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2020-12-16 14:50:08

1. 跪求一篇关于扬州旅游资源特色的论文

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扬州万花会4月18日在它的发源地得以恢复举办。首届扬州万花会由中国花卉协会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扬州市园林局承办,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花木协会协办,为期1个月。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刘向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向东在致辞中说,扬州1万花会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载体,充分挖掘和表现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与园林、花卉与民风民俗、花卉与宗教文化等内涵,进一步拓展了花文化传播发展的思路,对弘扬文化、引导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万花会的举办将对推动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主题展示是万花会的重点 万花会活动主要由揭幕仪式、主题展示、游园活动3部分组成。主题展示又分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万花神韵国际花卉展和花卉学术研讨会等4部分内容。主题展是万花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点在瘦西湖景区万花园内。于2007年复建的万花园投资近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0余亩,主要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新建的万花园既与瘦西湖公园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又彰显个性、体现特色,不仅在面积上扩大了瘦西湖公园,更在文化内涵、历史延续、传承创新等多方面丰富了瘦西湖公园。 花卉展营造“万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体现万花会特点,吸引游客参观的因素之一。本届万花会花卉总用量达到260多个品种、200多万株。几万株郁金香被栽种在万花园内的主要游览线上,1万余株月季、20余万盆包括美女樱、四季海棠在内的时令草花被制作成花溪、花坛、花门、花廊等花卉景观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还专门引进了毛地黄、耧斗菜、花叶长春蔓、银叶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优品种近60种10万多株。万花园内呈现出处处以花为题、步步花香流动的一片“万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让人们直观了解花卉与文化的关系 万花会花文化展示选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设在万花园餐饮别墅内,一派竹篱茅舍、农家小院风情,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分区对花卉保健、花卉美容养生、花卉与食品、精品花卉菜肴与饮品、花香疗法等进行了系统展示。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周武忠介绍,本来设想聘请知名厨师现场表演制作花卉食品,让观众亲自品尝花卉美食,亲身感受花卉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但由于场地限制,厨房设备有限,最后只好作罢。 花卉与工艺美术历来密不可分。扬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与花卉紧密相关的精美工艺品,如通草花、绒花,历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艺大师用制作通草花技术制作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工艺琼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扬州著名工艺大师制作的琼花、菊花、盆景等几十盆通草花及绒花,造型别致,色彩缤纷,几乎可以假乱真。此外,还展出了以花卉为图案的著名的扬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扬州梅花、琼花、紫藤、荷花、菊花等为图案的高品质国画作品。 万花神韵国际花艺展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 除通过图文展示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外,花艺现场表演、互动是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应有与之相配的地方进行展示,本次花艺表演展示就选择在万花园中最美的一处建筑“石壁流淙”内进行。展馆分为中国馆、韩国馆、日本馆、花艺表演馆,其中中国馆又分为大陆馆、香港馆、台湾馆。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北京、江苏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艺大师制作了上百个精美的插花艺艺作品,并布置在各个展馆内供观众品评欣赏。花艺表演馆主要用于花艺师现场制作花艺作品、向观众普及花艺知识。参加表演的花艺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此次比赛,日本、韩国的花艺师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国也只有在重大活动或节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装。日本花艺师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缓悠扬的民歌声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东方特色的花艺作品。韩国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韩国济州岛市市长正好来到表演大厅观看,花艺师表演完成后,与市长及其他一些花艺师一起合影留念,场面温馨感人。台湾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一旁的讲解师对其作品进行了现场解说。讲解师绘声绘色的演讲,让观众对每个花艺作品理解得更为深刻。花艺表演结束后,花艺大师们载歌载舞,场面热烈。 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从理论层面探讨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艺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观地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花文化学术研讨则从理论层面来探讨花文化的内涵。在同期举办的“2008中国扬州国际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亚太地区插花艺术联合会会长尚纪平、台湾省中华人文花道协会会长王国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级教授荻古靖、韩国国际花文化交流协会花艺术联合会会长朴善良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马特(Maarten Jongsma)等专家分别就“荠菜花与上巳节”、“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与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题作了精彩演讲。内容涉及花卉与节事的联系,日本、韩国花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荷兰花文化如何与旅游业结合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花卉·艺术·生活”这一主题。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如何办好万花会”进行了讨论。 游园活动加强与游客互动 为突出万花会的互动性,主办方特别准备了多项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在万花园内有6部长6米、宽2.8米的豪华花车,专做巡游表演之用。这6部花车分别以万花仙子、琼花、芍药、欢乐万花园、福娃迎奥运、诗画瘦西湖为主题。其中以琼花为主题制作的花车灵感来源于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典故,而以芍药为主题的花车灵感则源于“四相簪花”的典故。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年间韩琦镇守淮南时,后花园中有一株芍药忽然开了4支花,韩琦请王琏、王安石、陈升之前往观赏,并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后来这4人都相继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来,芍药也被称为“花相”。 万花园内还安排了10名有亲和力的演员穿着奥运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园内巡游,成为万花园内一景,游客纷纷与之拍照留念。此外,游客还可以观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剧《琼花仙子》,欣赏扬州弹词、扬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节目,参与花谜竞猜、击鼓传花、抛花球等活动。万花园中,处处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据了解,在双休日,约有6万名游客前往赏花,在平时每天的游客量也达到1.5万人次。 周武忠告诉记者,首届万花会是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首次与地方合作的一种尝试,意欲将花文化与地方旅游业结合起来,没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后不能仅就花文化论花文化,而应将其与其它产业结合起来,效益就会倍增。当然,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花文化发展根基,花文化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 旅游业现状如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您若想对旅游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与投资特性,接着对相关行业、国际旅游业的现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的入境旅游、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公园、其他等进行了细致透析。随后对旅游业市场细分与消费者、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的竞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旅游业上市公司、我国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旅游业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3. 近几年来扬州旅游的人数

