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岳阳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岳阳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发布时间: 2020-12-11 16:05:45

1. 我国旅游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存在哪些发展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

2. 华南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
近些年,“生态旅游”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上山下海、观景览胜似乎都和生态旅游有些关系,但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准确、说得透彻.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旅游项目协调员希拉尔给出如下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旅游者在旅程中会受到环保知识的教育.这种旅游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而且,它要求当地社区的更多参与并从中长期获益.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结合以上各种观点,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笔者认为,生态旅游实质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二是生态旅游要体现环境保护意识,不能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以区别于传统的旅游业;三是生态旅游要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
1、保护性.与传统旅游业一样,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比较而言,保护性是它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它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开发规划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行为,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游客而言,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2、专业性.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以使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启发并提高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进而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同时,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得以保护和持续利用以及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再者,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生态旅游者不是没有自己确定的旅游目的、被卷入旅游时尚潮流的盲目旅游者,也不是为追求豪华奢侈的物质享受、认为金钱可以买断自然的旅游者,而是具有欣赏、探索和认识大自然及当地文化的明确要求的较高层次的游客.
3、普及性.在我国,生态旅游的普及性不仅体现在生态旅游者的普及,也体现在旅游资源的普及.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的,因此,中国的生态旅游不应是高消费和高素质者的特权,只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普通的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等都可成为生态旅游者.从旅游资源上说,西方国家将生态旅游仅仅定位于自然景观,而我国是具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已经与文化融为一体,所以,中国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显现问题
1、旅游生态意识落后
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少人对生态旅游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而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文化保护意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很多问题,首先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生态旅游应该定位为高层次的具有责任感的旅游者群.而目前在国内,对传统大众旅游客源和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客源没有区分,大批观光游客的进入,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其次,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造成环境破坏等.例如面对黄金周对大众旅游市场广泛招徕,致使景区过度进入.
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3、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首先是开发队伍的问题,生态旅游专业性很强,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专家、还要吸纳当地居民代表参与,而我国现在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队伍仍沿用传统的大众旅游规划的人员结构和规划方法,这已经不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其次,规划中保护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和技术.
4、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现阶段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第三,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据有关方面报导,在已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这是导致生态旅游问题的又一大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尚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因而既懂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更为重要的是,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的资源多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作为旅游管理机构的旅游局难以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参与意见,而大多是保护部门又同时搞开发,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开发经营人员的多样化要求.
三、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旅游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不仅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而且在地块之间、地区之间也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如果建设或开发活动缺少综合规划和长远兼顾,会使原有生态系统恶化.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在制订生态旅游规划时,必须分析生态旅游地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各种规划方案.充分利用河、湖、山、绿地和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景观,为当地居民创造卫生、舒服和安谧的居住环境.
2、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兴趣的旅游活动,在全世界,尤其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政府官员甚至旅游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运作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效应如何评价,都还缺乏认识.因此,有必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旅游资源的破坏是对自身生活、福利的危害,让他自发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环境.但是,公众的生态意识并不是整体性的进步和提高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阶段制约了人们对其的认识.这就需要政府以及旅游企业制定一些措施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政府经常性地向公众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经济和健康的损害,并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宣传介绍以及安排中,有意识增加与环保有关的内容,如种植纪念树,开展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
3、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保护工作而进行,尤其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更不得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必须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旅游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量不得大于保护区的旅游生态容量,真正达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有序开发生态旅游.首先,要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工作,将生态旅游纳入有计划、有步骤的轨道;其次,制定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避免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科学、规范和有序地进行

3. 如何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对策建议

促进作用:1.景点的门票收入;2.宾馆收入;3.餐饮收入4.交通收入5.购物收入不良版影响:权1.游人的到来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文物,卫生,生活方式。2.商业的冲击影响传统的习俗,是习俗商业化,如丽江;生活方式活习惯商业化;语言普通话化;自己拓展吧,300字不难

4. 我的论文是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怎么写选题依据 意义 实用性好心人帮忙!代写勿扰

选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来选。宏观就是从国内国外旅游市场整体来写,微观就是以个别地方的旅游市场为例来写

5. 岳阳市旅游资源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湖南旅游节将在我市隆重召开,岳阳的旅游产业,将呈现出优美新画卷:眺望洞庭湖,瑞士维京游船载着欧美游客缓缓驶来;走进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游人和珍贵的鸟儿一起嬉戏;登上千古名楼,游人如织;来到君山爱情岛,慕名前来观光、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更让人感受颇深的是,岳阳将借助旅游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做足“湖、楼、岛”的文章,使岳阳旅游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人们看到,崛起的岳阳,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忧乐情怀的岳阳楼

