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业发展对县区的意义

旅游业发展对县区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0-12-12 16:45:48

1. 为什么旅游产业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在微观层面上,应立足于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就

2. 如何写好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发展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

云梦县胡金店镇中学

陈么安

新世纪要振兴发展云梦,
提升云梦的后发优势,
不一定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
我认为应在
“文
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名的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森曾提出,旅游是关系到国民教育、
社会进步、生态价值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系。现在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几乎是空白,而邻近县市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虽然我县没有秦砖汉瓦,也没有九寨沟、西双版纳那样的大自然馈赠,但从
我县的历史传统、生态环境与市民文化性格来看,以“文化经济”的视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既可以拉动第三产业,又可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业作将会
成为云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要发展“文化经济”需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城市品牌。推广城市品牌实质上是弘扬一座城市的精神,云梦弘扬的就是一种中华
孝文化精神,“黄香故里”呼唤的就是营建一个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园。例如可举办生态旅
游文化节,突出“弘扬孝子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举办文艺演出、风筝大赛、文化表演、
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吸引游客,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
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样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
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
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着力发展楚风文化、诗词文化、竹艺文化、龙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云梦生态农业牌,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生态的旅游产品

二、美化城市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城市,关键是要有优美的自然
环境和市政景观。我县应建成生态农业的绿色环境,打造“两园一基地”,保留大量颇具楚风的
民居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观。

三、打造文化节庆。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节庆活动中可以得到彰显,国内不乏成功
的范例。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云梦作为孝
子文化中心,
应精心打造一个让游客与市民都产生
“认同感”

“归属感”

“世界孝子文化节”

将文化旅游融入城市建设,以文化节庆进行文化营销,从而拉动酒店业、建筑业、休闲服务业等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是最能吸引游客前来考察观光的
动力。韩国的“大长今”,江浙的“白蛇传”,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其实,云梦的
先民们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不知蕴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县历史名人孝
子黄香、传奇人物伍子婿、盖世之杰吴禄贞、太守陶侃、理学名士赵复、著名学者邹观光、清代
名臣许兆春„„又有多少饶有趣味的传奇素材,文人作家们大可以驰骋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引人
入胜的城市故事来。如何“设计、包装”云梦,应该进一步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五、创造文艺精品。“文化云梦”离不开文艺精品。近年来,云梦在文艺创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凉》、京胡独奏《楚调新韵》、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县楚剧团创作
的小戏《吊子卖鞋》、云梦皮影。都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文艺创作。因此云梦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非云梦籍的人才参与到“文化云梦”的
建设中来。

六、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云梦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
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
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
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开
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
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将自然景观进行文化包
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
有景、有物、有获。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
外宣传,增加文化云梦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云梦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的云梦旅游文化,潜力无限,也任重道远。

3. 四川省西南边陲乡城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这是由于宣传的最主要原因。

4. 发展海岛旅游业会受到哪些条件影响

海岛旅游凭借其神秘性和冒险性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热点,但我国对海岛旅游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为探讨海岛旅游的一般规律,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分析了长海县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并对其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长海县的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受体制瓶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其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变资源为效益,应从旅游资源优势等方面着手,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合理进行开发建设,以达到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海岛旅游;旅游开发;岛屿;长海县
海岛旅游作为使人融入自然的精致旅游,凭借其神秘而遥远的特性吸引了世界大量的游客。在海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克服其地形狭小、与外界隔绝和缺乏资源等不利因素;对振兴区域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打破以渔业为主体产业的单一经济模式、使海岛地区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冲绳列岛、西班牙的巴利阿里及加那利群岛、中北美加勒比群岛以及地中海的塞浦路斯、马耳他等岛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可见,海岛旅游开发成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海岛旅游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刚刚起步,发展时间较短,对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颇为有限。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旅游业为例,探讨了这种岛屿旅游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一、长海县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

