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1.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是什么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是:
1、现实目标:京津冀经济圈的崛起,带动北方经济,连接南北发展。
2、战略目标:京津冀经济圈连接东北亚,背靠亚欧大陆桥,带动中国向北、向西开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一些国家通过海洋通道对中国发展的牵制。
2. 如何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前景如何
根据《规划》,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三个重点领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启动并率先突破。
从整体定位来看,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这已广泛获得三地共识。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在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51.6万人,人口资源矛盾非常突出,疏解非首都功能首先要回答往哪里出,谁来承接的问题。
从北京的区位特征看,北京周边被河北的固安、三河等14个县市,以及天津的武清等7区县环绕。河北、天津是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天然最佳选择。
前景
发展目标方面,权威人士表示,近期目标是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2017年要取得明显进展,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要基本确立。
中期目标的时限在2020年,届时北京市的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首都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交通网络要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要有效改善等。
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京津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甚至能够引领、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3. 怎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要做到五个坚持,分别是: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从实现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出发,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认识推进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旅游合作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旅游合作的成本低、见效快。经过努力,旅游合作发展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应当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宣传力度,做到有作为、有地位,凸显旅游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和气魄,主动谋划,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要坚持顶层设计。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和谋划京津冀旅游合作。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把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塑造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要通过三地旅游部门建立起来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之中,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和三省市发改委的支持。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好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的总体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要依托北京首都的资源优势,发挥河北省的资源优势,突出天津的资源特色,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拓展京津冀旅游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抓住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打破瓶颈。当前的主要问题有: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可操作性还不太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点还不够突出,还没有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三地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和认识已达成共识,亟须抓几项符合旅游工作实际的合作举措,并实实在在“落地”;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看,还需强化旅游协同发展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合作的进展还不太快,示范和引领作用还不突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强化联动互动,在分工协作中发挥三地的作用;要强化市场机制,突出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迎难而上,善于破解难题,开创旅游合作的新局面。
四是要选准突破点和切入点。要加快推进“四个一体化”,即: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同发展一体化。三地旅游部门可以把“三个一”率先做起来,京津冀一张网、一张卡、一张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要一卡多用,要有优惠,有吸引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举措。三地的蓟县、平谷区、遵化市、兴隆县、三河市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对接工作,积累了很好的旅游合作经验,下一步要继续打造京东旅游合作示范区,共同推进区域内的空港、海港过境游客72小时免签政策落地。选好这些突破点和切入点大力推动,定期总结经验,有利于共同做好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五是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京津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互补性很强。北京是六朝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重点景区对海内外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文物古迹数量众多,河北的重点景区享誉海内外。天津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津拥有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已在天津举办了五届,我们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旅游产业园,推动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近,民革天津市委会关于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份材料建议,要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提出“三千年历史看河北,一千年文化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三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优势,北京的皇城、四合院,河北的山水、燕赵文化,天津的小洋楼、蓟县山水和滨海新区。应把京津冀的旅游“珍珠”串联起来,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建筑、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串联起来,精雕细琢,打造世界级的旅游“金项链”,推出“京畿百年风云游”、“明初清末文化游”、“古长城文化游”等旅游观光线。这些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京津冀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实现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旅游行业新的更大贡献。
4. 京津冀旅一体化发展旅游的优势分别有哪些
京津冀三省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三地尤其是河北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拉动作用突出,是区域合作最容易起步、最容易实现的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扮演着桥头堡和排头兵的重要角色,既是共振点和共赢点,又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富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种类全、品位高。该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特色互补。京津冀三地旅游既有同宗同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旅游中心城市,自然、人文、历史等景观优势明显。天津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近代文化、民间文化、欧陆古典风情最为著名。河北有山有海,历史底蕴深厚,资源种类齐全,特别是海滨、海岛、草原、湖泊、天然冰雪、优质温泉、青山秀水、乡村风光等都是发展环京津休闲产业的特色资源。
