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旅游业
Ⅰ 应从哪些方面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现代化
1.政府可以为旅游营销树立健康的形象,制定长远战略性目标。作为旅游营销的主导型身份,政府应该帮助旅游业树立起中长期的良好形象,为他们制定出具有较高战略性意义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这显然是政府在旅游营销中应该扮演的主要角色,并充分发挥出其作为主导型身份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一些不规范的旅游企业等为了所谓的竞争和生存而不择手段的破坏旅游业,严防它们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目标,从而使得一些具有全局意义的旅游项目受到不当的挤压而无法发挥出战略性价值。
2.政府可以为旅游业相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当前,我国旅游业和旅游相关的子产业信息不对称,从而让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受到严重影响,其发展的现实活力和长远动力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充当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让旅游业中的主客体、客体和媒体之间、主体和媒体之间的信息实现对等化分布,从而让具有密集型信息含量的旅游产业能够在无形的服务中尽可能地实现信息服务的对称性。
3.政府可以策划一些热点事情来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一些活动的影响。那么,能够组织大型热点活动的身份更好的应该由政府来承担,政府可以从整体上来规划一些强有力的策划活动和热点盛事,维护旅游地的良好形象。否则,光凭一个旅游企业来承担旅游业的不景气,显然风险是非常大的。因而,政府应该扮演好对旅游业的推动角色,发挥出应有的宣传和策划作用,让当地旅游业不至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应该利用自身的行政影响力来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提高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效率。
4.政府可以避免当地旅游业中的重复营销行为。在当前的旅游营销中,一些重复繁琐的营销行为屡禁不止,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一些景区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使出各种花招来招徕旅游者,打出各种特色招牌来吸引旅游者,从而让旅游营销行为变得繁琐而成本高。一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恶性竞争而损坏当地的旅游形象。因此,政府应该充当一个旅游营销的主角,对一些旅游项目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和规划,大大减少重复营销,统一规划营销成本,还有利于形成旅游特色。此外,政府的这种旅游营销参与还可以协调各个旅游景点在营销行为方面的不规范性,让它们在相互牵制中获得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从而让当地旅游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Ⅱ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
Ⅲ 怎样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
首先是观复念上的创新。
按照城市制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大景区。把旅游六要素同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会风貌等社会资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创新。
从对旅游业的管理上升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变条带式的管理为板块式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紧紧围绕来秦旅游者需求设计和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是产品上的创新。设计培育新的主打旅游产品,探索大型参与式的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打造特色节目。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组合新的旅游线路,创建“宜游”发展环境。
Ⅳ “全域融合”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从提出概念到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2017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5.4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2017年全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比五年前增长69.1%,年均增长11.1%。
国务院办公厅的上述《意见》中,重点部署了“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工作,包括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交通、环保、国土、海洋、气象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等。融合发展有助于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融合发展战略用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全域融合”思维,推动一定区域以及更大区域内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提升。
Ⅳ 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的意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一般而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水平。但企业因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与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很多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对产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一个地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种“软化”经济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则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集约化发展方式强调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
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因此对旅游行政部门而言,决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取代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旅游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企业反应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并不成熟,因而很难吸引资金的大规模进入。而先前并没有引起旅游行政部门注意的经济型饭店,最近几年却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并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两厢对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当然,旅游行政部门虽然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游供给涉及各个环节,其中也不乏公共产品的投入(比如景区道路的建设),因此单靠分散的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游公共产品投入。再比如,旅游市场秩序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单个旅游企业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行为,而很少有动力和有能力去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因此如果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这无疑不利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维护市场秩序的部门一起,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
此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有些行为并不一定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可能会要求旅游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而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正因为此, 2008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受日本“观光立国”思想的启发,河南推出了“观光立省”战略,而广东、云南等地也在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游产品,也因逐渐增加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汽车王国”的时代,这意味着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业态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这同样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一潮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五是从旅游者的诉求看,由于旅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其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西游记宫”式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有市场空间,一般化的旅游服务也更难赢得旅游者的认同。这迫使旅游经营者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相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五、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在统筹的同时,还应该突出重点,努力解决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游消费时,既要考虑旅游需求的激发,更要把重点放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上。多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从增加和优化旅游供给入手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旅游行政部门从需求入手推动旅游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发扬。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旅游需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时间。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从时间看,中国人的假期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间有限,而落实带薪休假,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不断呼吁,但进展如何,也很难预料。至于“旅游进社区”之类的设想,主要应该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行政部门不宜过多介入。在收入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作职能看,还是从现实的旅游消费环境看,旅游行政部门都有必要,也应该在优化旅游环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时,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帮助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上。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从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旅游经济也相对发达,同时已经基本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正在通过支持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的,旅游行政部门也有必要积极争取东部向中西部的“游客转移”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一种生态补偿。可以考虑通过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东部地区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送客源力度。还可以借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地在公交车等媒体上免费宣传四川旅游,支持四川旅游恢复振兴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在东部地区公益性宣传的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
