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建筑文化旅游资源
『壹』 潮州文化有哪些
潮州,中国城市,在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处。潮州是地级市,辖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饶平县。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潮州位于粤东地区韩江三角洲北部。主要河流有韩江。
[编辑] 历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属南海郡。331年(西晋),设东宫郡海阳县。413年(东晋),东宫郡改称义安郡。590年(隋),全国废郡设州,设循州,后改潮州。隋末唐初,改称海阳县改称义安县。1914年(中华民国),设潮循道。1914年(中华民国),海阳县改称潮安县。1953年,拆潮安县城区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5年,粤东行署从潮州迁至汕头。1958年,潮州市改为县级市。1958年11月,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1979年,恢复潮州市建制。1983年,撤销潮安县并入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恢复为省辖市。1990年,由广东省定为副地级市。1991年12月,原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新设立的湘桥区、枫溪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编辑] 文化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州文化在中国的地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是潮文化得发源地,有专门研究潮州文化的“潮学”。潮剧、潮乐、潮绣、潮雕、等是潮州文化的代表,而潮州工夫茶更以考究的过程而闻名于世。潮菜亦是举世闻名
[编辑] 旅游资源
韩文公祠、开元寺、湘子桥、宋明城墙、西湖、凤凰天池、饶平海滨、滨江长廊、人民广场、南国冰臼、泰佛殿 淡浮文物院等 注:潮州八景 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北阁佛灯、西湖渔筏。
[编辑] 经济
潮州的支柱产业有:陶瓷、不锈钢、婚纱礼服、食品和电子等,有“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潮安县彩塘镇)、“中国卫生陶瓷重镇”(潮安县古巷镇)之称。
[编辑] 交通
公路:324国道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
铁路:广梅汕铁路
[编辑] 侨乡
潮州还是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各地潮人总数已超过潮州本地。潮人素有“中国犹太人”之称、潮州人的富商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代表闻名天下。世界各地潮人商会多不胜数。
[编辑] 友好城市
泰国曼谷市
『贰』 潮州的文化遗产有什么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所以潮州的名胜,八景,还有木雕,抽纱,陶瓷等
『叁』 潮州八景,有哪内八景和外八景
内八景
“东楼观潮”
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
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 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
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
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时,因清军据守,革命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
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
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
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
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外八景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洒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衬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平静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新建的玄天阁,黄瓦红墙,重檐翘角。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鄂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内重塑真武帝的艺术造像。阁旁耸立石佛灯一座。阁下山坡是韩江楼,为双层建筑,上作观赏之用,下供关羽、关平、周仓塑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熙先生为楼题匾,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韩江楼的南面辟建迥澜亭,亭刻对联为:“折地河声奔足低,脱天峰影落城头。”再现了郑兰枝当年咏叹的景象: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新八景
“滨江红棉”
韩江潮州市区段一江两岸,东起韩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凤凰洲,以韩江水体为主轴,南北长约八公里,总面积近十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古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带。“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江景观带自然风光秀美,古树佳木成林,四时繁花似锦,玉宇琼楼掩映,更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凤凰塔、广济门城楼、古城墙、北阁佛灯、祭鳄亭、青龙古庙,以及金山大桥等新、旧景观布列其间,浑然一体,互为映衬,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时皆有醉人景观,徜徉其间,山光、水色、绿意、花香、鸟语和清爽的江风,予人以无穷的舒心与快意,让人获得如洗的心境;灿若繁星的文物古迹、古今人文,则使人感受到潮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春季来临,滨江木棉树竞相开花,高高树梢上的红棉花构成长达数公里的红棉花带。红花映入韩江,在澄碧江水中形成了第二条花带;已掉落的无数红棉花,在滨江绿草地上形成了第三条花带,三条庞大的花带,与迢迢的春水,巍峨的古阙,秀逸的青山,众多的名胜,游憩其间的人群,汇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独特景观。当春雾如轻纱随风飘来,更令人仿若身处瑶台,位列仙班。
“广场灯影”
人民广场位于新市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休闲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历史人文积淀与时代性的统一。广场划分为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式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间。广场的绿化率不低于60%,绿化树木乔灌结合,高矮并种,组景搭配美观合理。“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文化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露天舞台”是市民游客开展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为中心广场厚重人文氛围增添强烈的现代气息。每当夜幕降临,乐曲悠扬,绿海花涛、枝叶扶疏之中游人如织,华彩灯光与水幕电影、喷泉、流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坊街亭韵”
