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旅游文化产业
1. 青浦这个区域发展怎么样,适合投资吗
1、规划政策类:区域的经济、产业规划,利好政策,以及这些因素对买房的的影响
青浦区是上海唯一一个与江苏、浙江都接壤的区县,如果把长江三角洲视为一个经济体十三五规划中也把青浦区列为了重点发展新城之一。青浦区整体规划为一城两翼,西侧为环湖经济圈,重点发展旅游业和信息产业;中部为青浦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建成张江高科青浦园和青浦出口加工区两个国家级科技园;东翼为赵巷、徐泾区域,以商贸为主。
2、土地规划类:土地市场、拿地计划(不同开发商拿地的规划
大片的待开发土地是青浦区的独特优势。2015年青浦区土地出让面积全市第一,意味着将来青浦区将成为新房市场主力。土地出让频繁,每次竞拍都吸引大量开发商目光,导致地价越拍越高。上海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红线,现余量只有61平方公里,未来得土地者得天下。
3、配套规划类:
地铁17号线于2017年底通车,世界外国语学校明年招生,远大健康城2017年全部建成,崧泽高架2016年底开工、淀山湖新城21公里水系公园2017年启动、青浦区公路管理署改建外青松公路南段工程项目、青浦区体育文化中心2016年底开工、入选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的元祖梦世界开发项目2018年底完工、24平方公里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东接上海虹桥站的沪苏湖高铁2020年建成、朱家角站打造升级版中国硅谷、百老汇剧场群、虹桥宝龙国际文化艺术城、蟠龙天地、青浦将开建以国家会展中心所在的徐民路为中心的总长约14.3公里的有轨电车、中核建将在西虹桥商务区内打造中国核建上海科创园。
2. 征集关于旅游文化节方面的宣传标语口号 急用 拜托了
水缘古韵秀青浦"振翅欲飞的绿蝴蝶
这是青浦的
还有一些
2006年,旅游日口号:让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
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1980年: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
1986年: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Tourism: ecation for all
1989年: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1990年:认识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事业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通信、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
1992年:旅游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径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 (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通过负起责任而受益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创造就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
1999年:旅游业: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Technology 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
2005年:旅游和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其目的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去世100周年。凡尔纳的作品曾激发了世界各地读者和旅行者的想像。在凡尔纳时代,跨国旅行仍然是冒险行为,如今他的作品中大多数幻想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2006年,旅游:让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
3. 青浦新城的空间布局
此次规划在把青浦新城定位为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新城功能。战略发展总体布局形成“三轴、六片、四心”的发展结构。 【东片】同三国道以东,油墩港以西部分。是以居住为主的区域,构建配套设施完善的以多层高密度为主的居住区。居住人口7.9万人。【中片】西大盈港与同三国道之间部分。中片是青浦区区政府所在地,主要由多层高密度为主的居住区以及行政、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区构成,形成鲜明的现代城市风貌。居住人口19.4万人。
【西片】西大盈港与西九路之间地区,连接朱家角镇和中片。是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区,包括会议、会展、商务、商贸等功能。结合设置低密度居住区。强调生态型和特色型的开发,积极营造“滨水城市”的特征,构建良好的环境。居住人口9.9万人。
【滨湖片】西九路以西至淀山湖沿岸部分,以旅游服务和特色居住为主导功能。强调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保护,兼以旅游开发,营造传统水乡古镇风貌特色和滨湖景观特色。居住人口23.6万人。
【北片】上达河以北,外青松公路以西部分,实现产业转型,提升产业能级,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高科技创意研发产业园区。
【工业区片】上达河以北,油墩港以东部分,现状工业予以保留,规划进行环境改造和设施完善。 (1)老城商业中心
整合原有公共设施资源,结合护城河与小型绿地,提升功能与品质。
(2)公共服务中心
位于公园路中段,青浦城区主要行政办公所在地,综合设置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
(3)朱家角旅游休闲中心位于朱家角镇,整合古镇、水体等资源,形成旅游服务配套中心。
(4)创意研发中心
位于老西大盈港北端,结合水体设置商业、娱乐、景观设施,服务于周边生产性服务业。
4. 如何获得进博会参观门票
进博会参观是免费的,不用门票。如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综合展将在11月13日-20日向社会观众免费开放,社会观众可从10月15日零点起凭身份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进行网上实名预约登记参观。
为确保组展安全有序,同时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度和满意度,按照“总量控制、网上预约、有序组织、安全顺畅”的原则,社会观众可从10月15日零点起,凭身份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进行网上实名预约登记,届时凭电子门票入场参观。
(4)青浦旅游文化产业扩展阅读:
展会部分内容:
1、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区:展示贸易投资领域有关情况,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各国有特色的产品。只展示不成交。
