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旅游线路产品营销
Ⅰ 中国非遗文旅产业联盟的介绍是什么
中国非遗文旅产业联盟是国家版权中国非遗保护传承项目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是在文化和旅游部主管非遗司局和中国非遗产保护中心及国家版权局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非遗保护传承技艺测评中心指导下由全国各非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组成聚集联合共同体,旨在团结所有非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行业及国际资源,进行非遗产业的平台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全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产业创新,共同为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依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实教育部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学计划,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制定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外交流与合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工作等。
Ⅱ 非遗旅游未来如何
一、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就会流失于指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消失后就不可再生了传1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现在,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文书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湖南滩头年画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发现的。我国又有多少历史档案及国宝外流,历史上有,至今仍不断发生。对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绝不应该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长期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及群众思想观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其中既有金砾玉石,亦有残渣败絮;既是精神动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们在对其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对其金砾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发扬光大,给予继承并创新;对其残渣败絮、沉重包袱,必须弃之不惜,坚决甩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要采取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将考古发现的青海大通县上孙专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有舞蹈造型的彩陶,与至今仍在陕北安塞地区流传的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相比较,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证明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所创造传统文化艺术,历经几千年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给现代艺术以深远的影响。再如湖南侗族学者林河老先生,他将文学典籍中记载的屈原的《九歌》与沅汀地区的民俗,加以比较考证,写出论著《九歌与沅汀民俗》。书中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民俗风情资料,证实了至今流传在沅湘间的巫歌巫舞,是屈原《九歌》的活化石,提出了《九歌》即《神歌》的论断,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共鸣。有学者称之“是打开楚辞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三、创造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全球性的保护、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包括中国“昆曲”、“古琴”这两种凝聚中华文化特质的古老艺术在内,已经有46种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登上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然而,申遗不等于保护,仅仅是申遗,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要充分尊重民众的创造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普查的指导原则。所谓全面性,即在普查和采集过程中,要避免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调查和采录。所谓代表性,即在普查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一切民间文化现象平均使用力量,要善于发现在一个地区的范围内,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有代表性的,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主流的或主要的东西。因此,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抽样调查的性质。所谓真实性,即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更不要以自己的想象或凭自己的知识和爱好去篡改民间文化作品。只有把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符合这“三性原则”的普查和采录成果,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Ⅲ 如何与旅游结合结合打造"非遗特色小镇
1、非遗产业与特色小镇的联姻
特色小镇在国内缘起于浙江,浙江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为企业搭建新平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样板。所以,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的发展空间平台,产业是其核心要素。如此,依托于特色产业而造就的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色”与“产业”。
譬如,杭州市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并结合杭州市“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以及地域特色产业。
非遗作为一个区域或族群的名片,天然具备成为特色小镇的“特”字来源,而且以非遗为核心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链条也完全有可能。例如浙江的黄酒小镇、贵州的茅台小镇,其实都是以酿酒技艺类的非遗作为核心,进而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旅游、文创等范畴。
2、非遗小镇的营造逻辑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在方塘智库看来,但凡空间营造,基础或深厚,或较薄弱。非遗特色小镇的营造也不外如是,一是在原有建制镇或产业园区的基础之上的升级,二为以非遗为内容的重新营造。
其一,原有小镇的升级。在2016年住建部发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127个特色小镇均为建制镇。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
其二,打造新的非遗特色小镇。在当下的国内外文旅产业中,影视IP主题型的文旅小镇遍地开花,依托影视拍摄地、影视人物、影视场景、动漫等IP元素,结合旅游产业,从而形成特定效应的主题小镇。以非遗为内容的空间重新营造,依托于特色小镇这样的平台,其实质是整合在地的文旅资源,从而构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型平台,这也是非遗空间化的中国模式。如此,就牵涉到特色小镇选址的问题,以及如何再造的问题。
3、非遗小镇的启示与国际化表达
特色小镇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有益探索,在国内属于新的实践,生长于中国本土市场,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物。以非遗为内容的特色小镇的营造无论是在建制镇的基础之上,还是启用闲置土地资产以非遗产业充实这方面,以及在特色小镇营造中非遗产业的单一与多源,其实都没有离开“特色”二字,这是对于非遗多重价值的信任,优质内容从来不缺市场,否则非遗的产业化无从谈起。
作为非遗小镇,本身的特性既包含“无产业不小镇”的营造逻辑,这使得规模化的非遗产业成为必然前提,又包含宜居的特性,这就要吸纳非遗全产业链从业者的参与,包括非遗传承人、设计人员以及各类相关机构、企业等。
作为配置全球资源的平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合、升级与对外表达,才是非遗小镇的价值所在。那么,在大文旅时代,非遗作为嵌合在社会文化当中的重要符号元素,其文化价值自不待言,当其见证产业化并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何以与国际文旅产业对话?