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的岳阳楼,地面海拔54.3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视万里长江。岳阳楼承载了世人瞩目的忧乐文化,也承载了人们向往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岳阳楼文化可以归纳为儒家文化、三国文化和神仙文化三种历史文化。在中国,从宋元以来的历代诗选中几乎都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从宋元以来的历代散文选中,几乎都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诗一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6年起,一直被选为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近人编纂的《岳阳楼诗文集》中收录的名篇佳作达千余篇,还有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文以楼生,楼以文传,楼因文而重,因文而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使岳阳楼成为了华夏子孙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精神象征。

今年6月,原中国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岳阳楼前设坛开讲,纵论千年忧乐。他结合当今时代主旨,紧扣岳阳楼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从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知识分子的忧乐观、使命观及责任观,“政通人和”与和谐社会的一脉相承等方面,对岳阳楼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他说,“《岳阳楼记》里讲了忧,也讲了乐,但它的核心是忧不是乐。”为什么是以“忧”为核心?王蒙认为,道德往往要在考验当中、在逆境当中,才能够得到彰显。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而《岳阳楼记》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正好感应了道德的抗逆性,所以其核心是“忧”。他认为,忧患并不是发愁、愁眉苦脸,而是一种关切、一种思考和一种思想准备,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当我们遇到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时,我们就会有思想准备,有对策和预案,使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主动。所以,忧患是积极的,而不是让人悲观失望。岳阳楼管理处主任邹律姿称,名楼都有丰富文化底蕴,内涵相通,各具特色,联手开发旅游市场,打造名楼旅游专线,既可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也可让游客领略不同历史文化,做大名楼品牌。登上岳阳楼,也有不少外国游客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所折服。美国的乔纳森·拉佩蒂先生说,忧乐文化必将影响他的生活和人生观,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多想怎样帮助别人是以后经常要做的事。湖南理工学院的刘同学激情满怀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弘扬忧乐文化精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岳阳的文化具有无穷魅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努力学习并好好传承。”

“鸟的王国”东洞庭湖

天鹅在湖面游弋,白鹤在水天一色间翩翩起舞,安闲自在的白琵鹭用长长的尖嘴在水中取食,银鸥、红嘴鸥密密麻麻占据湖滨———你能辨认出多少种美丽的洞庭仙子?如今,冬季到东洞庭去看鸟,已成为海内外众多观鸟爱好者的向往。这片水乡泽国水面广阔,烟波浩渺,在枯水季节呈现出洲滩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的盎然野趣。12月1日—4日,又将有来自香港、台湾、北京等地的观鸟人士齐聚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参加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南省林业厅、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期间,除举办观鸟大赛外,还将举办岳阳论坛,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历年之最。1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参加,预计100-120多人。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七个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保护面积达十九万公顷。这里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已记录到的鸟类315种,其中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的7种,二级保护的38种;鱼类117种,植物逾千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濒危物种白鹤和白鹳,全球总数不足3000只,而在东洞庭湖分别还有200和800只。

据专家介绍,八百里洞庭的农耕文化中诞生了傩文化、鸾文化,一路演绎出端午、龙舟和典型的湖湘文化,龙舟和候鸟成为了洞庭湖相互拱卫的灵魂,舟之形源于凫(水鸟),可以说,龙舟的起源与水鸟也有一定的渊源。岳阳着力打造的龙舟文化和观鸟大赛这一“龙”一“凤”两大国际活动品牌,将成为塑造岳阳良好城市形象最佳载体。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告诉记者,岳阳着力打造观鸟品牌,洞庭湖观鸟大赛从无到有,经历了五年,鸟赛为洞庭新增了65种鸟类分布记录,推动建立了全国民间鸟类监测中心,促进发展了近20个省级观鸟俱乐部。本届观鸟节将把专业性、时尚的观鸟赛活动做成社会性、国际性的大型节庆活动。

许多国际友人把东洞庭湖称为“鸟类的天堂”、“拯救濒危珍稀物种的希望地”。

来自山西的张先生说,能在洞庭湖畔生活真是一种幸福,八百里洞庭就是一个很大的自然公园。每年他都会来这里呼吸空气,这里除了有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还有很多动物赖以栖息的环境。每年10月到来年3月都有大量的候鸟来此栖息、繁衍。也给我们重返大自然,接近观察鸟类,寻求精神缓解,怡情养性的机会。