辽宁省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西距大连52 n mile,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目前长海县由142个岛、坨、礁组成,陆地面积119.24km2,跨海域面积7 648km2,主要岛屿有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格仙岛、瓜皮岛、哈仙岛、塞里岛、乌蟒岛、褡裢岛、大耗岛、小耗岛、鸟岛等,统称长山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其中有20余个岛有居民常住。海岛景观是长海县旅游资源的主体。在长达428.5km的海岸线上,“海、山、礁、滩”浑然一体,在浩淼烟波之中的竞相辉映,粼粼碧水,托出一方人间仙境。由于长海县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背景,使它具备其他海岛地区和滨海地区所不及的优势和特色。
1.迷人的海岛风光
长山群岛属长白山山脉的延伸部分,后随黄海北部平原一起沉陷为海,原生的岭峰突兀海面形成群岛。长海县属基岩海岸,这里岸线曲折,岬湾间布,山丘临海,基岩裸露。在波浪不断磨蚀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大长山岛的圆门礁,大耗子岛的象鼻子山,海洋岛的眼子山以及诸岛在曲折海岸线上的海蚀物,如美人礁、猴儿石、狮子石、万年船、磐石、炉子、海上石林等均属此类。还有在石城岛境内有被称为“海上小桂林”的银窝石林,像九颗明珠镶嵌在县境东北部海面的海王九岛,浩淼烟波中的黑石礁和白石礁(俗称“黑白石”为举世无双的礁石组合)以及广鹿岛的老铁山风景区内的高山深湖等景观使长海县更加引人入胜。
长海县有许多优良的沙滩,是天然的海滨浴场。至2000年,全县已开发建设海水浴场10处。长海已开发的海滨浴场主要有四道沟、沙尖、苏家湾、石城岛西南、北海、金沙滩等浴场,全县海滩宽阔平缓,海水清澈洁净,自然条件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长海县的环海公园树绿花香,山峰浓荫覆盖,新楼五彩纷呈,“双凤朝阳”、“海神观潮”、三元宫、四块石等人文景观与自然美色竞相辉映,分外妖娆。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就曾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留下了“媲子窝前舟暂止,阳光璀璨海波平,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的不朽诗句。而今,长海全县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2%,局部高达90%多,被评为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省五十佳境。现已划分为九大旅游风景区,即大、小长山岛、哈仙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乌蟒岛、瓜皮岛和格仙岛景区,使长海县更添无穷魅力,见表1。
2.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
长海县四周为大海环抱,海洋的天然调节作用使长海县具有宜人的半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夏不酷热,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在9.6~10.5℃,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小,有“天然空调”和“天然氧吧”之美称,因此特别适合休闲避暑、观光度假。因为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性工业,这里的大气环境和海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宜人气候、清澈海水、湛蓝天空、成群海鸟、金黄沙滩、海蚀洞穴、奇礁怪石组成了秀美壮阔的海岛景观。
3.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海县人文景观保存完好,至今共有43处。据已发掘的30余处贝丘遗址和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显示,早在6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海岛繁衍生息,渔猎耕耘,创造了长海早期文明。目前,这些文物保存完好,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由于长海县地处边防要塞,京津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爆发在长山群岛东北海域。在1904年日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各地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海县都被列为临时根据地,为长海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4.丰富的海食特色产品
长海县位于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素有天然鱼仓之美誉。鱼、虾、蟹、贝、藻资源极其丰富,有优质刺参、皱纹盘鲍、大连紫海胆、中国对虾、魁蚶、海螺、虾夷扇贝等海珍品10余种,六线鱼、黑鲪、星鳗、鲆鲽等经济鱼类近百种,海带菜、裙带菜、紫菜、绿菜、龙须菜等藻类数十种。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长海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可使游客大饱口福,流连忘返。丰富的海产品发展了长海县的“海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优势条件。