非遗中国的逻辑
中国之美,非遗发现。方塘智库“非遗中国的逻辑”系列,致力于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散布于中国大地上“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的寻访和思辨,寻找中国文化的基因,表达中国故事的灵魂。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特色小镇“产业研究+规划+落地”机构。
Ⅳ 黔东南州苗侗秘境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黔东复南州苗侗秘境非遗文化旅游制发展有限公司是2017-11-14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职工小区27号。
黔东南州苗侗秘境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2620MA6EDMU53L,企业法人白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黔东南州苗侗秘境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黔东南州苗侗秘境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Ⅳ 非遗博览会的SWOT分析怎么写好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以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
1.优势(S)
(1)文化资源极具魅力,旅游开发价值明显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及其先民保持对祖先的记忆
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反映着当地群众的审美和
价值取向,具有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意义,拥有重要
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其具有保存完整,趣味性
和参与性强的特点,适合求新求奇的旅游爱好者,也可
满足广大壮族人民寻根祭祖心理,有很高的旅游开发
价值。另外,《布洛陀》史诗中形成的壮族歌圩文化内
涵,以丰富的对歌形式,促进了历史、文化、农业和各种
社会知识的传播,布洛陀民俗文化也因此具有了经济
开发的价值。开发布洛陀民俗文化,能够为民族区域特
色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为百色地区发展文化
产业、振兴旅游经济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3]
(2)区位优势明显
百色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的交汇处,是国家确
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重要的物
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也是泛珠三角经
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贸易
的黄金宝地。随着南宁至昆明高速公路的全线修通、
右江航道改造、百色机场的建成通航,百色航空、铁
路、公路、水路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正式形成。交通便
利,区位优势明显,有助于扩展客源市场。
(3)政府主导与大力扶持
政府主导是产业发展的保证,百色地区和田阳县
领导高度重视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布洛陀
文化的旅游开发工作已被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
议事日程,并作为全市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此外,为推动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百色还成立了
布洛陀文化开发工作办公室,具体落实各项关于布洛
陀文化旅游开发的工作,加快了布洛陀文化旅游区基
础设施建设及布洛陀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2.劣势(W)
百色地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旅
游起步太慢,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
足,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使旅游相
关行业发展不平衡,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娱乐
设施短缺,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种种原因都造成整
体接待水平的低下,满足不了游客对“吃、住、行、游、
购、娱”的需要。因此,还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综合接待能力。
3.机会(O)
(1)迎合游客对民族文化旅游追求的心理
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升温,少数民族的民间古老
文化、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越来越能激发和满足都
市人的好奇心,因此民俗文化旅游也受到了更多人的
青睐。而在强调坚持本真性原则下,进行保护性旅游
开发的布洛陀文化,将以其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魅力
吸引游客,满足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体验及高品位的旅
游审美需求。
此外,随着寻根祭祖专线旅游的兴起,为更好的
宣传和开发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百色市政府还举办
了“百色布洛陀文化民族旅游节”,这一举措不仅激起
了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的壮族同胞的寻根祭祖情结,
也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前往考察。
(2)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和交流
随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
国- 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南博会在广西召
开,广西一跃成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阵地,
外部因素为广西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崭
新的国际发展空间。这也为壮侗语系的民族地区开展
文化旅游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2004 年,东盟到广西
的游客达到30 万人次,2006 年更达到43 万人次。而
