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发展史中的重要节点

旅游发展史中的重要节点

发布时间: 2020-12-12 10:48:01

㈠ 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78年重要历史事件时间列表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

4、1928年上半年逐渐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5、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的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6、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

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8、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八一宣言”。

9、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10、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11、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

1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3、《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14、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

15、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16、大生产运动 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历史意义:生产运动起到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日的目的;缓解了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

17、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延安整风彻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恶劣影响,使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8、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20、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进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22、1950年10月至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23、1952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

24、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5、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国家首脑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与和平外交政策。

26、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7、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28、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9、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0、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31、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政治舞台。

3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史的一件大事。

33、1973年著名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釉型杂交水稻。

3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㈡ 当今人类文明是在加速发展吗历史上文明重要发展节点有哪些

确实在加速发展,科技的推动力异常巨大。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带着本身的版缺陷。
铁器的不断淬炼的走权向成熟,成为农业时代的屋顶。
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走入第一个飞速积累期。
电脑互联网则是第二次。
智能手机则是第三次。

㈢ 摄影的发展史和重要结点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这一阶段,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安装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对摄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国蔡司显微镜厂的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rk)研制成使用35mm电影胶卷的135照相机。

第二阶段(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改进了巴纳克照相机,生产出采用埃尔玛镜头的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命名为徕卡I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1929年德国罗莱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命名为罗莱弗莱克斯。

1932年德国蔡司公司和伊康公司生产出装有硒光电池测光表的照相机—康太克斯I型135旁轴取景照相机。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光135照相机—康太克斯S型照相机。同年,瑞典生产出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120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斯勃莱德(哈苏)照相机。

在此阶段,镜头单层镀膜技术得到推广;变焦距镜头诞生;照相机性能进一步完善;德国照相机的质量和产量在当时均有明显的优势,徕卡照相机和罗莱弗莱克斯照相机成为各国仿效的对象。

第三阶段(1954年—1984年)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从此,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领域。

1959年阿克发公司生产出具有自动曝光(AE)功能的照相机—奥普蒂马照相机。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 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用磁盘记录影像的静态视频照相机—马维卡(Mavica)照相机,把光信号转变成模拟的电信号记录在软磁盘上,为数字影像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982年尼康公司推出的FM2全手控机械照相机,最高快门速度达1/4000秒,闪光同步快门速度达1/200秒。该机型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众多专业摄影者的首选机型。

1983年尼康公司生产具有分区评估测光功能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尼康FA型照相机,使测光精确度大大提高。

这一阶段,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使自动测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成为现实。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的推广,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镜崭露头角,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照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第四阶段(1985 年以后迄今)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135单镜头反光AF照相机—美能达 X7000型、 X9000型照相机的问世,标志着照相机制作进入以电子技术为主导、并逐步智能化的阶段。

1986年4月日本尼康公司生产同时具有单次AF模式和连续AF模式的尼康F501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与非AF镜头的通用,使用户在照相机的更新换代中减少损失。

1988年5月美能达公司推出智能化的Dynax7000I型135单镜头反光AF照相机。该照相机能根据动体速度提前调焦至拍摄位置。

1988年12月,尼康公司推出尼康F4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尼康F4型几乎将当时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有的功能集于一身,它具有AF焦点预测、l/8000秒高速快门、自动包围曝光、高光/阴影控制、陷阱调焦等功能。因此被美国航天总署装备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

1995年柯达公司推出623万像素(2036×3060)的柯达DCS 460型数字照相机,将CCD的影像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记录在磁盘上,该照相机使用尼康F90照相机的机身和镜头。数字照相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进人照相机领域。

1996年尼康公司推出了采用1005像素CCD作测光元件,可评估景物各部分亮度,在追踪AF条件下每秒钟连柏8幅的尼康F5型照相机。

1996年5月由美国柯达、日本尼康、佳能、美能达、富士五大公司联合推出APS(先进摄影系统)胶卷、照相机、冲扩机系列产品。APS胶卷片宽24mm,体积小,安装快捷,不伤胶片,胶片上的磁性涂层可记录拍摄和冲扩的有关信息。

这一阶段,由于不断采用最新的电子科技成果,照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方便。数字影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虽然数字影像在分辨率、宽容度、感光度等方面还不如银盐影像,但由于其传输快捷、处理方便,已经在新闻业、广告业以及军事和科研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㈣ 历史还是对于世界历史,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支持:(1分)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版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权,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6分)或反对(1分):尽管农耕经济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度的基础。(6分)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了人类进步。(9分) (3)工业革命随着交往传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促进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传播到世界,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9分)

