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旅游业
『壹』 有关惠州旅游资源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但是,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重点在哪里?综观当今旅游,“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旅游新潮。世界正步入“环保时代”、“绿色时代”,绿色正成为21世纪的流行色。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把眼光落在能满足自己多方面需要的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旅游上。
惠州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三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发展,2001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7.03亿元,外汇收入5610.41万美元,接待过夜游总人数达247.03万。据预测,至2005年来惠州的过夜游总人数将达到486.5万,2010年将达908.3万,其旅游资源容量也由2000年的390.0到2005年的870.8、2010年则上升至1880.2。可以预见,21世纪惠州旅游业即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深度开发阶段。如何选择一条旅游业的“康庄大道”,既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又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终实现(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惠州市旅游业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关于绿色旅游
当今“绿色”正被视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受到全球人类的崇敬、爱戴和保护,也是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绿色崇拜”氛围下,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GDP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革命风暴”,绿色旅游也在其中。
(一)绿色旅游的定义
绿色旅游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具有亲环境或环保的各类旅游产品及服务。狭义的绿色旅游即农村旅游,即发生在农村、山区和渔村的活动。本文所论及的绿色旅游取其广义。
(二)绿色旅游的内涵
“绿色”往往用来比喻“环境保护”、“回归自然”、“生命”等内涵,而“绿色旅游”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来指导旅游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它可以理解为与可持续开发旅游、生态旅游类似的概念,即指在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所谓绿色旅游是指包括旅游者、饭店、景点管理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需要经营者和旅游者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在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考虑对环境的破坏要最小,经营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最低,向顾客提供绿色的旅游产品,并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保护的活动,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作为旅游者是在旅游时既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不伤害动物、植物,进行绿色消费,同时使环境得到保护。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对旅游者来说不仅是享乐体验,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体验,不是单纯地利用自然环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游的并行关系在对自然带有敬畏感和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它增加了旅游者与自然亲近的机会,深化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三)绿色认证体系
绿色旅游奉行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当地人民收入增加,自然与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者与旅游地人民之间的沟通得以实现。为此,21世纪的旅游业必将实行更严格的环境管理标准。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旅游者也会自觉地寻求“绿色度假”和对环境友好的旅游服务。正是基于这一需求,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全球最大的旅行旅游行业首脑组织,在90年代初即开始倡导在旅游行业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绿色环球21”认证。当今,“ISO14000”、“绿色环球21”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旅行旅游行业环境质量可持续管理的认证标牌,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也是旅游业增强竞争力,跻身国际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三、惠州发展绿色旅游的优势
(一)绿色景观优势
针对当今人类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危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弘扬绿色景观,发展绿色旅游,更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濒临南海大亚湾,毗邻香港与深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9′~115°5′,北纬22°3′~23°7′之间。
在自然环境方面,惠州“地形起伏、雨水丰沛、林木葱笼、环境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惠州丰富独特的旅游风景资源。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青山、绿水、碧海、银沙、温泉,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岭南名郡”之称,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绿色景观与惠州广阔的地域、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构成绚丽的自然景观及平衡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惠州发展绿色旅游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资源条件。
(二)国家园林城市的优势
惠州遵循自己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植物生态要素、以及城市建成区的现实状态,于1998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绿化系统规划模式———“二环、四带一中心、一网、六块、八大园”。惠州历来擅长山水之胜、林壑之美。惠州总体规划突出绿色景观,尊重山水生态要素,结合山水分布脉络,保护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实行山岭园林的美化、葩化、香化。城区内的自然山体除个别用于市政建设外,都严加控制予以绿化:如近湖山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建筑、水体、林带的衬托下,形成不同的景观构图。白云缭绕的峰山、翠若桂榕的挂榜山、如凤冲天的螺山、形若戏狮的狮山、似龙出水的太保山……使惠州尽显“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姿。