且随着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日益密切,东盟与中国之间
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将会推动广西乃至百色地
区经济和旅游业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
当前,我国各地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热潮,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学界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工作。2003 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
保护工程,2005 年3 月31 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
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
90
年中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8 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
地进行着。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的逐步
提高,从政府到民众,从实践到理论界己掀起一股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热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已经成为我们文化重建的自觉需求。这股热潮,必
将为开展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开辟
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4.威胁(T)
(1)同类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竞争加剧
广西是壮族主要聚居的地区之一,百色与南宁、
河池、柳州地区以及云南文山有着相似的旅游资源,
且都是在西南地区。在旅游开发中,相似的旅游资源,
相同的区位,不仅资源特色难以凸显,更加剧了对客
源市场的争夺。同时,由于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不当,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导致目前市场上各个少数民族的
旅游产品很多,旅游开发、经营方式很相似,容易让游
客对民族文化旅游产生厌倦,失去新鲜感。如:一些民
俗村的民居都是房檐上挂几串红辣椒,房内摆一台织
布机,游客进门喝茶、跳舞、坐花轿以及文化搭台、经
济唱戏等等这些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实在令人乏
味。所有这些,不仅是对游客的误导和文化的扭曲,更
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原真性的破坏和正常传承的破坏,并可能加剧某些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2)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电视、电脑的普及和高雅乐曲的熏陶,我国的民族
地区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
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正在淡
出人们的生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
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
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
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壮族文化也不例外,由于受外来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
冲击影响严重,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不是很强烈,很多
有价值的民间民俗文化后继乏人。
(3)人才流失严重
壮族布洛陀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
了通过文字记录外,口传身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
段。但如今,由于文革时期传承受到压迫与中断,由于
当代人忙于挣钱,无暇学习这些费时费力的民间技
艺,由于民间艺术的“老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愿
学习与传承,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正在不断消失,大多数掌握绝活的民间艺人已经年
老甚至已相继谢世,壮族布洛陀文化传承面临人才流
失严重和后继乏人的困境。而且,百色经济发展的落
后,在生活条件上、社会福利机制上都远不如大城市
优越,导致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人才
即使以牺牲自己多年所学的专业为代价,也要争相立
足大都市。文化遗产与旅游优秀人才的严重流失对百
色壮族布洛陀文化的旅游开发是极其不利的。
三、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从2003 年开始,布洛陀文化的旅游开发取得了一
定的经济效益,但综合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
人对布洛陀文化价值还停留在较肤浅的认识上,在经济
利益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地进行旅游开发,“重申遗,轻
保护”等。因此,如何在保护好布洛陀文化的同时,做好
旅游开发,进而实现双赢,相关措施亟待提出。
1.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旅游品位
布洛陀是壮族人民的人文始祖,因此开发“布洛
陀”品牌要不断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人物、
歌舞、传说、典故、传统习俗等,提高其文化品位,打造
新的民族文化旅游亮点。在整体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
基础上,将布洛陀祭祀文化、壮族歌圩文化、壮族圩市
文化、敢壮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等布洛陀文化建设成为
一个特色旅游景区。不但要善于利用事件和活动,更
要营造有影响力的事件和活动,把这么大规模的歌圩
给打造经营好。推出“布洛陀文化之旅”专题片,从历
史地位、文化底蕴、考古突破、景观建设等各方面全
面、翔实地介绍布洛陀文化之旅,举办中国著名专家、
学者参加的“布洛陀文化遗址开发研讨会”,使观众对
“布洛陀”品牌产生了解的欲望。
同时,寻根祭祖是一个民族摆脱不了的文化情
结,要普及敢壮山布洛陀壮文化寻根之旅的概念,更
深层次地研究壮族族源和族群,利用壮族与东南亚的
泰、老、掸、岱、侬等民族的历史渊源关系,扩大与东南
