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平凉市崆峒文化旅游节
1. 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将在哪里举行
大同云冈
2. 崆峒武术的崆峒派名人
崆峒武术中,武林英杰辈出,代代有传人,除了上面提到的杨振纲、郭景华、马恒福、居世安、童天样等老一辈武术名家外,当代有建树者也不乏其人,如童世英、甄庆平、马继良、拜少宝、孙联英、李恒达、马明星等均参加过国家级武术运动会和观摩运动会。童世英、马明星为平凉市国家级武术六段。张学义、李振虎、马明星在198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潘生龙,祁有仁、李俊发、朱广明、朱沛霖、李小芳、张存柱、张国良、马卫红、者红霞、于金龙,兰明哲等多次代表平凉市参加省级武术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为平凉人民争得了荣誉。2005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甘肃省体育局、平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崆峒杯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在平凉崆峒区隆重举行。这是平凉首次举办的全国体育大赛,有19个省市、44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平凉武术馆和崆峒文武学校分别组队代表平凉市和崆峒区参赛。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平凉武术馆辛静竹获得女子南拳第一名、刀术第二名、传统拳术第六名;胡毅获得女子长拳第二名、棍术第三名。崆峒文武学校袁春和王龙分别获得男子65、60公斤级冠亚军;韩红娟获得女子剑术第六名,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目睹了崆峒武术的风采。
马恒福擅长查拳、炮捶、技击。套路内容完整丰富,其中包括基本功10路弹腿,查拳10路,炮拳15路,枪、刀、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耙等兵器及徒手、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套路各为10路。演练起来结构紧凑,刚劲有力。
居世安擅长红拳、六台燕青拳、枪术、棍术。尤其是他的陈式太极拳小架,得河南温县陈家沟名师陈鸿烈真传,演练起来刚柔相济,美观大方。
童天祥擅长华拳、花拳、剑术、棍术,八十余岁时表演一套八仙拳,惟妙惟肖,其中高难动作朝天瞪、单双叉十分到位,令人折服。三位老先生来平凉定居,一生授徒众多,为崆峒武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平凉授徒传艺的,还有苏宝珊、魏琦、张学义。抗日战争时期是平凉武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为崆峒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武学内容。近30年,在平凉传授武术的有潘生龙、刘长有、童世英(回族)、孙联英、马明星(回族)等。 为参加甘肃平凉市8月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燕飞霞在日本东京崆峒派武馆加紧训练崆峒派弟子期间,因劳累过度,重病复发,抢救无效,不幸于2005年6月3日下午5时40分逝世,享年66岁。燕飞霞,原名王进,7岁时从师崆峒派第九代掌派人胡飞子,系统学习崆峒派武功,17岁传承崆峒派衣钵,成为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1981年,与日本弟子甲斐睦子结为秦晋之好,后移居日本东京,开设崆峒派武馆,向各国前来请教的武术爱好者传授崆峒武学。
1995年底,受原平凉市委、市政府邀请回国讲学,成为平凉市荣誉市民。之后10年间,先后4次偕夫人及日本弟子拜谒崆峒山。 李文俊,男,回族,生于一九四九年五月三日,系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初中文化。一九六六年参加工作。曾在兰州市棉纺织厂,平凉地区汽车改装厂工作。
他从小酷爱武术,并勤学苦练,1989年12月9日被平凉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于贰级裁判员。1992年申请拜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一指禅主持人王瑞亭为师,经考查,同同意纳为本师门正式入室弟子。1993年经平凉地区气功协会聘请为少林内劲一指禅辅导教师;1994年8月20日获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按摩师”职称,同年获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委员会(中国.北京):中国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师证>1999年7月29日获99届甘肃省“崆峒怀”武术比赛暨演壹等奖;同年,获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武术段位证书》授于武术五段称号,2002年评为平凉环球艺校武术专业优秀教师;2004年8月特聘为平凉穆斯林文化培训中心武术教练;2006年六月五日获中国共产党崆峒区委员会、崆峒区人民政府武术<崆峒传统武术套路〉在“华煤杯”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周文艺展演中获得优秀奖。
3. 关于旅游的考察报告
突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加快崆峒古镇建设步伐
——赴西安、晋中、天水等地学习旅游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2006年11月1日至7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晓宇带领区旅游局、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旅游集团、区建筑设计院负责人,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西安市的大唐芙蓉园、新桃花源,晋中市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天水市的南郭寺、伏羲庙、玉泉观、胡宅,清水县的轩辕黄帝塑像,甘谷县的脊兽生产场等旅游景点。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收获颇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西安等地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尤其在仿古建筑保护、建设、利用方面的成功做法,对于建设崆峒古镇·问道驿站,推动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地旅游景观景点建筑和开发保护管理特色
(一)建筑风格各异
1、仿唐建筑雍容华贵。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建设的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全园12个景观区域分别演绎着12个文化主题,融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于一体 ,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博大气势和繁荣尊贵。特别是以紫云楼为核心的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建筑群雍容华贵,和300亩水面的湖光景色相互交融,足以使游人有“梦回大唐”之感。唐诗峡则是以表现唐代文化之精粹--唐诗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景观,将精选的唐诗,由著名的书法大家书写、镌刻于诗峡摩崖之上,又辅之以相关大唐榜书、中国印、瓦档图案等多种文化形式补白,和诗峡的山势奇峻完美结合,形成精神内涵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情景交融的独特境地,足以使游人在悠闲自在里怡然于唐诗风韵之中。
