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的书
A. 求生态旅游方面的书籍!紧急紧急!
生态旅游 作者: 出版:中国旅游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旅游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既总结了已有的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如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生态设计,也涉及到了诸如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与教育等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内容。本书努力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ct/909339/
B. 关于乡村旅游的书
中国乡村旅游指南
C. 我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老师要我们读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并写一篇3000字的读书笔记,读什么书好呢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 —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1、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
2、是反映古代科学技术的镜子。
3、是耐人寻味的景观。
4、寻求历史文化遗存是当前旅游的一种风尚。
三、古文化遗址的主要类型:
1、旅游价值:可通过对古城和古城遗址的考查来研究历史的发展,展示历史的真实面貌。特别是选择历史地位高、保存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古城和古都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我国主要古都遗址:著名的有殷商王朝都城遗址“殷墟”,周朝都城遗址“丰镐遗址”,秦都“咸阳遗址”,汉代都城“长安遗址”,西域古国楼兰都城“楼兰遗址”等。
(一)古道路遗迹:
1、旅游价值:古道路沿途形成了众多的城镇、关隘和风景名胜,还修建了许多寺庙、石窟等,沿途这些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有关历史故事、传说,吸引着旅游者沿古道探古寻幽揽胜。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汉代开创的将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经康居、安息、叙利亚运往地中海各国的一条通道。它是一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交通线。它穿过欧亚大陆腹地,通过沙漠、戈壁,跨越无数的高山峻岭、渡过了不少河流,联系各文明古国。旅行在这条路上,可以浏览风光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访长城古道、烽燧,还可欣赏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
(二)古战场遗址:
1、世界和我国著名的古战场遗址:
①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滑铁卢古战场;②法国的马其诺防线;③我国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④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遗址等。
(三)古代伟大工程:
1、长城:
①中国长城的特点:
a、长: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000多千米,东西延伸,蜿蜒万里。(现存的多属明代建造,汉代长城长达2万多里。)
b、雄伟壮观: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连绵起伏,长城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壮观。
c、结构周密复杂,布局合理: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组成。
②长城的旅游价值:
长城高超的建筑艺术,科学的设计,周密的结构以及合理的布局,是中华民族大智大勇的历史见证,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展示了雄伟美、险竣美和开阔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与历史研究价值。
2、水利工程:
①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是战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领导修建。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江心分水岭,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内江导入平原为灌溉水源,宝瓶口和飞沙堰共同调节内江水量,飞沙堰还起了减少内江泥沙淤积的作用。水过宝瓶口由总灌渠入各支渠,灌溉田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灵渠:又名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于秦代,分为南渠和北渠,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漓江。分派的流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
③坎儿井:是我国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水利工程。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哈密、木垒等地区。
利用自然地形,将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引出地面灌溉农田以及用于生产和生活,使沙漠地区形成片片绿洲。
“旅游的表象是经济,旅游的内核是文化。”本学期,通过阅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成林先生的《旅游文化》,使我对“旅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了解到“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旅游是商品化的文化。”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的内容,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为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内涵与意义,并区分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读者明确地了解了旅游文化的涵盖面之广,包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化旅游。其次,第二章“山岳文化”与第三章“水与旅游”从文化加之于自然景观的角度做了介绍。随后的第四章“民居与村落文化”和第五章“牌坊文化”这是人文景观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后的三章分别为“饮食文化”、“佛教文化”和“戏曲文化”,追溯了时代演变中的人类生活以及精神、娱乐方面的非物质文化。