(1)y=6000-50x; (2)2500≤y≤4000

4.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5. 扬州的旅游业咋样

4月18日,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8日下午,扬州市副市长余珽在“烟花三月”旅游招商推介会上向与会的海内外投资者和旅行商表示,扬州要打造成为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当今世界已迈入“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旅游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ー。余珽表示,扬州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全域化、融合化、智慧化、国际化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拉开旅游发展大框架、引进旅游大项目、打造旅游大品牌,推进旅游大发展。“而这不仅需要扬州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外部资源、外部力量的加盟和支持。我们真诚期望海内外投资者和旅行商共同参与到扬州旅游业发展的大潮中来,共同描绘人们心目中的扬州新画卷。”

与会的法国奥尔良市旅游局局长阿克塞尔·德·保蒙对记者说,“和扬州一样,奥尔良是一座旅游城市,我们期待,双方有更多合作项目启动,推进共同发展。”同时,奥尔良与扬州加强旅游标准化方面合作,尤其在城市旅游志愿者服务规范、城市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体系、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与管理体系、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标准化合作成果。

当日的旅游招商推介会上,扬州市旅游局局长张贵联作了题为《携手打造世界人民向往的扬州旅游》主题推介,18个旅游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农村休闲旅游、新业态旅游项目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热点。此外,随着扬州着力打造“扬州的夏日”等主题旅游节,新进旅游产品的业态也变得更为丰富,音乐节、船艇大赛、旅游自制剧、马拉松、古筝比赛等节庆、赛事项目也更多选择在扬州举办,极大丰富了扬州的旅游产品。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6. 扬州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的概况

