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山东旅游经济的发展

山东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12 21:13:27

❶ 山东省旅游业几月份开团

山东省旅游业,这个在省内的情况下已经早就开团了,但是省外还没有开团。

❷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对旅游经济越来越重视。山东省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山东”推出广告:“泉水之都—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徽州古韵--墨色宏村
粉墙,黛瓦,青石板,徽州记忆。
一步一莲花,佛国九华游。
祁门坑口古村落 养在深闺人未识

❸ 山东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好的原因是什么

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让旅游经济良性发展。

❹ 简述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除了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之外,山东旅游业的发展还拥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山东省北临津、京,南连苏、沪,自古以来就是枢纽之地,从旅游业的眼光来看,一方面是面对着国内旅游市场中最大的两个市场,另外一方面又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环渤海旅游圈的优势位置。二是经济大省的优势。1997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9%,在全国居第3位,财政收入占全国的6.8%,在全国也居第3位,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即使在旅游资源十分贫乏的条件下,由于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可以步入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更何况山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结合将使山东旅游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沿海大省的优势。这方面的优势,可以使山东在旅游发展中享受一些沿海地区的相应政策;可以使山东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扩展,形成国际性的影响;海上山东的建设使山东的旅游资源可以得到深化利用,更加适应21世纪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

❺ 近年来,山东省的旅游业飞讯发展,这得益于什么(交通运输方式)建设的迅猛发展

首先对2009年山东省旅游业17个地市各指标数据运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根据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选取原则,成分1、成分2和成分3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6.743%的水平,所以选取前3个成分为主成分,并由此可以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
可以看出,山东省旅游业主成分1和各市接待外国旅游人数、各市接待入境旅客人数、各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各市旅行社数量、各市旅游饭店个数等指标相关性较高,按照其性质,可以将主成分1理解为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及国际知名度情况。
主成分2和各市a级旅游景区(点)数、各市国内旅游人次数等指标相关性较高,可以将其理解为各市地方旅游资源及对国内旅客的吸引度情况;主成分3与各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各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等指标相关性较高。
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情况,相对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发展水平越高,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却越小,这与现实情况是比较吻合的。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高于平均水平(即总得分大于0)的地市分别是: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泰安、济宁、潍坊、日照等8个市,其余9个地市综合发展水平均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但如果就各具体指标因子来分析,则每个城市又各具特色。

❻ 山东省旅游发展情况

山东省地处黄海之滨和黄河入海口,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拥有旅游景区、景点509处,其中泰山和曲阜“三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岛烟台、威海代表了中国海滨旅游的一大片。全省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分布广,综合条件好。
山东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79-1998年十十年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客4.6亿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接待海外游客402.8万人次,创汇12.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年均分别递增54.7%和33.6%,成为持续增长最快的产业。近十年来,接待海外游客大幅增加,“八五”期间年接待量先后突破20万、30万、40万人次。“九五”期间,相继突破50万、60万人次。特别是199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拉动经济,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1998年10月,省政府第13次省长办公会议听取旅游工作全面汇报,集中讨论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措施要求;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的有关措施。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召开高规格会议,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全省对外开放和旅游工作。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标、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喜人局面。一些地市把旅游作为“一指导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1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或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气象,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团结拼搏,知难而进。199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7亿元,比上看曾长16.43%。净增44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4.01%。其中接待海外过夜旅游客56.2万人次9包括一日游游客共62.2万人次),比上看增长25.25%,旅游创汇2.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两项指标均创十年来最高增长率。
山东旅游业经过不同时期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拥有一至五星级旅游饭店173家,床位4万张;旅行社376家,其中国际旅游行社50家;旅游车船公司41家,旅游汽车2393台,游船197艘;旅游游商品定点厂21家;开发建设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5处;旅游行业固定资产120亿元(不含度假区),旅游从业人员54万人。去年,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建立旅游项目库,筛选了50多个有特色的项目,实行了大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省班府拨款5000万元用于大项目启动。社会化办旅游已成气候。济南市投资13亿元的泉城广场、投资2.5亿元的野生动物园、投资8000万元的钓突泉扩建工程,南山集团投资3亿多元的高尔夫球场、康乐宫,以及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大型项目竣工。银行投资2亿元的青岛中苑海上广场部分完工。孔子文化广场、淄博齐城、梁山、蒙山、费县石林等项目正加紧策划。“创城”工作成效显著。1998年山东六城市创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占全国总数的1/6,旅游环境大为改善。去年又有11个城市申报参加第二批“创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两年来,全省旅游行业有14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60名个人受到省里表彰。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对外交往,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山东影响,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帮助后进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提出,作为全国沿海经济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必须紧紧围绕200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的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狠抓重点、热点、难点和新增长点,紧持区域均衡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夯实基础,整体创新,打破常规,加快发展,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确定的主要目标是: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330.36亿元,旅游创汇3.0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355.27亿元,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700亿元,旅游创汇5亿美国微软公司元,旅游总收入740亿元,占全省GDP的6%;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500亿元,旅游创汇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占全省GDP的8%。