作为一本学术类书籍,本文最大的特色则在于将中华民族的文学特色融入其中,是原本枯燥的书显得活泼动人。比如,作者在描述“水与旅游”时,概括了水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水可以自我激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可以慰藉心灵“闲上上来看野水,忽见水底见青山”;水可以撩人离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又如,读者在学习“戏曲文化”的同时,能够欣赏到王实甫《西厢记》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汤显祖《牡丹亭》里杜丽娘为爱斗争的不屈,洪升《长生殿》里“钗盒情愿”的至情,孔尚任《桃花扇》里悲欢离合的缠绵……如此大量地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学成就与旅游文化学的知识相结合,不仅充实了读者对旅游客体所蕴含的文化,更在无形中扩充了读者的文化底蕴,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在“文化旅游”过程中吸收“旅游文化”的目的。
另外,本书的另一大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则为在每一章的末尾都对如何欣赏该景观作了方法指导。例如,对于山岳的欣赏要从山岳自然美和人文美两方面着手,看黄山要看它的奇,登华山要探它的险峻,游峨眉要览它的清秀,山岳的建筑要赏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效果,题刻要领其“画龙点睛”之妙处,名山神话传说要品其地理特征之神韵。再如,作者在茶文化的介绍中教授读者品茶要“观茶”之品质,“冲泡”之妥当,“闻香”之情浓,“品味”之独到。这些生动而详尽的叙述,无不激发读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想法。在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学习过程中,读者必将叩开“旅游文化”的大门,揭开“旅游文化”的深厚内涵。
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尽人意之处”。在我阅读完此书后,我首先感觉的作者没有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归类阐述是有些令人遗憾的。56个民族的庞大体系同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了许多节日民俗、服饰民俗、人生礼俗等等。虽然作者在介绍民居与村落、饮食、宗教文化中都略有提及,但若能单独列章,系统地进行介绍,无论对于学习旅游的学生及以此书作为参考的旅游者,均能在更大程度上对旅游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此外,作者在阐述旅游文化的特征时,总结了其“综合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五点特征。但在课上,老师总结的旅游文化特征还有“阶级性”,我觉得这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在许多帝王建筑,包括民居建筑中,阶级特征是十分显著的,那么在旅游活动中对一些旅游资源进行“阶级性文化”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体来说,黄成林先生的《旅游文化》带着读者一道去感受山光水色,考察传统民居,品味旅游美食,体验佛教文化,欣赏著名戏剧……了解了旅游活动中的“门道”,体味到“旅游文化”在旅游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我们的观点: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来自外界环境的制约性也越来越明显。比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新鲜感,于是便有不少在闲暇时间外出钓鱼、打猎的现象。这可以理解成生态旅游的一部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然后反过来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当然,外界环境对生态旅游的影响也有正面的。比如,“退耕还林”会为生态旅游创造机会,农业倒退了,生态旅游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有效的组织与政策是生态旅游产业专业化的标志与推动者,它们既协助生态旅游达到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又促进其经济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帮助生态旅游产业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获得成功。生态旅游组织根据生态旅游非政府组织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它们能被划分为国际的、国家的、次于国家的、地区的或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其中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代表着世界上生态旅游组织的最高水平。前者是全球审改旅游组织的领导,但是其资金的有限性及其成员发展生态旅游水平的差异,意味着它主要只能从事各类信息的传播和建立人们的生态意识等工作。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位更商业化,它以业界视野为基础,并说明了这个国家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状态。
旅游必须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规划、管理与实施,即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上可行并能体现社会公平。旅游业必须认识并接受其对于保护以及正确的自然资源管理的责任,这要通过在有关原则与方针所允许的范围内工作以取得环境上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必须采取行动减少,并在可能时消除旅游对自然资源及其进程的消极影响。旅游应该对维持与恢复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应该有计划地对那些旅游者频繁出入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管理,以便保持其价值并保护那些敏感的地区和物种,同时还应致力于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地方社区有权保持和管理其文化传统,包括历史和自然资源,以保证旅游不对其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对取得可持续旅游至关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旅游政策主张的声明》)
我们的观点:
