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会议旅游的发展趋势
❶ 八年级上册地理: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条件
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原来闭塞的贵州也逐渐地为世人敞开了观光之门。众所周知,旅游业相对来说有投入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无疑成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贵州发展旅游业究竟有哪些优势呢。在本文中,本人将着重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谈谈贵州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这里冬无严冬,夏无酷暑。七月份的平均气温才二十四摄氏度,在全国来说是个理想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天来贵州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更何况2007年贵阳被评为“全国避暑之都”。这样一来,更是大大的提高的贵州的知名度。 除了气候外,贵州的自然风光也是一绝。因为贵州地处高原山区,群山蜿蜒起伏,峰峦错落叠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这些溶洞形态各异,各有各的韵味。其中就有号称“世界第一溶洞”的织金洞,“大自然的奇迹”的龙宫等。这些景点都是巧夺天工,极尽自然之魅力。
洞内有天地,当然洞外的世界也就更精彩了。贵州的风光与江南的烟雨朦胧,塞北的天苍地茫,青藏的碧水蓝天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如雷公山,山上奇石特立,钟灵奇秀。特别是雨天,烟雾迷蒙,更让这片热情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夏天登山,能让游客的暑意立消,心旷神怡,飘飘然有冯虚凌风之感。
有山当然就少不了水。有山无水则滞,有水无山则空。贵州有了名山,当然也就会有胜水与之相合。贵州的名水如乌江、舞阳河、马岭河,名湖如红枫湖、黄果树等。乌江有“千里画廊”之誉,流程132公里,形成了89公里的奇峡壮观,从南至北由夹石、黎之、银童、土坨、王坨等五个峡段和百丝坨、洗心泉、珍珠洞、黄龙泉、飞龙过江等30余个主要景点组成。山峡北接重庆市乌江峡谷旅游线,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峡岸奇峰对峙、滩险壑幽、飞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树苍藤、珍禽异兽,景观奇特,蔚为壮观。黄果树就更不用提了。黄果树的落差高达70多米,是世界第二大瀑布,每到丰水期。游客到此可闻瀑布雷鸣,声势有如万马奔腾,惊心动魄,数里之外可闻。
贵州的山水秀美如斯,人文美的魅力当然也不弱了。 贵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又包括了民风民俗和历史名胜两大类。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在历史名胜方面,贵州也一点都不落后。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代代勤劳勇敢的贵州人民留下了众多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其中著名的就有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平坝天台山伍龙寺、福泉明城墙、安顺府文庙、遵义海龙屯、奢香墓、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等等。古迹之多,不胜枚举。
现在,贵州已形成了以省城贵阳市为中心,以游览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为主的西线旅游区;以领略苗、侗民族风情为主,伴有舞阳河风光的东线旅游区;以瞻仰革命遗址、游览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和品尝国酒文化为主的北线旅游区,以及以瑰丽多姿的“小七孔”自然景观为主的南线旅游区。逐渐地,贵州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每年来贵州的游客量都在迅速增多。
总之,贵州气候资源好,有山有水有风光,山美水美人更美。游客至此,不仅可以避暑,放松心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得到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在览景的同时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有了上面这些有利条件,相信随着贵州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善,贵州的旅游产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让贵州成为一个旅游强省。
❷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第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2009年9月25日上午,第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禅喊大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隆重举行。
遵义市以遵义会议纪念体系为核心,集中力量对老城纪念区及协调区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如如袭纤今,遵义已经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其中,遵渣仿义会址在2009年成功入选“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如今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过万人。
❸ 为何说中国旅游业跨区域发展趋势明显