2、仿明建筑宏大雄伟。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的伏羲庙是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该庙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布局严谨规则,一条主轴线贯穿南北,坊、亭、庑、殿疏密有致,布局对称,宏阔幽深,富丽堂皇。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3、民宅民居古朴纯真。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与淳朴的民俗陈列浑然一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宛若汉字中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外观威严高大,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内视富丽堂皇,状若画舫,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牙版楼、彩绘金装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
4、脊兽艺术巧夺天工。脊兽多是装饰在古建筑屋脊上的一种民间装饰艺术材料,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及鸱吻,由民间传统手工艺制成。古建筑运用脊兽装饰,一为房屋美观漂亮,二为驱邪除魔保平安,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甘谷脊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制作题材广泛,从民间传统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草树木,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采用当地红壤土纯手工制作,既有现代的简练厚重,又有清代的繁缛华丽。
5、平遥古城巍峨壮观。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的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古城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偏东15度,整座城池恰如龟形,城楼、角楼、敌楼、垛口防卫设施一应俱全,城上的点将台、魁星楼、上下城墙的马道等布局合理。古城内部,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蛐蜒巷主次分明,从空中望去,犹如龟背纹图,构成了城内四通八达、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宫观、庙宇、商号、镖局、店铺错落有致,一处处四合院星罗棋布,一条条街巷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城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有中国金融史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的唐代道观清虚观,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有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等,在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二)文化底蕴深厚
1、仿古建筑寓意笃深。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在建城思想上突出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礼”序标准,仿古建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十分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古建筑群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保护开发利用古城、古民居为特色,大力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业,再现了中国汉民族璀璨绚丽的历史文化。
2、民宅民居地域特色突出。山西省悠久的历史、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造就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著名宅院。乔家大院集中表现了精湛的建筑艺术,还汲取了许多宫廷式建筑特点,有鸱吻、筒瓦、滴水、排山等构件,显得气势非凡。乔家大院为了让游客便于记忆,把南面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定为一院、二院、三院;把北面的3个大院,从西往东依次定为四院、五院、六院。大院的设计精巧,建筑考究,规范而富有变化,既有整体美感,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这是集北方民居建筑精华之大成的艺术品。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造型看,有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以及平房顶;从门的结构看,有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角门、抚拦半出檐门、硬山顶单出檐门、砖雕式侧跨门等;从窗的格式看,有仿明式条栅型窗、通天隔棂型窗、雕花型窗、双开扇型窗和挑启型窗。形成各异,变化多端。而王家大院这一民间建筑群,代表了清中叶中层官僚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其所处的文化层次。建筑的构建布局,实属少见,充分显示了汉民族文化的精湛技艺,不仅有绝妙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
3、新旧景区文化内涵隽永。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内民俗陈列室多达上百个,展出民俗器物、文物珍品5000余件,民俗陈列以人生礼仪、衣食住行、岁时节令、农事风俗、经商习俗、票号经营、武行镖局等为主题,分设各院、居之中。乔家大院“谦益堂”陈列的“乔家三宝”(九龙灯、犀牛望月镜、万人球)堪称稀世之宝。王家大院以民俗文化为题材,将岁寒三友、四季花卉、二十四孝等分别雕饰在石、木、砖上,形成精美的“三雕”艺术,基本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民俗文化的至高境界。平遥古城内更是民俗商品店铺林立,民间装饰物、挂件、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遐接。丰富的民俗文化加上浓重的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是“一城二院”古而不衰的灵魂所在,其各类陈列馆中展示的无穷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不仅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更是研究历史、艺术、政治、经济的知识殿堂。
(三)保护与开发并举
西安、晋中、天水等地在景点、民居、古城和仿唐、仿明、仿清古建筑方面,坚持发掘保护为主,开发利用并举。
1、布局考究的古建筑规划。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中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很好地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在仿古式建筑物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了“精、美”。平遥古城的建设、保护和修复,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此,从古城初建时,就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同时也着重体现了中国汉民族在古城建设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风范,成为明清时期的杰作。
2、保存完整的古城民宅。修旧如古,复古如初,古而不旧,旧而不俗是平遥古城建设、保护、维修的宗旨。迄今为止,平遥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传统色彩非常浓厚,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其建筑特点:一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山构筑,依山重叠,随形生变,依势而曲,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二是堡墙高筑,四门俱全,由四道封闭圈组成,沿袭了西周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多进庭院建筑,丰富了封闭的空间层次,增强了安全防范机能。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规定的等级品位建造,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差别及士大夫的意念和理想。三是气势雄伟,功能齐全,主体建筑呈中轴对称型,院内套院,门内有门,厅堂楼阁,因地制宜,书院、花院、厨院、围院成龙配套;石雕、砖雕、木雕题材繁多,内容丰富,刀法娴熟,技艺精湛,集民俗民艺于一体,为清代建筑装饰“纤细繁密”风格的典范。