(三)绿色奖牌优势
近几年来,惠州市在创绿色奖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3年,惠州市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惠阳撤市设区,市区范围由“两江”沿岸延伸到大亚湾,面积扩大5倍,达到2672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跨越,迈入了国家二类城市行列。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金牌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基础上,2003年又获“全省文明城市”、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两项殊荣,一座现代石化、数码产业与山水、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城市已具雏形。
四、发展绿色旅游的构想
选择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挖掘旅游资源的绿色内涵,推出绿色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是惠州旅游业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认为惠州发展绿色旅游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绿色认证,创建绿色饭店
绿色饭店标准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等级,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其中A级表示饭店符合国家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最高级5A表示饭店的生态效益在世界饭店业处于领先地位。惠州饭店业在争取ISO14000标准体系认证的同时,应切实提高服务中的“绿色”成分,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严格按照创建绿色饭店规则办事,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有更多的不同级别的饭店通过绿色饭店认证。
(二)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和绿色餐饮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依山傍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惠州物产繁多,岭南佳果品种齐全,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其中,有不少是惠州所独有的土特产品,成为海内外游客必购的珍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和绿色饮食准备了充足的原料。除了保持与继承传统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地方饮食外,应利用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大力研发新的诸如果脯、中成药膳、绿色干菜、酱菜等无污染绿色产品。同时确立绿色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改进加工工艺和提高产品包装水平,创立一批绿色精品,如石坝三黄鸡、惠州梅菜、罗浮山酥醪莱、罗浮山百草油、东江糯米酒、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竹笋、博罗凉果等。
(三)以发展森林旅游为契机,加强绿色景区开发
“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到大自然去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惠州土地广阔,全市面积11158平方公里,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为59.8%,还保留有“岛”状分布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5.81万公顷。主要野生动物品种有虎、豹、野猪、黄、狐、山羊、穿山甲、箭猪、小獭、金钱龟、青面猴、水鹿等100余种;鸟类有山鹰、毛鸡、山雀、啄木鸟等80余种。野生植物品种繁多,大多分布于天然的森林中,比较完好地保存有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
当前,我们应因地制宜,按照森林旅游的特色,组织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如高山风光旅游、观鸟旅游、森林植物考察等,充分开掘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同时加强森林公园开发与建设,在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遵循“ISO14000”标准系列和“绿色环球21”标准系列的规则,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采用“加法”(人工种植和培育树木、药材等“有色”特产)有意塑造“红、绿、蓝、黄”等多彩的森林景观,变单一林种为综合资源,最终创造出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绿色环境与氛围。
(四)实行绿色营销,打造绿色精品
英国威尔士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无疑,发展绿色旅游,必须进行绿色营销。惠州旅游业向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创建绿色饭店、绿色景区、设计绿色旅游线路等等,不仅是企业自身竞争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惠州旅游业走出国门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需要,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惠州旅行社等部门应与市政府和其他相关企业加强亲密协作,依照惠州“十五”发展纲要、城市规划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多变的绿色营销战略、绿色促销策略及具体的促销计划,以求打造更多的绿色旅游精品。
(五)实施绿色管理,提升旅游者绿色意识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普遍不强,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旅游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水平,促使每一个人都以良好的环境道德实践达到对整个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改善和保护。旅游企业要极力引导游客提高保护自然的观念,与游客进行环保知识交流,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大的旅游者应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通过旅游实践,了解自然对于人自身的要求,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回归自然、净化心灵的旅游活动中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到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为保护环境尽己所能。
【参考文献】
[1]吴必虎.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6,(2).
[2]朱广庆,徐海根.绿色地球—全球可持续旅游唯一认证机构[J].环境保护,2000,(6).
[3]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出版社,1999.
[4]诸葛仁.二十一世纪绿色旅游标志———“绿色环球21”[J],中国环保产业,2001,(10).
[5]陈俊.绿色旅游与环境保护[J].网络知识,2003,(12).