七一”将至,暑假开启,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出行热点。我国旅游业红色、扶贫、生态“三位一体”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
在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结合的同时,也要实现跨地域的旅游融合。今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以京津冀、大别山、武夷山为例,强调了区域旅游平衡的问题,提出破解旅游景区与行政区域多出现覆盖范围不一致的现象。
目前以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工作,正取得积极进展。近日大别山腹地三县的河南省商城县、湖北省麻城市和安徽省金寨县,发起成立大别山旅游合作区,表示要按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要求,共同探索发展旅游新思路。作为革命老区,要把发扬光大红色传统、让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与推动商城、麻城、金寨三个深度贫困县全面脱贫融合为一体,破解景点丰富分布零散、重复开发缺乏新意、各自为战缺乏统筹等难题。以一脉相承的大别山革命精神、四季分明的生态优势相结合,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脱贫。被列入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的黄柏山狮子峰旅游区目前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示范样例。
来源:新华网
❹ 贵州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贵州旅游线路综合推荐:
北线:国酒之乡,红色长
贵阳—息烽集中营—乌江渡口—遵义会议会址(含红花岗烈士陵园)—湄潭红九军司令部旧址及浙大西迁抗战文化—娄山关战斗遗址—桐梓小西湖抗战文化—仁怀国酒门、茅台渡口、茅台国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镇—习水三岔河—习水土城、青杠坡战斗遗址—赤水黄皮洞战斗遗址—袁猴渡口、风溪渡口—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燕子岩、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十丈洞、四洞沟瀑布,丙安、大同古镇—去四川泸州。
征西线:瀑布之乡,红色星光
贵阳—天龙(屯堡文化,明朝军队的长途西迁)—安顺市(含王若飞故居、文庙、历史街区等)—龙宫—黄果树、天星桥—王二河水库、晴隆抗战文化(含史迪威公路延伸的关岭永宁钢、石二桥,晴隆24道拐)—花江大峡谷—贞丰三岔河(红八军革命遗址、滇桂黔革命根据地遗址、布依族风情)—兴义(民族婚俗博物馆、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去云南昆明。
西北线:乌蒙磅礴,红色激情
贵阳(息烽集中营)—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百里杜鹃)—织金(织金洞)—毕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夏曦烈士纪念碑)—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
南线:绿色宝石,红色奇景
贵阳—都匀(斗篷山)—瓮安猴场会议会址—三都(板告、怎雷水族村寨)—独山(黔南事变纪念馆、深河桥战斗遗址)—平塘(县城玉水金盆景观、掌布地址奇观及乡村旅游、甲茶休闲度假区)—荔波(红七军革命遗址、邓恩铭烈士故居、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瑶族村寨)—去广西河池。
东南线:苗疆腹地,红色黎明
贵阳(黔灵山张学良、杨虎城囚禁地)—凯里(含镇远及
❺ 如何利用贵州贵阳的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后劲十足 潜力巨大业内看好贵阳旅游地产前景目前,国内旅游房地产业方兴未艾,而在贵阳,避暑旅游经济催热,旅游地产业趁势而起并逐渐走上轨道。
上周,本报刊发《避暑经济催热——贵阳旅游地产趁势而起》,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怎样才能走出特色的旅游地产之路?系列政策给旅游地产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或影响?为此,记者访问了贵阳业内几位专家。一致认为,贵阳旅游房地产具备非常强的后劲,发展潜力。同时,专家们也对贵阳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之路贵阳旅游房地产或成“主流”
旅游房地产,目前一般较通常的解释是一个以旅游度假为目的,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专业策划、市场营销、网络和酒店管理等各个环节,把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结合的一个全新产业模式,是旅游休闲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房地产业有机组成部分。
贵州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特约专家瞿洪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旅游房地产不是房地产与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基础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产生的。旅游地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综合性,也正是这个特征显现了旅游地产可以成为一个产业或一种模式来发展。
瞿洪志说,贵阳旅游房地产开发刚刚兴起,才“初见端倪”。随着贵阳大城建设加快,给贵阳旅游房地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贵阳的旅游房地产将面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贵阳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舒筱波认为,“第二居所”是旅游房地产的特点,三亚在近两年,开发了很多的旅游房地产的项目,那里发展成为非常好的旅游景区,同时又适合于居住,吸引大家来旅游、度假、教育、运动、包括养生。就贵阳而言,旅游和房地产的有机结合符合贵阳城市对外开放的调整政策,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城市发展、房地产的开发和城市新农村的建设。