3、以史为鉴的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其特点在于:一是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二是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距今已有100多年时间,在中国近代商业史和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是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集中体现了公元14-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和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三地旅游产业开发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与西安、晋中、天水旅游业发展相比,我们尽管在旅游景观景点开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区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以崆峒山景区和崆峒武术为主的旅游业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区委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十六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做大做强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是正确的,正在建设中的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也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决策,完全符合我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双休日和“黄金周”的持续实施,发展“假日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必须发挥优势,借鉴外地经验,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携手共促旅游业发展。政府要围绕全区“十一五”规划,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前瞻性地抓紧制定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崆峒山、太统山、南山生态公园、十万沟-大阴山等重点旅游景区的详规编制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旅游市场管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抓好旅游宣传推介,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搞好宏观调控,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二是深入挖掘崆峒文化内涵,捕捉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应该紧紧抓住“黄帝问道”这个主题,坚持“仿古风格,文化嵌入,山镇合一,旅商并举”的原则,加快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建设步伐。通过建设崆峒文化名城、修建名人故里、树立标志性群雕,深入挖掘崆峒文化资源,利用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崆峒文化论坛、崆峒武术表演和创办崆峒文化特色产业公司、创作崆峒文化艺术精品,弘扬崆峒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赋予景区“活”的灵魂,努力打造“道源圣地--崆峒山”旅游黄金品牌。
三是采取务实灵活的宣传推介方式,提升崆峒旅游品牌知名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营造大旅游氛围,巩固客源市场。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上对我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连续性集中宣传推介,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广泛传播“崆峒旅游”信息,拓展客源市场。积极与省内外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点)合作,实现旅游市场对接、客源互动;积极组织景区(点)、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节会,举办宣传促销活动,组织“崆峒旅游”促销团,在各大中城市进行宣传推介,从而拓展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同时,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拓宽宣传崆峒旅游的途径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绍崆峒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的书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视、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充分借鉴乔家大院依托电影、电视剧制播,平遥古城建立“全国摄影基地”、“影视制作基地”等多种开放性活动的做法,请名人名家谱写歌曲,拍摄影视剧;举办国家级大型演唱会和文化节会,建立开放型的对外交流基地,面向全国、全世界扩展客源市场。
四是全面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通过成立崆峒旅游培训中心,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将院校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尽快做到所有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深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共同塑造和维护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
三、对建设崆峒古镇·问道驿站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外地成功经验,现就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建设以及今后的经营运作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崆峒地域特色。一是突出古镇文化内涵。古镇建设要于细微之处体现崆峒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古镇整体布局和建筑物表面石雕、木雕、砖雕、彩绘、装饰等,在保留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点的同时,要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地域特色。在古镇中心广场,设计建造能体现崆峒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轩辕黄帝雕像,供游人参观和祭拜。修建“三教合一”的宫殿,辅之以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注入佛、道、儒文化,供游人焚香祭拜,祈佑安康。绘制《崆峒道教八十一画》、《平凉八景》、《黄帝问道》等大型浮雕和壁画,提升古镇的文化内涵。二是恢复平凉民宅民居。