2、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移动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电子游戏,健康运动产品, 音频产品,视频与高清设备,生活科技,显示技术,在线与家庭娱乐,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等。
3、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服装、纺织品、丝绸产品、餐厨用品、家居用品、礼品、家居装饰品、节日用品、珠宝首饰、家具、婴童用品、玩具、文化用品、美容美发护理产品、运动及休闲产品、箱包、鞋、钟表、陶瓷和玻璃制品等。
5. 上海所有区分别有哪些优势
黄浦区:位于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
南京东路是全国闻名的商贸购物中心.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优势极为明显。
6. 青浦镇的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能级有所提高。初步测算,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305.7亿元,增长4.7%,其中工业增加值295.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07.4亿元,增长16.4%。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2009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6:58.6:39.8。与上年1.8:61:37.2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6个百分点,体现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特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超额完成全年预定任务。2009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区级财政收入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区结算财力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区财政支出78.6亿元,比上年增长7.9%。 青浦历来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区。长期以来,农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水稻育种、栽植、灌溉、管理等方面的生产经验。在元代开始了棉花的种植。由于地势低平,县境中部和淀泖地区偏于低洼,常易受涝。加之明代以来赋税、地租特重,农谚有“九年三熟,喝汤吃粥”说。解放前,水利失修,天灾人祸,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从50年代起,治水改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至1985年底全县为兴修水利投资1.3亿元,建成了大片旱涝保收的丰产田,加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持续增长。1949年粮食亩产181.5公斤,油菜籽亩产21.5公斤,棉花亩产皮棉7公斤,到1985年,粮食亩产增为603.5公斤,油菜籽亩产109.5公斤,棉花亩产42公斤,分别增长2.3倍、4.1倍和5倍。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想干扰,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农村人均分配,每年递增不到1%。1983年起,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逐年上升,乡村工农副三业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本县水乡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的“三水”生产,成为本县致富的重要门路。1985年全县水产品上市1.33万吨,家禽上市347万羽,鲜蛋上市1100万公斤。随着生产发展,农业收入逐年增多。1985年农民人均产值3439元,人均生产性纯收入为786元。1986年后,农业生产规模开始向综合经营方式发展,农副产品实行多渠道流通,各类专业户不断涌现,从1985年的1777户增至1987年的6135户。种田大户集中了全县2%的土地,养殖专业户提供了70%以上的产品。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出台了农业优惠扶持政策,制定了《青浦区2009年农业产业化扶持意见》,为进一步促进青浦农业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累计已建成设施粮田8万亩,设施菜田10013亩。1.68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年内完成,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稳步发展,以举办茭白、草莓和渔业捕捞3个“旅游节”为抓手,农业旅游项目不断增加新亮点。 青浦解放前工业十分薄弱,民间仅有纺织、编结等副业,市镇有酿造、染纱、榨油等作坊。清宣统三年(1911年),朱家角镇创办光华电灯公司。辛亥革命后油粮加工业有所发展。据解放时统计,全县个体手工业427户,私营工厂(工场、作坊)58家,年产值825万元。50年代初期,私营工业仍有发展。1954年,全县个体手工业增为3479户,私营企业为83家,年产值1680万元。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全县组成手工业合作社(组)54个,工业企业32家,年产值为2128万元。1958年曾兴办社镇工业,行业也随着产品的种类而不断增多。60年代初,社办工业大多下马,至70年代初,社镇工业又重新掀起,1983年后,乡镇工业发展迅猛。1985年,全县有县办工业116家,乡镇工业298家,村办工业922家,另有联户工业80家,个体工业366家,总产值为7.22亿元,1987年为15.34亿元,成为经济繁荣的主要支柱。主要行业有服装、丝织、箱包、轻纺、电器、仪表、化工、建材等数十种,有许多产品已打进国际市场,博得较高声誉。
工业向园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2”工业园区(包括原白鹤工业园区和朱家角工业园区)全年实现规模产值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速度高于全区规模水平1.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65.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青浦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产值528.2亿元,增长3.8%,高于全区规模水平2.8个百分点。
“4+1”主导产业(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支柱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产值557.4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51.4%。