业内认为,旅游地产与土地和区域内百姓紧密相关,旅游地产是一种依托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多种业态形式,不仅可以让区域百姓享受到诸如游乐设施、旅游产品生产、经营,餐饮、文化等服务发展促进的就业机会,还能带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海南以海作为依托成功的打造出了“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地产“海南模式”,贵阳发展旅游地产,有哪些不可复制的优势?就此,业内专家们认为,贵阳旅游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或模式来发展,最大的优势除了有凉爽的夏天气候之外,优美的自然山水,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乌当、息烽和开阳温泉、花溪国家级湿地公园、青岩古镇、会议接待中心、修文特色农业等都是支撑发展贵阳旅游地产业的良好内在条件。最重要的是随着近几贵阳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一个覆盖周边省市高速铁路交通圈的建设,再加上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贵阳已跨越了山的阻隔,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也是贵阳旅游房地产的稳固基石。
时不我待前景看好旅游地产成贵阳主攻方向
从地中海沿岸到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别墅度假村,从迪拜到海南,从海南到国内其它城市,至今日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时度假酒店、高尔夫度假村、山地度假村、休闲别墅,将旅游房地产市场推向了高潮。
本报特约专家禹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展旅游地产业与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发展旅游地产的宜居、休闲、度假、旅游、养老等多业态形式,把贵阳打造成一个美丽的生态文明城市,享受大自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恩赐,告别空调!是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的旅游地产业发展建设,实现节能,减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是旅游地产业发展时代要求,也是旅游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科学规划布局的旅游地产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对目前旅游设施的全面升级和增强接待能力,促进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且也能实现旅游地产业自身发展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旅游与房地产两个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并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发展旅游房地产与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舒筱波说,旅游地产的发展重在以自然生态的保护、发展为前提,它对不断增长的贵阳城市人口居住的疏密调整,生活的合理分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瞿洪志对上述观点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发展旅游地产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旅游地产属于第三产业,以人们旅游、生活日益发展的新的时代需要相适应,不断增加的业态经营管理,不断增强的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拓展的投资、经营、管理理念,旅游地产定有一个广阔前景。
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贵阳优质、生态、绿色的高端房地产项目不断增加,户型不断优化,加上相比国内其他以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房地产项目略低的价格,使得贵阳旅游房地产项目正逐步为省外消费者所“青睐”,这是机遇所在,而挑战在于,如何深入打造贵阳旅游房地产的品质,如何满足国内外投资者、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未来之路旅游房地产业将走“多合一”之路
对于旅游地产,贵阳具备了先天的优势——自然气候环境,同时后天的优势也即将突显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大城大交通的建设。
“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贵阳房地产一直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新兴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旅游地产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瞿洪志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是针对住宅价格增长过快,同时也应该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健康发展制度化的新阶段的开始,与目前房地产市场主要集中在住宅投资相比较,在新政抑制投资需求的情况下,旅游地产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贵阳旅游地产未来特色之路如何走?