二、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惟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县风光旖旎,岛屿众多,集“3S”(海水、阳光、沙滩)旅游资源于一身,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尽管长海县旅游业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但发展较为迅速。据统计,1990—2002年,长海县接待游客量由19.5万人增长到44万人,增长近126%;旅游获得的综合经济收入由200.6万元增长到1.23亿元,增长约61倍(图1)。2002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5%。旅游业已成为长海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今后长海县所要发展的重要产业。对长海县的旅游业和GDP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36 018.72+8.255×X(其中,Y为GDP,X为旅游业产值),也就是说长海县的旅游业产值每增加1万元,其GDP就相应增加36 027万元。可见长海县的旅游产业对其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效应,带动了长海县的交通、餐饮、建筑、商业、通信、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长海县旅游业既是完成大连市建成国际性风景旅游名城目标的一部分,也是建设“海上辽宁”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发展长海县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长海县的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仍要加大其发展旅游业的力度,把长海县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三、长海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海县是东北地区惟一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区,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投资等原因,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许多旅游景点鲜为人知。尽管长海县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外海岛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
1.体制瓶颈等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社会各个部门,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管理体制,旅游业就不能正常发展。目前,长海虽然发展旅游业热情很高,但旅游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法律不健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问题比较严重,旅游单位内部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旅游事业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来统一协调与旅游业有关的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影响了长海旅游业的开发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长海县是我国的边境县,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客观上也影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足,服务水平较低
由于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等原因造成了如下问题:(1)交通问题仍是制约长海县发展旅游业的“瓶颈”,游客进岛后,担心进得来、出不去。岛陆间客运航线不是很发达,目前只有5条。通往景(区)点的道路还不十分畅通,许多景点难以到达;景区标志、景区介绍不够,景点内缺乏旅游纪念品的专卖店和各种娱乐设施,景点的厕所问题和垃圾问题等都困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游客“白天洗澡,晚上睡觉”和“行大于游”的问题很严重。(2)长海的旅馆、饭店建设档次较低,正在申请星级宾馆的共5家,包括长海饭店、绿岛宾馆、邮政宾馆等;二星级宾馆仅长海宾馆1家。渔家旅店仍是接待游客的主角,约占其旅店总数的69%,与今后旅游业发展和接待能力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3)长海县旅游业队伍不但人员数量少,而且整体素质不高,目前长海县仅有1家旅行社,企业管理层在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处在 “小、散、弱、差”的发展阶段。在管理上划地为界,各自为政,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简单陈旧。由于管理不完善,渔家旅店市场秩序混乱,无证无牌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了长海旅游业仍在低档次徘徊。从旅游开发的6个层次行、住、食、游、购、娱来看,长海县旅游业仅停留在住、食两个层次上,而行、游、购、娱层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服务质量低下从客观上抑制了游客消费,使得长海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3.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季节性明显
旅游产品雷同的问题现仍是制约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长海五个乡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几乎是窥一斑而见全豹,景点处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状态,特色不突出,定位未把握准。由于海滨浴场游乐项目较单调,加上景区增设多形式、多渠道冬季度假不够,造成吸引游客的办法不多,形成5—10月主要景点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游客超过景点容量的问题,影响幽静的环境;而11—4月绝大部分景区游客寥寥无几,气氛十分冷落,大量游客设施闲置,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
4.景点开发不充分, 缺乏统一规划
“政府主导型”战略在具体指导长海县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得不充分,缺乏统一规划,实际投入与发展需求脱节。旅游资源仍处在原始的粗放型经营阶段,该硬的产品没有硬起来,未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而营销上品牌意识又更淡薄,至今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变为旅游商品优势。海滨度假、海水潜泳、海岛狩猎、会议旅游、民俗旅游等专项活动尚未起步或未正常开展起来,尽管近几年增添了一些如 “渔家风情游、垂钓赶海游、海岛风光游”等十几个特色旅游招牌,但由于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始终未形成轰动效应。