三是在统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上。自上世纪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已经有近一半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这表明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未来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的个性化、特色化,通过创新旅游城市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几年,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批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式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仅受到市场的制约,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习惯的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为主体的城市休闲度假带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新增消费的汇聚之地。但是较之城市,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指导,通过提高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Ⅵ 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对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Ⅶ 如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一般而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水平。但企业因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与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很多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对产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一个地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种“软化”经济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则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集约化发展方式强调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
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因此对旅游行政部门而言,决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取代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旅游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企业反应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并不成熟,因而很难吸引资金的大规模进入。而先前并没有引起旅游行政部门注意的经济型饭店,最近几年却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并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两厢对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当然,旅游行政部门虽然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游供给涉及各个环节,其中也不乏公共产品的投入(比如景区道路的建设),因此单靠分散的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游公共产品投入。再比如,旅游市场秩序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单个旅游企业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行为,而很少有动力和有能力去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因此如果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这无疑不利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维护市场秩序的部门一起,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
此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有些行为并不一定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可能会要求旅游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而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正因为此, 2008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受日本“观光立国”思想的启发,河南推出了“观光立省”战略,而广东、云南等地也在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游产品,也因逐渐增加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汽车王国”的时代,这意味着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业态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这同样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一潮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五是从旅游者的诉求看,由于旅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其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西游记宫”式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有市场空间,一般化的旅游服务也更难赢得旅游者的认同。这迫使旅游经营者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相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五、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在统筹的同时,还应该突出重点,努力解决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游消费时,既要考虑旅游需求的激发,更要把重点放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上。多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从增加和优化旅游供给入手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旅游行政部门从需求入手推动旅游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发扬。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旅游需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时间。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从时间看,中国人的假期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间有限,而落实带薪休假,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不断呼吁,但进展如何,也很难预料。至于“旅游进社区”之类的设想,主要应该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行政部门不宜过多介入。在收入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作职能看,还是从现实的旅游消费环境看,旅游行政部门都有必要,也应该在优化旅游环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时,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帮助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上。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从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旅游经济也相对发达,同时已经基本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正在通过支持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的,旅游行政部门也有必要积极争取东部向中西部的“游客转移”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一种生态补偿。可以考虑通过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东部地区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送客源力度。还可以借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地在公交车等媒体上免费宣传四川旅游,支持四川旅游恢复振兴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在东部地区公益性宣传的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
三是在统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上。自上世纪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已经有近一半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这表明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未来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的个性化、特色化,通过创新旅游城市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几年,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批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式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仅受到市场的制约,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习惯的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为主体的城市休闲度假带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新增消费的汇聚之地。但是较之城市,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指导,通过提高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Ⅷ 如何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旅游业成长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其发展前景巨大。
以在线旅游为例,2008-2012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486亿元增长至1740亿元,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2013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
从政策支持力度与导向来看,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等政策规划的颁布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与市场规划。
市场需求量大
从用户基础上来看,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使得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旅游者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这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支撑不断增强
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应用载体。
今年4月份,国家旅游局联合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对外发布“中国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此方案为国内首家独立编排的智慧旅游建设系统方案,其发布意味着中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将有一整套完备、科学的技术支撑,将结束“零散建设、无章可循”的凌乱局面,中国智慧旅游将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