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旅游业
❶ 乡镇旅游规划的思路
一、加强城市的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规划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借鉴其他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为我镇度假旅游提供有利的因素,把我们的葡萄文化发扬光大。其中,旧城区的改造、新区的开发与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旅游设施的设置和建设等都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 二、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划体系的学习。《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是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要学好落实好、执行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监督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与运作程序,在很多方面今后都有待于加强和掌握。 三、挖掘内涵,活用资源。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学会认识、挖掘和利用所处优势,延续过去,创造城市发展空间。扶持发展,形成特色。 四、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高度融合。
❷ 怎样做好乡镇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划管理
由于反向旅游的存在,旅游小镇的发展有广阔的市场,旅游小镇要取得成功,你就要给城市的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你要按照四化的标准来建设旅游小镇,分别是生态化、现代化、合理化和旅游化。
生态化是当今规划的大趋势,也是未来村镇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岭背村有其独特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其生态环境优势,协调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三村四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是村镇开发与建设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并不是指高楼大厦,而是指完备的基础设施,优美的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高品味的文化氛围。
合理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保护和节约耕地,根据山地城镇特殊的地形特点,集中紧凑的发展,控制用地规模。
旅游化。实际上村庄的自身旅游特色是一种特殊性的存在,是建设特色旅游农村的有利条件,深刻挖掘旅游产业的潜力,并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对具体小镇的市场定位、形象塑造,就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为你提供帮助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研究院。他们有自己的网站。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❸ 对旅游乡镇如何概括性定位
准确定位乡镇旅游业。开发建设乡镇旅游业,首先要凸显乡村特点。要以乡村的原生态风光、拙朴的乡里文化和静美的田园生活来吸引城里人,吸引有钱人、有闲人,让他们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一定不要贪大求洋,不要模仿跟风,要发展小旅游、精品旅游,发展家庭休假式、体验式旅游。要以生态休闲为主,彰显乡村风格。要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开发采摘游、品尝游。其次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其次要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乡村旅游业也是这样,越具有地方特色,越有差异性,越有吸引力,越能招揽八方游客。第三要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枣庄建设“江北水乡”,枣庄的水多么?不多,但是它与台儿庄古城结合,与运河文化结合,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结合,这就有了文化底蕴,有了灵气,有了名气,有了看点。发展乡镇旅游业要与传说故事、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手艺等相结合。
❹ 对乡镇发展全域旅游有何意见建议
以“慢游、慢生活”为载体,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全域推进、突出特色,才能扮靓美丽常山,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先行点,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力争到2020年全县创建2至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一是提升美丽乡村连片创建水平。以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理念,坚持农村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建精品亮点、串精品线路、成精品板块。将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建设与农家乐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等进行深度融合,加快串点成线。二是注重美丽乡村差异化打造。结合各创建村的产业、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特点,集中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大的精品村庄,全面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把农村建成“来了还来、迷恋驻足”的特色美丽乡村。三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充分根据地域特色文化,迎合现代人慢生活、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和心灵归依,结合民居改造,重点做好有特色的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开发民俗风情文化体验游产品。可探索“外引内蓄”机制,通过项目引导、贴息引导、税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依托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助推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成重要节点。建议你多关注下北京中景合天就知道了~
❺ 在一个旅游乡镇能有那些创业项目可做,有经验的一定要透露透露!