四、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由于被大海所环绕,因此长海县的旅游资源优势首先在于“海”。但就目前而言,长海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以“海”为主题进行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仍停留在“观海”、“玩海”的初级阶段,深层次的旅游项目开发尚属空白,这也是长海县旅游开发应该寻求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加快长海县旅游业的发展,长海县应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系统开发旅游产品。
1.坚持统筹规划和梯次开发的原则
目前,长海县尚无一个完整的旅游规划,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长海县旅游景点和景区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但就目前的人力、财力,不可能同时投资开发和规划,这就要求长海县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先宜后难,滚动发展”的原则,有重点、分批次地对景区景点进行开发。长海县景点和景区最具吸引的是耶尔玛克湾和铁山风景区,目前就应以这几处为龙头和重点,进行先期规划和开发。同时还要考虑到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方面,如目前大长山岛已经拥有海水淡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獐子岛水质好等因素优先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长海旅游产业的升级。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长海的客源市场可概括为“一点二线”,一点即大连,二线即东北、华北,客源量及其消费能力极其有限。建议借鉴马耳他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利用媒体广告、车身广告、列车广告等广告形式以及电视广告、电视采访、报刊、广播、网络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客源市场多元化。可以在客源重点地区举行旅游博览会或设立分支机构,以各种有效的形式提高长海县旅游业的知名度。要立足于东北、华北客源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要将触角延伸到南方、西北乃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俄罗斯。要提升长海旅游局在对外旅游产品宣传、旅游立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上的职能和作用。政府要积极向当地居民宣传旅游业所带来的好处,使当地居民正确认识旅游业,积极配合政府和开发商将旅游业搞大、搞好。
3.通过多渠道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海上交通和岛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海上交通带动海岛开发,要解决好交通和岛上的接待服务。旅游业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产业,在当前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机制。要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大型牵动性景点,参入娱乐、宾馆、饭店、通路建设,努力增加陆岛航线和岛上公交车线路。切实做到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住得下、吃得好的接待问题,引得进、留得住的旅游问题。同时,要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要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长海旅游走向规范化。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渔家旅店的管理,组织严格的年检制度,对不合格的渔家旅店进行严肃的取缔。
4.发挥海钓优势,发展海岛生态文化游
长海县旅游业发展应围绕“海”字做文章,按照发展“海岛生态文化游”的总体思路,在旅游项目设置上注重娱乐性、参与性和科技性,充分利用海洋优势。
由于长海县是渔场,乌蟒岛又是中国钓鱼协会海钓基地,建议开发以獐子岛、褡裢岛、大耗岛、小耗岛为主的岛屿资源,开展海钓旅游;以资源底播增殖生产为背景,开发海底观光旅游;以岛、坨、礁和近海渔业生产为资源,开发海岛生态风光游。要形成集海上观光、垂钓、赶海、潜水、养殖、捕捞、野餐于一体的海上特色休闲度假游,开展游艇环岛游、观鸟游、海岛科普夏令营游、海岛生存挑战游、品尝海鲜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举行以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渔家号子为主题的渔家风情游,与传统的“海神娘娘”等海岛文化相结合,突出海岛特色。开展旅游观光和参与性活动,让游客吃、住在渔家, 让游客随船出海,开展如垂钓和养殖旅游等活动,充分体验海岛民俗风情。
5.充分开发各种旅游产品,突出自身的特色
要抓好海滨浴场建设,开发与完善海滨浴场旅游产品,增加海上体育项目(如滑水、帆板、冲浪、摩托艇等),以丰富海岛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精品”意识,增设历史博物馆,尽快购置水下观光民用潜水艇和空中观光飞艇等先进旅游设备,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加游览项目,以期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在旅游市场上创出自己的品牌。
进一步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利用海岛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生产科技含量大、档次高和有艺术性、收藏性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上岛,增加旅游收入。组织岛民生产手工艺品等纪念品,不仅可以满足上岛游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体会异国、异地的海岛风情与文化,提高长海县的旅游品位和档次。
6.注重环境保护,开展可持续的海岛旅游
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做到控制环境容量,依法开发,防治“三废”,节约资源。长海旅游应成为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尽量使游客回归自然,因此宾馆、饭店不应该为大体量、有碍视线的高层建筑,必要的建筑要遵循“小、散、藏”的原则建设和布局,违章建筑应坚决拆除。加强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三者间的环保意识,实施长海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伦纳德·J.利克里什,[英]卡森· L.詹金斯.旅游学通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193~204
2 柴寿升,王树德,姜琳.论青岛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3):52~54
3 凌申.海岛旅游村镇建设刍议———以刘公岛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4(3):78~79
4 李悦铮.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1(10):93~96
5 长海县志办公室.长海县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2
6 Lockhart D.1997.Island and tourism: an overview[M]. In:D Lockhart and D Drakakis-Smith,eds.
Island tourism: Trends and Prospects.153~162
7 马耳他政府采取措施推动旅游业发展. http://www.chinamalta.com/news/tourism.htm
8 《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651~652
9 白洁.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生态科学,2002(5):179~181