❼ 如何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一是旅游业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广泛的关联性、宏大的系统性,需要通过跨界思维来进行创新。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旅游业的创新也能够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创新。要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产品是消费者是否认可企业的关键所在,宣传推广再好,没有产品支撑,也都是空谈。旅游产品是一个多环节形成的链条,从游客产生需求到进行寻找、预订、到达、游玩、住宿、购物等一系列过程,处处体现着旅游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旅游产品创新必须摆脱单点突破的思维,单点的成功只能是示范引领作用,但难以形成综合效应,要最终形成整体效益的提升,就必须在整体上进行创新。

旅游品牌创新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东旅游品牌来说,未来可以围绕着“好客山东”再进行品牌内涵的延伸,不断丰富和强化“好客山东”的内涵。比如,从“好客山东”到“客好山东”和“山东好客”,这个过程中,意味着要主动出击,不能再把“好客山东”当作旅游部门的事情,而应该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来维护。

随着旅游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创新的契机。以智慧营销为例,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整理、预处理、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能够精准发现消费者的新需求,能够找到市场洼地和新业态契机。

二是用协调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协调经济不平衡。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禀赋和发展阶段,其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都各不相同。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缓解投资不平衡,让旅游投资和区域经济充分联动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旅游投融资体系,让旅游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来实现飞跃发展。同时,国家层面也需要在规划、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给予支持。二是协调权力不平衡。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部门协作,但是旅游部门往往是各个部门中最弱势的,虽然有最强烈的发展愿望,可是却没有必要的话语权。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促进部门协调,有利于通过“旅游+”对行政组织进行完善,从而提升旅游部门的话语权和统筹权。三是协调文化不平衡。旅游的灵魂是文化,任何旅游形式背后都有着文化内涵,旅游的过程正是对异质文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将游客从景区引流到全域,让游客与居民有更多互动的机会,让游客与当地风土人情有更多感应的机会。

三是用绿色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强调全产业,绿色理念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贯彻不仅仅体现在旅游业本身的绿色发展,也体现在与旅游业相关的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绿色发展。要强调保护与开发的和谐,只谈保护的绿色发展不可持续,只谈开发的绿色发展也不真诚。目前来看,很多人倾向于开发优先,虽然口头上说保护与开发要兼顾,但在行动上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旅游产业的链条很长,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不能仅仅是旅游业的绿色发展,那样也无法实现绿色的良性循环。要可持续,就需要在全产业链条上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

四是用开放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提供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这些地区可以借着“一带一路”对资本的吸附力,借助“一带一路”对区域行政壁垒的突破,借助“一带一路”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成功实现旅游业的全域化发展。

五是用共享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首先是旅游发展权利共享。我国很多地区有着较好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旅游投资,缺乏旅游人才,无法在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中趁势而上。如何保障这些地区的旅游发展权利?如何保障这些地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权利?全域旅游是一条重要途径。其次是旅游发展成果共享。探索发展社会福利旅游,关注老年、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做好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给予价格优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旅游消费券或给予各种形式的旅游补贴。再次是促进社区旅游参与和当地居民就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旅游用地及资源流转问题,提高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的受益程度。

❽ 山东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007年山东省旅游业取得优异成绩,国内国外游客快速增长。
据了解,山东省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9.2%,入境旅游收入13.52亿美元,增长33.2%;接待国内游客2.03亿人次,增长21.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6%;旅游总收入1652.1亿元,增长27.52%。

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1-18/000003196270.html

❾ 山东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自然经济
农业经济的完全化
未受到大范围工业改进的影响
农业资源的多样性
丰富
地理条件的适宜
气候温差不大
人文景观
民俗传统的原始性
社会风气良好
文化氛围的浓郁、、、、

❿ 山东泰安市主要发展旅游业吗

确实主要发展旅游业,因为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非常的不错,也有很多著名的旅游经验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