1、人生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设立后能执着追求。
2、创业要有激情、要有拼回劲、同时要有一答定的风险意识。
3、能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发挥自身优点,改正缺点或者规避缺点。
4、选择项目要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有兴趣的行业做。
5、注意多和有经验的商务人士交流,获得更多的灵感。
我个人是大学毕业第二年开始创业,到现在14年了,现在拥有制造业工厂1个,贸易公司1个,参股1个软件公司.将来计划做一些有前途的小项目的风投。
个人体会,创业很辛苦,有付出才有回报,需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需要坚韧的意志。
有兴趣可以和我交流。
❻ 大化坪镇的乡镇旅游
旅游业发展迅猛,大化坪镇地理位置独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这里山峰俊秀,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著名的二祖庙、白云庵、钟魁石像、御使墓、程氏宗祠、唐氏宗祠、叶氏宗祠等,为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条件。随着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形成一条“游佛子岭、白莲崖水库,观大化坪集镇,品大化坪黄芽,赏大别山美景”的精品旅游线路。
大化坪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多云尖、四望山、雷打尖、英山寨等,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与多云尖紧邻。休闲小景点有爬爬岩水库、狮子包、金鸡山石洞等。
❼ 信都镇的旅游产业
丰富的旅游资源。信都镇是广西桂北、桂中、桂东南及湖南、四川、贵州省一部分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最便捷的交通要地之一,素有“桂东南大门”之称,同时是贺州、苍梧、广东怀集、封开四县(市)边界十多个乡镇的商品集散地。水路1 00吨货轮直达梧州、广州、西江各港口,筹建中的八(步)灵(峰)高速公路横贯该镇,境内有桂东最大的水电站一装机容量8万千瓦的合面狮水电站和装机容量3750千瓦的云腾渡水电站,镇内设有110KV和3.5万伏覆盖范围11.1MS的两个变电站,建有日供水量1.5万吨的自来水厂。风景名胜有龙门夜月、狮岭回澜等,待开发的风景区沙冲水库水上乐园、合面狮旅游度假村等极具开发价值。
信都镇处在广州——桂林国家旅游专线的中心,距风景旅游区姑婆山和大桂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别为87公里和16公里,待开发的老信都八景:铺门石城天险、凤草长春、台阁云蒸、凤岗文塔;仁义的鱼影江村、龙岩崛古;信都的龙门夜月、狮岭回澜等依然焕发出诱人的魅力,极具开发价值,待开发的风景区还有沙冲水库水上乐园、合面狮旅游度假村等。丰富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借助国际旅游专线的辐射带动,信都镇的旅游业将大有发展前景。 公园内古朴幽雅、景点繁多。独具特色的景点有高台揽胜、五马瀑布、绿林旧地、三鹰潭瀑布、铁索桥、桂山游乐城、民族山寨,还有按三星级标准建造集住宿、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科技交流中心和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别墅。
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湘、桂、粤三省交界处,距贺州市区约30公里,是广州至桂林旅游黄金线(207国道)上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负氧离子含量为69120/cm3。奇藤异树品类繁多,峡谷、清 溪、飞瀑随处可见、是一个天然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景区游览线路大部分由木栈道桥贯穿而成,景点上百个。主要景区景点有云栈湖山水实景风情演出、天槽峡谷、巨藤王国、五马归槽瀑布、留羊顶、土匪窝旧址、空中溜索等。
天槽峡谷
长约1.5公里,一路清溪飞瀑一线天,拥有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巨藤王国
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藤类约有20多种,随处可见,最大的直径约25公分,最长的约3000米,形状更为奇特,有圆形、方形、扁形、三角形等。且部份藤类是国家特级保护的名贵药材,如鸡血藤、扁担藤等。象如此规模的藤类世界,在其它风景区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人们将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称为巨藤王国。
五马归槽瀑布
由五条峡谷支流汇集而成,在五马归槽瀑布对面有一条小瀑布,它们犹如牛郎织女遥遥相望,所以也称为鸳鸯瀑布。瀑布高约30米。是桂东地区最高的瀑布,幽深、雄伟而壮观。
留羊顶
海拔1208米。是桂东地区最高的观景亭,这里蕴藏着一段神秘的历史文化传说。在这里可以鸟瞰林海景致,欣赏贺江风光。
土匪窝旧址
解放前夕土匪聚居的地方,门前沟壑纵横,星罗棋布,天然工事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五十年代初期,在解放军剿匪部队多次强烈攻击之下,土匪最终被歼灭。因土匪窝神奇而险峻,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空中溜索
贺州地区绝无仅有的娱乐项目,跨越公园内的云栈仙湖,有惊无险,让您感受惊险、刺激,体验一番在水上飞翔的感觉。
❽ 以某个城市或乡镇为例,谈谈旅游业发展给当地的综合影响,并谈谈如何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经济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实现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峡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西峡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拉动西峡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6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综合收入2.6亿元,成为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县,西峡旅游已经成为豫鄂陕毗邻地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纵观五年来的发展,西峡县不仅旅游业突飞猛进,势头强劲,并且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西峡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概括近年来旅游业对全县经济社会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推动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峡县对外开放的步伐。迄今为止,我县已推出了恐龙遗迹园、鹳河漂流、寺山国家森林公园、老界岭、龙潭沟、石门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1个(鹳河漂流),3A级景区2个(龙潭沟、蝙蝠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石门湖)。老界岭景区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称号,鹳河漂流获“中国北方最佳漂流胜地”称号,龙潭沟景区获河南省首批“标准化示范景区”称号。2004年,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家审批,2006年,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让西峡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旅游景区品质的全面升级不仅直接刺激了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的高速增长,而且扩大与提高了西峡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如仅2005年,全县全年就达成合作项目137个,引资16.6亿元。争取政策性投资项目194个,到位无偿资金2.59亿元,新建中外合资企业2家,合同引资520万美元,实际到位300万美元。外贸出口272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增值增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峡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县星级饭店已达9家,其中四星级的鹳河饭店已成功加盟国际金钥匙饭店联盟,星级农家旅馆400余家,全县日接待能力达到万人以上。龙乡菇业公司(民营企业)与省国际旅行社合资兴建的集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县游客接待中心已建成并对外营业,龙港商贸城等购物中心也即将开工。旅行社行业不断壮大,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峡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5.5%。
通过发展旅游,更加有效的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的发展。农民通过参与旅游,迅速的提高了市场经济意识,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思想基础,实现了一、二产业资源的再利用。西峡凭借特色农业、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和特点,建成了宛药工业旅游项目和英湾、袁店猕猴桃观光园等工农业旅游项目,在保证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取得了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将一、二产业生产过程整合成旅游资源而获得产业增值的职能优势。