5. 我们县是一个刚开发的旅游县,什么旅游项目都是刚起步(背景)。

县里面看开长这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很多,起步景点很多,沐浴穿了度假村的,还有那专个旅游广场,属你场都是可以做下来,但是一点自己哪里没有钱就不要去搞,背景很大,若证不给他那就做很大的买卖了就可以做,真是一个商业活动也是很伤心,奇迹把握好

6. 顺昌县气候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顺昌,位于复福建省的西北制部,面积1985平方公里,辖3个镇、11个乡、4个居委会、129个村委会,总人口24.17万人,其中畲族6700多人。顺昌属山地丘陵区,境内山脉源于武夷山系杉岭支脉,最高峰郭岩山,海拔1383米。富屯溪、金溪两条主要河流,分别由西北、西南向东南流入,汇合于县城双溪镇,再向东流入南平汇入闽江。境内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流错综其间,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顺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9℃;年平均降水量1621毫米。顺昌地阜物华,资源丰富,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和国家毛竹基地,森林覆盖率76.3%。这里竹林面积3.7万公顷,毛竹7782万根,竹材加工产品几十种,加工利用率95%以上,竹业形成特色规模,是这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顺昌县成为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之一。独特的气候、地形和资源优势为顺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 旅游全国所有市县镇村好处有多大

很多镇和村,没有旅游景点的。
只能去看看当地人们的生活。
很多村镇缺乏旅游资源,没办法开展旅游活动。
或者有些村镇没有能力去挖掘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
你要旅游要全国所有市县镇村,其实需要很多时间,用脚步去丈量的旅游需要大量的时间。
有什么好处呢?
1.拓宽对中国的认识。2.增长自己的见识。3.增加生活经验。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生活见解。

8. 关于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郴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成规模。

1、旅游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3%;接待国内外游客9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168人次,同比增长30.1%;全市主要景区接待各类游客379.0万人次。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其省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上升,旅游总收入规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6%,旅游总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据测算,2007年,郴州旅游产业共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与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GDP增长12.3%,其中旅游产业带动的约为0.3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6%。旅游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加大,支柱产业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35家,旅游星级饭店31家,总床位4万多张。不仅完成了对莽山、热水温泉、东江湖等古老景区、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提升旅游产品档次,而且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开发出了阳山民居、王仙岭、五岛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游景区。到2007年底,全市国家等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区达16家,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各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并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4、“优秀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郴州市区和资兴市的山水美景对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旅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7年,郴州市区及资兴市旅游收入为30.0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别增长10.6%、0.1%;接待旅游人数387.5万人次,同比增加42.6万人次,增长12.4%。可以看出,作为优秀旅游城市仍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9. 打造我县旅游产业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你这样干想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好的方式是找旅游规划机构对全县的旅游资源做个调查规划,让他们给你们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建议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