亚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壮族地区的对外开放与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合作,强化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
旅游特色品牌。
2.开发参与性较强的旅游产品
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是审美和求知等精神需
求,日趋成熟的旅游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观赏静态的旅
游产品,争相追求有文化品位、具有参与性的旅游体
验,所以壮族布洛陀文化旅游要多开发参与性较强的
旅游产品。
为满足游客对文化真实性的需求与新鲜感受,合
理规划旅游路线,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基于
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劳动文化,将敢壮山旅游景
区、布洛陀芒果风情园打造成为一个游客可以随时来
参观游览、观赏与体验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平台。在敢
壮山旅游景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田阳舞
龙、舞狮、武术表演,绣球退敌和圣女池摔跤比赛;斗
牛、斗狗比赛,布洛陀圣乐演出、民族舞蹈表演、民俗
91
文化表演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演出,还可以组织游
客开展山歌对抗赛、打陀螺、抛绣球、品尝壮族各种特
色风味小吃等体验性和参与性强的活动。使旅游者在
游览中认识和了解壮族布洛陀文化,这样既满足他们
观察和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文化信仰,
享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又能促进当地居民对自己民
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性,创造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3.积极创办布洛陀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田阳县抓住时机打造了布洛陀民族文化
旅游节,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赶来拜祀布洛陀的几十
万壮族群众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除传统的山歌对唱
外,还举行神秘壮观的布洛陀民间祭祀活动,以大气
派的歌舞场面展示布洛陀故乡多姿多彩的原生态壮
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开设壮民族服饰
展,田阳舞狮特技表演、千人拔河、斗鸡、打陀螺等群众
体育活动和商品交易会。文化旅游节期间,同时还配
合推出壮家美食和农副土特产品。竭力把布洛陀民族
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集民间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文
化、艺术、体育、商品、信息、科技交流为一体的盛会,有
力地吸引了壮族群众的参与和外来游客的参观。
从2004 年起,百色市政府先后举办了三届“布洛
陀民族文化旅游节”,参加人数逐年剧增,取得了很大
的成功。通过举办这一节庆活动,扩大百色市在国内、
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增加人们对壮族布洛陀文
化的了解,联系壮、侗族同根源同胞们的感情,从而更
有效地宣传自己。
4.文化旅游与自然景观旅游相结合
民族文化旅游有很大的生命力,布洛陀文化旅游
肯定有这个优势。大多数游客外出旅行不仅想观赏自
然风光,更想体验异民族的文化。因此,要顺应旅游业
发展趋势,以壮族布洛陀文化品牌优势,重新优化旅
游文化资源的配置,精心设计旅游路线,将布洛陀人
文景观与乐业天坑群、通灵大峡谷等具有世界影响力
的著名自然景观相匹配,应使“布洛陀文化之旅”和
“红色之旅”、“乐业大天坑之旅”、“通灵大峡谷之旅”
四条主线齐头并进,形成百色整体旅游品牌,形成集
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互动、人文而又生态的旅游
观光。采取“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经营思路,不断
拓宽客源市场,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铸
造百色旅游的主打品牌。
5.加强合作,区域联动,共同发展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去多为各行其是,带有计划经
济的色彩。因而导致资源特质相似的相邻地区,其发
展思路和产品规划雷同,使市场竞争激化,出现重复
建设、不正当竞争和区域旅游保护主义。所以,构筑地
域大文化,谋求区域联合,成为当今旅游竞争的主要
策略,继而达到“双赢”或“多赢”,并在旅游市场上占
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
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区域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
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增强
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要使广西民族旅游
业快速、健康的发展,也必须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
具体对百色布洛陀文化而言,在其开发过程中,要进
一步推进百色与黔西南州、曲靖市、文山州等周边地
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协商线路组织和联合促销等,
将各自的线路向周边地市延伸,组成跨地区黄金线
路,共同将布洛陀文化这一品牌经营好。
四、余论
在旅游开发中,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其实就是保护
的一种途径,发掘出来、整理出来使之继承、发扬、传
播,是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布洛陀文化是一笔难
得的文化财富,为了保证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应将壮族布洛陀文化引向
市场,使之形成文化品牌效应,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文
化产业。百色田阳县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制定总体规
划,形成以布洛陀民俗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大力
建设著名的旅游胜地,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
战略把旅游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农村建
设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以高水平的管理营造加快旅