『贰』 惠州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
优势有以下:
区位优势 惠州位于珠三角东部,毗邻广、深、佛、莞、港、澳。
人口优势 周围的城市可以提供充足的客源。
资源优势 惠州拥有整个广东最全面的旅游资源,江、河、湖、海岛、港湾、温泉、瀑布、溪、山、森林、民俗民居、名人遗迹、文物古迹等等
交通优势 惠州拥有一个机场和码头,两条铁路交汇,三条国道经过,四条高速汇聚,东江水路更拥有悠久航运历史,现代化立体交通配套完善。高速路总里程仅次广州,而港口也开通了国际航线。
惠州又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是供港蔬菜、肉类的主要产地。惠州市不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而且还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人文优势 惠州是著名侨乡,而且市内大多数人都能流利说粤语,国语在惠州更是畅通无阻。
接待优势 惠州有悠久的政务接待传统,而且星级酒店云集。
市场优势 市场秩序规范,完善监督体制和高效行政执法能力。
『叁』 东莞跟惠州比较,那个城市发达,好象东莞也不怎么好啊
市区夜景
『肆』 惠州主要产业有哪些
电子行业 化工业 还有旅游休闲
『伍』 你好,请问惠州有那么好吗惠州在珠三角不是说最落后的吗…
曾经可以说是最落后的吧。
但是人们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
现在惠州经济已经赶上来了。
居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之后排第五。
刚超过中山。并且经济增长率全球前列。
重要的是,惠州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绿化、环境治理做的比较好。
你可以来惠州旅游玩玩,旅游业做的也不错,很多地方值得一去。
罗浮山、大亚湾、龙门汤泉温泉漂流、惠城区西湖、巽寮……
即使我说的再好你也可能没什么感觉。
不过你可以亲自来住上几天或者几个月,自己感受一下才是最真实的。
顺便说一下:现在惠州经济在珠三角处于中等水平。
即使是珠三角经济最落后的,相对于大多数内陆地区而言是发达的。
『陆』 惠州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旅游业对惠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1、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促经济快速发展客观要求。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效应明显和直接的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公布,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就间接增加4633元收入;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从业人员,相关产业就增加5个人员的就业机会。在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拓宽我区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
2、发展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国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6.7%,是世界财富年均增长率的2倍,到2020年,全球每年将有16亿人跨国旅游,国际旅游总收入可达2万亿美元。2004年,惠城区本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5.8%,与珠三角其他一些发达县(区)相比,惠城区第三产业的总量和比重仍然偏小偏低,如广州天河区同期的比重为74.6%,佛山的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的同期比重分别为36.3%、40.8%、38.7%,珠海市香洲区的同期比重则为48.4%,因此,力促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保证惠城区向更合理的经济结构和更高级的经济形态迈进,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3、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惠城的品位与城市知名度。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大使,也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知名度高不高,与旅游业是否发达有直接关系。惠城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与对外开放,从而提高惠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知名度,塑造具有活力和开放的城市形象。
一、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旅游消费充分带动了社会消费。2004年,惠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518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旅游消费的贡献功不可没。据初步统计,2004年惠城区住宿业营业收入总计达46339万元,其中旅游饭店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3911万元,占整个住宿业营业收入的73.2%;旅游饭店的客房收入达12918万元,占整个住宿业客房收入的76.5%,客房数以及床位数分别达到4577个和8327个。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惠城区住宿餐饮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的生力军。
2、旅游形式以观光悠闲度假游为主。以西湖为中心、以白鹭湖、中洲塔、摩天轮、东江为主线的观光悠闲度假游构成了惠城区旅游观光的主线。东江滨江风景带、白鹭湖旅游度假区、汤泉度假区、矮陂镇金鹅温泉度假区等则是惠城区旅游观光的新亮点,北部则有芦岚、矮陂、横沥等镇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
3、结合地域本土文化,旅游开发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惠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广府、潮汕等多种文化揉合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以每年一次的惠州美食嘉年华为例,美食嘉年华与东江饮食文化充分结合,充分展示城市特色,进一步弘扬东江美食文化、丰富惠州旅游品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了惠城区及惠州市的知名度。
据初步统计,2005年第二届美食嘉年华共吸引了130多家企业进场参展,外地参展商覆盖了全国近20个省(市、区)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7家境外饮食企业,荟萃了1200多种美食,参与观众及海内外游客总数30多万人次。美食嘉年华期间,全市主要旅店全部爆满,旅游区点人流如织,有力地拉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要素。在本次设展的130多个摊位中,明火展位70家、啤酒饮料厂商2家、生活精品10家、包装食品39家。展示展销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中外美食和食品及生活用品展示展销,在精品美食馆集中展示了东江菜系的代表作。据初步统计,美食嘉年华期间,30万人次的进场人数比首届的10万人次增加了2倍多;馆内外展位直接销售额较去年的640多万元有较大增长,各参展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参展企业档次较高,来源较广,天悦大酒店、西湖宾馆、麦科特大酒店、金世纪大酒店、惠州宾馆、海湖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均参展。美食嘉年华期间庞大的人流有力刺激了消费,为我市酒店、旅游区点、旅行社、餐馆、茶馆、商场、咖啡厅、出租车等行业增加了丰厚的收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相关要素人气旺盛,业务量大幅度增长。以旅游饭店为例,五一黄金周期间,各主要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90%,部分饭店高达97%以上。参展的展馆内直接销售额平均每天都在万元以上。
