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遗产
㈠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遗,将对我国西北地区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昨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双双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共有33个遗产点,其中西安有5个。丝路申遗成功后,西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从原来的1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增加至6处。
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这是我国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7项。
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同时,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增加至6处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963.13公顷。
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的33个遗产点中22个在中国,主要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陕西8处遗产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全力推进申遗 丝路起点焕发新生机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申遗”,对这五处遗产点采取重点投入、重点管理、重点实施的方式加以保护。
为了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完整性,不准在遗址范围内规划安排大型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制定《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免费向社会开放,得到了区域内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西安市在大明宫遗址建设国家遗址公园,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西安市还对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丝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有效保护。
通过开展丝绸之路申遗,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文物周边的环境,为西安市民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西安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尤其是起点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功申遗需过7关
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并列入主权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主权国政府组织申报工作,编写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调查文化遗产项目,撰写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提交报告判断登记推荐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大会)最后审议、表决正式登记《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5处咸阳汉中各1处
据了解,该项目申报遗址中,包括陕西省7处,分别为西安市5处文物点以及咸阳彬县大佛寺石窟、汉中城固张骞墓。
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概况:未央宫作为西汉都城最重要的宫殿,是汉帝国的权力中心,是汉长安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始建于公元前200年。
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揭示了“丝绸之路”这一人类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文化线路之缘起,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
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都城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概况: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北部的龙首原上,地处唐长安城东北、南倚唐长安城北墙而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重建,次年建成。
价值: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宫城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
见证丝绸之路佛教传播史
大雁塔
概况:大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即唐长安城遗址南部,又称大慈恩寺塔,始建于652 年(唐代),701年重建,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1604年( 明代) 修复。
价值:大雁塔是7~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佛塔传入中原初期的珍贵例证
小雁塔
概况: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始建于707年(唐代),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初为15级密檐砖塔,后经多次地震损坏,又多次整修,现存13层,高43.38米。
价值:小雁塔即为保存义净带回的佛教经像而建。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为唐代同类密檐砖塔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例。
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舍利墓塔
兴教寺塔
概况:兴教寺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兴教寺内,地处少陵原畔。兴教寺西跨院名“慈恩塔院”,院内玄奘和弟子窥基、圆测墓塔,3座塔呈“品”字形排列。
价值:兴教寺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兴教寺塔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以及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佛教中国化的精美物证
彬县大佛寺石窟
概况: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凉山下。大佛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大佛寺石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之一。
价值: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
㈡ 丝绸之路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吗
丝抄绸之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1]
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当这个项目宣布申遗成功后,现场掌声雷动。各国专家在发表看法时,对这条文化线路赞不绝口。
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234464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申遗成功后,世遗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㈢ 你支持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同意非同意 丝绸路辟力促进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促汉朝兴盛产积极作用条丝绸路至今仍西交往条重要通路工业化刻完使命已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10900公新亚欧陆桥所取代仍发新价值 促进商品交流 丝绸路驼队 丝绸路名称条逾7000公路丝绸与同原产瓷器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仅丝路重要奢侈消费品历朝政府种效政治工具:友使节使西域乃至更远家往往丝绸作表示两友效手段并且丝绸西传少许改变西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丝绸瓷器价格奇高令相认乃至东亚物产丰盈富裕区各元首及贵族曾度穿着用腓尼基红染丝绸家使用瓷器富荣耀象征外阿富汗青金石随着商队行进断流入欧亚各种远早于丝绸贸易品欧亚陆广泛传播带欧亚贸易交流做贡献种珍贵商品曾两河流域各财富象征青金石流传印度佛教徒供奉佛教七宝令青金石增添悠远宗教色彩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称波斯菜)、黄瓜(汉称胡瓜)、石榴等传播东亚饮食增添更选择西域特产葡萄酒经历史发展融入传统酒文化商队主要运铁器、金器、银器、镜其豪华制品运往稀物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管说丝绸路伟提起想落河漠孤烟及往往穿着奇装异服商种勇于探索艰难精
㈣ 丝绸之路能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入选理由: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入选影响:申遗成功为新疆带来什么
【旅游】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提出,要“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马睿说:“我们相信,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一定会带来景点知名度的提升,必将为新疆实现旅游倍增计划和千亿元产业目标的打造上注入更多的活力。”
【文化惠民】“丝路申遗的成功,必会掀起新的重走丝绸之路的旅游热,将对新疆文化旅游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点不光是文物点,也是新疆旅游的观光点,更是历史文化遗迹的丝路景点。我们把它串起来,而不是作为孤立的存在,必将能带动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的旅游业态的发展,对内通过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推动文明进步,对外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美誉度的提高,带动旅游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
【经济】“我们要抓住丝路申遗成功带来的这种荣誉,与当地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让其转化为商品,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只将起当做一个荣誉,放在那里,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就像最早的旅游演艺西安的仿唐乐舞,就是提取了丝路文化元素,将其转化、提升和展现,在价值产生的促动下,带动对文化遗产的更进一步的保护。”
㈤ 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加强人们的文化意专识,在认识世界属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㈥ 你同意丝绸之路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说说你的理由
支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始终就是一条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交流融合之路~
㈦ 为什么丝绸之路会被列入世界遗产文化遗产
遗产名称: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入选时间:201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vi)
地理位置:N34 18 16 E108 51 26
遗产编号:1442(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有)
简介: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陆。这条伟大的道路沟通了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全长一万多公里。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促进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在商贸、宗教、文化以及民族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连接了东亚和中亚大陆上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分布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并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进行长距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范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㈧ 海上丝绸之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哪些规定标准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回海上通道。海上答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1] 。其中,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㈨ 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现实意义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传承与保护 。
㈩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那些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
其中,新疆被列入的分别是: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6处。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连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建设对密切我国通中亚国家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际国内发展,拓展西部发开发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推进向西开放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对外开放由东部沿海起步向内陆拓展,客观上形成“东强西弱”的开放格局。但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看,东部地区越来越受制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攀升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开放型经济进入调整期,而西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经济发展驶入上升通道。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市场持续低迷,其传到机制对东部地区带来了很大影响。而西部周边国家普遍发展较快,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给向西开放鉴定了基础。同时,打通向西陆路通道,能够缓解我国对海上通道的过分依赖,拓宽在全球竞争中的战略空间,构建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群众生活、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东西部发展相对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实力差距依然悬殊,全国近90%的外贸、外资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客观要求。共建丝绸之力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发挥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的活力,从根本上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势头。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近年来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增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同时消化国内产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促进传统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同时也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4)构建和谐稳定外部环境的有效途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坚持全球经济开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响应。经贸关系式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纽带,经济利益联系越密切,周边关系就越牢固,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争取和谐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