聘请平凉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按照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恢复平凉名人古居,如紫禁城、韩王府,柳湖书院、峻谷山庄等。通过协商,整体搬迁和改造白家大院、吴家大院、举人家园等“平凉大户人家”私宅,规划建设成客栈式的民居,使其成为平凉民宅民居的代表,供游人参观居住。三是院内置景要相互融合。湖面沿岸曲线设计既要与整体建筑风格、古镇整体道路设计相协调,又要营造出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的动感效果,动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古镇内外的绿化工作也要突出地方特色,街道及道路两旁以“左公柳”为主,民居院落以桃树为主,庙宇殿堂以松柏为主,楼侧湖畔路边以草坪为主,形成大景见全绿,小景有特色的格局。区间道路应注重生态性,有砖不显砖,有草不显草,依景随势,蜿蜒通幽,绿树掩映,静谧神往。四是开展特色餐饮服务。古镇餐饮要突出崆峒特色,要将平凉罐罐蒸馍、锅盔、烧鸡、羊肉泡馍、酥馍、酿皮、炉齿馍、黏糜子、搅团等知名小吃进行精细加工和重新包装推出,挖掘崆峒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设计、包装、推介“崆峒风情宴”,弘扬悠久的崆峒饮食文化,动员平凉一些“老字号”率先入驻古镇,如春华楼、百兴园、祥盛园等,既要让他们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又要突出其菜肴特色。五是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利用每年的崆峒旅游节、崆峒武术节、崆峒山“四月八”庙会及端午、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秦腔大赛、春官赛诗会、高芯子表演、佛事道场等特色民俗宗教文化活动。
2、坚持市场化开发经营。一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建设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在规划已定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古镇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积极招徕全国全省知名的大型旅行社、特色餐饮、旅游企业入驻古镇,设立分店,开展旅游特色服务活动。二是古镇建成后,邀请全国知名服饰公司,设计出适合崆峒古镇整体风格的、能够体现崆峒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服饰,由古镇管理人员、门店经营与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分别穿着,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古镇融入人文、生活气息,既象繁华的集市,又象安逸的家园,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三是邀请名人名家题写古镇街区、道路、公益性建筑名称、楹联,以及经营门店店名、匾牌、对联等,并悬挂独具特点的花边招牌锦旗。四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省内外、区内外地域、民俗、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组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咨询委员会,指导并参与古镇建设,确保古镇建设顺利进行,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将崆峒古镇打造成为游客满意的精品工程。
3、建筑装潢科学精美。崆峒古镇建设要科学合理选用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辅以木材等其他建筑材料,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价格低廉,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容易腐变、风化,保存期长,同时可以减少雷电、风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从“三市”仿古建筑的工艺来看,水泥材料运用得当,做工精细,仿石如石,仿木如木,能雕能塑,宜彩宜绘,足可以假乱真。在崆峒古镇装饰装潢上要求精求美,电缆线全部埋入地下,建成后绝对无任何明灯明线,电表盘、灯具、音响等很恰当地用古物做装饰。灯笼、彩灯、街灯、角灯、台灯也应该以仿古为前提,与多功能区的文化主题相协调、相吻合。尤其室内装饰要突出精美,以雕刻、壁画为主,适当悬挂一些仿古字画和民间手工艺品,充分营造出和谐美观与内外统一的明清文化氛围。
4、深度开发崆峒武术资源。在古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崆峒武术学校,作为崆峒派武术的培训基地,可以让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既增加崆峒山的人气,又有利于游客参观,同时配套建设一座大型演武场做表演之用。在崆峒武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崆峒功夫艺术团”,在古镇、崆峒山景区,乃至国内外巡回表演崆峒派武术。积极承办、主办国内外重大武术赛事,推出以崆峒“禅”、“武”和崆峒“道”、武”为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线路,以武术比赛、武术表演为载体,吸引中外客商来崆峒山观光旅游,领略崆峒武术故里的真功夫。加大挖掘、整理、普及崆峒武术的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传统的崆峒武术套路进行挖掘整理,使一些濒临失传的崆峒武术得以传承。整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崆峒武术套路书籍,在全市中小学体育课中普及学习。设计、制作、销售具有崆峒武术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崆峒飞龙剑”、“玄鹤刀”、“镰枷棍”、“崆峒武术扑克牌”等。
5、创作崆峒影视作品。联合省、市、区艺术团体,组建崆峒歌舞团,成立崆峒文化演艺公司,邀请全国名家创作以崆峒派武术、黄帝问道、泾河系列传说、明代韩王逸事、平凉劫盟、秦皇汉武巡幸崆峒山、崆峒山五百僧大战西夏军等为素材的小说、影视剧本、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与影视、演艺公司合作,改编拍摄影视剧、编排舞台剧及大型歌舞。邀请影视制作公司在古镇拍摄电影和电视剧,提高古镇知名度。同时,在古镇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演义大厅,可用于电影放映、舞台剧演出、举办节会等。建成后的崆峒古镇既是独具道源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又是西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完全可以作为西部影视城,吸引国内外众多名家来此拍摄制作影视剧。
6、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成立崆峒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省内外旅游纪念品厂商合作开发纸织画、皮影、木雕、根雕、剪纸、刺绣、香包、玄武印章、轩辕铜镜、竹简、葫芦画、戏剧头饰、脸谱、烙画、瓷盘画、挂毯等具有崆峒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古镇旅游纪念品销售门店提供充足的货源,并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使其成为崆峒旅游发展的有力补充。