瞿洪志认为,旅游房地产不能人为凭空而建,它一定是“出之有理”,并且需要规范化的量“景”定做。我们可以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旅游地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建设和发展进行整合研究,探寻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甚至可以寻求一种系统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讲就是,以凉爽的夏季气候和温泉为自然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风情为发展基础,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为产业导向,招商引资和具体措施为实施主导,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发展模式,才能促进旅游地产的发展。
舒筱波认为,政府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支持、引导贵阳旅游城市成为贵州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发展,把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和运作。在满足本地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的同时,发展旅游交通、集散、接待服务、游憩、旅游购物、夜间娱乐等旅游目的地综合配套功能,旅游房地产可以形成“酒店房产、休闲房产、文化房产、生态房产、娱乐房产、复合房产”等产品体系。使贵阳城市旅游形成综合吸引能力,逐步由观光旅游目的向休闲度假、会展、康体、旅游目的地全面过渡,使贵阳成为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旅游经济城市,从而促进旅游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贵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贵阳旅游地产初见端倪。记者了解到,包括保利乌当奶牛场项目,乐湾国际、渔安片区9.53平方公里的休闲、旅游、医疗、商贸为一体的新城区,均被不断来自全国各地的购房者看好。
如何突围规划先行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都要
针对贵阳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强调,旅游房地产与常规房地产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方对稀缺资源的占有程度不同,而这就决定了旅游、休闲、度假房地产的高附加值,进而决定了相关项目的高端性以及可投资的价值。而旅游度假休闲房地产,作为旅游和城市投资两个产业的交叉,必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这其中,完善的市政配套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旅游地产发展中,旅游与地产是鱼和水的关系。舒筱波表示,在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保护性”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对旅游资源尽可能保护的原则下,进行保护性规划,再寻找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进行深度打造。
瞿洪志也表示,旅游房地产实际上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表现在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土地源和空间资源支配权的分配过程。旅游地产本身也即将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吸取十几年来在城市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粗放性资源组织的教训,毕竟贵阳旅游地产才刚刚开始,没有相似产品竞争,也没有太多的压力,拿到一个项目就得深挖,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如果采用粗放式的办法,很快就会把旅游的资源消耗殆尽,实际上对整体旅游房地产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状况。
此外,专家们认为,旅游地产的发展必须要有政府政策法规指导和规范,具体措施的保障和监督,才能实现有序、规范、充满生机的发展,因此需要改变开发商在前,政府在后的关系,政府需要全面的规划引导,具体的布局,甚至是系统的规模、业态组合。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旅游地产一直被视为房地产业的一种开发方式,旅游地产几乎还局限在开发商层面,局限于具体项目的运作中。关于旅游地产的政策、管理、措施几乎还是空白状态。旅游地产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因为是以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决定了旅游地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强、不可复制的特点。所以,促进贵阳旅游地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认识、规划、政策、管理、保障和监督措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索、总结和完善。
❻ 贵州的美好发展前景作文
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
贵州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风光秀丽,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园;贵州民族众多,开发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构成了人文景观的百花园.全省旅游资源存量大、种类多、品位高、分布广、特色鲜明、开发潜力极大.
1.自然风光绚丽多姿、贵州的山、层峦叠嶂,峰耸岭峻,岩奇石秀.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大娄山耸峙,梵净山雄奇,构成一篇涛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岭间,流淌奔腾着大小河流上千条,山与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壮观的瀑布,汇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风景画.全省旅游自然资源凸现出了“五多”优势: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全省石林景观有10多处,具有良好旅游开发前景的有黄果树天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兴义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黄果树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峡谷有马岭河峡谷、潕阳河、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坪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等.三是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条,旱洞的数量更多.著名的有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较著名的森林景观有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鹃和赤水竹海等.较著名的森林公园有贵阳森林公园、黔灵公园、花溪公园等.梵净山位于黔东地区,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区,1987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五是湖泊与水库景观多.全省水库有1900多座,已作为旅游开发.比较著名的有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乌江水库等.威宁草海是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积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2.名胜古迹引人入胜.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历史遗迹较多,特色鲜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全省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4000多处;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处,其中正式发掘的20多处;出土文物万余件.较为著名的有命名为“观音洞文化”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和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的人类化石.贵州的古墓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赫章等地已发现多处战国至西汉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贵州的古建筑分布广,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顺文庙、贵阳甲秀楼、修文阳明洞、镇远青龙洞、贵阳弘福寺、黎平地坪风雨桥等.镇远青龙洞-中元禅院为全国最宏伟的悬空古建筑.贵州的革命文物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的革命活动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留下了许多重要遗址,已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0多处,著名的有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四度赤水遗址等.纪念中国人民革命先烈的旧址有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烈士故居等.此外,贵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傩文化、郎德铜鼓文化、西秀云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鲜明的特色.