㈤ 数据交换的发展历史

数据交换技术 经编码后的数据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最简单形式是在两个互连的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通信,但是,直接连接两个设备往往是不现实的, 常常是通过有蹭节点的网络来把数据从源地点发送到目的地点,以此实现通信.这些蹭节点并不关心数据内容,而是提供一个交换设备,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地为止,图1.15示意一个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将希望通信的一批设备称为网络站,而将提供通信的一批设备称为节点.这些节点以某种方式用传输链路相互连接起来.每个丫都连接到一个节点上去,把节点集称为通信网络.如果所连接的设备是计算机和终端的话,那么节点集加上一些丫就构成计算机网络. 按照实际的数据传送技术,交换网络又可分为电路交换网、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网. 一、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的三个过程 1)电路建立: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如图2.14所示,若H1站要与H3站连接,典型的做法是,H1站先向与其相连的A节点提出请求,然后A节点在通向C节点的路径中找到下一个支路。比如A节点选择经B节点的电路,在此电路上分配一个未用的通道,并告诉B它还要连接C节点;B再呼叫C,建立电路BC,最后,节点C完成到H3站的连接。这样A与C之间就有一条专用电路ABC,用于H1站与H3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2)数据传输:电路ABC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A发送到B,再由B交换到C;C也可以经B向A发送数据。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3)电路拆除:数据传输结束后,由某一方(A或C)发出拆除请求,然后逐节拆除到对方节点。 2.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其特点 1)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2)缺点: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易被浪费:在短时间数据传输时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系统间要求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3)特点: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二、报文交换 当端点间交换的数据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时,采用电路交换方法的缺点是信道容量和有效时间的浪费。采用报文交换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1.报文交换原理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 一个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2.报文交换的特点 1)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 2)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报文交换的优点 1)电路利用率高。由于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两个节点之间的通道,所以对于同样的通信量来说,对电路的传输能力要求较低。 2)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新的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通信量大时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不过传送延迟会增加。 3)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4)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4.报文交换的缺点 1)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报文经过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 2)有时节点收到过多的数据而无空间存储或不能及时转发时,就不得不丢弃报文,而且发出的报文不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三、分组交换 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它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有限长度的分组使得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能力降低了,分组可以存储到内存中,提高了交换速度。它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终端与主机通信。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两种。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1.虚电路分组交换原理与特点 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最后,由某一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它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虚电路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但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有一条专用通路,分组在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 2.数据报分组交换原理与特点 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的地址信息。一个节点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报中的地址信息和节点所储存的路由信息,找出一个合适的出路,把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节点。由于各数据报所走的路径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保证各个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地,有的数据报甚至会中途丢失。整个过程中,没有虚电路建立,但要为每个数据报做路由选择。 四、高速交换技术 现有的交换技术, 已远远不能满足象信息高速公路那样建立先进通信网络的需要,例如,声频、视频、数字、图象等多种媒体的传输要求高速宽带的通信网. 上前提高交换速度的方案有: 语音插空技术DSI( Digital SpeechInterpolation) 、 帧中继( Frame Relay) 和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等 技术. 数字语音插空技术能提高电路交换的传输能力.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在接通某一通路后,该通路被 一对用户完全占用,但是,在传输语音信号时, 通路并不始终处于忙的状态 ,有空闲的状态.DSI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仅当传输语音信号时, 才向通话用户分配通道,其余的时刻可把通道分配给数据. 帧中继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 它是对上前广泛使用的X.25分组交换通信协议进行简化和改进,在睡上没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采用面向连接的模式.这是因为光纤通信具有低率的特性,毋需在链路导进行差错控制, 而彩端对端的检错、控制方式,并采用固定的分组长度,便于协议自理这种简化了的协议,可以方便地利用技术来实现.这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可灵活设置信号的传输速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传输效率,可对分组呼叫进行带宽的动态分配,因此可获得低延时、高吞吐率的网络特性,速率可在64kbps  ̄45Mbps范围内,可适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异步传输模式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结合, 能最大限度地发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 具有从实时的语音信号到高清晰度电视图象等各种高速综合业务的传输能力. CCITT宽带工作小组针ATM技术列为支持宽带ISDN业务的基本方式之一.ATM和同步光纤网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相结合可实现高速、宽带、综合业务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通信主体,相当于二十世纪的通信网.