4. 我是平凉人,想知道一下,平凉的历史,及平凉的来历,有哪位能告诉我仅仅想知道而已,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良好。平凉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2.3%。平凉是甘肃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资源相对富集。平凉土地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全市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气化用煤。市内的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灰岩探明总储量2.4亿吨,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多万吨,成为陇东最大的建材基地。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能够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135.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3.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9万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的明显优势。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崆峒山,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崆峒道源胜地旅游区、泾川西王母朝觐旅游区、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旅游区、静宁成纪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区、庄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设生态旅游区、华亭莲花台人文自然及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崇信五龙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区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投资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投资发展的硬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优化环境、集聚人气、提升形象、实现双赢为目标,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创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狠抓环境优化,坚持以诚信招商、以环境留商、以感情融商,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平凉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建成了崆峒区二十里铺、华亭县石堡子、静宁县八里等一批具有较强聚集力、辐射力的工业集中区,促进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民营经济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全国知名节会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初见端倪,目前,平凉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3亿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0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0元,增长10%。特别是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能源煤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8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50%,发电量84亿千瓦时,占全省的近20%,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实现了直接出口。静宁、泾川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全市果树经济林151万亩,果品产量51.46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耕地种草面积达107万亩。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饲养量89.76万头,其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商标局受理,牛肉制品、皮革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和辐射周边3省区14个市的旅游经济圈,道源寻根之旅、丝路遗珍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者,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平凉以黄土高原人文生态旅游的鲜明特色和崭新形象,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发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强市富民为根本,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主攻三大目标(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建设四大基地(全省煤电化运基地、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推进六个跨越(在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地方工业、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上推进新跨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平凉,这颗美丽的陇东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开放的平凉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谋求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5. 高一作文-那一刻的温度
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开会。
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第四
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
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市政府下
半年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政府各市长、秘书长,各县(区)政府,市政
府组成部门,直属部门和机构,中央、省驻平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同时,
我们还邀请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和工会、团委、妇联的负责同志参
加今天会议,出席和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共计
90
多人。
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两项议程,第一项是传达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第二
项由马学军代市长做重要讲话。
下面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赵景山副市长传达
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马市长做重
要讲话。
„„ 同志们,刚才,赵市长传达了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马
市长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为核心,全面分析总结了市政府上半年工作进展情
况,并对下半年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讲话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
扎实,是推动今年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
保证。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传
达、贯彻好会议精神。
这次市政府全体会议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全体会
议和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发展抓项目,