游发展的环境,开展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保护民族
珍贵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旅游宣传促销,下
大力气创建布洛陀民俗文化品牌,把布洛陀民俗文化
旅游融入广西、国内甚至国际旅游经济发展圈之中,
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形式都有哪些
1、作为文化旅游产业。这种模式通常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适用于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
2、开发为旅游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实景或舞台演出三大产品化模式。
3、纳入旅游产品体系。这个包括四方面:A 与景区合作开展非遗展演,主要针对表演性的非遗;B 开发专项旅游活动,如农耕体验游、乡土生活等;C 开发文创产品,主要指地方性的工艺品;D 打造特色节事活动,主要指一些地方性的节庆活动,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节等。
Ⅶ 非遗文化旅游节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非遗文化旅游节商标总申请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2件,有0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非遗文化旅游节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Ⅷ 非遗文旅(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非遗文旅(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4-12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荔联街道宏明路225号8楼B201房35(自主申报)。
非遗文旅(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01MA5AT5GQ1J,企业法人黄一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非遗文旅(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信息电子技术服务;具有文化价值遗址保护的技术研究、技术咨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文化推广(不含许可经营项目);策划创意服务;广告业;境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招徕、咨询服务;数字动漫制作;服装零售;鞋零售;箱、包零售;文具用品零售;工艺美术品零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黄金制品零售;白银制品零售;服装批发;鞋批发;家居饰品批发;文具用品批发;工艺品批发(象牙及其制品除外);玩具批发;玩具零售;。
通过爱企查查看非遗文旅(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Ⅸ !!结合湖南某地的民俗,写一份旅游开发策划,1000字左右的。
大湘西神秘古城,古苗疆“非遗”大观 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旅游策划案例简述
一、 背景
乾州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畔,处在大湘西旅游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乾州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有天星河、万溶江从中穿过,形成三陆横陈之势,状如乾卦。乾州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景观方面,有万溶江画舫、九龟寻母等自然生态景观;建筑与设施方面,有青石板古街、古民居群、文庙等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人文活动方面,有陕甘总督杨岳斌、天津总兵罗荣光等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全国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历史名人以及四月八、游“春”会、巫傩绝技等民族节庆活动。其中,乾州“春”会是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烧龙”是乾州古城独有民俗,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
二、规划思想
整合、优化、创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文化为灵魂,以民俗体验旅游为核心,以休闲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为主导,最终把乾州古城打造成为湘西神秘文化符号、湘西边城标志,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特色鲜明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2011-2020)
将乾州古城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传统文化产业最具竞争力、休闲旅游最美的国内知名的民俗体验与度假休闲胜地,并将其建设成为大湘西核心4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阶段发展目标
近期(2011-2012)
以景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建设核心起步区,使景区初具规模。利用民俗文化体验特色,将景区融入大湘西核心旅游线路。
中期(2013-2015)
将乾州古城打造成为“省内一流旅游目的地”、“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远期(2015-2020)
成为“国内知名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发展战略步骤
近期(2011-2012)
重点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恢复原有城墙、古迹,将宣传重点集中到“神秘文化”“休闲度假”,借势凤凰,逐步打造一个以湘西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集休闲度假、美食娱乐、旅游购物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大湘西核心景区。
中期(2013-2015)
丰富景区的产品体系,构建特色的休闲、体验、度假产品,吸引远程客源,通过大量的活动和宣传打造省内一流、中部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远期(2015-2020)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旅游方式由观光娱乐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层级的提升,成为国内知名的集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布局立意——蝶舞飞扬
