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在国外发展现状
① 几个人海上迷路,误入一个神秘海岛,30年后这里为何能够成为全国十大海洋旅游目的地
长山群岛有着让人震惊的景色,加上当地朴素的居民导致这个一下子被带火了,后来更多的游客被这个地方所吸引而建设了很多特别的酒店,加上不断的推广导致这个群岛很快就被全世界所认识。在这里,又让人难以忘怀的海岸景色,这里有让你舒服得不想离开的感觉,归根到底还是这里的朴素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
如果没有当初的误入,现在这里还可能是落后的渔村。
② 海洋旅游业仍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吗
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滨海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邮轮游艇等新业专态旅属游成长步伐加快。2016全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比2015年增长9.9%,依然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从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贡献来看,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走高,从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6年的17.1%,据测算,2017年的比重达到17.6%。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对于我国海洋经济的贡献持续走高。在我国,旅游业较为成熟的省市大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滨海旅游在其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国际旅游接待能力进行排名,国际旅游收入方面,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个位于沿海地区。
③ 海洋强国的海洋旅游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发展海洋旅游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一种柔中寓刚、以柔克刚的柔性国家战略,即发展海洋旅游。
中国旅游,一直扮演着柔性国家战略的角色,在处理外交危机、两岸关系、经贸摩擦、内需拉动、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上,一贯发挥独特的作用。不仅中国,世界各大强国莫不如此。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强国曾经的军事硬实力,裹挟着记忆中的远征欲,往往转化为飚高的国民出游率,如长期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客源地国的德国;大国永恒的文化软实力,夹带着基因里的自信心,往往转化为傲人的游客接待量,如长期作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的法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发展海洋旅游,是中国旅游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承担民族历史使命的重大领域。
发展海洋旅游,能够超越领土争议、避免国际敏感、促进民间交流、树立海权形象、传达国家意志、造就行动影响、沉淀共同利益、积累安全因素、挖掘海洋资源、拉动海洋经济、丰富海洋业态、保育海洋环境、培植海洋文化,最终,巧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柔性建设中华海洋强国。
发展海洋旅游,作为柔性海洋强国战略,需要三个战略支柱。
第一、柔性的海权观念——旅游海权论。
自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创立海权论至今,世界各大国普遍笃信国家海洋权益对民族历史走向的影响,普遍重视海权的维护与开拓。然而,马汉的海权论是一种刚性的海权观念,是建立在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基础上的海权理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需要一种新型、柔性的海权观念,需要建立在人的活动、人的交流、人的体验基础上的海权理论,即旅游海权论。
为了维护和开拓国家旅游海权,中国海洋旅游要冲出近海走向远洋、冲出海滨走向腹地、冲出狭义走向超越,打开战略空间,布局功能产品,通过发展海洋旅游,综合促进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国民海洋意识培育,促使中国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国更多地获得掌控海洋、主导海洋的发言权和发力权,以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开拓民族生存空间。
第二、柔性的建设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
海洋是同质化的旅游资源,因此,尤其要强调高水平、专业性的规划设计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发展海洋旅游的规律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断不可简单地把内陆旅游规划设计的模式搬进海洋。海洋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广义资源、休闲市场、度假产品、集聚产业、联动布局、人本服务、海洋地产、情景交通、先进设施、动态环保、本地文化、诉求均衡、综合治理、细化营销;海洋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基于海洋旅游体验、构造“海景—游人”关系、整合海洋景观客体、梳理海洋观景视线、研磨海洋文化创意。
海洋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柔性建设,强调硬件软件均衡、调整创新为先、挖掘生长为魂。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柔性地调整沿海旅游城市、创新海洋旅游项目;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长现代海洋文化。
第三、柔性的市场指标——休闲度假为主。
海洋旅游市场的主导、主流、主题都是休闲度假。概括而言,要面对自我实现、品质个性、出国替代、长假生活等休闲需求,配置邮轮、游轮、游艇、度假酒店、度假社区等度假供给。
长久以来,中国各地通行以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为主的刚性旅游市场指标,这是由陆地旅游以大众观光、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现实决定的。为了引导中国海洋旅游的正确发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游客人天数、游客人均消费、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酒店平均入住率、游客满意度为主的柔性旅游市场指标,以此评价各地海洋旅游发展业绩,确保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海洋旅游发展。
(作者为北京制源江山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④ 中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怎样发展现状如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长态势强劲,沿海地区积极开发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国内旅游市场,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9.7%;增加值2031亿元,比2004年增长32.4%。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887亿元,比2004年增加1391亿元。
2006年,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滨海旅游收入4706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5.6%,增加值24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
2007年,滨海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全年滨海旅游收入7748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1.08%,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⑤ 从海洋环境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海洋环境污染中所受到的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海洋环境保护法》源第九十一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前款规定的罚款数额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但最高不得超过三十万元。
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⑥ 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海洋旅游业
在确实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海洋旅游业包括:休闲海洋渔业、游轮度假和海洋公园建设等。
⑦ 我国及浙江省海岛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海南岛、港澳台除外),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人口452万,大部分海岛居民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业。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以及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我国海洋渔业捕捞空间大幅缩减,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出现困难,海洋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处于交通不便的海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更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旅游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我国不少岛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越,海岛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岛先后开发了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部分海岛(如浙江的嵊泗列岛、桃花岛,广东的伶仃岛以及山东的长岛等)成了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地区渔农民思想观念的提升,促进了渔农民的增收,改变了渔农村的村容村貌。