来自长沙的陈先生说,观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休闲活动,它让人体验到与大自然共处的乐趣。鸟儿非常可爱,不会对人构成伤害威胁,体态、颜色、鸣声赏心悦目。每次观鸟节,我都会和几个好友驱车来参加观鸟活动。

情意绵绵的君山岛

侧身俯瞰君山,是一个浪漫的同心结。中国流传最广、最经典的爱情悲剧和喜剧同时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这两个故事就是《二妃寻夫》和《柳毅传书》。这就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情侣不远万里来到君山来盟誓许愿的原因。因为这里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爱情圣岛。岛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一石一竹皆有故事。

君山爱情故事源远流长,柳毅传书的故事至今令人流连往返,站在柳毅井边,传书亭下,仿佛还能聆听到当年小龙女牧羊的笛声,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洞庭龙君与三公主的幸福与甜蜜。柳毅传书,终成佳偶,柳毅井也成了爱情的源泉,多少俊男靓女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重演了多少现代版的柳毅传书。爱情的美好与幸福让人怡然陶醉,而由二妃墓与斑竹林引发的湘妃泪竹的故事又让多少有情人感慨万千,二妃墓里,静静地躺着娥皇、女英的灵魂,湘妃竹上,深深地刻着二妃思夫的泪滴,肃立二妃墓前,仿佛还能听到当天舜帝南巡的车马声响,依在斑竹枝上,仿佛还能触摸到二妃思夫的眼泪,难怪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也要为之立碑刻石,这也许是二妃的眼泪感动了这一七尺男儿吧。

如今登上君山,浪漫的指路牌,温馨的提示语,含情脉脉的景点名称和服务场所名称将游客置身于一个爱情的海洋。同心湖里,五颜六色的锦鱼翩翩起舞;有缘桥上,多情的伴侣成双成对;爱情园里,月老静候有缘之人终成眷属;情缘谷里,爱情林下,留下了多少青年男女们的窃窃私语;鉴心湖上,造就了多少幸福的家庭……

君山感人的爱情故事,其浪漫的爱情意境,成就了君山爱情岛这一旅游品牌。据悉,岳阳准备把君山岛的爱情文化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使君山岛成为中国的爱情岛、东方的伊甸园,使所有天下有情人都能够到君山岛来携手、体会、升华他们的爱情。如今的君山成为有情人心中向往的地方,“爱我就带我去君山——2007中国湖南旅游节万人牵手爱情岛”即将在这里浓情上演,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单身男女将在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还有99对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将在这里见证他们一生最幸福的永远的记忆,载入他们甜蜜的爱情史册……

6. 湖南(岳阳)的旅游产业介绍

一、引言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岳阳的旅游业曾火爆一时,但是三峡截流后,受到水路客源减少的影响,岳阳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岳阳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有益探索。岳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北通巫峡,南及潇湘。岳阳不但有京珠、京广铁路由南而北贯通,也拥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阳北依武汉,南靠长沙,西边是湖南的大湘西旅游圈,东边亦可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其旅游区位可算是极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岳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占据优势区位,有利于发展旅游。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临长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简化成为一个“q”字:q的一竖指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郴州-衡阳-长株潭-岳阳”经济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边地区,岳阳就是一竖与半弧交汇的顶点;在交通上,京广大动脉穿过岳阳,给岳阳带来大量的经济流和客流;在旅游区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现在正着手大力发展的长株潭经济区,往西有湖南的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往北有经济枢纽武汉,在更大的范围上说,岳阳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经济旅游合作,往东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往南可以与泛珠三角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
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首先,岳阳文化古老悠久,积淀丰富,有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外还有被誉为“情岛”的君山,分布着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等等名胜古迹。在岳阳城区内还有小乔墓、鲁肃墓、文庙等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五尖山等等。丰富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为来岳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品丰富,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岳阳拥有很多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阳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著称,古代谭元春还曾做诗赞许,可见其盛名;还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岳阳有独特的食鱼文化

7. 旅游业面临怎样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道德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却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狞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严格地说,他们是在良心的制约下做工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约下的企业化经营,很容易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 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工、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立出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从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利于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促进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8. 浅谈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 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 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
(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www.bfblw.com/lw1.asp?ID=177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