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展上海旅游业
⑴ 想知道上海的旅游发展的如何
一、上海国际旅游业的现状
上海国际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1993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4.84万人,其中外国人85.28万人,比上年增长9.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外国人来沪旅游人数变化相反,来沪台胞93年仅为21.5万人,比上年下降25%,按来沪旅游人数多少排列,前四位国家依次是日本39.97万人,增7.3%,美国8.44万人,增9.7%,韩国4.39万人,增48.5%,法国4.22万人,增27.9%。1993年上海旅游外汇收入45.41亿元外汇人民币(合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涉外饭店宿费14.28亿元,比上年增6.43亿元。民航客运外汇收入10.54亿元,增加6.40亿元,但是旅游商品销售的外汇收入比上年减少32.2%,旅游商品销售的外汇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7.6%下降为16%。去年上海涉外宾馆客房全年平均出租率达到77.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到1993年底为止,上海共有涉外饭店101家,客房2.6万余间,其中星级饭店89家,(5星级7家,4星级9家,3星级34家,2星级29家,1星级10家)。上海现有一类旅行社13家,二类旅行社13家,有通晓24种语言并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1480名。旅游涉外定点商店41家,旅游涉外定点餐馆95家,旅游涉外娱乐场所352处(涉外饭店中310处、涉外餐厅中35处、社会涉外娱乐场所7处)。上海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
二、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上海历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
从1979年到1988年,从1989年到1991年这两段时间内,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都呈线性增长。1989年上海旅游业跌入低谷,但只经过两年,这两项重要指标均已超过1988年水平,恢复期比当时预料的要短。说明上海对各国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来,上海旅游创汇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率。从1990年到1993年,上海每年旅游创汇增长率都超过30%,特别是1992年达到103.8%,1993年达到43.7%,这样的增长率在全国是少见的。另外1989年上海入境旅游者人数下降28.4%,而旅游创汇仅下降21.5%。这说明上海旅游业结构比较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199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下跌0.4%,这是一个需要十分重视的信号,它提醒我们,上海必须加倍重视旅游市场促销,否则有可能进入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徘徊期,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上海历年客房数与客房出租率
上海1993年接待境外旅游者比1979年增长5.8倍,而涉外饭店客房数增长5.7倍,1979年每间客房平均接待47.1名入境旅游者,1993年每间客房平均接待48.0名入境旅游者,这说明近年来上海饭店业的发展与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是基本协调的。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从1989年的最低点52.9%逐年上升,1993年达到77.8%,表明上海的饭店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与香港饭店业相比,1993年上海每间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游者48人,而香港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为77.8%,而香港为82%,表明上海饭店业的潜力还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国(地区)历年来沪人数
日本是上海最主要的客源市场,日本客人几乎要占来沪外国旅游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日本全年出国旅游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来上海的日本人仅占日本出游人数的3%左右,这说明日本市场潜力还很大。
美国客人历来占来沪外国旅游者人数的第二位。美国来华旅游者大多居中上层收入者,消费水平高。美国是世界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发生地,近年来每年出国旅游人数都超过4000万。随着中国恢香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中美经济合作的加强以及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美国来华人数还应有所增长。从长远观点看,美国和日本应同是上海大力开发的一级客源市场。
法、德、英等西欧市场近年恢复较快,1993年已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西欧市场将日趋成熟稳定。但由于西欧与上海交通相对不便,再加上西方经济仍处于不景气状态,西欧来沪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随着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周边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上海新兴的客源市场。这是一个与中国有着血缘和悠久文化渊源的特殊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值得大力开发的客源市场。这个市场如果开发成功,将有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场,也是近年来稳步发展的传统市场。虽然93年台湾来沪人数有所减少,但客源结构变得更加合理,这已是一个市场逐渐成熟的表现。尽管“千岛湖”事件暂时会影响台胞来沪旅游,但港澳台市场必将仍然稳步向前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已基本具备了大量接待各国旅游者的能力,上海国际旅游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几大因素
上海的国际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国内外一些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游创汇来讲,1992年上海旅游创汇8.8亿美元,而北京为10.6亿美元,广东为10.8亿美元。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来讲,上海不到1%,而美国的夏威夷达到60~70%。上海国际旅游业要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通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就会出现新的矛盾。七十年代来,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馆奇缺,外国旅游者到了上海无处住宿。八十年代中后期,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大交通运力不足,外国旅游者进不来、出不去。九十年代初,因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4大因素是:
1.旅游景点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当地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兴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如广东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江苏建了唐城、欧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园,但是上海却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的新景点。因此境外旅游者来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滩、逛豫园、看杂技、观玉佛,几十年贯制。有的外国旅游者说:到中国不到上海就象没有到过中国,而到过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使上海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拿不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成为上海扩大招揽客源的主要障碍。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也使境外旅游者在沪人均逗留天数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游景点建设滞后已成为当前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旅游商品陈旧单一。
上海是中国工业和商业最发达的城市,是中国的购物天堂。但是多年来上海却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旅游商品。因此近年来上海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逐年减少。旅游商品收入是旅游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内进行的对外贸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游发达城市都把加强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作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来抓,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象香港占到50~60%。旅游商品陈旧单一,已成为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颈作用仍然严重制约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设施落后,运力不足仍然严重制约了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以民航为例,上海虹桥机场飞机起降约100架次/天,而香港启德机场为1454架次/天,东京成田机场为600架次/天。由于运力不足,境外旅游者无法大批进入上海。同样,国内航线中,上海到黄山,上海到桂林,旅游者也很难通达。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业经营机制没有转换,短期行为和部门所有制更加剧了交通问题的恶化。
⑵ 上海如何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升。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介绍,近年来,上海旅游积极融入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旅游供给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逐步提升。
上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已基本构建。按照“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要求,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联动发展、形成合力,构建起旅游业与文化、商务、体育、工业、农业、科技、卫生、金融、交通、气象等融合发展的“1+10+n”大旅游产业体系。
截至2017年底,上海共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A级景区101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特色文化博物馆约120个,达标工业旅游景点67个,体育旅游休闲基地13个。上海共有星级饭店229家,旅行社1600余家。上海港邮轮旅客年吞吐量300万人次左右,稳居国际邮轮母港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位置。
⑶ 上海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你去找世博会的资料参考一下
⑷ 上海旅游业最发达的城市有哪些
一、上海国际旅游业的现状 上海国际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上海现有一类旅行社13家,二类旅行社13家,有通晓24种语言并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1480名。旅游涉外定点商店41家,旅游涉外定点餐馆95家,旅游涉外娱乐场所352处(涉外饭店中310处、涉外餐厅中35处、社会涉外娱乐场所7处)。上海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 二、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上海历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 从1979年到1988年,从1989年到1991年这两段时间内,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都呈线性增长。1989年上海旅游业跌入低谷,但只经过两年,这两项重要指标均已超过1988年水平,恢复期比当时预料的要短。说明上海对各国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来,上海旅游创汇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率。 2.上海历年客房数与客房出租率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从1989年的最低点52.9%逐年上升,1993年达到77.8%,表明上海的饭店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与香港饭店业相比,1993年上海每间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游者48人,而香港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为77.8%,而香港为82%,表明上海饭店业的潜力还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国(地区)历年来沪人数 ,日本客人几乎要占来沪外国旅游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日本全年出国旅游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来上海的日本人仅占日本出游人数的3%左右,这说明日本市场潜力还很大。 美国客人历来占来沪外国旅游者人数的第二位。美国来华旅游者大多居中上层收入者,消费水平高。美国是世界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发生地,近年来每年出国旅游人数都超过4000万。随着中国恢香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中美经济合作的加强以及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美国来华人数还应有所增长。 随着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周边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上海新兴的客源市场。