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组织中国旅游业
⑴ 世界旅游组织的作用
世界旅游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其作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专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属,以及和平与繁荣。
中国加入世旅可以充分提高我国景点在世界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在旅游规划、开发、统计、市场、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对旅行社方面,加入的话可以提供境外客源,前提是旅行社有国际竞争力,其次间接可以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知名度!
⑵ 中国旅游日是哪一天
中国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节假日。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是每年的9月27日。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章程。为纪念这个日子,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把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为普及旅游理念,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根据每年主题和要求开展活动。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⑶ 中国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可以推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吗
9月11日至16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将于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盛会继2003年在北京举办后第二次落户中国。大
会期间,国家旅游局将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旅游部长圆桌会议,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共同体。此外,中国将发起
成立世界旅游联盟,以“旅游让世界更美好”为核心理念,推动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高度评价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为世界旅游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瑞法依表示,中国
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都愿意到中国来旅游,此次在成都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
大会是历届以来参与度最高的,大会将针对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智慧旅游等议题展开讨论。同时,瑞法依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在乡村发展及扶贫议题上,充分释放了自身潜力。旅游业发展的中国模式,以及中国在这些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用于指导
其他目的地发展。
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则表示,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中国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已上升到第15位。中国将迅速成长为21世纪全球最大
的旅游市场,对全球旅游业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旅游进入发展黄金期,一方面为世界旅游提供日益增加的市场机遇,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强化与世界各国旅游的
合作交流之功,以获世界旅游融合发展的共赢之果。中国期待与各国代表借助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之力,聚首共商全球旅游发展事宜,推进世界旅游融合发展,让旅
游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另据介绍,本次大会将召开6次全体大会、30余场专题和区域性会议,并将产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新一届秘书长,世界旅游组织还将通报世界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做出预测和规划。
中国在世界旅游业起到很大的作用。
⑷ 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在哪
提起WTO,许多人自然会想到中国即将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其实,在联合国还有一个WTO,那就是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成立于1975年,是旅游方面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目前有正式成员139个。它的前身为1925年在荷兰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联盟”,第二次大战时期停止活动,1946年在日内瓦重建。
世界旅游组织作为全球性旅游政策与问题论坛的惟一的政府间机构,其宗旨是:促进旅游发展,使之成为增进国际和平和了解、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
WTO在1979年将每年的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举行庆祝活动。今年“9.27”的主会场设在伊朗,主题为“旅游:世界文明社会中和平与对话的桥梁”。明年主会场选在哥斯达黎加,主题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3年的主会场定在阿尔及利亚,主题为“旅游:减少贫困、增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WTO的最高机构是代表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参加者为正式成员国和非正式成员国的代表。
它是各国政府旅游官员的一次最重要会议,自从1975年WTO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13次会议。
作为WTO代表大会的分支机构,六个地区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作用是使成员国之间保持联系以及在两届代表大会间向大会秘书处提交成员国的建议和转达他们关心的问题。每个委员会都要从他们的成员中选举出一位主席和一位副主席,任职两年。
WTO与我国多年来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经常向我国赠送有关资料,邀请我国参加WTO主办的各种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也多次邀请WTO秘书长等官员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1975年,我国前驻西班牙大使出席了该组织的成立大会。1983年10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中国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正式成员。今年9月24日———10月1日,在韩国汉城和日本大阪召开的第14届全体大会上,中国成功地获得了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的主办权。
⑸ 世界旅游组织资金来源
世界旅游组织 摘要世界旅游组织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缩写:WTO) 是联合国系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最早由国际官方旅游宣传组织联盟(IUOTPO)发展而来。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旅游数据,定期向成员国提供统计资料、研究报告,制定国际性旅游公约、宣言、规则、范本,研究全球旅游政策。它的前身是国际官方旅游联盟,1975年改为现名,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925年5月4日至9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了国际官方旅游协会大会。1934年在海牙正式成立国际官方旅游宣传组织联盟。1946年10月1日至4日在伦敦召开了首届国家旅游组织国际大会。1947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家旅游组织国际大会上决定正式成立官方旅游组织国际联盟,其总部设在伦敦,1951年迁至日内瓦,现设在西班牙马德里。1969年联合国大会批准将其改为政府间组织。 1976年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旅游方面的一个执行机构。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出版物 出版刊物有《世界旅游组织消息》、《旅游发展报告(政策与趋势)》、《旅游统计年鉴》、《旅游统计手册》和《旅游及旅游动态》。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组成与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分为正式成员(主权国家政府旅游部门)、联系成员(无外交实权的领地)和附属成员(直接从事旅游业或与旅游业有关的组织、企业和机构)。联系成员和附属成员对世界旅游组织事务无决策权。截至2005年11月,世界旅游组织有正式成员144个。
世界旅游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及地区委员会。其中全体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审议该组织重大问题。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在北京举行。执行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执委会下设五个委员会:计划和协调技术委员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简化手续委员会、旅游安全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由执委会推荐,大会选举产生。地区委员会系非常设机构,负责协调、组织本地区的研讨会、工作项目和地区性活动。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有非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南亚、欧洲和中东6个地区委员会。
世界旅游组织确定每年的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为不断向全世界普及旅游理念,形成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该组织每年都推出一个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国 1975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1983年10月5日,该组织第五届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成为它的第106个正式成员。1987年9月,在第七次全体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该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当选为统计委员会委员和亚太地区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再次当选为该组织执委会委员。 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赞助!