3.民族文化风格各异.贵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内的民族风情点4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王节”等.贵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飞歌”、“游方歌”“古歌”、“酒歌”和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声洪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广;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剧和傩剧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内外深受赞誉,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民族服饰艳丽多姿,少数民族的服饰游200多种,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内涵深邃广博.少数民族服饰中,造型优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绣纺织为主的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服饰;以轻便、单薄为特色的黎平、从江、榕江地区的侗族服饰;以蜡染纺织为主的镇宁扁担山区和以挑花为主的贵阳花溪一带的布依族服饰等.少数民族的民间建筑,式样较多、风格迥异,各具千秋.较突出的有黔东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栏”式住房;瑶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筑等.尤以侗族鼓楼、风雨桥,布依族石头房,苗族吊脚楼最具特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旅游景区(景点)各具特色,组合良好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贵州已形成了许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旅游区和旅游线.
1.风景名胜区.2001年,全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黄果树、龙宫、红枫糊、织金洞、潕阳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马岭河峡谷等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贵阳花溪、百花湖、香纸沟、修文阳明洞、息烽温泉、普定梭筛、兴义泥凼石林、鲁布革、安龙招堤、贞丰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冲河(九洞天)、习水长嵌沟、遵义娄山关、绥阳宽阔水、梵净山太平河、铜仁九龙洞、石阡温泉、黎平八周河、岑巩龙鳖河、龙里猴子沟、福泉洒金谷、都匀剑江、瓮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鹃、盘县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关岭花江大峡谷、紫云格凸河、长顺杜鹃湖-白云山、仁怀茅台、惠水万燕洞、开阳、平塘、麻江下司、余庆大乌江、镇远高过河、榕江古榕、剑河等40格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镇宁布依族自治县,主要景观有大瀑布、水帘洞、天星桥河犀牛潭峡谷,黄果树大瀑布高68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集山、水、洞、瀑、峰、林为一体,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之称.
龙宫风景名胜区位于安顺市西秀区西南,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龙宫中心景区、漩塘景区、油菜湖景区、蚂蟥菁景区4大景区组成.中心景区由龙宫、虎穴、天池、瀑布.龙宫实是地下暗河,洞长15千米,穿越20余座山头,串连90余个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于一体,是国内最长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❼ 贵州首届山地旅游发展大会是什么时候提出并且通过的
2015年10月10日上午9点30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会议回中心开幕答。开幕式由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主持,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出席。
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贵州旅游发展顾问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瑞士洛桑大学教授,世界旅游组织滑雪、山地旅游和冬季运动资深顾问彼得·科勒,亚太旅游协会(PATA)前主席斯科特·斯伯努,法国参议院议员、法国阿尔卑斯法语区萨瓦省地区部门副主任、萨瓦省尚贝里市的副市长米歇尔·鲍瓦德,著名旅游专家、国际旅游投资协会副会长刘锋等5位嘉宾在开幕式上进行主旨演讲。与会嘉宾达成共识,发表《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
❽ 如何在贵州发展生态旅游,1什么是生态旅游.2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旅游
贵 州 生 态 旅 游的 发 展 现 状 及对 策 分 析旅 游 业 被 认 为 是 20 世 纪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最 快 的 产 业 。然 而 , 随 着 全 球 旅 游 业 产 业 规 模 的 日 益 扩 大 , 旅 游 活 动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也 越 来 越 大 。如 何 使 旅 游 业 发 展 和 保 护 环 境 相 协 调 ?换 而 言 之 ,如 何 使 旅 游 景 观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生态旅游正是基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挑战时应运而生 的 , 并 作 为 一 种 新 兴 的 旅 游 方 式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国 政 府 和 游 客 的 青 睐 , 其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20% ~ 2 5 % [ 1 ] ,集中反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传统的旅游业同 样 给 贵 州 省 的 旅 游 区 带 来 了 一 系 列 的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特 别 一 些 喀 斯 特 生态脆弱区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更好的发挥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与环保事业的紧密联系, 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贵州 省 的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与 对 策 分 析 , 促 使 其 生 态 、经 济 、社 会 三 大 效 益 的 统 一 ,为 贵 州 省 的 经 济 建 设 和 生 态 旅 游 实 践 提 供 参 考 。 一、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及特点生态旅游(ecological 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思克 瑞(Ceballa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来的,并首次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指对环 境负责的、不干扰自然区域的旅游,其目的是享受自然、观赏自然和促进自然保 护 , 通过生态旅游使旅游区域的居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获益 [2] 。