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发展
❶ “始终坚持以旅游工作为切入点,牢固树立跳出旅游抓旅游的理念”的唯物论依据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
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当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才抓旅游的,如果发展与旅游无关,可能没有人想到去抓旅游。
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
我们抓旅游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旅游,是为了发展经济,为了交流文化,为了提升生活质量。
❷ 写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某景区为例,应该如何下手,以什么样的景区为例。求高人解答!!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应该站住区域发展的高度,科学地制定开发定位、战略、目标、措施、步骤等问题。以景区为例,就是要在剖析景区开发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的作用加以详细说明。楼上提到正反两个方面的举例是可行的。选择什么的样的景区最重要的是要有典型性,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规划,景区如何做的,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
❸ 怎么以“互联网+”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更需要关注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表述:“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此,旅游产业要推进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互联网+旅游业”产业融合,提高旅游创新能力。
旅游业增长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且发展潜力巨大。当地时间3月7日,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行业展会ITB Berlin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会议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旅游业已经连续六年领跑世界经济增长率,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现代旅游产业已经高度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满足大规模旅游迁徙的需求。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正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8年“发展壮大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之一。要让“互联网+旅游业”成为经济新动能的关键落脚点之一,各级政府应努力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互联网企业放开手脚,创新服务,公平竞争,尽快把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种变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唯有拥抱这场互联网带给旅游业的更全面、更深刻的革命,才能赢得旅游产业的未来。
❹ 近代旅游得以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现代旅游得以发展的基础是:
1、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带薪假期增多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轮船、铁路——汽车、飞机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普及性或游客的大众性
2、增长的持续性
3、地理集中性(客源地、目的地)
4、季节性
二、现代中国的旅游
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
基本特点:旅游接待多为单纯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因此,此时旅游业还是事业,不是产业。(“产业”是某一类企业的总称,其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产业必须讲究成本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不讲成本效益)
主要大事:
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共为旅行社三大系统)前者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后者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体制方面名义上定为“国营企业”,实际运作中都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1979年以前政府办旅行社主要是为了争取外国人和华侨来访,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同情和支持新中国,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属于友好接待性质。那时对旅行社的要求主要是取得接待工作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经济效益;主要根据政治条件选择接待对象,而不是广为招徕;旅行社的体制也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
基本情况: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5次专门讲话,要求尽快发展旅游业。邓小平同志指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旅游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积极作用,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以及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促销等一系列旅游业的基本认识、基本规律上作了明确指示。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国务院成立以主管副总理为首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开放和高层决策人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外”的常规发展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对国内旅游则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的方针。
主要大事:
1979年7月,邓小平到黄山考察。
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跨入世界旅游业的行列。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国内旅游发展给予重视,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形成全社会大办国内旅游业的格局。
主要大事:
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说明国家已经真正认识到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包括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以及由于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刺激对国民经济作出的间接贡献。
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主要大事:
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游“黄金周”)。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至2005年10月,中国公民自费组团可以前去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63个。
❺ 如何实现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跨越发展
因为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本身不产生价值 但是其主要价值体现在附加值上 说通俗点 就是体现在服务上 服务这东西 说不值钱就不值钱 说值钱那是很值钱 而且 附加值可以无限叠加 并且 无污染 是可持续发展产业 大连 地方小 本身对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的吸纳力度有限 所以 发展第三产业 是必须的~ 发展旅游业 那是顺带的
❻ 旅游总体规划以什么为主要任务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远景设计院指出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为依据,综合研究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条件,确定旅游在本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并对如何实现目标作出整体性部署。通过总体规划,完成旅游市场细分、确定旅游产品特色、合理进行景点布局、科学确定环境容量和有关规划指标,统筹处理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三方面的关系,以及远期与近期、保护与发展等全局性关系,以确保旅游业在规划区内稳定、健康地发展[2] 。
❼ 改革开放以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良好的环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条件——既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现代化建设所造就的许多建筑设施、文化场馆成为各地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北京的中央电视塔、鸟巢、水立方,广州的新白云机场、火车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塔等。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世外桃源的乡下农庄、高峡平湖般的三峡大坝、天堑变通途的青藏铁路、上海黄浦江观光隧道等无不显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❽ 以"旅游"为话题的议论文 800字 急用!!!!!!!