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太平路牌坊多达39座,牌坊的种类、数量之多世上罕见。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与明、清石牌坊共存,构成了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众多石牌坊因“妨碍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尽。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修旧如旧”全力推进牌坊街的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古牌坊23座,牌坊多为3开间3楼4柱全石结构,工艺精致、古朴大方、气势轩昂、雄浑壮观。其正背面均有额刻及对联,三层楼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亭额题字及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每座牌坊都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牌坊街内店铺林立,潮州老字号、地方特色店铺鳞次栉比。多项特点与特色的复合,使牌坊街被誉为“天下第一牌坊街”,成为展示潮州古城文化内涵、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激发古城区经济活力的历史文化景观。
“淡浮水墨”
淡浮收藏院是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长郭丰源先生倡建,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淡浮文化景观交融,集文物收藏、文化交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淡浮收藏院背靠砚峰山主峰,前临夏湖,两侧山峦拱护。远眺韩江如带,古城如画,众山来朝,尤如一幅可赏、可品的水墨画。 淡浮收藏院正面的大石牌坊,气势宏伟磅礴,正中大匾“粤东菁华”及两侧匾额“金声”、“玉振”,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手迹。牌坊与主殿间,吉木繁花簇拥鉎牛及麒麟、青狮、盘龙等龙头吐水等巨幅石雕,主殿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岩石柱高耸。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个馏金大字由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殿内有释迦牟尼、老子及“飞天大圣”塑像,体现“有宗教精神,无迷信气氛;有文化内涵,无门派限制”的追求。 后殿是用于主要收藏、展览的交泰殿。“交泰”取《易》经“天地交泰”之意,中泰文化交流之义。殿内藏有泰皇钦赐《玛哈蒙空佛像》、《清宫交泰殿皇室宝玺印谱》珍贵文物以及淡浮收藏院珍藏的名人书画等中泰文化珍品。 两侧长廊是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林涵盖上起商周,下至当代的中国书法大家的真迹墨宝,为重要的文物典籍珍品。碑廊长约100米,共350多件,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简读书、隶书、行书、章草、草书、楷书等各式书体、史上各家书派各显风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碑林之一。
“绿岛晴岚”
绿岛旅游山庄位于饶平县钱东镇,是一处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厦门市自驾游十大最佳目的地等。 绿岛旅游山庄背倚岚武山,面朝大北山,众山拱护, 碧水萦绕,九霄叠翠,林海扬波,花香鸟语,俨然一个灵气十足的绿色世界。古老冰川地质奇观、韵味独特的古围寨、富有诗意的单丛茶园、返朴归真的山村农俗作坊等,与这绿色世界融为一体,散发出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岛旅游山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四季皆春,步换景移,无论何时处身其间,谁都可以放牧心灵,在美妙的环境中获得平和的快乐。众多景观之中,以“绿岛晴岚”为最。每当清晨,薄雾随风飘荡,给这绿色世界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予人以无尽的遐想。雨后日出,山岚蒸腾,水气氤氲,远观山势婀娜多姿,缠云绕雾,景象万千;近看山清水秀,林木滴翠,仿佛桃源仙景。此时若登高揽胜,山岚时而迎面扑来,时而脚下飞腾缠绕,万般景物时隐时现,令人有如腾云驾雾,漫游于山水田园画卷之中。
“桑浦禅泉”
桑浦山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处,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异洞,下有湖光山色、亭台若砌。海蚀和断岩形成奇特自然景观,环绕东山湖分布着怪石、异洞、温泉、矿泉、寺观、墓室、庙宇、碑刻。桑浦山人文荟萃,历代先贤留下不少胜迹。 桑浦山东山湖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矿泉资源,泉口温度高达100℃,富含益生成分。建于桑浦山麓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际化标准的温泉度假、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设施,更有别具一格的温泉山。温泉山突破地面温泉池的视野,将99个不同主题的汤池设置于景观山体之中,坐落于不同标高处,加强了空间的视觉趣味性,成为独特的“空中温泉”。
“凤凰天池”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40多公里处的凤凰镇,以高山景色、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闻名于世。主峰凤凰鸟髻海拔1497.8米,是粤东的最高峰。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澄碧。湖面风云,瞬息万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雾弥漫,给秀丽的湖水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池中生活着稀世奇珍四脚鱼,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季节有时湖边结有数寸厚冰,有时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春季天池周围的野杜鹃在寒风中竞相相绽放,天池顿成一片花海。乌岽山上有各式各样、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在距天池约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岩洞“太子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除此之外,旅游区内还有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气堂”、茶树王“宋茶村”、近千亩天然牧场、高山灌木、日出胜景等。
“柘林渔火”
