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旅游文化的特点
Ⅰ 比较中外近代旅游特点
旅游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它是人们以了解自然和社会、丰富和完善自我为目的,非定居性旅行的高级生活方式。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现代旅游类型按地理区域划分,有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包价旅游、自助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划分,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海上巡游等;按活动内容划分,有文化旅游、人种旅游、观光旅游、疗养旅游、探险旅游等;按费用来源划分,有自费旅游、公费旅游、社会旅游等。 现代旅游性质
纵观人类旅行、旅游历史的演变,尤其是世界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趋势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紧密联系,我们可对现代旅游的本质属性作这样的概括:现代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消费形式。
1.现代旅游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虽然是一项古老的社会活动,但在古代,却只能局限在少数人和狭小范围里进行。旅游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变化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不断更新,使长距离跨国旅游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同时社会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安全而便利的交通条件,舒适而完备的旅游设施,以及由于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而有条件从物质生产部门分离出更多的社会劳动力来从事旅游产业,为旅游者提供系列全程服务。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普遍增多,旅游需求增大,旅游大众化就成为可能。只有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大众性、国际性、持续性的旅游活动才得以开展。现代旅游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说明人类的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也只有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今天,具有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大众化的旅游活动才可能出现。所以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现代旅游的崛起和发展。
2.现代旅游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广义上讲,现代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就是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业既是文化性很高的经济产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人类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有关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活动,但两者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中得到物质享受。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旅游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实际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社会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客体,包括各种旅游资源和各种设施设备及服务都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都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Ⅱ 中国古代和近代一些历史大事件、历史重要人物、重要文化、旅游文化等的相关知识分别有
历史大事件: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
1405年,郑和率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
1662年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占香港岛。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56年,英法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日本马关。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900年夏,八国联军侵华。(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189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金兆龙率队提前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北大等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惩办卖国贼;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响应;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的中心转到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1928年上半年逐渐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炸毁柳条湖段路轨,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守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阻击日军,歼敌一万多人。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
1945年8月底—10月10日,重庆谈判。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令,百万大军从湖口到江阴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重要人物:洪秀全,杨秀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张謇,林则徐,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阎锡山,鲁迅,老舍,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