成功不收费!!

④ 江汉运河的介绍

江汉运河,又称扬水、子胥渎,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版前所知中国最权早的运河。楚庄王(前613~前591)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汉水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潜江西北注入汉水,沟通江汉,楚灵王(前540~前529)时,又自章华台(今湖北监利北)开渎北通扬水以利漕运。楚昭王(前515~前489)时,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运道以入,故称“子胥渎”。现代“江汉运河”,指引江济汉工程。南水北调、引江济汉,造就一条连接长江和汉江的江汉运河。今年,随着引江济汉工程的完工,江汉运河将沿线荆州、荆门、潜江、天门的4市11个乡镇串珠成链,一条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带呼之欲出。

⑤ 江汉运河的工程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三大工程之一,江汉运河全长67.23公里,兼具水利、交通回运输、防洪、灌溉、生答态补水等功能。运河流经荆州、荆门、潜江、天门4市11个乡镇,辐射带动荆州区、沙洋、潜江等地12个乡镇。
据了解,江汉运河沿线的11个乡镇,大多距离市区较远,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为配合引江济汉工程,修建江汉大运河,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改变,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江汉运河沿线城镇,缺乏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缺乏统一的旅游规划,缺乏投资主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小城镇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江汉大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人文、乡村休闲、水利景观兼而有之。”刘杰说,江汉大运河沿线分布着楚都纪南城、荆州古城、石家河考古遗址、熊家冢、龙湾遗址等历史文化景点,还有江汉园林、长湖、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景观和项目。运河上架设有59座代表各个时期、形态各异的桥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桥梁展览带”,与船闸、渠道一道构成独具特色的平原水利景观。同时,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位于武汉、宜昌、荆州、荆门等城市中间,属于周末休闲圈的辐射范围,非常适合自驾游

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思路

根据湖北省政府下发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在后现代理论指导下确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战略。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保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既展示出后现代的核心理念,又借助于后现代视野来扬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化的局限,借鉴并超越世界上先发国家的历史经验,避免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影响,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和利益机制。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欠发达而生态文化资源赋存的初始条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产力形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经济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集成—产业集聚—综合效益”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支撑内生增长方式的原动力。在实施步骤上突出“交通先行”战略和“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点,整合提升利用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呼应互动的“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原则为:
1、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3、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资源共享,开放合作;
6、保护优先,和谐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来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现场会和工作会,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重要讲话,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开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培育品牌、发展主体、强化基础、创新机制。他强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加强领导。各市州(林区)及省直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拿在手上,亲自动手,下重手抓。要有专门的班子抓,要加强工作协调和联动。
常务副省长、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宪生大会发言,要求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即规划与落实的关系、省与市州(林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突出旅游特色与促进全面发展的关系。他部署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颁布“一总三专”规划,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强化目标责任,着力推进12大工程建设;尽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优化圈域发展环境;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运营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十堰市沿线,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现场会”。会上,罗清泉说,一年多时间以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各项建设和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生产总值4980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10年前5个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工业增长31.2%,城镇以上的投资增长41.5%,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省长李鸿忠因为防汛工作,在现场会上做了书面发言,他说,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战略机遇。全省要更新发展理念,从省级层面规划统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单纯的旅游圈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现场会”,常务副省长李宪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创造拓展市场主体发展的招商引资平台和融资渠道;策划打造十大核心景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项目库并推进项目与市场主体对接。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的关系,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强做大旅游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小企业,他要求体现“专、精、特、新”这四个字。 概括起来说,规划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进措施稳步实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迅速。
关于规划,在宏观层面,形成了省“一总三专” + 市州林区“一总三案”规划体系。
在中观层面,编制了《湖北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总体规划》,该规划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审定并下发实施。对武汉-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武汉沿线1139公里打造景观廊道,让游客实现边旅边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态景观工程”核心内容是“两段两区十村落”:
“两段”:武神生态公路(G209)房县城关至房县银坪乡龙洞沟,路段全长64.3公里;宜神生态公路(S312)夷陵区姜家湾(K11)至雾渡河集镇桥头(K58),路段全长47公里。
“两区”:改造汉十公路孝感服务区、武当山服务区。
“十村落”:打造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10个景观段各1个特色村落,分别为丘陵田园风格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办车站村,重丘山林风光的随州市随县均川镇松树垭村,岗地田园风光的襄阳市襄城区张湾镇张家湾村,山林水库风光的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低山林地风光的房县土城镇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风光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风光的兴山县水月寺镇杉树坪,重丘风光的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赵家湾村,水乡田园风光的荆州市沙市区观音档镇丫角村,平原田园风光的仙桃市沙嘴街办叶家河村。
已实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万余亩,改造特色民居4411户,竖立旅游交通标牌227块,还有山体水体和村庄环境整治及相应的环保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项目,这是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决策的具体措施。2008年首战全长225.1公里武神生态公路改造,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从武当山到神农架由原来的6小时车程缩短到4小时,又将沿途打造为植树造景生机盎然,旅游标识标牌清晰明丽,特色民居改造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全长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将一线穿珠串起三峡画廊,昭君故里和神农雄峰,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随岳、十房、武荆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区道路、三峡翻坝公路、宜昌—十堰等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王昭君码头等“铁水公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设,如火如荼,有的已经建成投运。据统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总里程已达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达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根据审议通过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布局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八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到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将形成“一线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交通圈;“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交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据统计,圈域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幅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旅游产业高位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成爆发式增长。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人家及白果树瀑布、恩施腾龙洞等景点景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长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先期启动的12大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222亿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专项投资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5亿元,撬动倍数达6倍多。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武神生态公路等“铁公机”交通项目、十堰武当山太极湖景区项目、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项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区及清江北纬30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神农架整合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一体化运作的神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襄阳古隆中景区、习家池汉代私家园林等项目、恩施大峡谷等项目,洪湖岸边是家乡、乌林高端温泉等项目、荆门长寿之乡旅居项目、圈域7个旅游名镇、62个旅游名村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了《荆州风》、《三峡风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十堰国际武当武术节、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尤其是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靓丽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组织机构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办公室,鄂西圈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已于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经颁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后续政策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拟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陆续审定出台。