生态旅游在 1986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确认。在这之后,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 及归类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各国不少专家学者又根据本国特点,进一步发展 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比如美国学者D N B Lee[3]认为理想的生态旅游系统包括:旅 游者对所游览地区具有保护意识;当地居民在发展旅游业中充分考虑环境和文化 需求;采用一个有当地居民参与的长期规划战略,减少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培 育一个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经济体系 . 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拉尔 夫·巴克利(Ralf Buckley)[4]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 游、 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叠部分。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 年 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 境的教育,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5]。 虽然至今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 各国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认识基本 可概括为三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对象是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 (包括文化 遗产),二是生态旅游的过程是把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作为既定前提,三是生态旅 游的目标是实现经济、 社会、 文化和环境高度协调,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其 主 要 特 点 为 : 一 是 环 境 保 护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双 重 特 性 。 二是体现了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相 处 。三 是 生 态 旅 游 与 高 国 民 素 质 紧 密 相 连 , 体 现 的 是 社会文明与进步。 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是一个山川秀丽、 资源丰富、 气候宜人、 民族众多的内陆喀斯特山区省份。 贵州高原山地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 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奇山异水,构成了风韵独特的地域性喀斯特旅游单 元。在全省17.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旅游资十分的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称。 (一)、独具特色的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 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省, 喀斯特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发育了 一套最典型、最显著的喀斯特峰丛、峰林、瀑布、峡谷、洞穴及地下河等景观, 构建了以“奇山、秀水、美石、异洞“为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全省现有8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 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 荔波樟江、 赤水),其中有7个都是美学意境迥异的喀斯特景区,贵州作为喀斯特旅 游资源大省是名副其实的。随处可见奇峰、异石、山泉、飞瀑、湖泊池沼、溶洞 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具有喀斯特特点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贵州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赤水桫椤、雷公山、梵净山、习水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威宁草海、荔波茂兰和麻阳河等自然保护区),省级3个, 地市级22 个,县级96个。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古生物遗迹类型有1个、地质地貌类型有1个、 内陆湿地类型有8个、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有118 个。我省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有生态系统多样性、二是类型复杂,组合多样、 三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特点。贵州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品种多、价值高。 全省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蕨类植物7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 珍稀濒危植物4种,二级重点保护有29种,三级重点保护有41种。全省已记录的脊 椎动物有921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8.3%,其中鸟类有421种,鱼类202种, 兽类有132 种,爬行类有103种,两栖类有63种。 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15种,属二级重点保护的72种。 此外,还有贵州省特有或稀有 [6] 的物种类有19种 。根据有关文献说明,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居于我国 第四位。 (二)、贵州优质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纬度较低 的原因,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夏,最冷的是1月份,平均气温在3—8度 之间, 而最热的是7月份,平均气温在18—26度之间。贵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 也比较复杂,从而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 气候差异非常普遍。这些特点使贵州不仅具有“ 天然大空调“的美誉,还是同一 季节观赏气候垂直地带性差异的最好去处。 (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无处不洋溢着 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 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 了本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和历史条件的差异,以及不 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4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 个; 民族歌舞绚丽多姿;民族建筑特色鲜明;文物精华汇粹,古迹遍及全省;民间工 艺美术精湛繁多,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艺美术产品有蜡染、刺绣、挑花、漆器、 陶器械、箫笛等。 