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学习旅游文化

学习旅游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1-23 06:19:56

Ⅰ 《走遍中国旅游文化漫谈》学习论文

浅淡武当山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誉海内外。然而,由于在早期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致使产生了局区域的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水环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坏、违法乱占乱建等几个方面。因此,必须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以保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管理与保护 武当山 可持续发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区”,2001年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武当山古建筑雄伟玄妙。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永乐年间进行了历时12年的大规模营建,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形成了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的古建筑群体系。现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结构严谨,装饰精致,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全山现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玄岳门、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
武当山自然景观绚丽多姿。武当山貌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观。
武当山道教文化底蕴丰厚。武当山被誉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曾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道场,千百年来香火鼎盛,伴随法事礼仪活动的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宗教音乐于一体,具有古雅闲适、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
武当武术玄妙奇绝,源远流长,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谓,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相传由著名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创造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家拳派。“亘古无双胜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宽博的胸怀,笑迎四海客,诚招五湖商。
一、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
1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2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3执法不严,监察不力
各级政府为保护好武当山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禁止在各风景名胜区内兴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程、设施。但由于各种人情、面子、关系的影响,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管理不顺。许多旅游设施建设毫无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武当山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对策
1积极宣传引导,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认识和态度,它既反映在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态度上,又体现在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上。可以说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是武陵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此,一是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在各个旅游景点的醒目处都要设立标语或广告牌,以增强游客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游客乱摘乱扔、乱涂乱画、随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为;二是要加强对从事各种旅游经营活动主体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及其破坏的严重后果,产生忧患意识,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真正认识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后被咬伤的危险” ;三是要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改变人们自恃生态环境优良、淡漠环境保护的习惯,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尚
2大执法力度,严格以法办事
武当山环境保护要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还是要走上法制的轨道上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要严格以法办事,在环境保护执行过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规,对乱占滥建、乱泼滥倒、乱捕滥杀、乱挖滥采等环保违法行为,要予以及时、狠、准的严厉打击,毫不留情,毫不手软。
3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文化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给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质的高低反映本区域知识层次。随着知识更新、游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导游文化层次应该高于大众,要想达到良性循环,旅游部门应经常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开设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景区及沿途解说、社会知识及民间传说等方面专业,使旅游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训,让游客跟随一次导游能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游客的年龄结构、处世哲学、审美观点参差不齐,游览景点、娱乐场所很难达到人人称心如意,当个别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现一些古怪面孔时,应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明或解释,争取和谐相处,达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宽视野的效果。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Ⅱ 简述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人 们在追求这种时尚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导致旅游安全性的问题,还有现在社会关注的人文精神和旅游的真谛。"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美"是 迷人的,令人神往和令人探求的,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和未来,是人类所独有的本能,但寻求刺激也是人们的一种独特欲望,特别是青年人,大学生的这个 特征最为明显,他们为了追求刺激而往往忽视了周围的危险环境,现在人们对旅游的热爱已经超出了国界,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突显出来,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形 象,因此,学习旅游文化就变的尤为重要。

Ⅲ [急!!!!高分!!!!!]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1.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

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
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2.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Ⅳ 求旅游文化学的读书笔记~~~~题材不限~~~