京津冀区域客源市场广阔。京津冀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快速崛起的第三增长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京津冀及周边省份有4亿人口,三地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京津冀GDP已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10.9%。经济基础优势明显。2013年,京津冀旅游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6.6亿人次,并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京津冀区域合作基础坚实。多年来,河北把实施“环京津战略”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与京津签署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天津等高铁沿线6省市联合发起成立“京港澳高铁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与京津等长城沿线8省市发起成立“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并积极参与组织和推动北方交易会等活动。三地初步建立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了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监管合作,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三地旅游经济圈的逐步形成,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景可期。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难以突破传统行政区域思想束缚、欠缺一体化协调机制和统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利用不够、整体形象品牌不鲜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京津冀三地切实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协同发展。
一、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
协调联动的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三地旅游合作起步较早,进展很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全面统筹、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三地应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成立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完善京津冀政府间交流平台,建立京津冀及相关市县参加的定期旅游协调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方针与机制,协调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重大问题。同时,共同制定完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合作发展规则和标准,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与交流。
二、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三地旅游资源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统一整合、规划对接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资源普查基础上,三地可共同编制《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根据不同资源特色,统筹策划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明确旅游市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目标,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多元化旅游板块,实现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尽快编制河北省对接京津市场的专项规划,使河北更快、更有效的对接京津旅游市场,加速河北旅游发展。
三、建设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目前,三省市间和重点景区间道路建设均有滞后现象,断头路多,部分路段堵车严重、道路等级较低,不能适应快速、便捷的现代旅游交通需求,影响了京津冀旅游业整体快速发展。应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着力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开通京津至我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在旅游旺季加开三地之间的旅游列车或增加旅游坐席。争取形成三地旅游直通车网络体系,共同推动三地旅游集散中心等相互开行通往异地的旅游直通车,构建城市间旅游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公交旅游圈”。
四、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品牌
形象鲜明的区域旅游整体品牌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地应大力开展区域旅游联合宣传推广,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策划组织旅游宣传活动,联合参加旅游展会,联合举办旅游节庆,以及共赴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建立形成一体化宣传格局。河北将着力对节庆活动进行整合,与京津合作把张北草原音乐节、衡水湖马拉松等区域性节庆活动,打造成具备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京津冀旅游宣传营销平台,推动在三地媒体开设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专栏,在三地旅游网共设京津冀旅游板块,支持区域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联合建立旅游营销合作联盟,鼓励在策划包装产品、省际联合推广、互送旅游团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五、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共同制定符合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旅游咨询服务、标识标牌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自助旅游公共服务规范化、一体化。探索推出区域内旅游惠民便民政策,加快推进省际间旅游网络平台相互链接,开通远程网络化预售票系统,积极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全面发行使用,推行统一旅游套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
对河北旅游来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借势发展,力求更大作为。只要三地加大统筹整合、强化紧密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特别是河北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5.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文800字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
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6. 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1、联合为先,统一思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方的联合行动,惟有联合,才能互利;惟有联合,才能共赢;惟有联合,才能发展。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阻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产业的分割,打破市场的封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区域”的整体观念,联合起来,协调行动。
2、融合为本,促进发展: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只有区域的融合才能推进区域的发展。为此,既要推动空间的融合,又要实现产业的融合;既要推动城市的融合,又要实现农村的融合;既要推动生产方式的融合,又要实现生活方式的融合;既要推动体制机制的融合,又要实现资源环境和要素的融合。
3、协同为基,积极互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涉及到“三地四方”的行政主体,同时还有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因此,要充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首先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次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各方都能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还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方进行补偿。在互信、互惠、互利、互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汇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
4、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已建成津保、津秦等为横向,京沪、京津等为纵向的“十字形”客运通道,京滨、京唐城际加快建设,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络线项目加速推进。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开通首条环渤海内支线,天津机场至北京、唐山、廊坊客运班线相继开通。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落实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引滦水质有效改善。以国家级标准对大黄堡、北大港、七里海、团泊等875平方公里湿地进行保护修复,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5、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7. 什么叫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河北环绕北京的13个县市有望使用北京010的区号,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又一进展。此前,中央曾经提出建设“政治副中心”来分担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职能。
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消息称北京大外环将于2016年通车。大外环如能建成通车,北京六环路所承担的过境通道功能将会逐渐分流,出游路途将大大缩短。
2014年07月23日,北京市发改委向北京市人大汇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情况时表示,北京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研究部署了年内重点推进的9大类58项工作任务,将在交通一体化、大气治理、产业合作三方面实现突破。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除了空气污染减轻,还能为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过多的大城市病等带来良效。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