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转型升级发展发言稿
A. 如何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如何挖掘文旅资源?
我国是旅游古国,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加快,必将会引起旺盛的旅游休闲需求!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发挥要素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必将会大力提升。
B. 文化和旅游未来如何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来做旅游,也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转化为回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答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文化做旅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够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有多大,市场吸引力就有多大,当然还有一个前提,这个人物是有正面导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于活化为产品。文化转化为产品有三种路径,文化需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说中走出来,这是一个文化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的过程。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C. 如何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
第一,首先要熟悉当地旅游文化与资源;
第二,其次要跟有设计和创意的机构、组织、公司等多方面积极合作开发有创意的好设计、好产品;
第三,在相关文化景点推广、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做大做强。
D. 如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一般而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水平。但企业因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与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很多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对产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一个地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种“软化”经济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则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集约化发展方式强调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
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因此对旅游行政部门而言,决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取代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旅游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企业反应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并不成熟,因而很难吸引资金的大规模进入。而先前并没有引起旅游行政部门注意的经济型饭店,最近几年却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并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两厢对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当然,旅游行政部门虽然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游供给涉及各个环节,其中也不乏公共产品的投入(比如景区道路的建设),因此单靠分散的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游公共产品投入。再比如,旅游市场秩序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单个旅游企业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行为,而很少有动力和有能力去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因此如果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这无疑不利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维护市场秩序的部门一起,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
此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有些行为并不一定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可能会要求旅游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而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正因为此, 2008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受日本“观光立国”思想的启发,河南推出了“观光立省”战略,而广东、云南等地也在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游产品,也因逐渐增加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汽车王国”的时代,这意味着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业态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这同样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一潮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五是从旅游者的诉求看,由于旅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其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西游记宫”式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有市场空间,一般化的旅游服务也更难赢得旅游者的认同。这迫使旅游经营者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相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五、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在统筹的同时,还应该突出重点,努力解决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游消费时,既要考虑旅游需求的激发,更要把重点放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上。多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从增加和优化旅游供给入手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旅游行政部门从需求入手推动旅游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发扬。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旅游需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时间。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从时间看,中国人的假期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间有限,而落实带薪休假,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不断呼吁,但进展如何,也很难预料。至于“旅游进社区”之类的设想,主要应该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行政部门不宜过多介入。在收入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作职能看,还是从现实的旅游消费环境看,旅游行政部门都有必要,也应该在优化旅游环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时,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帮助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上。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从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旅游经济也相对发达,同时已经基本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正在通过支持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的,旅游行政部门也有必要积极争取东部向中西部的“游客转移”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一种生态补偿。可以考虑通过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东部地区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送客源力度。还可以借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地在公交车等媒体上免费宣传四川旅游,支持四川旅游恢复振兴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在东部地区公益性宣传的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
三是在统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上。自上世纪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已经有近一半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这表明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未来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的个性化、特色化,通过创新旅游城市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几年,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批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式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仅受到市场的制约,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习惯的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为主体的城市休闲度假带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新增消费的汇聚之地。但是较之城市,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指导,通过提高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E. 如何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如何挖掘文旅资源?
我国是旅游古国,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加快,必将会引起旺盛的旅游休闲需求!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发挥要素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必将会大力提升。
以上内容摘自《搜狐公众平台》
F.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G.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回型升级提质增效答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