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如何利用水资源发展旅游
❶ 是不是所有水资源都能成为旅游资源
你好朋友,这个不是的,水资源很少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的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景点,谢谢。
❷ 西湖水资源污染与旅游发展现状建议及对策
西湖水质通过各种保护措施和引水工程,近期水质已有所改善,衡量西湖水质的总氮、总磷等指标已达到五类水质标准,即目前已暂别劣五类。
西湖水是去年戴上劣五类“帽子”的。去年6月,我国实施了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增加了国内湖泊、水库水质的评价项目,提高了水质的评价要求。在同年公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上,西湖、东湖、大明湖在内的国内众多著名湖泊一起被戴上劣五类“帽子”。
为改善西湖水质,杭州市实施了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从今年3月开始,经过近半年的奋战,两座日水处理能力分别为30万立方米和10万立方米的沉淀处理设施已于9月初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西湖水质开始明显好转。
因为决定西湖水质的氮、磷来源太多,都有可能影响到西湖水质,因此,杭州市环保局专家建议:要加强源水水质控制,根据钱塘江潮汐变化规律引水;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钱塘江沿线、西湖风景名胜区要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要整治西湖周边环境,积极探索生物治理措施等。
参考资料: http://www.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3/11/19/002121642.shtml
❸ 水源保护区能发展农业观光吗
有水源保护区的地方肯定能发展农业观光,地方优势能够带来观光旅游者。
❹ 水资源对构筑旅游景观的意义
简单的讲,有水的地方比没水的地方,对游客来说更有吸引力。比如九寨沟的水;桂林的山水;云南的滇池、洱海;三亚的大海;出境的海岛游等等,都能给景区增添光彩。
❺ 水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有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是古语,但可见水对一个地方的重要回性。
首先,水资源的丰富,可答以使环境优美,不过要靠人类自身的保护,可是水是基础,旅游人们当然要找环境好的地方
2.有水的地方可以发展钓鱼这些陶冶情操的项目,还有比如澎湖开展的游客看捕鱼的项目,具体看本地的资源是更时候那方面
所以呀,水资源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一个地方成为旅游区的重要条件
❻ 说说旅游开发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要原因。
1、旅游人群的到来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如造成水体污染污染
2、开发过程总有一些工程专难免有害属于生态环境,如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不利于水的下渗与补充。
3、长时间的营业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动物迁徙,植物死亡)的减少,从而导致一些列连锁事件,有些植被的开花结果的媒介,得不到保证,造成水土难以保持,自然雨水得不到下渗。
❼ 恩施水资源现状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的西南部,国土面积2139×104hm2 ,辖6 县2市,即巴东、咸丰、建始、来凤、宣恩、鹤峰县和恩施、利川2市,其中巴东县地处三峡水库的库区,属水库移民区。这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是湖北省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水、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丰富。
1 恩施州的资源优势
1. 1 气候资源优势
恩施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使全州的气候及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由于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雾多湿重, 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15 ~17℃,高山气温较低,而盆地气温较高,这样就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为众多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耐寒、耐热生物在本区都有分布。
1. 2 农业资源优势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山脚下水源丰富的地方可以种植水稻,稻米质量优良,可与东北大米媲美;山上可种植土豆和玉米,因为雾多湿度大,气候冷凉,土豆的干物质积累多,品质较好。由于该地区经济落后,有些地方仍处于原始状态,所以保存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
1. 3 旅游资源优势
恩施州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旅游资源丰富。现有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恩施市七里坪的落仙洞、龙鳞宫溶洞等,利川市有亚洲最大的溶洞腾龙洞,其中巴东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有小三峡、神农溪等景点。由于巴东地处长江三峡,有巴东港等码头,交通比较便利,对外交流相对其它县市多,因此可以开发恩施景点、三峡水利工程、神农溪、神农架旅游线,把恩施景点纳入"大三峡"旅游区。
1. 4 文化资源优势
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把这种民族文化转变成精神财富,建立恩施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区。
1. 5 矿产资源优势
恩施是我国著名的高硒区,是国家的"天然硒库",有"中国硒都"之称,境内的硒矿床形成了独特的硒资源圈。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已经兴起,恩施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这给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恩施地区的相关产业纷纷打出"富硒牌",把开发硒资源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恩施州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富硒农产品、富硒保健食品和富硒中药材的企业已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1. 6 生物资源优势