这是一个与中国有着血缘和悠久文化渊源的特殊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值得大力开发的客源市场。这个市场如果开发成功,将有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场,也是近年来稳步发展的传统市场。 三、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几大因素 上海的国际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国内外一些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游创汇来讲,上海国际旅游业要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通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就会出现新的矛盾。因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4大因素是: 1.旅游景点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当地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兴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如广东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江苏建了唐城、欧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园,但是上海却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的新景点。因此境外旅游者来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滩、逛豫园、看杂技、观玉佛,几十年贯制。有的外国旅游者说:到中国不到上海就象没有到过中国,而到过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使上海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拿不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成为上海扩大招揽客源的主要障碍。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也使境外旅游者在沪人均逗留天数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游景点建设滞后已成为当前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旅游商品陈旧单一。 上海是中国工业和商业最发达的城市,是中国的购物天堂。但是多年来上海却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旅游商品。因此近年来上海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逐年减少。旅游商品收入是旅游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内进行的对外贸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游发达城市都把加强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作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来抓,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象香港占到50~60%。旅游商品陈旧单一,已成为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颈作用仍然严重制约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设施落后,运力不足仍然严重制约了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以民航为例,上海虹桥机场飞机起降约100架次/天,而香港启德机场为1454架次/天,东京成田机场为600架次/天。由于运力不足,境外旅游者无法大批进入上海。同样,国内航线中,上海到黄山,上海到桂林,旅游者也很难通达。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业经营机制没有转换,短期行为和部门所有制更加剧了交通问题的恶化
⑸ 2013年上海市旅游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上海市旅游发展主要就是面向,国外了。
⑹ 上海的旅游业水平如何
上海市经济发达,居民平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优越的地理优势及发达的经济,使其成为我国入境及国内旅游的重要地区之一。入境过夜游客在全国排名第二,外汇收入全国排名第三(详见表6-1)。
表6-1上海市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上海市的都市旅游、展会旅游和体育旅游特色鲜明。上海是我国最发达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发展以“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为主要内容的得天独厚优势。上海是中国会展之都,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更是强化了上海旅游功能的地位,推动其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上海是世界体育之都,世界最高级别的单项常驻赛事几乎都落户在了上海,如F1、国际田联钻石联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斯诺克大师赛、汇丰高尔夫世界锦标赛等常年在上海开站。
⑺ 上海旅游应该如何发展
?这不是平民老百姓说了算的,白费脑筋
⑻ 怎样促进世博后上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世博会将给上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但2010年世博会在给上海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上海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旅游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迎接新的挑战。
形成旅游大市场、构筑旅游大产业、推进旅游大协作是世博会带给上海旅游业最重要的机遇。
2010年世博会将有超过7000万的观众,加上不参观世博会的旅游者,预计2010年全年上海将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亿人次,在规模上形成了旅游大市场。在客源构成上,世博会将招徕更多的商务、会展、休闲、度假、观光等各种旅游者,使上海旅游客源市场更加多样化。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上海新建了大量的饭店、景点,成立了新的旅行社,扩大了旅游产业本身的规模。与此同时,商业、农业、工业、文化、金融等众多产业都要为世博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为形成旅游大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长三角各地市纷纷与上海世博会接轨,将大大推进了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国家旅游局以及全国各省市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也都聚焦 2010年上海世博会,纷纷推出与世博会相接轨的旅游产品,共同向全世界推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与各地的旅游大协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加快推进了全国旅游大协作的进程。