“烟雨琼花飞,雨韵江南醉”的千年古邑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历来便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同时,它还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是“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
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温度17.5℃,气候舒适宜人。
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扬州既是风光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还享有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遗迹:古老的运河、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时期的园林、汉隋帝王的陵寝,还有大明寺、四望亭、文昌阁等等,人文景观颇为丰富;何园、个园、唐城遗址、普哈丁墓园、高邮盂城驿、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隋炀帝陵、高旻寺、汪氏小苑、西郊森林公园、凤凰岛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向人们展现了历史长河对岸那隅逝去的风景。
此外,扬州给人的感觉是轻柔的,是娇弱江南女子的柔美与静谧。绿扬城郭的园林风光宛如轻纱漫过人心,浮于心头。著名的瘦西湖,历来就是扬州的骄傲。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扬州独占一“瘦”。湖光山色掩映如画,亭台楼阁于依依垂柳之间若隐若现。苍月高挂,箫音阵阵,古意幽幽,弄一叶扁舟,邀二三挚友,点六七烛火,赏八九星光,共睹皓月当空,同品“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幽远意境,人生得此,夫复何求?另外,城内的个园和何园也是扬州园林风光的代表,竹影朦朦,玉树庭花,亭台楼阁,花团锦簇,自然美不胜收。
千年古邑扬州城,在茱萸湾、邵伯湖、凤凰岛环抱下,蕴含无限风情,古意之中透出“桥边黯黯绿杨低”的点点娴静与幽远,惹得这山水之城愈发美妙动人。
近年来,扬州市还获得了“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进一步完善了高邮湖渔家乐休闲游、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的穆斯林旅游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穆斯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扬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扬州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详情 2011-9-8 扬州网
近日,我市未来5年发展情况详情已经和我们见面了,在这次整体的规划中,针对扬城目前现状为基础,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到了,力争将我们扬州打造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国内一流的文明城市。至于更多详细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规划详情就随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根据《扬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加快路网建设、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精心保护古城、彰显城市特色等举措,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未来5年,“一体两翼”大扬州都市区格局将基本形成。东联西进,北拓南下,扩展城市空间。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5万。全面保持古城总体风貌规划提出,推进传统民居修缮。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改造传统民居的经济性,按照统一立面设计、政府适当补贴、居民自主修缮等原则,加强老城区传统民居的修缮速度,每年修缮不少于200户,老城区传统民居30%-40%得到修缮和维护,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丰富完善万花园、宋夹城文化游览内涵,实施唐子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相别路一线国际休闲度假集聚区、长春路一线文化休闲康体旅游产业带,开通扬州环城水上游览线,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
保护性改造历史街区。继续推进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等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复兴,加快整治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四条古城干道街景;继续实施老城区盐商建筑的保护利用,重点修缮蔚圃、刘庄、周扶九住宅、岭南会馆、匏庐等一批古宅名居;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唐宋城大遗址城河体系和历史景观。整治主城区旧街巷老小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与市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内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环卫、公共健身、邻里中心、无障碍、公共停车场等便民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完成主城区内旧街巷的整治和1990年以前的老住宅小区整治,全面完成现有危旧房和老农贸市场改造任务,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含发放政策性购房补贴、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补贴)建设,结合城市危旧房改造,基本解决约2.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约4.7万名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根据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沟通完善“一体两翼”联系通道,建成环古城、环主城区、环城高速的城市快速道路,健全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层次分明的市区路网体系,打通交通“卡点”和“堵点”,全面提高道路畅通水平。抓紧实施苏中江都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南延及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港“一港三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按照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和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要求,加快宁扬轻轨和沪泰宁城际铁路规划的编制,实施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淮扬镇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半小时宁镇扬都市圈、一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交通网络。
同时,加快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成瘦西湖地下隧道,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四横”快速路网规划方案,规划总长度为60公里,快速路与路网中主要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交叉。“三纵”为:润扬路、运河路、沙湾路;“四横”为:北环路、江阳路—施井路、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运河南路南延、西三环连接、大学南路南延等道路,打通交通“堵点”、“卡点”,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进一步完善畅通市区路网。
古运河风光带加快建设
根据规划,深入开展城区水环境整治。加快建设茱萸湾至瓜洲古运河沿线30公里风光带,逐步搬迁沿河企业和居民住户,启动建设三湾湿地公园,重点改造南门外街,整治高旻寺周边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全线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同时,通过截污、清淤等手段,显著提高城市河道水质,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明显改善沿岸环境景观,逐步满足人居环境需求。全面保护城市水系,将水环境整治与滨水绿地开发建设、城河历史再现相结合,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供水安全性。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突显“古、文、水、绿、秀”的地方特色。城市绿地增100万㎡/年根据规划,“十二五”继续实施城市绿地工程。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和大运河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以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及城市道路构成沿路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园绿地,确保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
合理布置相对均衡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市级公园7处,区级公园14个,专业类型公园9个(部分结合市级、区级公园设置),结合现状补充小型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游憩绿化带等)。
规划形成“两廊、两片”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两廊”是指沿邵伯湖、廖家沟、芒稻河等形成的南北生态廊道和沿仪扬河、夹江形成的东西廊道;“两片”是指北洲与北山生态区,由特色农业生产区构成。东联西进 北拓南下
全面推进广陵新城建设。充分利用沿河滨江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市cbd核心商务区建设,重点完善细化cbd建设规划,加快建成“京杭之心”、“商业水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启动“扬州外滩”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基地和广陵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积极实施开发区新城建设。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城”(南部临港新城、开发区二城)、“两园”(扬子津科教园、港口物流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开发区整体配套功能,加快建设“扬州智谷”,大力推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新城西区建设。按照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要求,继续完善新城西区城市功能,重点打造大型商业休闲和文化娱乐健身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集聚人气。
重点实施片区建设。积极实施蜀冈生态新区、蒋王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汊河、瓜洲、湾头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朴席、杨庙、甘泉、槐泗、泰安、李典六个卫星镇,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进“八老”改造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老城区、老小区、老宿舍、老宅子、老庄台、老校舍、老厂房、老街巷等“八老”改造,着力提升旧城形象。
重点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对大学路以西、邗江路以东、南绕城公路以北,四望亭路至念四桥路、平山堂西路以南的西部区域和古运河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江阳路以北、漕河路以南的东部区域内的105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快企业“退城进园”步伐。
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加强文昌路、扬子江路、江阳路、友谊路、文汇路、大学路、江都路、运河路、淮海路、南通路、泰州路、盐阜路一线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分路段逐步改造沿街建筑立面,做到免维护;同时加强对沿街新建建筑的规划管理。