3、接待游客以国内旅游者为主,2003年惠城区全年共接待过夜旅游人数86.15万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06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31.7%、67.3%。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和大亚湾接待过夜旅游人数分别占全市的15.5%、13.4%、9.6%、25.5%、4.2%。与全市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惠城区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居于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对外的重要窗口。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与本市其他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县(区)相比,惠城区现有旅游景观资源略显劣势。在全市知名的11个风景区中,惠东4个、龙门2个、博罗2个,大亚湾1个,惠城区2个。尽管从知名风景区数量上接近全市各县(区)的平均水平,但惠城区大部分旅游景点都集中在市区内,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可以借助市区内便利的交通条件,不利的是大多数游客都倾向于海滨度假区和温泉,而喧闹市区内的人文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则明显不及前者。
2、市区内部分游览景点经营状况不乐观。因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曾经门庭若市的老旅游景点游人数锐减。如原本游客如织的市区飞鹅公园如今每天接待的游人寥寥可数,今年1-8月,该公园的门票收入仅有5000元,尚不足以支撑公园的日常管理费用。门票收入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更加难以为继。而设施的不完善又导致了游人数和门票收入的不足。
3、潜在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做到物尽其用,惠城区内还有丰富的潜在资源可开发为创造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单从显性的旅游风景区来看,惠城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与其他县(区)相比,的确不占优势。但惠城区作为惠府所在地,是一座历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客家、广府、潮汕等多种文化特性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别具特色的东坡、东江、东征、东纵等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开发成为独树一帜的惠城旅游精品,创造无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三、打造惠城旅游精品的决策建议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惠城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把旅游开发和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旅游业建立在发掘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惠城区旅游业的现状,提供与其他地区具有差异化的特色旅游服务。充分挖掘旅游景观,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重点,搞好规划和建设。要把旅游业纳入市区和各镇的发展规划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整体优化,高效利用。加强宏观控制与指导,各级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协调。
3、增加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光靠政府大包大揽,因此,要积极创造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广开资金,广开源路,保证旅游开发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制订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及外资投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搞好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把旅游业作为发展惠城区的第三产业的重点做大做强。
4、以独特的惠城文化为重点,加强宣传包装,做大做强惠城旅游市场。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旅游优势并不能自动产生效益,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旅游营销,才能转化成旅游价值甚至经济效益,“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惠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培育旅游市场,使游客选择惠城区作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5、努力打造以西湖、白鹭湖、中洲塔、摩天轮、东江(东江夜游)为主线的观光悠闲度假游一体化路线。惠城区旅游业的正确定位就是要突出惠州“四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特色。一是以文化大舞台为载体,向市内外游客宣传惠州“四东”文化和客家文化,增加市区的吸引力;二是通过弘扬惠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永葆吸引力。
6、充分利用惠城区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完善市区内的交通配套设施,吸引外来游客购物消费,促使惠城区内销式的商贸流通业向外向型转变,打造惠城“购物天堂”。旅游购物街和风味美食街的定位从建筑风格到经营项目都要突出惠州的客家文化特色,以经营惠城土特产品、民间工艺、文化产品、特色美食、风味小食为主,兼营一些其它特色商品和美食。一是要丰富市场,方便游客购物和餐饮。二是要打造购物和东江美食品牌,通过旅游购物和风味美食街,把惠州旅游、文化、美食产品推向市场,提高知名度。
7、结合新划入乡镇的具体镇情,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带。发展芦岚、矮陂、横沥等镇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对矮陂金鹅温泉度假村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使项目早日投入使用,通过北部山区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山区镇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平衡镇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