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要以环境的保护为基础。而各组织协会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更好地研究探讨之后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来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具有复杂性,它需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与生态旅游相关的组织应该注重这种多方面的协调,各个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规划和政策,加强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某些特性,如影响因素、时常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随着活动类型和相关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然而,特种旅游活动及其环境选择,用生态旅游的观点看来,由于这些活动和环境具有独特性而显得越来越重要。观鲸旅游已经作为专业的生态旅游形式而兴起,这种生态旅游形式不仅包括鲸鱼,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鲸类动物,如海豚;需要在陆地或船上作被动观察,还要发生互动,比如喂食和游泳。岛屿和其他大陆的空间分离很可能会孕育出大量的“海岛因素”,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本地特有物种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地理上的孤立和由此孕育出的强烈的地方感觉、临近海岸生态系统和由此带来的相关机会等等。极地环境是指北极和南极附近的高纬度环境,这种环境的地表由冰冠、裸岩和苔原所覆盖。南极洲是一个极其孤立的旅游目的地,类在那里的直接活动仅仅限于科学考察和旅游活动,考察巡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式。北极地区生态旅游的独特性在于需要和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共存。由于土著居民正经历着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复兴,土著领地处于和生态旅游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之中。
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生态旅游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观看野象群的活动。届时可以入住设在大树上的木屋——“观象旅居室”,早晚可以有机会近距离观看野象群在旅馆下的河中洗澡戏水的一幕,或观察野象群在林中出没觅食、漫游的情景,或沿近千米的高架观象长廊行走,追随野象群的行踪。观象旅游依山傍水,与野象群为邻,同百鸟做伴,置身于森林之中,没有人群的喧嚣,只有鸟鸣兽盹,游人住上一夜即会有千情万感,令人难以忘怀。沿途一些谷地有座椅秋千供游人使用,还有家象的各种表演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娱乐活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和有效管理》)
我们的观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分,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只是生态旅游的这种特殊性体现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正因为这种环境的特殊性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才使生态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这种特殊性(即特种旅游活动及其环境)在生态旅游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国西部的草地,物种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气候宜人,因此在西部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因素来发展生态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西部的开发也有促进的作用。
对全球生态旅游模式的考察表明,各地区的生态旅游结构截然不同,而且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生态旅游强度也多变。澳大利亚在组织上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大洋州的其他地区,新西兰的生态旅游业规模相当大。而在南太平洋地区,只有少数旅游目的地
D. 生态农业项目计划书怎么写有没有相关的案例可以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1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摘要
1.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简介
1.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优势分析
1.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资与财务分析概况
1.3.1 项目融资方案概况
1.3.2 项目财务分析概况
第2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公司介绍
2.1 公司发展简况
2.2 公司组织架构
2.3 公司管理模式
2.4 公司经营情况
第3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及目标市场分析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3.1.1 行业发展历程
3.1.2 行业发展现状
3.1.3 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3.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3.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3.2.2 市场规模分析
3.2.3 盈利情况分析
3.2.4 市场竞争分析
3.2.5 进入壁垒分析
3.2.6 市场分析总结
第4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产品/服务分析
4.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产品/服务简介
4.1.1 项目产品/服务名称
4.1.2 项目产品/服务特征
4.1.3 项目产品/服务性能用途
4.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产品生产经营计划
4.2.1 项目产品生产方式
4.2.2 项目产品生产设备
4.2.3 项目品质控制和质量改进
4.2.4 项目产品成本控制
4.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产品/服务前景分析
4.3.1 项目产品/服务竞争优势
4.3.2 项目产品/服务市场前景
第5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研究与开发
5.1 现有技术开发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情况
5.2 项目团队对外合作情况
5.3 项目研发团队技术水平
5.4 项目研发投入计划
5.5 项目研发团队激励机制与措施
第6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市场营销策略
6.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营销战略
6.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市场推广方式
第7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资和资金退出
7.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金需求用量与期限
7.1.1 项目总投资
7.1.2 固定资产投资
7.1.3 流动资金
7.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金筹集方式
7.2.1 项目资本金筹措
7.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7.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7.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金筹集方式