改革抓企业”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马市长
在讲话中特别对政府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号召各级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进一步改进作风、转变观念,切实加强政府建设、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地政府,团结奋进、创新有力的班子和勤奋
敬业、实干慎权的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今后工作的目标
和方向。因此,各县(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十分重视这次会议,认真做好
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各县(区)要积极向党委汇报,取得党委的支持,这是
政府工作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马市长
的讲话内容,组织干部职工进行认真学习讨论,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结合本单
位的具体实际和工作职责,提出贯彻这次会议的具体意见,确保把这次会议精
神落到实处。
二、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确保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
目标任
务的圆满完成必须有扎实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作保证。今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的一年。各级各部门担负的任务相当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完成全年
的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很大的压力。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上半年我
们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下
半年必须做好的
7
项重点工作,加强政府建设的
3
项重要措施和扎实开展工作,
抓好目标任务落实的
5
项要求和保证。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一定
要切实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落实,把会议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之中,组
织和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会议要求,继续坚持“三抓”工作思路,牢固树立
科学发展观思想,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切实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严格依法行政,努力转变作风、改善环境,以求真务实的态
度和扎实细致的作风,进一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查找问题,严格措施,优
化思路,开拓创新,强化督查,自我加压,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手段,狠
抓落实。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突出作好当前几项具体工作。
随着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
2004
崆峒文化旅游节会期临近以及各项改
革措施的深入和工作进程的加快,目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切实解决好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将会为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完成提供有力的
保证。当前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
全力以赴办好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
2004
崆峒文化旅游节。今天距十
六届西交会和崆峒文化旅游节开幕只有
16
天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部
门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密切协作,
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切实作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第十六届中国西
部商品交易会暨
2004
年崆峒文化旅游节举办圆满成功。
二是积极作好群众来
信来访工作。今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明显增加。在一
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又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各
级各部门要切实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法行为,严
格规范工作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减少信访事件的诱发因素,对信访案件
要早深入,早处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真心实意关心群
众饥苦,切实为他们分忧解愁,排忧解难,积极改进服务水平,加大信访案件
排查力度,努力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变上访为下访;要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归
口办理,分级负责责任制,努力减少重复上访案件和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好“暖人心,解民
忧,办实事”的活动。按照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
目前,全市正在开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岗位,扶持特困职工进入社保,
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合理补偿征地拆迁费用为主要内容的“暖人心,解民
忧,办实事”活动,这是解决今年全市农村受灾、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居
民生活困难的一项有力措施。目前,各单位的捐款进展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个
别单位进度缓慢和部分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因此,在下剩捐款的期限
内,希望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宣传,组织发动全社会关心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
人员的生活困难,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出一份力量,献一片爱心,共同帮助他们
度过难关。
同志们,下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以这次会议
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更新观念,创新
思维,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增强信心,乘势而上,齐心协力,再鼓干劲,狠
抓落实,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经济格
局和小康建设步伐,全面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加快推进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目
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