⑹ 为什么中国成为了世界旅游行业的支柱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国际游客数量约5亿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这一增幅高于该机构年初作出的3%—4%的预期。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基于此,此次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将“促进经济活力 放眼旅游产业”确立为大会主题,探讨未来20年间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及在此发展前景下,中国将处于怎样的地位,承担哪些责任。 今年全球旅游业增幅将逾4% “欧洲经济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面临失业等诸多严峻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旅游业凸显了它的作用。”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在论坛上表示,得益于中东欧和南欧(增长10%)及欧洲地中海区域(增长6%)的出色表现,欧洲的入境旅游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5%的增幅,亚太地区增长达6%。 今年上半年,全球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多出2500万人次,达到4.94亿人次。相比较而言,上世纪50年代,一年出国旅行游客仅为几百万。瑞法称,由于上半年的入境旅游人数通常占全年的45%,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年下半年增势仍将保持,但速度会有所放缓,全年的增幅会在4%或略高。 “2012年,中国的出境旅游占整个国际旅游6%左右。”杜江表示,中国游客对出境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中国游客对国际旅游业界的贡献将会很大,占全球旅游人次的比重也将大大提升。目前,中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到2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以上,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旅游业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率超过30%。 ——中国出境游占世界旅游业三成 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旅游国
⑺ 世界旅游组织总部在哪个城市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部在西班牙马德里,同时向您介绍世界旅游联盟。
“世界旅游联盟”World Tourism Alliance (WTA)是全球旅游领域的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世界性组织。会员包括各国全国性旅游协会、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学界、城市和媒体等,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部分国家前政要、卸任旅游官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和著名学者等。世界旅游联盟2018年12月17日在京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文件,总部正式落户杭州萧山湘湖。世界旅游联盟在北京设立驻京办事区。
世界旅游联盟以“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为使命,以互信互尊、互利共赢为原则,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相得益彰、双轮驱动,在非政府和政府层面联合推动全球旅游界的交流与合作。
⑻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的旅游业变态的很多的,我觉得不妨从商业化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业色彩太浓,导致旅游变态了。
⑼ 中国于哪一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
1983年10月5日,该组织第五届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成为它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分为正式成员(主权国家政府旅游部门)、联系成员(无外交实权的领地)和附属成员(直接从事旅游业或与旅游业有关的组织、企业和机构)。
联系成员和附属成员对世界旅游组织事务无决策权。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包括156个国家,6个准成员和400多个附属会员(代表私营部门,教育机构,旅游协会和当地旅游部门)。截止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国尚未成为该组织成员。
(9)世界旅游组织中国旅游业扩展阅读:
世界旅游组织大会是国际旅游界规格最高的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在成都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是首次走进中国中西部城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旅游交流规模超过2500万人次,中国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交流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世界旅游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
⑽ 2011年世界旅游组织的口号是什么
世界旅游日及中国年度旅游主题 一、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宣传组织联盟在1971就提出创立“世界旅游日”的设想,并于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每年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 创立“世界旅游日”的目的在于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促进各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政府、社会团体和旅游界重视旅游的发展,要求各国运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地理环境对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旅游组织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提供一个新的口号。 二、中国年度旅游主题 从1992年起,国家旅游局借鉴国际上举办大型主题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开始举办系列旅游年活动,在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增强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9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旅游日。这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创立该节日的目的在于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促进各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 今年的主题是“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强调旅游在促进国际了解和相互尊重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世界旅游日世界主会场设在马来西亚,中国主会场设在山东曲阜,庆祝活动在孔子文化节期间进行。 197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一是为了纪念1970年9月27日通过将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二是因为这段时间都是旅游的最佳时间。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世界旅游组织都会为每年的世界旅游日提出一个宣传口号,以便突出旅游宣传的重点。基于此,我们不妨来回顾下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 (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 (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 (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文化和历史遗产幸了和平与友谊。 (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旅游与发展。 (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旅游教育。 (Tourism: ecation for all) 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1990年:认识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事业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通信、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 1992年:旅游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径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 (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通过负起责任而受益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创造就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 1999年:旅游业: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Technology 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 旅游业: 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 2002年: 经济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 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 21 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Tourism Enriches)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Tourism opens doors for women) 2008年:对气候变迁挑战的旅游回应 (Tourism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2009年:旅游:庆祝多样性 (Tourism - Celebrating Diversity)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Tourism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