机遇难得,任务艰巨。从旅游服务极限到旅游承载力,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上海来说,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全市旅游最高单日接待量将超过100万人次,这将是对上海旅游服务极限的一次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海能否向游客提供足够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项目和旅游服务人员;二是上海旅游市场是否能保持旅游产品价格的稳定;三是上海旅游企业面对商务成本提高的压力,如何继续保持企业的服务优势。
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旅游业不仅要在世博会场馆内向每一位旅游参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而且还要在世博会场馆外向每一位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上海旅游业是否有能力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为这么多的旅游参观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每一位旅游参观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也是对上海旅游服务极限的挑战。
如果届时因没有足够的供给而使各种旅游产品价格疯狂上涨,那么上海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将受到影响。同样,由于“世博效应”,必将使上海的商务成本提高,上海旅游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来克服成本提高的压力,那么上海旅游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旅游承载力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旅游集散挑战。以世博会场馆客流集散为例,世博中国主题馆绝大多数观众都要亲临参观,但是一个展馆一天接待100万人次,且要让观众满意,这是很困难的,更严重的是大客流的瞬时集聚本身就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再以旅游停车为例,上海市区旅游团队停车一直是困扰上海旅游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旅游团队停车问题,那么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世博会的旅游集散问题。如何使7000多万旅游者在世博会期间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停得住,这也是对上海旅游业的重大挑战。
二是市民承受力的挑战。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旅游接待工作离不开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持。但是当上海市民真切地面对世博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物价上涨、交通阻塞、商店里到处都是拥挤的外地旅游者等,上海市民是否还能保持文明礼貌和热情友好的态度,这是旅游对市民承受力的挑战。如果上海人对外地游客做出不友好的举动,那么,这不仅影响到上海在国内外的声誉,同时也给上海旅游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上海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应对世博会之后游客突然减少所造成的影响。以旅游饭店业为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随着来沪游客的突然减少,将会出现饭店设备设施和旅游服务人员大量过剩,上海旅游饭店业将再一次面临严峻的局面。
二是能否充分利用好世博会留下来的宝贵资源。世博会之后许多场馆设施将永久保留,给上海旅游业提供许多新的旅游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新的都市旅游产品,招揽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沪旅游,这是上海旅游业在世博会之后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是以什么为新的发展动力。为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上海旅游行业近年来全力以赴。但当世博会结束后,上海旅游业必须确定新的前进的目标,从而团结引导上海旅游业全体从业人员不断前进,保持上海旅游业持续发展,这也是上海旅游业在2010年世博会后面临的重大挑战。
⑼ 上海旅游业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至2035年,全市年入境境外旅客总量达到1400万人次。下一步,上海将统筹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全方位升级,全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力争至202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5000亿元左右,入境游客人数达9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3.6亿人次。
打造“精彩上海、品质之旅”城市旅游新形象。围绕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任务,深挖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构建“精彩上海、品质之旅”形象认知系统和传播体系。打造以上海旅游节为主体、“一区一品”为支撑的旅游节庆活动,营造“处处有精彩,区区都精彩,四季皆精彩”的旅游市场氛围。实施“上海礼物”计划,打造一批体现上海品质,展示中国制造的旅游纪念品、伴手礼。探索构建全媒体旅游形象推广机制,特别是要牢牢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户上海等契机,全力向境内外宾客展示“精彩上海、品质之旅”城市旅游新形象。
⑽ 上海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升级
至2035年,上海年入境境外旅客总量有望达到1400万人次。上海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3月31日在此间举办的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旅游业者为上海“支招”,其中不少建议也与上海未来的计划不谋而合。
据了解,上海将围绕“精彩上海品质之旅”的主题,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全方位升级。
上海将强化出境旅游服务保障体系,运用移动通信、卫星定位等技术,加强标准化管理、数据共享,为全世界的上海旅游者编织一张“安全应急网”;搭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平台,探索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港口城市联盟,加强与全球旅游组织的协作;上海正在升级旅游服务设施网络,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营造温馨、智能、时尚的“城市客厅”;开发和推广“上海品质生活”等都市旅游移动服务应用,为旅游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便捷度高的旅游服务。
上海营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全方位升级。具体在旅游领域,上海将特别对入境游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将积极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推进外商独资、合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加强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后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