旅游学:一门跨学科。 旅游研究的核心领域:旅游体验研究(谢彦君) 体验的需求:体验欲望、体验心理、体验意识、体验行为、体验关系、体验效应 相关学科: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美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生态学、旅游文化学 体验的供给:体验场、体验情境、体验氛围、体验设施、体验设备、体验流程 相关学科: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营销、饭店管理、导游、旅游经济学、服务管理 旅游是个人前往异地,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在旅游这个时空转换过程中,旅游者希望获得的是某种快感,寻求的是精神和肉体的满足。旅游活动根本上就是旅游体验(Tourist Experience),或者说旅游体验构成了旅游的内核(谢彦君,1999,2004,2005)。 唯美主义、神秘主义、野生的和异域的自然、社会化、好客和丰盛、冒险、旷野、真实的异国情调。 Prentice和Witt综合多家观点归纳出了旅游体验研究的五种模式: (1)体验的等级模式.将体验分为享受自然,摆脱紧张,学习,价值共享和创造; (2)体验的标准模式——"畅爽"(flow).它是由心理学家克珍特米哈依(,1975)提出的最佳体验标准,这种状态"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3)有目的地的行为模式.即从行为理念,标准化理念和控制理念中预测目标导向的行为; (4)多类型模式.基于旅游者有多种类型,他们所寻求的旅游体验也因此不同,为此他们也提到了Cohen对体验模式的划分; (5)局内人和局外人模式.该模式认为,在早期目的地居民是局内人,而旅游者作为局外人是无法理解或意识到代表当地文化的象征符号的;后来随着社会关系的淡化,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距离缩短,旅游者可以事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和其他信息。 我的旅游文化心得体会 ——读章海荣之《旅游文化学》有感旅游文化是一门很精深的文化。说实话,我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对很多 国内外学者的关于旅游文化的论著,我并不甚了解。前段时间,在老师的指引下,我通读了 国内著名学者章海荣所著的《旅游文化学》 ,感触颇多。 章海荣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首先提出“人是动物”这一理论,指出“人类自文明史源初 走来,就没停止过追寻和拓展生活空间场所的脚步” 。不论是经济体制、社会差别,还是国 家疆域,都阻止不了这样的“脚步” 。很显然,这一“脚步”便是旅游。作为“动物”的人 类,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旅游。 那么,人类又为何旅游呢?章海荣说,是“为探索人类文化创造中的旅游和旅游在人类 文化创造中的关系,为探索旅游文化的存在开辟出一条坚实的道路” 。他把旅游跟人类文化 创造联系起来了。人类,最初的迁徙与活动,无非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使自己不再饱受 挨饿,却无形当中创造了旅游文化。从人类最初的初衷来讲这是无意的,但从社会历史的发 展来讲又是有意的。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实质或目的” ,故而,旅游才和人类的文化创 造联系在了一起, 一起共同推动社会、 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想, 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吧。 书中强调,旅游作为一种服务业,我们如果只看到其企业文化的一面,那么旅游文化 学的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旅游不仅创造了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创造出了一种文化模 式或类型。这已不仅限于由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了。因而,章海荣说,自己对“旅 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这种说法很感兴趣。 既然旅游和文化创造联系在了一起,那么,何又为旅游文化呢? 很明显,旅游文化不是单纯的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 谢贵安认为, “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旅游中的普遍显现” 。这一定义突出的是旅游主 体、旅游中介、旅游客体的体系结构。旅游主体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而然就创 造了旅游文化, 而这种文化自然是从旅游主体的旅游活动及其所引起的现象所体现的。 马波 则指出, 旅游文化是 “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 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这种观点强调旅游文化是一种交流过程所引起的文化现象, 在这一点上,它很有特色。喻学才则说“旅游文化指的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的 旅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本民族或本国家文化” ,他的定义也体现出一个特色,它是从旅游 的双主体身份、文化碰撞的角度来定义的。沈祖祥在总结前人的定义后,指出了“旅游文化 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 通过 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作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 ,这一发展的定义已经和章 海荣的定义较为相近。 章海荣根据沈祖祥的定义,提出用现象务实、阐明学问,同时又对沈祖祥的“一种文 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产生疑问:这一文明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 我读到这里,很是钦佩章海荣的这种对学问的执着——探根究底,见微知著。我们要是有怀 疑的精神,一探究底的作风,那么办起事来也就事半功倍了。从司马云的“定义讲的是人类 创造的特质”出发,以居家生活作为一个参照,他得出结论“旅游文化的反义词就是定居文 化” 。再结合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和人的本质属性,看到“旅游是文化空间的跨越” ,书中最终 给出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 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 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 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这个定义体现出完成旅游需 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的、趋同的活动,具 有传递性、滞后性。人与人的交往,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得以传播,从而又引发内在 的旅游动机与需求,一旦时机成熟,便再次导致旅游的产生。无旅游就无文化关联。所以,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方式”“旅游跨文化交流是旅游文化的第一特质” 、 ,这 也就不难理解了。接下来,章海荣从给出的定义出发,又提炼出三个命题: “旅游文化是人 类直面的文化交流和对话的一种方式” 旅游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一种趋同 ; “ 的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旅游文化是后现代人类完善人格,追求人性自由而要求 ; 拓展生活空间的生活创造” 。基于第一个命题,得知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跨文化交流,它是 一种移动的文化。就此进一步分析,作者又得出旅游文化学最基本、最核心的不可或缺的三 个重要理论环节: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生态系统;跨文化交流的事实及 影响。从而以这三环节分别作为书中第二至第六章的研究内容,进而给出本书的框架,以命 题三作为此书的结尾部分综论,是章海荣对它所作的启发性阐述。对命题二分析,可以看出 旅游文化的两个层面:趋同性和大众性。趋同性展示的是旅游文化学的学理特点,大众性则 展示出旅游文化学的学科归属。从作者的求知作风来看,那么,定是要问一下旅游文化学研 究的内容和归属是什么、有何学理特点了。所以,此书的第一章就是对它的阐述,讲述旅游 文化的理论体系构成和学科特性。 作者还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用摩梭族的走婚 来说明跨文化交流的差异, 还有一个例子是用泰国的红灯区来阐述文化震惊。 旅游文化中有 文化身份一说,这是由不同的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价值观、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引起的。跨文 化交流因此引发文化震惊与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用事实说话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到此为止,此书的大致框架自然是一目了然了。毋庸置疑,章海荣在对旅游文化学的 体系构建上, 思路是层层相扣, 步步紧逼, 逻辑也非常的严整, 光是这一点就使我获益匪浅。 记得有句话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学是学,问是问,令人有学而无问,不过钝汉 尔。 ”求知,就要有严谨的作风。学问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我们可能会从事不同的行 业,但不论我们干什么,都多带着点发问且认真思考的态度和思想,总是有益的。 时间 星期 8 以前点 8 (清晨) 至 9: 3 0 上网 上 网 上课 上 网 上课 上课 上 网 上 网 8 至 12 点 13 至 14 点 (中午) 15 至 17 点) 17 至 19 点 (傍晚) 20 至 23 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上课 学习或睡 觉 六级复习 上网练习 上课 上课 上课 六级复习 学习 学习 2011 年上学期学习计划

