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工作重点
⑴ 2016年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脱贫攻坚战最新热点解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后,脱贫攻坚更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这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二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三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设定时间表,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由此推算,如果通过采取过硬、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已经传递出坚定信心:“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这块最大短板,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更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但同全国一样,也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这是“十三五”期间必须补齐的三块短板之一。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精准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坚决打赢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带领全体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⑵ 要把什么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要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回作为脱贫攻答坚重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2)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⑶ 如何抓好2016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我感到压力非常大。剩下面对的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领导干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关于以后如何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我的思考是多措并举,精准化脱贫。以建档立卡为依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确保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1.乡村建设脱贫。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中贫困人口,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加强水、电、路、两委会阵地、卫生室、老年人幸福互助院、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对建档立卡中有危漏房等安全隐患的贫困户,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高崖滑坡治理等项目,促使贫困户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2.产业扶持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和经营能力但无产业途径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开发、低收入户产业扶持、产业化扶贫等项目,鼓励发展木材加工、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引导开办小商店、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商贸旅游产业,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
3.岗位开发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设立保洁员、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吸纳和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工作,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
4.搭帮联营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经营意愿但经营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搭帮互助,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对吸收贫困户加入其经营组织体系的企业、合作社等,优先向上推荐申报扶持项目资金。
5.土地流转脱贫。对建档立卡中经营不了承包地或经营承包地效率低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优先流转贫困户承包地,并优先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
6.教育保障脱贫。对建档立卡中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贫困人口,支持其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的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对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继续用足用好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对贫困家庭高中生,实行免除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通过实施培训项目,每生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助其完成学业。
7.技能提升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职业技术技能的贫困人口,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经营和就业技能本领,有效增加其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8.电商创业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创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发挥我县“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作用,通过淘宝大学电商培训,鼓励和扶持其开办淘宝网店、开发电商产品、参与物流配送等,实现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9.劳务输出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无固定收入的贫困人口,定期组织外地企业来武举办现场招聘会,力促更多贫困户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10.政府供养脱贫。对建档立卡中特殊贫困群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由政府兜底脱贫。对贫困老年人,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和高龄生活补贴;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两癌”妇女,用好新合疗等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范围。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⑷ 谈谈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确保2017年减贫摘帽
一、中国脱抄贫攻坚取得哪袭些成就?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二、中国脱贫攻坚有哪些成功的历史经验?答: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一、制定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开发的具体帮扶对象;二、坚持开发式扶贫,把解决贫困问题与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起来;三、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四、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⑸ 旅游扶贫是我国推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请说明发展旅游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
1.关于我来国脱贫攻坚的举措自,以下哪一项的表述不准确
D、向每个贫困县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应该是:向每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2.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指的是:
扶贫的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⑹ 关于在生态建设文旅振兴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的心得体会
然后我觉得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写在我们脱贫攻坚中,我们要怎么去做好自己实现梦想。
⑺ 扶贫助力期保障措施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供销合作总社、财政部等部门要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相关政策举措。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消费扶贫工作,根据产地、消费地的不同定位,明确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供销合作总社、财政部等和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2、完善利益机制。完善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在农产品销售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分享收益。发挥消费扶贫对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增强贫困人口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扶贫办、财政部等和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3、加大政策激励。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和资金项目,以供应链建设为重点,支持开展消费扶贫示范。对在贫困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企业,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参与消费扶贫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奖励激励。探索建立消费扶贫台账,重点统计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带贫成效突出企业、合作社的产品相关数据,并作为政策支持、评先评优等重要依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扶贫办等和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4、强化督促落实。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跟踪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消费扶贫纳入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供销合作总社、财政部等和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⑻ 论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1、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回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答现象。
2、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3、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8)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扩展阅读: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⑼ 脱贫攻坚三个重点
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
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
把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作为攻坚工作重点,
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如期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