但从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一些海岛的旅游开发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岛地区的无序开发对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海岛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探讨科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岛旅游的档次,使海岛旅游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已成为海岛旅游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岛旅游开发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旅游业所涉及行业的广泛性、海洋与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当前旅游业膨胀所造成的环境危机等,都要求海岛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海岛地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良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必须严格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景区与海岛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海岛旅游开发要坚持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针,条件较好的岛屿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岛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处理好当前开发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问题。其次是必须严格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和海岛的综合管理,采取严厉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规范各种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另外,要通过优化生产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来强化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二、海岛旅游开发应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海岛渔农村社区是开展海岛旅游的细胞,是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个和谐海岛旅游社区应包括社区居民全面参与、旅游管理规范、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居民与游客关系和谐等方面。要促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首先,要拉长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将旅游业发展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养殖加工、休闲娱乐、餐饮以及渔民转产转业、医疗、托老保险等结合起来,使旅游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其次,要创新经营机制,在旅游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的模式,采用渔村经济聚合型、企业拉动型(如公司+渔农户、企业+社区+渔农户等形式)、海洋生态经济型、股份合作制等结构形式来发展旅游业。另外,当地政府要通过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扶持,重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效益好的海岛旅游项目,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以实现海岛旅游产业化、集约化和效益化的目标。我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人口近100万。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全国唯一以群岛组建的地级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近年来依托境内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的品牌效应,陆续开发了朱家尖岛、桃花岛、嵊泗列岛等海岛旅游景区,推出了一批旅游项目,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致力于全国首创的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已初步建立海岛渔农村新型社区182个,在旅游发展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⑧ 海洋旅游的简介
海洋旅游是以海洋为旅游场所,以探险、观光、娱乐、运动、疗养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海洋面积辽阔,开发潜力很大。海洋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碘、大量的氧、臭氧、碳酸钠和溴,灰尘极少,有利于人体健康,适于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在海上旅行具有与陆地迥然不同的趣味,游客可在海上观看日出日落,开展划船、海水浴,以及各种体育和探险项目,如游泳、潜水、冲浪、钓鱼、驰帆、赛艇等。游船是海洋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当今世界拥有数百艘豪华型游船,不仅可为游客提供食宿,而且具有各种服务项目和娱乐设施。
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这对促进海洋旅游发展将大有裨益。
“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建设海洋强国,要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在这些方面,发展海洋旅游都能起到重要而独特的积极作用。
一本由魏小安、陈青光和魏诗华三人合著的《中国海洋旅游发展》一书是总结三位作者多年来研究和实践中国海洋旅游的认识和体会,供全国尤其是沿海各地政府和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士参考,力求为旭日东升的中国海洋旅游发展、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海洋旅游超越传统的海滨旅游概念,涉及海滨、海上、海下、近海、远洋等发展空间。海洋旅游发展是用巧妙的柔性方式保障国家利益,以融合的方式维护蓝色国土的权益。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涉及领土安全,也涉及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建设蓝色经济区已经成为共识;南部沿海的海洋旅游和沿海城市旅游发展也风生水起。应该说,中国海洋旅游发展备件完全成熟,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⑨ 海洋旅游的世界海洋旅游发展现状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21世纪议程》的实施,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为了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相继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如韩国制订了“海洋韩国——21世纪战略”,日本大力实施“海洋立国”规划。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经济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区聚集,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总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纪的一万多亿美元。仅以美国为例,作为海洋大国,美国海洋线长22680公里,其专属经济区海域总面积达到340万平方公里,海洋及相关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支柱之一。2002年以来,美国海洋直接相关的产业总产值每年都超过1000亿美元,创造的就业机会在200万个以上,美国沿海地区每年经济产值总计超过1万亿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约十分之一的比重。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趋海性也进一步增强,约65%集中在海岸带地区。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海洋,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游业是世界海洋经济的最大产业之一,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海洋旅游业大致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海洋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海洋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在全世界旅游收入排名前25位的国家和地区中,沿海国家和地区有23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占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游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日趋重要。在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在热带、亚热带的许多岛国,海洋旅游业已成为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有的甚至占到国民经济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热带和亚热带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游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南亚地区正在迅速成为世界海洋旅游的新热点。这些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尽管其开发时间和发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很好地把握并且利用了各自拥有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机遇。大多数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从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南太平洋到美国夏威夷和南亚的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积淀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不仅成为最有魅力的旅游吸引物,而且成为了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形象。
⑩ 为何热带海洋岛屿更适合发展旅游业
不用综合很多方面,往大处说只有一点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自然条件相差版太多,其他的什权么文化啊、民俗啊、美食啊都是基于这个最根本的原因。
热带海岛气候(阳光、大气环流)适合生物生长,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水温适合珊瑚这一特殊的“海洋热带雨林”,使得水下世界更加缤纷美丽);
热带海域远离大陆,海流与温带海域的海流情况有较大区别,海水中营养盐相对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使得海水在浅的地方格外清澈、深的地方格外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