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文化特色旅游区
A.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有哪些好玩的
大家印象
一座以自抄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走进雨花台
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B. 雨花台的代表景观是什么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内,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容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区名景点"江南第二泉
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C. 南京雨花台的详细资料
[编辑本段]简介
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的核心部分是雨花台,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相传南朝梁天监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高座寺内有清泉二眼,名永宁泉,其水质清洌,饮之甘甜。南宋诗人陆游品其泉水后,称之为"江南第二泉"。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
[编辑本段]景区景点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 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 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碑前还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在纪念碑南边的山岗上还有一座呈"U "字型,颇具民族风格的花岗岩结构的大型建筑--"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
雨花台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品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现在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为木结构,经白蚁常年侵蚀,已成危房。随着雨花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风景区对二泉茶社实施整体翻修。
雨花台东岗周围除了江南第二泉外,还有杨邦义剖心处、方孝孺墓、辛亥革命阵亡将士人马合冢等几处遗迹。
[编辑本段]特产
雨花台的特产雨花石可称为一绝。雨花石在地质上称作砾石。是玛瑙的别支。它讲究质、色、形、纹,其色彩极为丰富,形状纹路也是千变万化。根据其天然色调及纹路形象,文人墨客常赋予许多诗情画意的名字。
[编辑本段]结语
如今,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今日雨花台除广植各类树木、培植大面积草坪、建花坛苗圃外,还开辟了一个大型茶园,培植造型独特、品位极高的雨花茶。现又开始了古雨花台和二泉景区的改扩建工程,1997年将建成古雨花台的上山台阶、大平台、云光法师说法浮雕和八角重槽金黄琉璃瓦顶的雨花阁。
D. 雨花台风景区的景区功能区组成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E. 雨花台风景区的景区历史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常在此地高座寺后的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相传此事感动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在雨花台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古圣先贤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绎了壮丽的人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雪映山眉紫,烟消树顶圆”,这些美妙的诗句,正是历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写照。
南朝时盛极的高座寺于洪武初年被废,后建筑也多毁于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间,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该寺的规模尚存,只是破败不堪。成化年间,僧人照堂广募钱财,想要加以修缮,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腊月正式动工恢复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后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以及东室、西堂、钟鼓楼、厨房等建筑,寺后即为古雨花台。
雨花台风景区中,历史上有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古时亦称永宁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称之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及之后的“第”字为后人所加,如今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建筑为木结构,经白蚁常年侵蚀,已成危房。随着雨花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风景区对二泉茶社实施整体翻修。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风景区的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至1979年,根据“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主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陆续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依次展开。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景区景点建设,修复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点,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馆和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陆续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的建设,和游乐活动区、生态密林区的建设。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F. 雨花台风景区的景区简介
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并通过ISO9001/14001认证。年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岗即为石子岗)。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雨花石是这里的特色,但现在,它并不产于这里。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雨花台风景区的主要功能区,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
G. 雨花台有哪些著名风景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
H. 雨花台区的旅游
雨花台区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雨花台区独占10景。现有国内外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雨花台烈士陵园、文莱风情园选址—勃泥国王墓等名胜20多处。新开发建设的国家3A级风景区—将军山风景区,以山深、林茂、水明、古迹众多而成为南京旅游佳地。
2012年旅游营业收入达到0.4亿元。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24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16.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7.7万人次。年末雨花台区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家。旅游A级景区4家,其中4A级景区2个。各类旅行社9家。 主要景点简介景点图片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如今,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面积113公顷。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 广场、 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将军山风景区将军山风景区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境内,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与渤尼国王墓旅游区遥望;西南方与牛首山、大石头观光休闲区相衔;近邻则是龙泉古寺。800年前,岳飞将军在这里筑壁垒,设伏兵,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建康城(南京)。横亘山脊,连绵数里的故垒工事,便是当年激烈鏖战的见证,将军山也因此而得名。景点特色:景区内罕见的水中杉树林,树木蔽日,空气清新湿润,蜿蜒曲折的杉木小桥,融合成大自然的绿色氧吧。 浡泥国王墓浡泥国王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浡泥国王墓前现有神道碑一块,卜有碑跌。从陵区正门通往陵寝的神道呈弧形,神道两侧是两两相对的石雕像,庄严而肃穆。神道两侧排列着石马一对,马夫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文臣武将各一对。其规制和常见的明代功臣墓一样。 浡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东、西、北三面环山,实为“风水宝地”。其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抱着陵墓。 龙泉寺龙泉寺位于南京将军山与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中。始建于唐代,原为鹤林素禅师说法处,因寺内有龙泉而得名。明初重建,改称通善寺。清嘉庆年间重修,复称龙泉寺。1995年再度修葺一新。寺院依山而筑,前后3进,寺额“龙泉禅寺”为赵朴初题写。寺前有古腊梅一株,传为当年鹤林素禅师亲手栽种。寺门左侧为龙泉,泉水由龙嘴中汩汩流出;泉畔有“龙泉”碑,为民国元老邹鲁30年代在此隐居时题刻。寺右侧断臂崖下有观音洞,内奉石刻观音坐像,像下有邹鲁《龙泉杂诗》石诗碑。 三桥湿地公园三桥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毗邻南京长江三桥,是利用江滩湿地综合治理的景观,在长江沿岸纵深200米范围内的湿地及水塘中进行高低错落的地形改造,种上各种生态植物,营造野生物种栖息、衍生的自然环境,打造湿地生态特色景观。园区规划分为四大区:疏林草地区、密林过度区、特色植被区、湿地观赏区。三桥湿地公园充分体现自然特征,创造充满生态情趣的江滩湿地环境,是一个集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湿地景观为主的休闲区。 莲花湖公园莲花湖体育公园位于雨花区板桥新城,金地自在城对面,占地面积163亩,依托莲花湖水域面积400亩,园内建有2个室内综合运动馆(30片羽毛球场),一个室内恒温网球馆(4片球场),室外网球场8片,室外并配有12个篮球场,足球场,室外烧烤场和垂钓园等配套运动休闲设
施. 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I. 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的历史沿革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
中华门外的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咽喉之地,前人曾有雨花台旁“冢累累”,“其下藏碧血”一说, 同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江苏省级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台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它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占地面积153.7公顷,有各类林木30余万株,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风景区的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至1979年,根据“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主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陆续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依次展开。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自90年代中期至今,进行大规模的景区景点建设,修复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点,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馆和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完成了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以及生态密林区的建设。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J. 雨花台风景区的介绍
雨花台风景区又名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亦简称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版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权,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