三、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西峡,农民成为发展旅游业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40元,比2001年增长了76.8%。以双龙镇化山村为例:化山村227户,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没开发旅游前是市级贫困村。近几年依托龙潭沟风景区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后,新农村建设成绩卓著。首先,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仅2005年该村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接近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其次,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生产迅速发展,从事一、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达到42:58。再次,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等得到明显改善,全村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村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儿童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和计划生育率的五个100%。化山村已成为我县“三产服务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变引得附近村子都纷纷效仿,使这一带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双龙镇也因而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社会主义乡村旅游成为思想观念的“催化剂”,不仅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让农民兄弟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使他们树立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也促进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和环境美化。旅游业发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唤城市的支撑。城市化建设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能够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内瓦、威尼斯等几个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就是靠旅游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游活动的发展也会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齐全从而保证了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城市旅游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峡县城,时代广场上的彩色音乐喷泉,挥洒着都市的魅力;鹳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着胜似神话的飞天;入夜的鹳河两岸灿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春花、夏荫、秋色、冬青,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
五、旅游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动力,旅游又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西峡山青水秀,物华天宝,历史文化一枝独秀。从仰韶遗址到西周故城,从凭吊三闾大夫的屈原岗到被台湾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庙,从武则天的观花园到李自成的演兵场,从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的马鞍桥到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的别公堰遗址……古迹遍布境内,传说令人神往。发展旅游业使这些浓厚的文化得以彰显,迥异的文化又吸引着八方游客。龙潭沟的地方戏表演、老界岭的迎宾馆模仿秀、恐龙遗迹园的地质文化展示等精品旅游文化项目已逐步成为景区招徕游客的重头戏。通过旅游工作的实践证明,运用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已经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度重视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不断丰富旅游文化产业的形式和内容,就能强力拉动旅游业不断走上新台阶,就能形成共享资源、共享市场、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推动中西部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观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融洽社会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它能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一)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继续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具体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观。科学的旅游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方面,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通过特色化的产品、人性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经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推动旅游业从流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化,使旅游业走上城乡旅游良性互动、区域特色旅游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并重、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旅游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新道路,真正凸现旅游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旅游业的旅游经济功能,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
由于强大的辐射效应与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在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提升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功能。一是通过“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开发,加速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加速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通过国内旅游,增加旅游收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通过国际旅游,注入外汇收入;通过提升旅游区域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经贸投资,缩小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刺激区域内会展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系统的升级;带动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挖掘和扩展旅游业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挖掘和扩展旅游业强大的社会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游业的就业功能,增加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和职位,促使人们能够各有所职,各尽其能,缓解个体间以及与社会的利益矛盾,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二是扩展旅游业的社会交流功能,促进当地居民与游客直接和间接交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实现先进理念和知识的区域间流动,促使社会关系能够和谐发展。三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马尼拉宣言》已经将旅游看作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目前,我国旅游主体多为城镇居民,农民旅游者甚少。一个占国家居民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旅游需求缺位的旅游产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相比,显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建设和谐社会,还必须启动农民旅游市场,真正实现城乡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旅游开发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比,旅游业发展本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旅游环境是旅游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科学利用和保护的认识,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培育了旅游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了生态观念的扩散和生态行为的产生。正因为旅游业具有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特征,被称为“环境产业”、“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因此,在加快发展旅游业这一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的同时,更加重视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加强对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管理,加强旅游的规划管理,促进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❾ 镇政府如何发展旅游产业
2013年3月26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南昌举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