⑦ 2018年陕西省将打造多少个文化旅游名镇

从陕西省旅游发展委获悉,今年将精心打造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多层回次推进小城镇建答设,发挥小城镇对贫困人口就业的带动作用和对县域经济的产业牵引作用。

陕西省2018年将继续精心打造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31个文化旅游名镇,抓好5个沿黄小镇建设,突出黄土风情和滨水景观,指导编制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提高建设特色。同时在中心城市周边和沿黄生态城镇带培育以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小城镇,尽快形成一批形态各异的产业牵引型小镇。

⑧ 现阶段农家生态旅游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1)对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许多经营者误以为农家旅游就是到农村观光,因而不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农村特色,大兴土木,甚至变更土地用途,建园造景。开发经营者过分重视了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层面,开发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规划,造成乡村旅游地逐渐城镇化,不重视对农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使农村特色大打折扣。

(2)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经营者对农家生态旅游的理解过于狭隘。部分的农家生态旅游只是以餐饮为主,大多数游客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还有部分农家生态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采摘和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

(3)缺乏科学合理的农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一些地方在发展农家生态旅游时,没有将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而是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4)基础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部分农村的建设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因此街道、道路标识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旅游者在有些地区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驾车行走艰难。其次,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

(5)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在利益面前,经营者往往忽视了旅游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恶性破坏,忽视了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农家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源,又加上环保措施不健全,区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6)管理人才欠缺。农家生态旅游接待点的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一般从业人员也因为缺乏培训而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管理指导还没有完全到位。

(7)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农家生态旅游产品普遍偏重外部条件的建设,从而忽视对农家乐村野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了“农”韵和“野”味不足。

⑨ 中国的人工运河有哪些

1、胥河

春秋时期的胥河和邗沟。 胥河,古代又名胥溪、胥溪河,源出南京高淳固城湖,上游连接长江在安徽芜湖的支流水阳江,下游连接太湖水系荆溪。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中国的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开凿于公元前506年的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亦是我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

2、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 地跨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

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


3、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指的是从西藏朔玛滩到天津的运河,西藏水救旱中国。朔天运河也称“大西线工程”,是由郭开等人提出的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大胆设想。

4、两沙运河

两沙运河又称古扬水运河,是一条连通沙洋和沙市的人工水道,沟通了长江和汉江。作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始建于公元前601年,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筑,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水道。

5、江汉运河

江汉运河,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造就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汉江的中国当代最大人工运河。其渠道底部宽60米,航道水深5至6米,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

随着2014年9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的通水完工,江汉运河将沿线荆州、荆门、潜江、天门的4市11个乡镇串珠成链,一条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带呼之欲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