三、贵州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贵州的自然保护事业受到省市领导、环保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有关专 家、 学者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对贵州建为自然保护区的各类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 的考察, 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专著和考察报告,有力地促进了贵州自然保护区的 建设。截至1996年底,贵州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共29个, 总面积289690(ha), 占全省土地总面116%(表1)[7]。表 1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名录 序 号 1 自然保护 区名称 青岩油杉 野钟黑叶 猴 桐梓白箐 绥阳卧龙 道真大沙 河 道真仙女 洞 赤水桫椤 地点 面积 主要保护 (ha) 对象 80 青岩油杉 黑叶猴及 森林生态 系统 银杉、 珙桐 类型 建 立 保护区 主管 时间 级别 部门 县级 林业 贵阳市 六盘水 市 桐梓县 野生 1984 植物 野生 动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动物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态 系统 生境 野生 动物 森林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统 野生 1987 1985 1986 1984 1984 1984 2 3 4 5 6 7 1698 2800 市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县级 国家级 环保 林业 环保 林业 环保 环保 8 梵净山 9 麻阳河黑 叶猴 红豆杉水 绥阳县 5 青树等, 岩溶地貌 银杉及生 道真县 4600 境 黑叶猴及 道真县 6907 岩溶洞穴 桫椤群落、 赤水县 13300 小黄花茶 等 森林生态 江口、 印 41990 系统、 黔金 江、 松桃 丝猴、 珙桐 沿河自 黑叶猴等 治 珍稀生动 4667 县级 物及生境 南亚热带 沟谷季雨 林 南亚热带 沟谷季雨 林 大鲵及生 1986 国家级 林业 1986 省级 林业 10 渡邑 望谟县 7200 1990 腈以级 林业 11 12 双江 黔西大鲵 册亨县 黔西县 5400 1000 1990 1986 县级 县级 林业 林业 境 13 草海 威宁自 治县 12000 高原湿地 生态系统 黑颈鹤等 14 15 16 雷公山 剑河鹅掌 楸 都匀螺丝 壳 茂兰 黔东南 自治州 剑河县 都匀市 47300 50 4500 中亚热带 森林及秃 杉等 鹅掌楸 水源涵养 林 喀特森林 及珍稀 动植物 沟谷季雨 林 中亚热带 常绿落叶 阔叶混交 林 森林及野 生动植物 古树 中亚热带 森林 水资源及 水源林 水资源及 水源林 森林生态 系统 17 荔波县 21100 18 罗羊 罗甸县 2975 动物 内陆 湿地 和水 域和 水域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统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 森林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统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态 系统 水域 生态 系统 水资 源及 水源 统 森林 生态 1985 国家级 环保 1982 1988 1982 地级 县级 县级 林业 环保 林业 1988 国家级 林业 1990 县级 林业 19 宽阔水 绥阳县 2447 1982 县级 林业 20 21 22 习水中亚 热带森林 余庆洞水 朱家山 贵阳阿哈 水库 窑上水库 水源 佛顶山 习水县 余庆县 瓮安县 48666 10 2507 1984 1988 1995 县级 县级 县级 林业 环保 林业 23 贵阳市 19000 1992 市级 环保 24 六盘水 市 石阡县 1700 1989 市级 水电 25 27300 1992 县级 林业 系统 26 老林沟 水城县 170 光叶珙桐、 野生 水青树 植物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 林 森林生态 系统 白冠长尾 雏 森林 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 系统 野生 动物 1992 县级 林业 27 冷水河 金沙县 2830 1992 县级 林业 28 29 大开田 威宁妥打 麻江县 威宁县 760 4267 1992 1992 县级 县级 林业 林业 截止1996年底统计,全省2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9690ha,占全省土地总面 积116%,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地市级3个、县级20个。就已建立的自然保 护区分析,其中既是保护区,又已辟出一定旅游区向游人开放的就有 5处,它们是 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金沙沟桫椤保护区、梵净山和雷公山等。它们约占 我省已建保护区的17%。 此外,贵州省经国务院批准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论 是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规定 ,还是通常的理解,它们就是国家公 园,也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受到特别保护。因此可以说,贵州的生态旅游 已经起步,关键的问题是要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管理。 四、贵州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贵州已经提出构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省的口号,而且正按照 “完善西线、 开发东线、规划南线、突破北线”的思路,重点建设东部的苗、侗民族风情旅游 线。 同时,完善西线的黄果树、 龙宫精品旅游线的软硬件设施;南线则重点培育茂 兰喀斯特原始森林探秘游及水族、瑶族风情点;北线开辟遵义名城名酒及赤水桫 椤生态游等项目;此外,东北线的梵净山及西北线的草海也属开发之列。 尽管如此, 贵州生态旅游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差。交通滞后是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 颈” 。 这也造成一些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旅游投入大于发达地区,门槛人口 数量高,同时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旅游开发对环 境产生较大的破坏。 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 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无法确保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 ,无法保障社区群众 的合法权益,更不能保障游客能够获得充分的环境教育。 三是缺乏规划,盲目建设问题突出。旅游景区、景点遍布全省,各地要求抢 抓机遇尽快开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顾条件 ,不管规划,一哄而起, 投放大量 资金开发得不到市场认可的项目,既造成浪费,又破坏生态环境。 四是旅游业者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对 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明显的误解,将发展生态旅游简单地看作是对自然环境资 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开发中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五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全民素质相对较低等一些 问题。 六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布局差。 