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旅游文化节
㈠ 顺德区一日游去边到最好
顺峰山公园、德胜广场、清晖园、宝林寺、碧江金楼、小龙乐园(包括李小龙祖居和生态乐园)、陈村花卉世界、乐从家具城、逢简水乡、西山庙 德胜广场(德胜夜色) 顺德德胜广场,位于区政府办公大楼前方。始建于2001年1月,于2002年3月全部工程落成使用。德胜广场是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区政、文化、休闲复合功能的城市广场,为一300米×318米的方形广场,它充分考虑顺德的气候特征,以“大树广场”为设计基调,采用多样化的树种,形成有一定空间序列的、并有强烈色相、季相变化的广场特征。她作为展现顺德新城区中心的窗口,是顺德独特的市民文化和社会生活舞台,是顺德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 顺峰山公园(顺峰览胜) 顺峰山公园是顺德区“青、碧、蓝”建设重点工程和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配套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景点,以满足不同个性品位需要,集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景区。包括太平山、神步山、大岭山、二岭山、桂畔海等区域。景点有入口广场、五行桥、石牌坊、九曲桥、玉带桥、迎春亭、青龙阁、环湖路、环山路及两大湖等,以及桂海芳丛、汀芷园、步云迳、南薰别馆、雅正园等五个景区。 小龙乐园(叠翠藏龙) 小龙乐园位于珠三角腹地的均安镇,是李小龙品牌与生态乐园整合项目。乐园占地1700多亩,园内基塘众多,大小山峰22座,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乐园把李小龙武术文化与景点的其他部分有机、柔性地结合起来,将建设成为一个旅游产业与文化建设相结合,集景点观赏、历史文化交流、特色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点。 宝林寺(宝林瑞气) 顺德宝林寺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汉时期,即大约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今日的宝林寺,易地重建,1998年10月11日落成开光。宝林寺坐落在顺德区大良太平山麓。左临德胜河,右瞩旧塞、青云双塔,主体殿堂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古朴庄严。主体是仿宋明代建筑。宝林寺作为地方首刹,人们视之为胜地。 清晖园(清晖毓秀) 佛山新八景;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几经修复扩建,古老的清晖园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乐从家具城(家具之都) 位于325国道顺德乐从路段的家具市场延绵十里,经营商铺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容纳了海内外3400多家经销商户,展示各式家具2万多种,每日前来参观、购物的国内外顾客络绎不绝。其促成的销售量居全国家具市场之冠,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家具市场,在世界的家具行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家具市场内的酒店、餐饮、交通等的各项配套已十分完善,已形成了集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商务贸易为一体的特色区域景观。 碧江金楼(古宅金辉) 碧江金楼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碧江,是明清时期积淀了几百年文化精华的岭南水乡豪宅。 碧江金楼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金楼及古建筑群”共有七处古代建筑,目前已经修复好。 陈村花卉世界(花海奇观) 作为佛山新八景——花海奇观的陈村花卉世界整个布局是以花卉为主题,以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中心构想。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规划10000亩,总投资达6.8亿元,花卉品种达5000多个,是国内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是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花卉展览、花卉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 西山庙(凤岭朝晖) 西山庙位于顺德大良的闹市之中,是顺德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也是顺德博物馆的原址所在,它的古建筑集中了岭南建筑特色,这里收藏了顺德自远古时期到革命年代许多珍贵的文物,还有记载顺德历史的珍贵碑廊。 西山庙的山门,集中了始创于清康熙时期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情的陶塑瓦脊,南方砖雕纤细秀丽风格的代表挂线砖雕,圆浑刚劲的石雕,描绘了日神月神、鹤鹿同春、麟凤朝阳、渭水求贤、太狮少狮等典故。庙内的顺德博物馆原址是道教三元宫以及顺德农军干校,现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藏了顺德自远古时期到革命年代的许多珍贵文物。碑廊收藏了十六块石碑,记载了顺德特定时期的历史。 逢简水乡(书香水韵) 逢简水乡地处杏坛镇北端,锦鲤江畔,水资源以及水环境极优。绕村居水道达十公里有余,辖区水道达28公里之多。水光接天,碧波荡漾,曲折迂回有不尽之感觉。远离繁嚣,空气清新宜人,自然环境和谐,岭南古村格局犹存。古屋有百余间,古树遍布,石板古道纵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诗情画意。 逢简是顺德最早有人聚居地之一。两座宋代三孔石古桥见证千年历史,从而被首推为佛山市三孔桥之古魁,成为省级文物。明代八景之确立及其有“小广州”之称的代石,印证昔日顺德逢简之繁华;御赐金桂、清代金鏊石拱桥、进士坊木牌楼是深厚人文的沉淀。 十个重点旅游发展项目 长鹿休闲度假农庄、桂洲文塔、新世纪农业园、顺风湾、甘竹滩、锦岩庙、桂畔路休闲文化街、冰玉堂、乐从陈家祠、奎福寺。
㈡ 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
原来,“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小鸟天堂”四面环水,有一株巨大古榕树,树冠的覆盖面积达一公顷,数以千计的白的、灰的鹭鸶栖息其间。白天,白鹭飞出觅食,夜间归来。傍晚,灰鹭飞出,晨早归来。鸟群悠闲自乐,见了人也不受惊。
著名作家巴金曾来此游历后写了一篇游记《鸟的天堂》,因而这棵榕树便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小鸟天堂”。相传,此树植于明代景泰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小鸟天堂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小鸟天堂是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位于距城区10公里的天马村。她以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 亩,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更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明万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一株榕树便天堂”,一句诗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三百八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个水中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面积达一公顷的“独木林”,泥墩也成为绿岛。岛上的榕树长期栖息着数万只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380多年来,天马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方式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护至今。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㈢ 广州旅游的历史遗址
1、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3、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在北京路西侧、广州百货大楼正南方)。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