8. 扬州未来发展趋势

扬州未来年的整体规划详情 2011-9-8 扬州网
近日,我市未来5年发展情况详情已经和我们见面了,在这次整体的规划中,针对扬城目前现状为基础,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到了,力争将我们扬州打造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国内一流的文明城市。至于更多详细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规划详情就随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根据《扬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加快路网建设、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精心保护古城、彰显城市特色等举措,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未来5年,“一体两翼”大扬州都市区格局将基本形成。东联西进,北拓南下,扩展城市空间。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5万。全面保持古城总体风貌规划提出,推进传统民居修缮。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改造传统民居的经济性,按照统一立面设计、政府适当补贴、居民自主修缮等原则,加强老城区传统民居的修缮速度,每年修缮不少于200户,老城区传统民居30%-40%得到修缮和维护,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丰富完善万花园、宋夹城文化游览内涵,实施唐子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相别路一线国际休闲度假集聚区、长春路一线文化休闲康体旅游产业带,开通扬州环城水上游览线,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
保护性改造历史街区。继续推进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等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复兴,加快整治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四条古城干道街景;继续实施老城区盐商建筑的保护利用,重点修缮蔚圃、刘庄、周扶九住宅、岭南会馆、匏庐等一批古宅名居;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唐宋城大遗址城河体系和历史景观。整治主城区旧街巷老小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与市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内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环卫、公共健身、邻里中心、无障碍、公共停车场等便民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完成主城区内旧街巷的整治和1990年以前的老住宅小区整治,全面完成现有危旧房和老农贸市场改造任务,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含发放政策性购房补贴、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补贴)建设,结合城市危旧房改造,基本解决约2.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约4.7万名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根据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沟通完善“一体两翼”联系通道,建成环古城、环主城区、环城高速的城市快速道路,健全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层次分明的市区路网体系,打通交通“卡点”和“堵点”,全面提高道路畅通水平。抓紧实施苏中江都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南延及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港“一港三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按照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和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要求,加快宁扬轻轨和沪泰宁城际铁路规划的编制,实施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淮扬镇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半小时宁镇扬都市圈、一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交通网络。
同时,加快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成瘦西湖地下隧道,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四横”快速路网规划方案,规划总长度为60公里,快速路与路网中主要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交叉。“三纵”为:润扬路、运河路、沙湾路;“四横”为:北环路、江阳路—施井路、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运河南路南延、西三环连接、大学南路南延等道路,打通交通“堵点”、“卡点”,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进一步完善畅通市区路网。
古运河风光带加快建设
根据规划,深入开展城区水环境整治。加快建设茱萸湾至瓜洲古运河沿线30公里风光带,逐步搬迁沿河企业和居民住户,启动建设三湾湿地公园,重点改造南门外街,整治高旻寺周边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全线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同时,通过截污、清淤等手段,显著提高城市河道水质,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明显改善沿岸环境景观,逐步满足人居环境需求。全面保护城市水系,将水环境整治与滨水绿地开发建设、城河历史再现相结合,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供水安全性。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突显“古、文、水、绿、秀”的地方特色。城市绿地增100万㎡/年根据规划,“十二五”继续实施城市绿地工程。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和大运河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以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及城市道路构成沿路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园绿地,确保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
合理布置相对均衡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市级公园7处,区级公园14个,专业类型公园9个(部分结合市级、区级公园设置),结合现状补充小型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游憩绿化带等)。
规划形成“两廊、两片”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两廊”是指沿邵伯湖、廖家沟、芒稻河等形成的南北生态廊道和沿仪扬河、夹江形成的东西廊道;“两片”是指北洲与北山生态区,由特色农业生产区构成。东联西进 北拓南下
全面推进广陵新城建设。充分利用沿河滨江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市cbd核心商务区建设,重点完善细化cbd建设规划,加快建成“京杭之心”、“商业水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启动“扬州外滩”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基地和广陵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积极实施开发区新城建设。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城”(南部临港新城、开发区二城)、“两园”(扬子津科教园、港口物流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开发区整体配套功能,加快建设“扬州智谷”,大力推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新城西区建设。按照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要求,继续完善新城西区城市功能,重点打造大型商业休闲和文化娱乐健身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集聚人气。
重点实施片区建设。积极实施蜀冈生态新区、蒋王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汊河、瓜洲、湾头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朴席、杨庙、甘泉、槐泗、泰安、李典六个卫星镇,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进“八老”改造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老城区、老小区、老宿舍、老宅子、老庄台、老校舍、老厂房、老街巷等“八老”改造,着力提升旧城形象。
重点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对大学路以西、邗江路以东、南绕城公路以北,四望亭路至念四桥路、平山堂西路以南的西部区域和古运河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江阳路以北、漕河路以南的东部区域内的105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快企业“退城进园”步伐。
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加强文昌路、扬子江路、江阳路、友谊路、文汇路、大学路、江都路、运河路、淮海路、南通路、泰州路、盐阜路一线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分路段逐步改造沿街建筑立面,做到免维护;同时加强对沿街新建建筑的规划管理。