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和医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全年实现规模产值427.9亿元,比上年下降0.9%,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39.4%,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1.5%。 青浦商业之盛始自唐天宝五年建青龙镇。那时,船商云集,市井繁荣。至宋代商业仍然十分鼎盛。青龙镇“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熙宁十年(1077年),青龙一镇的税收达15879贯400文,占当时华亭一县之半。明代建县时,地处县境中部的唐行镇和珠街阁(今朱家角)亦相继兴起。本世纪30年代全县大小集镇40多处,有坐商、行商、摊贩3000多户。抗战胜利后,又创办了30个消费合作社。解放后,兴办国营商业,组建供销合作社和开放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形成了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市场活跃,购销两旺。“大跃进”时,商业网点合并,商品流通受到影响。进入80年代,改革商业体制,全面开放集市贸易,发展商品生产,开发外向型经济。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3.94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国营和集体商业占93.6%,集市贸易占3.7%,个体经营占2.7%。1987年又比1985年上升40.6%。物资管理部门供应国家统配物资和计划外物资5600多种,1985年全年销售额达8159万元。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合作的规模日益扩大。1985年出口商品拨交额为1.2亿元,创汇3000多万美元。1987年增至2.5亿元,其中重点发展深度加工的产品为2.37亿元。1985年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港澳同胞,计68批600多人次来县参观访问、洽谈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项目。至1987年,全县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5家,补偿贸易企业6家,农贸联营企业20家,外贸定点加工企业56家,共吸收资金590多万美元。
青浦近40年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时起时伏的过程。有恢复和稳步发展的阶段,有生产停滞徘徊的阶段,有持续协调发展的阶段。1985年社会总产值15.2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6.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5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值(含村办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3%,农业占17.7%。国民收入人均1363元。1987年社会总产值24.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9.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74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59.7%,38.5%和53.1%。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5%,农业占13.5%。国民收入人均达1818元。青浦县逐步从单一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贸、工、农全面发展的县。财政收支发展也较快,1953年财政收入374万元,1985年增加到15367万元,增长40倍。1953年至198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中的66.6%上缴国家。1985年财政支出3660万元,为总收入的2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支农费用和文教卫生事业费为总支出的62%。1987年财政收入16444万元,比1985年增长7%;财政支出5334万元,占收入的32.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支农费用和文教卫生事业费占75.4%。1978年以来信贷规模和城乡储蓄都不断增长。1985年末贷款余额1.34亿元,为1978年的8倍,1987年为2.87亿元。1985年存款总额为1.58亿元,为1978年的3.6倍;其中城乡人民储蓄7649万元,比1978年增长10倍,人均储蓄174元。1987年存款额为2.86亿元,比1985年增长81%;其中城乡人民储蓄1.67亿元,比1985年增长1.18倍,人均储蓄374元。1985年全县职工3.7万人,人均年收入1151元。
解放以来,本县的城乡建设面貌一新。公共交通乡乡通车,村镇道路连接沟通。城乡住房逐年更新。至1985年,县属三镇新建住房49.1万平方米。1979至1985年,农村累计有4.5万户建房20多万间、515万平方米,1986、1987年又新建250万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6.6平方米,大多为两层楼房。城镇居民用水大有改善,多数集镇和部分农村建有自来水厂,有80%的居民和17.6%的农民饮用了自来水。1984年,青浦镇始建管道煤气工程,至1987年全镇有4000多户居民用上煤气。 坚持实施“四个聚焦”。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86个,增资项目76家,合同外资5.2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新批项目6家,合同外资1.9亿美元,占新批项目合同外资的72%;增资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8家,合同外资1.5亿美元,占增资合同外资的56.6%。
全年实到外资3.9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1.2%。2002年至2009年,全区累计利用合同外资57.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1.4亿美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增幅明显回落。2009年(1-11月)全区有进出口业务企业1152户,实现进出口总额8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2%。其中出口额49.2亿美元,下降14.3 %。进口额36.4亿美元,下降6.5%。外贸进出口总额前三位的国别(地区)分列是美国(21.7亿美元,持平)、日本(13.8亿美元,减19.3%)和欧盟(12亿美元,减10.4%),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5.5%。
7. 青浦新城的介绍
青浦新城是上海市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中“多核”的一个节点,是上海市“1966”城镇建设体系中九个新城之一,位于青浦区中心、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的交通汇聚点和产业集中点。青浦新城是由现青浦老城、青浦新区(东部)、向西延伸区域和朱家角镇区四部分组成,它具有居住生活、产业、旅游等综合功能,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水乡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服务长三角的上海西部综合性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