柘林湾位于粤东边陲,饶平南隅,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柘林湾内的“金狮湾”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缓,风光旖旎,滩沙富含钛铁,是粤东得天独厚的旅游健身场所。区内有海上温泉井“七夕井”,海底温泉经国家地质勘探队专家探测,属我国罕见的一处海水温泉。泉水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保健养颜之功效。柘林湾海域内西澳岛涌尾山北侧,有成片的苍劲松柏,树木茂盛,环境幽静,10多万只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黄嘴鹭丝鸟在这里栖息、繁育。成群白鹭在海滩觅食,在树林中戏耍,筑巢产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鹭天堂”。在柘林大门海域内与龟屿、蛇屿、白鹭天堂相呼应,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养殖个体有千户之多,俗称“海上牧场”。入夜,海面万家渔火,灿若天上繁星,有开发旅游、海鲜美食、游客观赏多重价值。
『肆』 潮汕地区有什么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潮汕地区比较有名的历史旅游景点有,广济桥,建造于1171年,韩文公祠,在全国都是比较有名的寺庙,潮州开元寺,建造于公元738年。
『伍』 潮州文化有哪些
潮州,地处粤东,位于韩江下游,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版于宋,现东门权城楼及部分城墙保存完好,城内明清古民居及祠宇很多,反映了潮州建筑的传统风貌。以“潮”字号为代表的诸如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绣、潮州陶瓷、潮州木雕等独特的潮州文化享誉国内外。主要景区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瓷都博物馆、开元寺等
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位于城东笔架山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而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的时间虽然不足8个月,却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当地人奉为神,于是人们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将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陆』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潮州文化的特色如下:
1、潮语“讲古”
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
2、潮汕木雕
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汕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
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居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汕地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
3、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潮汕饮食
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潮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东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5、潮汕戏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6)潮州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扩展阅读:
潮州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潮人提供了“讨海”的条件。明代中期以后至十八世纪中后期,潮州向东南亚移民形成高潮,重商风气不断增强。
潮人在心态、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俗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汕头开埠后,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正面冲击下,经历了一个革旧易新的过程。而新的向东南亚移民的浪潮,又导致了海外潮人社会的形成。
『柒』 求潮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详细内容
本报讯 《潮抄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袭规划》8月17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潮州旅游的总体定位为:世界潮州文化之源、广东旅游东大门、粤东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潮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从2005年至2025年。《规划》提出,要依托旅游资源,全面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和商贸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潮州市的支柱产业。到规划期末,把潮州建设成为集潮州文化、自然生态、现代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建设成为广东旅游东大门和世界潮人文化旅游城市。·韩言
老实说这些东西都算是机密吧,如果政府的规划公开的话,由此带来的影响难以测度,就好象有人知道某年开发哪片区域,那片区域的地价会因此飙升,这种信息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捌』 潮州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
最佳答案 潮州古城区,金山、葫芦山、笔架山三山鼎立如屏,韩江一水版中分似带,构权成了一幅水色山光护古城的壮丽图画。这里不但景色迷人,而且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广济桥;有绵延四华里,号称“百窑村” 的笔架山宋窑遗址;有国内罕见的宋代许驸马府;有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文公词;有国内首座泰国式佛殿“泰佛殿”,以及常年不干的凤凰山天池,至海边“白鹭天堂”的西澳岛自然保护区等等。共有文物古迹720多处,其中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一多处,是粤东文物荟萃之地。这里还是“十相留声”之所,唐代的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宋代的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士杰,这十位身居百官之首的宰相都来到潮州,将中原文化带进潮州。点评:谢谢您的解答 我要指正回答回答时间: 2011/12/15 16:12:46回答者:ssn
『玖』 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著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9)潮州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扩展阅读: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拾』 潮州风景
哈哈,一楼介绍地那么仔细,还是没有我专业!我复制一下我回复别人的那一段给你吧。回这些一天内可答以走完
先玩老市区吧——开元寺、甲第巷(民间艺术展览馆)、牌坊街(太平路)、饶宗颐学术馆、滨江长廊、广济桥(又名湘子桥)、北阁景区。过韩江对岸有一个韩文公祠。此外在桥东郊区有个淡浮院。这些是我给你推荐的潮州特色景点!这些是文化旅游景点,你可以先查一查资料,了解文化底蕴,该欣赏什么……
景点门票啊,一般都是10元以内。淡浮院20元、湘子桥60元
美食在开元路、牌坊街(太平路)、下水门街、西马路(这些路都紧挨着)附近找,路边很多。潮州的食品不是很贵,看你要多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