9. 苏南、苏北旅游业发展现状

苏南苏北之间的长江是天堑,不是你们浙江的小沟沟,不是搭个木桥就过去了的!再者,苏北腹地是水乡,交通不是很方便。要说交通改善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而且和苏南之间的通道依旧没有全面打开,新长铁路建成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过江大桥! 苏北有过政策?除了当初的沿海开放城市中有了个连云港、南通,而且给南通、连云港政策,但重点发展的却是江南,那这个政策也就可有可无了! 好比旅游业,同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皆已成了浙江管辖的各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而江苏,除了苏南,苏北8市的旅游业开展最好的除了是靠老祖宗遗留的财产支撑的扬州,其他7市皆不可与浙江各市所比肩。差距在哪里?难道真的是浙江旅游资源比苏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吗?还是浙江的确是清山秀水,而苏北的则是穷山恶水?其实苏北的文化并不比苏南和浙江的底子薄,但难道是苏北几千年来属兵家必争之地,而江南一带则被唐诗宋词所歌颂太多的缘故?其实都不是,苏北欠缺的只是包装和宣传。 如果说以前的苏北欠缺的是交通,那现在高速公路畅通,铁路航空发达的情况下,欠缺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苏北不缺旅游资源,也具备了相当层次的交通标准,但欠缺的就是商计。都说上海是华东乃至全国的向标和龙头,浙江人就抓住了这一点,在上海大做广告,结果浙江的景点人头攒动,一到黄金周都是讲“阿拉”的上海人,上海人高密度的光临,全国人也就闻风而至了 建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进行分解,从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9个细分指标揭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明显,地区内部城际差异相对较小;苏南地区的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较强,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较弱,苏南与苏中、苏北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差距大,苏中与苏北的差距相对较小;江苏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点是“南强北弱”、“沿江强沿海弱”。提出重点打造四大旅游板块并构建跨区域旅游板块的“板块旅游”模式区域发展战略,旨在实现苏南、苏中和苏北旅游产业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记得采纳啊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