7.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使用规划
7.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回报计划
7.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金报酬与退出
7.6.1 股票上市
7.6.2 股权转让
7.6.3 股权回购
7.6.4 股利
第8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财务预测
8.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8.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销售收入预测
8.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成本费用估算
8.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8.4.1 项目现金流量表
8.4.2 项目损益表
8.4.3 项目利润分配表
8.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9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风险与控制
9.1 政策风险与控制
9.2 资源风险与控制
9.3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与控制
9.4 市场竞争风险与控制
9.5 研发与生产风险与控制
9.6 成本控制风险与控制
9.7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财务风险与控制
9.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管理风险与控制
9.9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破产风险与控制
第10章:根据实际项目的不同特征,可进行适当调整
E. 农家乐旅游策划书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农家乐旅游策划书如何做最好
农家乐旅游策划书-中国农家乐旅游策划专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一文中通过对成都和北京农家乐现状的比较,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农家乐策划书提供有益启发。
1、农家乐总体发展战略:分工出特色,乡情筑家园 乡村旅游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突出特色,塑造“家园”。成都农家乐的发展方向是:由大众化向特色化发展;由一般建筑风格向川西民居风格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由个体开发向联户成片发展;由单户经营向公司经营发展。农家乐策划书要在“农”、“家”、“乐”上做文章,即经营风格要有农家特色,要给游客“家”的感觉,要提供可参与的特色娱乐活动;在硬件上,追求“外部民俗古朴、内部装修现代化”。
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大战略是:实行以民俗村为中心的“分”、“家”战略。与成都的规模经营出特色的做法相反,北京强调“分”出特色。“分”即地区分工、产品分类、顾客分层、服务分级。分出特色、分出市场、分出规模。在产品上分出家庭旅馆(家院)、特色餐饮(家饭)、观光农园(家田)、观光果园(家园)、休闲渔场(家池)、民俗节庆(家庆)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家”即把民俗村建设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二个家”。其特征是:硬件上,干净、卫生与舒适;服务上,重视人文关怀、亲情与乡情。
2、农家乐要强化分类特色管理,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 随着乡村旅游经营的商业化、建筑的城市化与设施的标准化,乡村性中淳朴的民风与低廉的价格等受到严重挑战。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在农家乐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农家乐策划塑造乡村性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①主题:以差异与特色确立主题;②地格:体现地方的风俗民情与建筑风格;③氛围:倡导地方居民的友好、热情、淳朴与真实的态度。让都市市民把民俗村与农家乐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政府可以在建筑风格改造、公共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把民俗村与农家乐变成真正的“市民家园”。
3、农家乐要坚持“本地化”、“两栖性”,防止“飞地化” 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最大特点是经营者“农游合一”的“两栖性”,体现了本地居民参与的原则,经营者的本地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乡村性。“飞地化”是对乡村性的最大威胁。所谓的“飞地化”,是指城里人占据了乡村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城里人的“飞地”。
“外来户”的优势是:经济实力雄厚,能够在区电视台作广告;与区里、市里有比较广泛的人际关系;最了解城市旅游者的口味。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劳动力本地化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北京的民俗村中外来户与本地户业务分工互补,和平共处。外来户主要经营高投资的餐饮与娱乐,本地户主要经营经济实惠的家庭旅馆与农家饭菜。
4、农家乐要规模经营、“第二个家”与土地政策的配套 成片联户开发与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家乐的必然趋势。要形成特色,尤其是以田园风光(如农田、果园、茶园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因此部分乡村旅游项目需要适度的规模经营,目前许多农民开始自行交换土地使用权,推进土地的集中。
第二个家将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大都市,大多数“第二个家”就是周末之家,作为城市住所的补充。目前城里人到风景优美的乡村购买住宅的情况越来越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方便土地的适度集中;对于在乡村发展“第二个家”,政府也应有相应的土地配套政策。
5、农家乐策划要注重品牌经营与品牌保护 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必然会形成品牌。在成都,由于农家乐主要由农民经营,经营者数量众多又是个松散的组织,缺乏商标保护意识,农家乐作为商标在涵盖了糖果、调味品等30个大类别领域已经被一些企业抢注,而成都周边数百个农家乐老板最关心的服务类农家乐商标目前也随时有可能被抢注。因此农家乐策划书要注意采取措施提高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保护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F. 有没有一些比较权威的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书籍啊
网络搜索啊
G. 乡村养老,乡村旅游,的创业计划书怎么写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养老旅游客户拓展方式和渠道有哪些,开展形式有哪些?合适的话我加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