远景精心策划后的乾州景区,从地图上看恰似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美丽彩蝶。它褪去了昨日灰暗的外壳,呈现出迷人的色泽和光芒。正以民俗文化为灵魂,借助民俗体验和休闲度假这对迷人翅膀,绕着用万溶江水凝成的翡翠玉带,翩翩起舞,向世人展现醉美的神秘乾州!
我们以“蝶舞飞扬”作为乾州旅游区的分区布局主题,既与规划后乾州旅游景区的实际地形特征相符合,也象征着乾州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古域破茧成蝶,向世人展现出浓郁民族风情的华美蜕变,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attachment=523795]
(二)功能分区——一核一江六区四街
一核——即核心游览区,位于古城中部,包括文庙——胡家塘——校场坪——三门开等核心景点。
一江——即万溶江风光带,是优美的霓裳。沿万溶江两岸,主要以河南岸为主,包括码头、休闲绿地、滨水广场、人工沙滩、水上游乐项目等。
六区-----即六个功能分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古城西城门入口处,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休闲广场、杨家祠堂、主题雕塑等历史遗迹和景点。
民俗风情展示区——古城南部,包括城隍庙、天后宫、上河街以及河两岸景点、民居。
民俗休闲度假区——古城北部,包括杨岳斌故居附近民居、院落。
时尚美食娱乐区——古城中部,包括古钱庄、原有学校及周边民居等。
民族文化创意区——古城中部,包括百工坊、特色商品街等。
传统苗寨体验区——古城西南部,包括苗王城、璇潭等。
四街——即四条主题街:
民族文化展示一条街——上河街、下河街
传统商铺街——正街(解放路)
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街——南门巷、北门巷(北正街)
六、乾州旅游整体形象定位
(一)乾州旅游形象基础分析(略)
(二)乾州主题定位
乾州——大湘西神秘古城,古苗疆“非遗”大观
1、梦里湘西倾城色,神秘多姿醉乾州。大湘西神秘古城乾州,在历史的进程中依然保有千年前的容颜,并以纯粹天然勿需雕琢的美丽,为我们构建起一个尘俗之外洁净本真的精神处所。
2、乾州是湘西神秘形象的斑斓呈现,也是集中展示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色殿堂。神秘古城乾州恰如一个美丽的民俗大观园,朵朵“非遗”奇葩竞相怒放、斗艳争奇。
3、该定位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落户乾州为契机,对乾州古城特色进行了凝炼的概括,侧重展现乾州作为“湘西文化炼丹炉”的神秘边城色彩和深厚文化魅力,强调乾州“非遗”的市场排他性、资源集聚性与产品差异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乾州“是什么”,应该“传播什么”,给人“留下什么”的核心问题。
4、走进乾州,漫步“非遗”大观园,将神秘湘西尽收眼底;洗尽尘俗,回归梦中远去的故乡,沉醉于清幽美丽的世外仙境。
(三)乾州形象定位
苗疆魅影,神秘古城
1、魅,是一种极致诱惑色,是乾州带给游客的深层心理感觉。在碧水青山绘就的湘西仙境,在充满传奇色彩的世外苗疆,乾州古城如同一个具有别样风情的神秘魅影,令远方的游人忍不住走近,让走近她的人舍不得离开。
2、乾州之魅,不仅仅体现在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上,体现在风雨沉淀的历史遗迹里,更体现在浓浓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地方风物上,体现在大放异彩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
3、神秘魅惑,极致彰显。乾州,用“非遗”装点神秘风致,以魅惑俘获万千游客心,如红尘外一朵活色生香的花,令人心神摇曳,乐不思返。
4、“苗疆魅影,神秘古城”向游客传递的是乾州古城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和独特亮点,能够唤起人们对湘西神秘文化的由衷向往与美好想象,从而产生对游览乾州的迫切期待感。
七、品牌营销整体策划
品牌营销策划方面采取将产品、价格和促销相结合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运用突出主题、视角多样、形式丰富、四维一体的全方位手段进行整合传播,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营销活动,以节庆会展树品牌,以营销活动聚人气,有效狙击目标游客市场,从整体上促进乾州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推动景区的健康发展。
八、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attachment=523796]
1、神秘古韵乾州城
通过恢复原有钱庄、城墙、城门、衙门、校场、传统商铺、民俗风情场所等古迹,从行政、军事、商贸、民居、宗教和教育等方面来展示乾州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神秘的风情。
产品构成:乾州古城门(西城门)、建新街、乾州厅署(大老衙门)、乾州校场、古城墙、乾州怪街、乾州传统商铺街(老字号街)、古城水街、文庙——乾州风物馆、民俗影视婚庆基地、名人故居展厅、陈渠珍公馆。
2、胡家塘时尚休闲坊
产品构成:古井茶艺馆、胡家塘时尚名品街、胡家塘韵味酒吧群、胡家塘咖啡概念店、胡家塘珍奇古玩店、景观照壁。
3、东正街文化大宅院
产品构成:幽兰山庄、兵战文化广场、文化大宅院、重檐歇山过街楼。
4、上河街民俗大观园
产品构成:湘西民俗文化一条街、城隍庙、苗家对歌台、民俗艺术长廊。
5、下河街绝妙百工坊
产品构成:古酒飘香——酒文化展示区(酿酒作坊、酿具制造作坊、民俗酒家、醉湘西码头等)、旧坊溢彩——传统手工作坊区(竹木作坊、农家糕点作坊等)、传统手工业展示公园(水打伞磨坊、室外DIY手工陶吧创意坊、创意集市、百工坊等)。
6、万溶江水上游乐场
产品构成:万溶江水上流动大舞台、万溶江观光游船、沙滩浴场、水上攀爬区、泼水广场。
7、醉湘西水上老码头
产品构成:码头文化公园、乾州老码头、铁匠码头主题雕塑、万溶江龙舟节大看台、“印象湘西”系列壁画、“天天有爱”浪漫小径。
8、璇潭湾神秘吴王寨
产品构成:吴王寨、夫人池、梦幻苗疆演艺中心、吴八月起义古战场、水上粮仓、“苗家乐”原生态饭庄。
Ⅹ 文化和旅游部将如何推进“非遗+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的研修培训,为培养扶贫带头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已在全国支持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帮助传统工艺项目提升品质、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经验;山东、湖南、贵州、甘肃等地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典型经验;许多传统工艺企业、作坊、合作社主动招收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增收。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