『柒』 惠州的旅游资源,设计旅游路线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但是,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重点在哪里?综观当今旅游,“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旅游新潮。世界正步入“环保时代”、“绿色时代”,绿色正成为21世纪的流行色。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把眼光落在能满足自己多方面需要的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旅游上。 惠州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三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发展,2001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7.03亿元,外汇收入5610.41万美元,接待过夜游总人数达247.03万。据预测,至2005年来惠州的过夜游总人数将达到486.5万,2010年将达908.3万,其旅游资源容量也由2000年的390.0到2005年的870.8、2010年则上升至1880.2。可以预见,21世纪惠州旅游业即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深度开发阶段。如何选择一条旅游业的“康庄大道”,既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又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终实现(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惠州市旅游业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关于绿色旅游 当今“绿色”正被视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受到全球人类的崇敬、爱戴和保护,也是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绿色崇拜”氛围下,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GDP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革命风暴”,绿色旅游也在其中。 (一)绿色旅游的定义 绿色旅游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具有亲环境或环保的各类旅游产品及服务。狭义的绿色旅游即农村旅游,即发生在农村、山区和渔村的活动。本文所论及的绿色旅游取其广义。 (二)绿色旅游的内涵 “绿色”往往用来比喻“环境保护”、“回归自然”、“生命”等内涵,而“绿色旅游”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来指导旅游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它可以理解为与可持续开发旅游、生态旅游类似的概念,即指在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所谓绿色旅游是指包括旅游者、饭店、景点管理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需要经营者和旅游者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在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考虑对环境的破坏要最小,经营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最低,向顾客提供绿色的旅游产品,并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保护的活动,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作为旅游者是在旅游时既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不伤害动物、植物,进行绿色消费,同时使环境得到保护。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对旅游者来说不仅是享乐体验,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体验,不是单纯地利用自然环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游的并行关系在对自然带有敬畏感和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它增加了旅游者与自然亲近的机会,深化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三)绿色认证体系 绿色旅游奉行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当地人民收入增加,自然与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者与旅游地人民之间的沟通得以实现。为此,21世纪的旅游业必将实行更严格的环境管理标准。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旅游者也会自觉地寻求“绿色度假”和对环境友好的旅游服务。正是基于这一需求,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全球最大的旅行旅游行业首脑组织,在90年代初即开始倡导在旅游行业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绿色环球21”认证。当今,“ISO14000”、“绿色环球21”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旅行旅游行业环境质量可持续管理的认证标牌,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也是旅游业增强竞争力,跻身国际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三、惠州发展绿色旅游的优势 (一)绿色景观优势 针对当今人类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危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弘扬绿色景观,发展绿色旅游,更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濒临南海大亚湾,毗邻香港与深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9′~115°5′,北纬22°3′~23°7′之间。 在自然环境方面,惠州“地形起伏、雨水丰沛、林木葱笼、环境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惠州丰富独特的旅游风景资源。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青山、绿水、碧海、银沙、温泉,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岭南名郡”之称,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绿色景观与惠州广阔的地域、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构成绚丽的自然景观及平衡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惠州发展绿色旅游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资源条件。 (二)国家园林城市的优势 惠州遵循自己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植物生态要素、以及城市建成区的现实状态,于1998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绿化系统规划模式———“二环、四带一中心、一网、六块、八大园”。惠州历来擅长山水之胜、林壑之美。惠州总体规划突出绿色景观,尊重山水生态要素,结合山水分布脉络,保护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实行山岭园林的美化、葩化、香化。城区内的自然山体除个别用于市政建设外,都严加控制予以绿化:如近湖山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建筑、水体、林带的衬托下,形成不同的景观构图。白云缭绕的峰山、翠若桂榕的挂榜山、如凤冲天的螺山、形若戏狮的狮山、似龙出水的太保山……使惠州尽显“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姿。 (三)绿色奖牌优势 近几年来,惠州市在创绿色奖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3年,惠州市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惠阳撤市设区,市区范围由“两江”沿岸延伸到大亚湾,面积扩大5倍,达到2672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跨越,迈入了国家二类城市行列。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金牌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基础上,2003年又获“全省文明城市”、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两项殊荣,一座现代石化、数码产业与山水、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城市已具雏形。 