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
❶ 旌德是属于那个省份,是那一个市,位于那里
旌德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北麓,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距举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仅30公里。旌德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重峦叠翠,山水相间,黄山支脉自西南蜿蜒而入,斜贯全境。旌德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文化底蕴丰厚,徽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继承。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灵芝之乡”。
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
旌德县
。历史上曾属徽州,现隶属安徽省宣城市。全县辖10乡镇123个行政村。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人。 旌德置县于唐代宝应二年(公元76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县名旌德,寄意章扬札德,教化县民。自古以来,旌德人民重教好文,人才辈出。南唐状元舒雅是著名西昆体诗人,曾奉诏参与10多部经典;清代商人谭子文捐银二万余两在洋川创办毓文书院,兴学育人;近代著名词媛吕碧城和现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历史学家汪荣祖、经济学家朱剑农、数学家江泽涵、都是出自旌德的中华精英。
❷ 安徽省宿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旅游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旅游业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社会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外旅游交流人数将达到2亿多人次,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旅游交流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旅游业可以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台港澳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境外旅游花费可达1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旅游业将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缓解贸易磨擦的润滑剂作用
❸ 安徽省审计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待遇如何
好的很
❹ 安徽省的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以什么产业为主
安徽省的城市经济发展其实主要是靠工业发展为主的。而且有很多丰富的矿物资源
❺ 在安徽省,淮南与淮北,哪个城市的经济更好
当然是淮南好了,
200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为8.69:61.11:30.20。按常住人口计算, 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809 元(按2008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2898美元)。
全年工业增加值2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26.6%。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71.2亿元,增长7.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城市零售额110.2亿元,增长23.3%;县零售额12.9亿元, 增长20.7%;县以下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0.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55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出口3063.3万美元,下降18.4%;进口10491.1万美元,增长92.2%。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4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8.2%;引进内资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10.5亿元,增长16.2%。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21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105万美元,增长128.3%。
全年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36.6万美元,增长94.4%。接待国内外游客434.5万人次,增长31.6%。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11385人次,增长25.1%;外国人4456人次,增长14.0%。全市星级饭店21个,星级饭店客房1562间,比上年分别增长10.5%,9.8%。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9亿元,增长28.4%。财政支出51.0亿元,增长32.1%。
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4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万人,农业人口12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9576人,出生率为12.32‰,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711人,死亡率为4.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在总人口中,18岁以下为46.6万人,18-35岁为70.8万人,35-60岁为91.1万人,60岁以上为32.3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3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40元,增长20.1%。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属於中等发展水平(当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全球第94名),HDI值为中。淮南市的GDP和人均GDP一直位於安徽省第5位,皖北第1位,人均GDP位於中国城市第148位。[截止2008年年底,安徽省人均前五名分别是:马鞍山(人均7,000美元以上);铜陵(人均6,000美元以上);合肥;芜湖;淮南],人均GDP处在淮南市之后的著名城市有青海西宁市;广西南宁市、桂林市;贵州贵阳市;广东汕头市、潮州市;重庆市;甘肃兰州市等城市。
❻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23 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财务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安全保密、来信来访、统计、政务公开、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分析有关经济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负责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机关法律事务工作;按规定指导和协调招投标有关工作。
(三)发展规划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
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承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工作。
(四)国民经济综合处。
负责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预警工作,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宏观调控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组织拟订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年度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承担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有关工作。
(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研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参与研究和衔接有关专项改革方案,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工作;承担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任务。
(六)固定资产投资处。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起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政策,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修订投资核准目录的建议;负责编制下达省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省财政性建设资金,综合管理省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对政府性专项资金进行综合平衡和管理,指导、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研究提出城镇化投资政策和重大项目规划建议;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七)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
研究省内外资本动态.监测分析利用外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提出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结构、用汇的规划和政策建议;承担全口径外债的总t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按规定审核或核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省内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备选项目;审核利用国外贷款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按规定权限审核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重大项目,会同有关方面拟订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按规定权限审核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承担利用省外资金有关工作。
(八)地区经济处。
组织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衔接平衡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编制和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全省和区域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按规定负责开发区有关工作;落实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指导皖北发展工作;承担落实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有关工作。
(九)农村经济处。
综合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水产、畜牧、农垦等发展规划和计划;提出全社会水利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提出农业和农村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
(十)基础产业处。
统筹能源、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综合分析能源和交通运输运行状况,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按规定管理相关重大建设项目。
(十一)产业协调处。
统筹工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提出全省工业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研究提出综合性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行业、支柱产业中长期规划;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负责重大项目储备;按规定审核工业重大项目,参与审核外商投资重大项目与境外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省级重点工业企业集团重大问题;负责工业发展“三高”(高成长性、高加工度、高附加值)资金的管理工作。
(十二)高技术产业处。
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按规定审批、核准、审核重大高技术产业项目,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示范工程;统筹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组织协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链建设;研究提出引导科技投入的政策;优化配里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管理归口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原“科技三项费”)。
