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城镇融合发展

旅游城镇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43:23

① 如何实现城市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1、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综合旅游功能,打破城市与旅游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将城市本身作为一个大旅游景区和产品,贯彻“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发展理念。
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统筹公共服务资源,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化发展。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大交通,更体现在市内综合交通体系之间的连接便利性;信息化升级北京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预警、救援体系。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措施,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城市文化氛围鲜明化、城市旅游服务体系配套化。
2、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拓展旅游产业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构建一批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装备、旅游在线服务等品牌企业,遴选“北京旗舰旅游企业”进行扶持与培育;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促进旅游企业的成长,大力推进开发符合北京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总体定位的引擎性旅游项目建设;引领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化,推进智慧旅游;建立市场互育机制,提升北京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鼓励大型旅游企业、著名旅游管理公司和知名旅游品牌适时实现跨国经营、连锁经营与品牌输出,吸引酒店企业、旅行服务企业、邮轮公司等在京设立跨国公司总部。
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仅传承城市的历史感,而且是延续城市生命的关键,旅游与文化的相互渗透是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形式。
要不断挖掘北京的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繁华商业街区、奥林匹克公园等旅游资源,形成京味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创意旅游产品;将北京胡同游和老北京深度体验与社区参与紧密结合,形成不受行政地域限制、旅游与居民生活就业协调发展的民俗旅游片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旅游景观。
4、大力实施旅游全球营销战略,
全方位打造北京作为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总部落户北京为契机,着力构建国内外旅游城市联盟体系,发挥旅游对城市发展、对游客服务的促进作用,促进城际、区域、国际旅游产业的互动;强化北京旅游品牌建设,在长城、故宫等北京旅游要素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选择奥运公园、798、什刹海、三里屯、秀水街等新的北京旅游知名品牌,形成质量可靠、能代表北京形象的旅游要素品牌;挖掘、利用城市营销新媒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开展口碑营销。
5、改善自然环境,实施动态监测、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区域联合治理;改善社会环境,探索建立与当地社区联合共管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当地社区成为真正的主人;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建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旅游执法体制;改善政策环境,完善北京旅委的综合职能,积极争取有利于入境旅游便利化的政策,争取免税和退税政策试点;改善人才环境,鼓励在京院校开设旅游城市管理、城市营销、国内外旅游城市比较研究等相关课程,在条件成熟的院校可以新增旅游城市管理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以满足对高层次、专业化旅游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
选自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研究”〔项目号:11JGC103〕的阶段性成果

②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结合的优势都有什么

随着中国城镇化飞速发展,旅游业已经和城镇化进行全面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旅游助推新型城镇化,以旅游产业集群为城镇发展核心动力,旅游带来消费动力能直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山合水易】认为旅游产业在拉动消费、产业融合、提升环境、幸福指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将成为城镇发展的核心引擎。旅游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给出高效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下面4个方面:
第一、产业关联意义
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的产业格局,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产业集聚意义
旅游产业集聚带动城镇经济发展要素集聚。要素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高效产业组织,加速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要素集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的频率和速度,带动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拓展。随着旅游产业集聚,逐渐形成具有集聚和辐射双重功能的城镇中心,形成区域经济、文化、生活中心。
第三、文化生态意义
区域文化和生态的保护,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文化和生态需要传承和保护。这一要求与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促进消费意义
旅游产品包括会议会展、养生养老、运动、娱乐、游乐和休闲农业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依托旅游,把游客从客源地搬运到或输送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旅游集聚形成消费集聚,消费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发展,最终形成新型城镇。

③ 你对海南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有什么看法

在相对封闭且落后的岛屿经济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海南经济发展需借助旅游业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教训,通过制度移植变迁、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等方式,将生态旅游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获取一条低成本、短时间、高质量的弯道超车的快速路,实现海南的新跨越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海南全域旅游推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让城镇和乡村之间、乡村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富有地域特征、文化气质、民族特色的大景区。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中,海南需发挥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的优质供给升级。
例如,“旅游+”牵手文化,成为帮助少数民族村落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以及更多新兴文化IP为海南旅游发展助力;牵手乡村,打造田园小镇模式;牵手医疗康养,已建立国家唯一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园区;牵手游轮,依托背后强大的产业链条,成为撬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激活海南后发优势,发挥旅游产业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为国际型旅游消费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④ 如何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如何挖掘文旅资源?
我国是旅游古国,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加快,必将会引起旺盛的旅游休闲需求!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发挥要素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必将会大力提升。

⑤ “全域融合”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从提出概念到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2017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5.4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2017年全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比五年前增长69.1%,年均增长11.1%。

国务院办公厅的上述《意见》中,重点部署了“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工作,包括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交通、环保、国土、海洋、气象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等。融合发展有助于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融合发展战略用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全域融合”思维,推动一定区域以及更大区域内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提升。

⑥ 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
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
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
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
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
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
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
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⑦ 特色小镇与旅游城镇化有什么区别

按城乡统筹,农业农村一体,打造新型城镇化范式,以特色小镇为统领,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径为支撑,统筹小镇的发展战略,立足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与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农产品加工、公用设施等发展水平衔接,统筹区域经济环境、交通区位,分析小镇的空间布局,合理分析配套建设支撑体系、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城镇生活空间,游憩空间,以系统化,智能化,休闲化,地域化经济模式为内涵,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中农富通城乡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案例中明确了在村镇体系统筹基础上对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休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科学综合规划。 特色田园小镇规划应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筹规划,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内容,在全域范围进行城镇空间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协调规划。通过现代农业+小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生态发展经济态势——新田园特色小镇(来源: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观点)。按城乡统筹,农业农村一体,打造新型城镇化范式,以特色小镇为统领,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径为支撑,以农业休闲旅游方式经济模式为内涵,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统筹区域经济环境、交通区位,分析小镇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最后,统筹小镇的发展战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合理分析配套建设支撑体系、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与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农产品加工、公用设施等发展水平相衔接。

⑧ 如何把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的问题

特色田园小镇规划应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筹规划,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内容,在全域范围进行城镇空间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协调规划。通过现代农业+小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生态发展经济态势——新田园特色小镇(来源: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观点)。按城乡统筹,农业农村一体,打造新型城镇化范式,以特色小镇为统领,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径为支撑,以农业休闲旅游方式经济模式为内涵,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统筹区域经济环境、交通区位,分析小镇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最后,统筹小镇的发展战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合理分析配套建设支撑体系、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与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农产品加工、公用设施等发展水平相衔接。

⑨ 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 、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举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⑩ 旅游城镇化模式有几种旅游城镇化模式包括哪些

不是所有城镇化都必须进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镇化获得更好的效果。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和建制镇,带动性相对于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对于本身就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城镇,可依托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特色化发展,形成滨海城镇、滨河城镇、滨湖城镇、冬季度假城镇、夏季度假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等等特色城镇;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民俗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还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城镇的可能性空间大大提升,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旅游发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镇。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需要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寻找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推进旅游城镇化。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