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振兴和文化旅游
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五大振兴”的具体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五大振兴一是产业振兴,毕竟时代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二是人才振兴,这个就比较好理专解,人才是国家振兴属和社会发民的关系,所以要积极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专业人士;三是文化振兴,文化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所以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社会风气;四是生态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试想一下谁不想生活在一起绿水青山没有污染的地方呢?因此目前国家也不断通过“绿化”“美化”等措施,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五是组织振兴,一个好的组织能起到带头作用,达到全面振兴的目的。
五大振兴就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实现这些振兴目标,除了要相关领导人员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制定有好方针,也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2. 简述“五个振兴”的内涵、方向和目标
“五大振兴”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
3.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五大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关系
在推进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到底怎样来发挥?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市场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规划》中主要谈了公益性部分,实际上就是政府推动的部分。但是从政府推动的这部分来看,包括文化创意、资源整合、产业基地、骨干文化企业、新业态、文化贸易等,也包括重大项目运作,还是应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制定产业布局、产业重点等是政府的责任;二是规制,就是要制定一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规制;三是规范,规范文化产业市场。文化要作为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属于经济范畴,它的运作一定是市场化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产业的发展中与在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并无二致。
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关系
目前的《规划》比较注重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化的载体形式、国外先进文化的产业形式,但是考虑到我国文化积淀深厚,《规划》还应该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把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积累转变成产业元素,转变成文化的创造力。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现代的网络文化、动漫等形式,另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化形态也要传承、保护、推广、发展。很多文化用“激励”、“集聚”这样的制造业概念可以涵盖,但也有很多文化是不能用制造业的方法发展的。文化真正的创造力在个体,因此应该把文化创造者的要素从政策上真正给予支持,希望这一点在《规划》里能够进一步得到重视。
文化创新和制造业创新的融合
这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怎样把文化元素和制造业转型结合起来,为制造业提供新的支撑能力,是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考虑的。五是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学科基础理论的融合,就是理论的创新问题。现在对文化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从文化比较学、文艺理论、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但作为一个产业,文化亟需和经济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加快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产业真正获得比较大的发展。
有形文化产业和无形文化产业的载体关系
现在我们比较重视有形文化载体,比如基地,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区域振兴规划中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基地”。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是先进的,需要产业功能配套,但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的文化形态并不适合搞基地。有形的文化载体如园区、基地、主题公园等确实需要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有度,仅仅搞成和制造业一样的基地缺少对文化的领悟,因此应该考虑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无形的文化载体结合起来,甚至更加重视对无形载体的投入。无形的文化载体《规划》里已经包括,例如网络文化等,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通过扩大无形的文化载体来提升我国的国家影响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完全可以并购具有全球网络体系的媒体,缺少全球网络媒体的支撑是我们传播能力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比较小的重要原因。
4. 乡村振兴五大振兴
首先发展产业,改善产品结构、合理布局,逐步向城镇化转型。
5. 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
1、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4、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乡村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