由于气候独特,恩施地区生物资源和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野菜资源丰富,天然富硒,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有:富硒葛仙米、莼莱、鱼腥草、魔芋、蕨菜、薇菜等。此外,还有富硒绿茶、来凤县的富硒生姜、利川的山药、宣恩的富硒火腿和巴东的脐橙等特产。由于生物资源丰富,该区野菜众多,而且药食兼用。恩施州是湖北省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美称。
2 恩施州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 1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恩施的旅游景点不存在环境容纳量的问题。由于游客相对较少,造成旺季不旺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外地游客稀少;二是旅游点分散,许多景点的景观较少。
2. 2 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恩施地区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处山区,许多田地的坡度较大,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人多地少,开荒种植较普遍,已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恩施境内森林资源较多,但由于土家族有住吊脚楼的习惯,需要的木材也较多。恩施野生资源较多,但毁林种药、滥采乱挖比较严重,破坏了植被。
2. 3 农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开发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信息不灵,交通不畅。恩施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本上无工业污染,所以为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许多高山农民很少或根本没有施用过化肥和农药,作物品种也是当地的农家品种,虽然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要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关键是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②中药材生产不规范。中药材栽培基本上以农户为单位进行,药材种源质量差、栽培方式落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③山野菜开发不合理。恩施地区的山野菜较丰富,但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许多资源已面临濒危和枯竭;;采收技术不合理,造成商品价值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保鲜技术差;信息不灵,市场不畅;对野菜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不足。
3 恩施州的资源开发对策
3.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恩施州交通不便的问题可在沪蓉高速公路、枝万铁路、清江高坝洲水库建成后得到解决。此外,恩施州要加强州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到达旅游景点的交通,提高旅游景点的旅游质量;加强各旅游点的联系,统一管理,解决旅游点分散问题;发展区域网络,把恩施的景点、三峡景点、张家界景点及神农架景点连成一体;把山区田园风光观赏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将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和风景旅游融为一体。
3. 2 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恩施州必须对中药材栽培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中药材生产管理条例,以保障中药材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从而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 3 发展绿色农产品
首先,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恩施地处亚热带,但冬暖夏凉,可以在华中、华南夏季蔬菜淡季提供新鲜的反季节蔬菜。目前已经有小规模的生产,政府应加强引导,避免盲目性,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增强绿色产品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高山的交通,便于运输蔬菜。
其次,开发山野菜资源。恩施山野菜资源丰富,要提高对山野菜价值的认识。这里的山野菜既没有污染,又天然富硒,天然纯净、保健功能强、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且许多野菜药食兼用,可制成天然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山野菜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加大出口力度。
❽ 国内城市旅游水资源的面积有多少
导读:农夫山泉发布了三款全新的高端水,这三款高端水的来源地都是吉林长回白山抚松县境内答的莫涯泉,农夫山泉不仅将三款高端水的发布会直接开在了水源地抚松,更是公布,农夫山泉八大水源地将向公众开放,欢迎所有人前来农夫山泉看水源,看工厂。水源之地作为景点难道不是为凡夫俗子提供了另外一条“隐世”旅游路线?悦游这就以农夫山泉长白山莫涯泉为起点,一点点揭秘和探访国内一些高端水水源地!
来源:来源:悦游网 | 2015-02-04 11:00:00A-A+评论分享
探秘国内高端水水源地,原来都是绝世美景
长白山莫涯泉,坐标: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出产高端水品牌:农夫山泉玻璃瓶高端矿泉水、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适合婴幼儿)和农夫山泉学生天然矿泉水。 莫涯泉为泉群,由多个泉眼组成,位于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之内,距离天池主峰约60公里。水源补给则来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工厂则位于森林公园旁,四周是一 望无垠的森林。莫涯泉周边森林属于针阔混交林,森林中繁衍生息约1500种动物和2800植物,这里是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最健康的地区。
❾ 生态旅游资源与水资源的关系
所谓生态旅游就是依靠自然,人文,历史来发展的服务业。水是万物之源,孕育了生物,从而使环境更优美,供人欣赏。因此水资源的优劣,多少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直接必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