㈥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不同时间节点 技术飞跃 重大影响人物

1.1计算机是人类数千年的追求,数千年的梦
1.2著名的抽象计算机模型——图灵机
1.3康拉德·楚泽与世界上首台自由编程的计算机
1.4哈佛大学Mark1计算机
第2章早期电子计算机如雨后春笋
2.1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ABC
2.2早期最大且功能最强的计算机ENIAC
2.3冯·诺伊曼的计算机存储程序设想
2.4UNIVACⅠ计算机
2.5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IBM701计算机
2.6首台虚拟存储器计算机Atlas
2.7中国早期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2.8PDP?11系列小型计算机的辉煌
2.9小型计算机的新星——Nova
第3章计算机公司相继创建
3.120世纪50年代一批计算机公司相继建立
3.2最早的软件开发商之一:计算机科学公司(CSC)
3.3IBM的崛起和美国政府的反垄断
3.4Intel公司的创业史
3.5惠普公司(HP)与硅谷
第4章新组件的推波助澜
4.1威廉斯管(CRT)
4.2晶体管的发明
4.3华人科学家王安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4.4集成电路的发明
4.5EIARS?232?C接口诞生
4.6鼠标与“窗口”的对话
4.75英寸软磁盘问世
4.8首块微处理器芯片4004诞生
4.9IBM推出全球首台商品化的激光打印机
4.10费德里科·法金和Z80微处理器
4.11乔布斯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由原来的诺基亚按键手机成了今天主流的触屏。

㈦ 汉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第一个节点是什么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

㈧ 两史的发展历程及重要节点的人物和重大事件

你的两史指的史哪两史

㈨ 共青团按时期的历史重大事件(十个)要有简介

1、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1925年五卅运动

工人罢工坚持了3个多月,最后为了保存力量和巩固已取得的胜利,到8月中旬才开始复工。这一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密切了青年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及广大群众的联系,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同时在组织领导运动过程中,各地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1926年三一八惨案

1926年北京段祺瑞政府镇压爱国学生的暴行。五卅运动以后,北方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受群众革命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倾向革命。

4、1935年一二九运动

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形成全国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运动成了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的起点。

5、1945一二一运动

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声援昆明学生的正义斗争。全国学生和昆明市民对昆明学生的支持和声援,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气焰,迫使国民党“公审”并枪决了杀害学生的凶手,并免去了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代理省主席李宗黄的职务。这次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对以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1946青年团的试建

1946年8、9月间,分管青年工作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持召开了两次中央会议,讨论重新建团问题。

到1948年底,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在各解放区普遍展开,并获得很大成功,为中共中央决定正式建团提供了依据,为青年团从试建到在全国普遍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1970整团建团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共青团的系统领导完全中断,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转入“斗、批、改”阶段。

这一时期的整团建团工作是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左"倾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所以虽然恢复了团的组织生活,但是共青团的性质和形象受到严重的扭曲;由于强调发展“造反派”入团,也造成了共青团组织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以致共青团组织受到严重的内伤,加重了后来拨乱反正的工作难度。

8、1989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30日,经团中央批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宣布设立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开始实施这项事业。

9、1990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由全国青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首都10家新闻单位共同举办的评选全国杰出青年的活动。评选出的十大杰出青年是在中国科学、教育、体育、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条战线上,为振兴中华奋力拼搏、甘愿奉献的新一代楷模。首届评选于1990年8月举行,第二届评选于1991年4月至10月举行。

10、1993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诞生的,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这项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㈩ 简述我国科举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节点

科举制始于公元7世纪的隋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令分科取士,最初设有“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这种分科取士已经具备了科举制的雏形。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又分“孝悌有闻”和“文才秀美”等十科。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置“明经”(通晓经义者)和“进士”(可以进受爵位者)两科,并用考试策问的方式取士,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科举制,并使它更加完备。

首先是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模式进行。考试最初由吏部主持,后来改为礼部,因此通常称为“礼部试”。其次,明经、进士两科最受重视,并将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唐代宰相许多人是进士出身,除此之外,唐代还产生了“武举”科目的考试。



(10)旅游发展史中的重要节点扩展阅读

科举的流程

以明清两代为例,在正式参加乡试以前,还要先参加“童子试”以便取得应试资格。童子试也分三级:县试、府试和院试。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

县试由知县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二月,参加考试的童生在报名时必须填写姓名、籍贯和三代履历,由同考的五名童生和一名童子试已经及格的“廪生”(领取政府补贴的考生)共同担保,保证你所填内容真实可靠,并且不是“娼优皂隶”(被歧视的下等人)子孙。

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朝廷派遣的“学政”(负责一省的教育官员)主持。院试及格,就可以参加每三年一度的乡试。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考试及格,应试者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为“老爷”。

乡试合格者既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继续参加在第二年举行的会试。会试在京城举行,会试取中后,就要接着参加在皇宫里举行的殿试。考中者就是进士,前十名决定后,皇帝首先接见,叫做“小传胪”,然后再于太和殿接见全体进士,叫做“大传胪”,同时宣布名次。

随后,所有进士去出席由礼部举办的“琼林宴”,到孔庙参拜孔子,而后由礼部将进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国子监,称为“进士题名碑”。

殿试之后,除状元、榜眼、探花三名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外,其余进士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朝廷综合会试、殿试、朝考三项成绩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