旅游途中
小时候随同父母旅游,头一天晚上基本上是无法安心睡好觉的,心早已飞出去了,一心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盼着、渴望着快点到达目的地,想向着目的地的美好,可是真的到了目的地,基本上人也累得全身无力,到了旅馆就是大睡,严重的时候甚至于由于晕车而呕吐不止。那时不懂得何为旅游,也不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
现在人已长大,出玩的机会多起来,发现旅游的乐趣在于路途中每一个小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好心情。从背上行囊的开始,就已经是在旅游了,而一路上的风景,就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印像最深的还是去年夏季与老公结婚旅游的情景,临行的前一天,开始准备各种食品、衣服、用具,一大早,坐上火车背上行囊,到叶圣陶老人书中的《苏州园林》去游玩。
在北方看得最多的,就是绿油油的稻田、或者是如绿海一般的玉米地、高梁地,连绵起伏的青山,围绕于山峰的几缕轻烟。小时候,我总以为青山里住的人必是得仙的老道,美貌的仙子,很想走进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现在依然羡慕山中的人们,看着或隐或现的几户人家,仍然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寻求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规则、另一种快乐。
我是一位从小到大,一直没有离开过北方的人,那是第一次随同老公到南方。南方的景色与北方完全不同,途中更多的则是翠绿的莲叶、弯弯的河流、南方特有的小屋,家家是二层小楼,白墙黑瓦,每户人家的楼上都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黑夜里,从屋子里发出来桔色的灯光,使家变得更加温馨起来了。我的心也随同他们一样,变得快乐起来,盼着自己新组建的家庭也如同他们一样,就这样和老公平平淡淡、相依相偎到一生……
那时,真的希望路就这样走下去吧,我们根本不急于到达目的地,更不会像小时一样忽略了途中的风景。生活过的不就是一个过程吗?
我看见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总是挂于衣架之中,不舍得穿一下,原因很简单,她总是希望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或者要出远门的时候,才会穿上新衣。然而,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节日?又有几次远行呢?为何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一个遥远的结果,而忽略了平日的生活呢?
细细品味,发现生活如同旅游一样,重要的是生活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遥远的结果,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如同节日一般,过得充实、快乐,你会发现,旅游的途中要比旅游本身更有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旅游热必然到来。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异地性、业余性有享乐性的集中体现。旅游是人们心中向往之地然后暂时离开家乡,到向往之地短暂生活一段时间。
过去旅游是有钱有闲而又有文化的高人雅士的专利品,现在全面小康社会的的福荫旅游已是寻常百姓共同的业余爱好了。
旅游是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地为发展旅游业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使尽浑身解数,搞大建设大开发,大包装大宣传,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有的建城,有的造景,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烟四起。因为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无烟工厂。谁占了先机就能推动谁的旅游市场的红火。
旅游是一种经济。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都要花费钱财。旅游的组织者如旅行社,旅游目的地都会有旅游收入。而且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越好,越能把游客留住就越能增加收入。旅游经济已占当地经济的重要比重。旅游经济发展了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旅馆、金融、地产品开发、地方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旅游是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现在讲旅游都是文化旅游。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消费。我们到旅游目的地首先感受的是那里的文化,有的景点本身就是文化遗存。也有旅游地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旅游者在参观景点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当然旅游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是精神愉悦。人们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旅游典型的是见异思迁。到异地去游山玩水,看人观景都是心情,心情好处处皆景。出门旅游的人不在乎吃住,但很看重自己的感受。因而旅游很大程度很大层面在于自己的心情。这又和人的素养有关。出门在外不要逞强,更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坏了自己的心情,而使整个景色失色。
旅游感悟人生。人生就是宇宙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世上有很多好的风景,我们只能游览观看,谁也不可能独占。不管是谁再有权和钱也不能把明天买下。因而我们不能奢望太多。再好的景点都是天造,都有美中不足。人生也没十全十美。总有缺憾。
旅游没到过的地方,听介绍可能很诱人,很动心,当你费尽周折去了那里,也觉不过如此,这样的事常有。人生许你想要的拼命去要,付出了很大代价,得来后也只是“到此一游”。旅游是欣赏自然,走向自然。做人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旅游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常旅游的人兴许还会换个别样人生。
❾ 旅游发展为什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是为了赚钱,人们喜欢什么就按这个去发展也对。这是比较落后的观念。
其实要打好自己的品牌,让人们慕名而来,才是正道。需要的练好内功,不是盲目的去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