(十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省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
综合分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拟订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规划;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指导、协调生态安徽建设和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协调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承担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具体工作。
(十四)社会发展处。
研究提出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汇总编制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社会事业专项投资计划,安排社会发展专项资金和补助性资金;会同编制高等院校招生计划。
(十五)贸易和服务业处。
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编制重要商品的储备计划,指导国家粮食、棉花等储备,协调、监督国家和省级重要物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建议,指导和综合协调服务业发展;衔接平衡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十六)财政金融处。
研究贯彻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需求状况,提出地方投融资战略和政策建议;参与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联系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协调有关工作;承担地方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报批和监管工作;牵头推进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及制度建设;承担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
(十七)就业和社会保障处。
综合分析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汇总编制就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相关专项资金、补助资金以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引导资金。
(十八)设计审查处。
审核限额以上及省财政资金安排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总投资概算;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和申报省大中型项目设计方案;审核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概算调整;汇总编制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参与勘察设计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及地方建设设计标准、设计收费、政策和指标的协调和审定;参与大中型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十九)以工代赈处
编制全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计划、以工代赈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安排国家、省以工代赈资金及专项实物;指导全省以工代赈工作;监督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以及项目的实施。
(二十)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
组织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跟踪检查相关行业和地方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投资政策和规定情况;组织开展对中央和省财政性建设资金投资安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问题,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牵头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二十一)省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
编制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指导督促和考核评价计划实施;分析监测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情况,研究提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协调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组织指导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
承担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省铁路建设办公室。
承担省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统筹铁路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审核报批铁路建设规划与项目;承担铁路项目布局节点衔接,以及项目前期和建设中的相关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工作。
(二十三)人事教育处。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有关外辜工作。离退休工作处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组(监察室)按照《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监察厅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履行职责。
❼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如何影响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
(一)名词的解释。旅复游制购物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区域经济,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了一系列商品。图2。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其他产品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图2。简单回答1。应该是导致旅游活动的旅游产品。所有可以出售给旅游者消费和享受的产品都可以称为旅游产品,具有广泛的外延和内涵。图2。旅游产品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一般来说,目前存在两大误解: 一是把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狭义等同起来显然过于简单,因为最基本的“旅游”(交通)不包括在内; 二是广义的旅游产品不包括在内,把旅游产品的概念概括起来,认为交通产品、住宿产品、旅游线路、导游服务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一切都是旅游产品。事实上,根据组合产品的概念,旅游产品包括交通产品和旅游景点。没有吸引力。是旅行。没有交通堵塞。这是娱乐和探索。
❽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旅游定位 主题定位:安徽山河天下秀;决策定位:使安徽旅游由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强省;经济定位:把安徽旅游经济培植成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实行“农、工、旅、贸”综合发展;目标定位:把安徽建成全国优秀旅游省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成为世界旅游胜地。
1.旅游业总量较低。旅游收入总量指标综合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我省旅游总收入2006年为4l1.5亿元,2010年超千亿元,虽增加了很多,但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后,其旅游经济总量还是偏低。
2.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有待加强。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旅游景区在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方面投入有待加强,游客在景点逗留时间较短。
3.旅游业创汇能力偏低。近年来,我省提升了黄山、合肥、阜阳机场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但与全国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入境旅游促国内旅游这一方针已在云南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而在我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4.旅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业多元化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但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旅游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❾ 安徽望江多大经济发展的咋样,是算是农村吗
望江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每年棉花种植达30~35万亩,产皮棉60余万担;望江是产粮大县,每年种植粮食70万亩,产粮30多万吨;望江是优质油基地县,每年种植油菜40万亩,产油6万余吨;望江河湖交错,水域宽广,有可养水面45万亩,年水产品总量达5万余吨。
望江工业渐入发展的快车道,至去年底,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规模企业总产值达10.31亿元。望江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全省50个创业平台之一,纺织工业园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省重点发展的30个产业集群之一。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兴能源等产业集群。全县有纺织服装企业60余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0余家,新兴能源及建材等企业数十家。
【发展战略】
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坚持东向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周边五大中心城市的生产力转移和辐射,做大县城和经济开发区,把望江建设成为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
【发展举措】
实施“三大战略”:“外向带动”、“工业强县”、“品牌兴县”,建设“百亿望江”。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全县五年内发展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以上,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同时,争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5个以上,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打好“三张牌”:“长江牌”、“生态牌”、“棉花牌”,建设“魅力望江”。
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武昌湖与香茗山旅游一体化开发,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集群;利用我县拥有65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加快建设沿江港口和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造船、机械化工和长江旅游业,形成江岸线经济产业带;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在全县形成50万锭纺纱、1万台织机织布、1亿米布印染、10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着力打造纺织工业强县,建设“中国棉都”。
【预期目标】
至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递增30%以上;五年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全县出口总额年递增20%以上。
【近期指数】
2006年,全县GDP达到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比上年增长41.12%;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
今年第一季度,全县GDP增长2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0%,财政收入增长59%,增幅在全省61个县区中处于第六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97%。1——4月份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60余个,协议总投资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