Ⅳ 请问旅游文化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请问旅游文化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习

Ⅵ 学习休闲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文化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加深我们的内涵,而且也能为我们出门旅游奠定一些基础。

Ⅶ 作为文化产业本科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旅游文化这一课程

学校让学什么就学什么,如果都由着你们的信子,还不知道学什么呢!

Ⅷ 关于学习旅游文化选修课后感受

选修了旅游文化学来这源门课,对我今后的出行有了很大的好处,这门课就像是一个文化导游,引导我如何在旅行的时候不忘去体验和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而且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我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亲近那些想去的地方。选修了这门课像是一次3D的旅行,有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那些去过的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风俗文化,语言文化等等。其次,旅游文化学这门课对我们有很多益处,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开心选修了这门课。
老师上课很投入,讲起课来津津有味,很认真,每节课讲的内容都很新颖独特。课堂上,有时还有不失幽默的提问。老师很严谨,对于迟到或没到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要求。旅游是人类的一种学习,无数自然与人文历史之趣、之奥、之谜,吸引着我们去不断探索,旅游能使人类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加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最后希望老师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做一个旅游文化学的传播者,把文化的气息传播给更多对旅游有着憧憬的同学们。

Ⅸ 学习旅游文化对从事旅游行业有什么意义

意义颇深
显得旅游业的素质有所提高,赞

Ⅹ 为什么说了解旅游文化资源是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的基础

为什么说了解旅游文化之源是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的基石?是这样的,了解了旅游文化就知道了我们中国的名山古迹。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