因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协调、 规划、 布局不好,不但无法挖掘民族文化的旅游潜力,构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 省,也不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更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直接影响旅游业的 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贵州生态旅游的措施一是改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 . 贵州生态旅游区大多位 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保护区的交通、通讯、居住等基础设施十 分落后,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因此,应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 金,增大投入,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在保护区缓冲地带 的外围(即保护性经营区),利用“生态技术”,修建“生态饭店”、“生态旅 馆”[8],满足保护区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吃、住、行、游、娱等多方面的需 求。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态环境监测站,为游客提供高 层次的服务,提高生态旅游档次和效益,并推动保护区本身的科研、教育和建 设事业的发展。 二是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为主导,开展生态 旅游规划研究。首先要求规划者对各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 对旅游者的行为有良好的控制力。要组织旅游、溶岩、生物、环保、规划、 文化、美学、民族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规划小组,以确保获得科学的规划效果。 其次,要充分了解贵州各旅游地资源、环境的价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资 源的生态特色为基点 ,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划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保护区 域, 确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式、强度与开发秩序[9]。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引 导,科学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生态旅游区超负荷运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 标。 三是建立旅游投资的效益评估体系,进行替代产业的经济、环境影响比 较。包括最低开发成本评估,不同开发模式下,旅游与地方经济关联度评估。 评估其他产业的可替代性 ,以及不同产业之间优劣势比较 , 确定旅游业的产 业优势度。 四是探索建立具有维持可持续发展功能的旅游管理模式。确定相关组 织机构的职能、权力和义务;建立对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约束机制、环境 补偿机制与管理体系,替代目前旅游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管理模式。制 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 景区规划、 旅游营销、 旅游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条例, 确保旅游业的健康、高效运行。 五是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自然保护 意识通过加强贵州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使生态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了解 贵州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初步认识保护区内常见的物种和保护物种 , 爱 护游览区内的花草树木,不损害和污染环境。加强对各类环境管理条例的宜 传教育,规范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环境伦理 学的学习,形成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在景区添加形象生动 和科学有趣的导游标示 , 及时提醒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 , 促进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 六是探索建立具有维持可持续发展功能的旅游管理模式。确定关组织 机构的职能、权力和义务;建立对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约束机制、环境补 偿机制与管理体系,替代目前旅游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管理模式。制定 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规划、旅游营销、旅游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条例, 确保旅游业的健康、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2]王健.旅游法原理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69. [3] 转引自李江玲 .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 [D]. 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2005.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5]Ralf Buckley .A Framew or k for Ecotourism[J].A Framew or k for Ecotourism[J]1994. [6] Lee D N B, Snepenger D J. An Eco tour ism Assessment of To rtueror [ J] .Costa Rica.1992. [7]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1999. [8]朱守谦. 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 Ⅱ) 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 [9]牛亚菲.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地理研究.1999. 致谢词 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卢绍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 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 励着我。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卢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 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才能完美的交上大学的最后一份答卷。在此谨向卢 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 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 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学生:万亚芬 2013 年 4 月 15 日
❾ 贵州会议的选址有哪些优势
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方面的原因,才导致了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