四、发展绿色旅游的构想 选择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挖掘旅游资源的绿色内涵,推出绿色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是惠州旅游业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认为惠州发展绿色旅游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绿色认证,创建绿色饭店 绿色饭店标准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等级,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其中A级表示饭店符合国家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最高级5A表示饭店的生态效益在世界饭店业处于领先地位。惠州饭店业在争取ISO14000标准体系认证的同时,应切实提高服务中的“绿色”成分,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严格按照创建绿色饭店规则办事,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有更多的不同级别的饭店通过绿色饭店认证。 (二)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和绿色餐饮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依山傍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惠州物产繁多,岭南佳果品种齐全,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其中,有不少是惠州所独有的土特产品,成为海内外游客必购的珍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和绿色饮食准备了充足的原料。除了保持与继承传统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地方饮食外,应利用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大力研发新的诸如果脯、中成药膳、绿色干菜、酱菜等无污染绿色产品。同时确立绿色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改进加工工艺和提高产品包装水平,创立一批绿色精品,如石坝三黄鸡、惠州梅菜、罗浮山酥醪莱、罗浮山百草油、东江糯米酒、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竹笋、博罗凉果等。 (三)以发展森林旅游为契机,加强绿色景区开发 “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到大自然去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惠州土地广阔,全市面积11158平方公里,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为59.8%,还保留有“岛”状分布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5.81万公顷。主要野生动物品种有虎、豹、野猪、黄、狐、山羊、穿山甲、箭猪、小獭、金钱龟、青面猴、水鹿等100余种;鸟类有山鹰、毛鸡、山雀、啄木鸟等80余种。野生植物品种繁多,大多分布于天然的森林中,比较完好地保存有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 当前,我们应因地制宜,按照森林旅游的特色,组织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如高山风光旅游、观鸟旅游、森林植物考察等,充分开掘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同时加强森林公园开发与建设,在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遵循“ISO14000”标准系列和“绿色环球21”标准系列的规则,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采用“加法”(人工种植和培育树木、药材等“有色”特产)有意塑造“红、绿、蓝、黄”等多彩的森林景观,变单一林种为综合资源,最终创造出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绿色环境与氛围。 (四)实行绿色营销,打造绿色精品 英国威尔士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无疑,发展绿色旅游,必须进行绿色营销。惠州旅游业向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创建绿色饭店、绿色景区、设计绿色旅游线路等等,不仅是企业自身竞争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惠州旅游业走出国门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需要,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惠州旅行社等部门应与市政府和其他相关企业加强亲密协作,依照惠州“十五”发展纲要、城市规划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多变的绿色营销战略、绿色促销策略及具体的促销计划,以求打造更多的绿色旅游精品。 (五)实施绿色管理,提升旅游者绿色意识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普遍不强,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旅游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水平,促使每一个人都以良好的环境道德实践达到对整个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改善和保护。旅游企业要极力引导游客提高保护自然的观念,与游客进行环保知识交流,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大的旅游者应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通过旅游实践,了解自然对于人自身的要求,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回归自然、净化心灵的旅游活动中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到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为保护环境尽己所能。 【参考文献】 [1]吴必虎.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6,(2). [2]朱广庆,徐海根.绿色地球—全球可持续旅游唯一认证机构[J].环境保护,2000,(6). [3]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出版社,1999. [4]诸葛仁.二十一世纪绿色旅游标志———“绿色环球21”[J],中国环保产业,2001,(10). [5]陈俊.绿色旅游与环境保护[J].网络知识,2003,(12).
记得采纳啊
『捌』 惠州是旅游城市吗
惠州是旅游城市,而已还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马超云雀雕塑在东平车站那个公园里!!!惠州是很不错的城市哦!!!
『玖』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市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惠州境内的东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明。
先秦时期属南越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
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
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国”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21世纪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9)惠州市旅游业扩展阅读:
惠州历史名人:
1、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
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2、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3、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