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⑴ 国外旅游业的提问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旅游产业是带动功能很强的产业,它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从法国、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看,他们重视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对一些景点是免费参观,一些主要知名旅游景点是实行低收费,以提高游客的可进入性和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美元,相关行业收入能增加4.3美元,这说明旅游收入是多方面的,应当综合评价。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笔者汇集了一些海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做法以供参考。
立法确定 国家总体支持。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韩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旅游法,保证和支持本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美国颁布的是《全国旅游政策法》,英国的是《旅游发展法》。另外,有的国家颁布的是旅游基本法,有的是旅游组织法。虽各有侧重,但主要是以立法形式保证旅游业的发展。
利用财税手段给予支持。很多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或减税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的形式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巴西规定,政府每年向旅游公司投入一定的资金,经旅游委员会批准建造的饭店10年内免除一切联邦税收;英国在旅游设施竣工后可接受旅游委员会给予的建造费用20%的资助金,每建一间标准客房资助1000英镑;墨西哥旅游法规定设立全国旅游发展基金;韩国设制旅游开发基金,提供资金补助私人补助,政府放宽对旅游业的限制,将旅游业与其他主要出口业置于同等位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合资旅游工程项目在分享利润、关税和特种执照税方面实行减税,对国外旅游者购买的物品实行买前减税和出关退税;新加坡和泰国征收旅游税其税率仅为营业收入的10%;在以色列,投资者无论内资还是外资,只要看重投资建设旅游部导向的重点旅游项目就可获得总投资额25%的政府补贴,并且购置旅游车免税;土耳其政府建立“旅游周转金”;哥仑比亚旅游法规定,旅游自由区的公司自然人或法人、合伙人或股东的利息、股金和利润都免去所得税,对特定的旅游服务免收营业税,设立旅游业促进基金会;秘鲁旅游企业财产税只交法定的80%,服务税由18%减为3%—6%;澳大利亚对旅馆、饭店、度假地、餐馆等基建开发实行所得税减免;菲律宾规定旅游业企业头10年任何时候发生经营性亏损可在亏损发生后的6年中从征税收人中扣除。其他如法国、巴西、瑞士、澳大利亚等国还为休闲旅游提供财政补贴。
制定休假制度。法国劳动法规定,职工每年有30天带薪休假,其中雇佣者有义务给予几天以上连休假,连休假必须在每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之间, 剩余假日的部分可另外集中使用。英国规定,职工获得休假的方式因个人具体条件而定。泰国规定,如果存在1年以上的雇佣关系的,1年就能有6天以上带薪休假。巴西根据劳动法规定 带薪休假的30天必须一次用完。美国各企业或组织都有年度休假天数计划,为了便于连休,规定断续的假日可连成4—5天的连休。日本最近也推出三天连休制度为职工休假提供便利。
实现低门槛政策。欧洲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游客进出力求低门槛和手续简便。意大利的边境检查只需查看护照,就可入行入境。欧盟之间各国进出统一免签证,并且出入手续很简便。在旅游景点,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免收门票,更不会存在像我国某些景区内重复收费甚至拍摄点也收费的现象。
游览.拍照.购买纪念品.娱乐.品尝当地风味
⑵ 国外旅游业的发展是怎样的
国外的旅游业比中国的规范多了,都是稳定的,有根据的收入,因为要报税,所以你收入多少政府都知道。
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旅游业还在萌芽时期,也许因为这样,才有发展吧。
⑶ 国外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消费趋势:由门票消费走向体验性消费
所谓旅游体验,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到外部景观、环境和其他活动(人为的或动物的等)对自身的心理作用,引起自我心理感受发生独特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心理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愉悦、痛快、畅爽、升华和忘我的心路历程
⑷ 急求国外的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
你是不是想找国内与国外的区别?旅游节目的类型很多,从赢利方式、目的地、主持人、播出平台、参与程度分为很多种,不知道你需要哪种?我现在是在国内一家省台做常规旅游类节目,有问题可以找我
⑸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时期
世界旅游历史可分为古代旅行和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三个时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1年以前)的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的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
3、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二、近代旅游(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4、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效应。
(5)旅游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扩展阅读:
现代旅游的特征:
一、游客的大众性
所谓大众性(这里并非指“大众旅游”模式),一是指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现代旅游的主力军,使旅游从贵族化向平民化发展。
二、地区的广泛性:
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游和旅游业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逐渐有条件参加旅游活动。
先是国内,再到国外.例如中国.不仅国内旅游发达兴旺,如今已成为亚洲一个新兴的旅游输出国。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旅游虽然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同时也严重地存在着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旅游者的人数上,还是从旅游者的消费额上,欧洲一直占着绝对优势,而非洲与中东所占比例很小。
四、增长的持续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尤其是西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惟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成为永远不知“夕阳产业”为何物的产业。
⑹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模仿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兆绝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族码姿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⑺ 国内外旅游营销发展状况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⑻ 想了解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请详细说明下,谢谢!!
给你提供个专业、权威的。。。好的话加分哈!
据山合水易了解,在国外,很多学者都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在英语里,“乡村旅游”有两种替代名称,即agritourism(农业旅游)和rural tourism(乡村率哟),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从介绍国外乡村旅游的文章来看,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
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建立在乡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旅游类型。
有学者这样界定乡村旅游的:位于乡村地区;旅游活动能够是乡村的,即旅游活动建立在小规模经营企业,开阔空间,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规模较小,即无论是建筑群还是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④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
从以上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看出,由于乡村旅游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用以区别尘世旅游和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
山合水易成功案例《云南开远凤凰谷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北京延庆县京西北乡村旅游综合体策划》
《西洼都市农业生态园提升策划》
⑼ 国外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问题太笼统,欧美亚非大洋洲的景区没有太多可比性,即使一个国家中如美国,景区的发展各州政府也有不同的政策。问题不是不能回答,要分国别,分地区,分景区自然条件和特性,写它个百八十本书大概可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